西西弗文库

华为人才管理读后感(推荐14篇)

西西弗文库 42

华为人才管理读后感 第1篇

读了《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后,对华为的创业史、发展史、任正非的思想观念、华为的核心价植观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就象众多企业家、学者对华为的评价_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核心是自我批判与变革的坚持_。

一个企业就仿佛一部机器,各部门是互相咬合的齿轮,薪酬是这部机器的驱动,企业文化是齿轮间的润滑剂。企业管理作为设计者为各个齿轮设计了驱动关系。

随着电信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这部机器需要完成更多的工作,原有结构的齿轮需要重新调整,作为动力的薪酬需要重新分配,给核心的齿轮以更多的动力驱动,作为润滑剂的企业文化急需重新注入。我想这就是近两年来从集团到省到市到县的一系列改革的原因。我们的这部机器急需改造,否则我们就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远远抛开甚至崩溃。

华为公司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其成长过程中充满了荆棘和挑战,其从来不曾有过国有企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任正非先生以_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_为基础思想,在华为艰难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的调整着这部机器的运行。华为经历20多年的发展,取得目前的成功是必然的,因为华为这部机器目标正确、驱动有力,企业文化深入每个员工,这是一部有活力的自适应的庞大机器。

一个企业,流程、机制的不合理可以迅速得到改正,而企业文化一旦丧失甚至仅仅是弱化就会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重新树立。只有树立牢固的企业文化,以_奋斗者为本_,企业的员工才能找到组织的归属感,才能_长期坚持艰苦奋斗_。

华为人才管理读后感 第2篇

一位低调的商业思想家,数十位40岁出头的企业战略家和几千位30多岁的中高层管理者,率领着十多万20到30岁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知识型大军,纵横全球五大洲,成就了今天的华为。

此书揭开华为从“土狼”到“狮子”生死蜕变的神秘面纱,站在华为巨人的肩膀上,回顾建准九年创业历程,学习华为创业的宝贵精神。释卷听溪语,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规避不必要的错误。金融市场就像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原始社会,我们要想在这个市场存活下去,就必须要努力地让自己不断拼搏进取。只有我们不断地去抢占市场不断地去开拓视野,才会在日新月异发展的发展中让自己以及企业更加强大。机遇,意味着我们找到了通往成功的道路,但这何尝不是一份冒险,一次豪赌呢?

古人最注重尊重对手,对手是你珍贵的老师,因为对手帮助你成长、危机使你强大、困境刺激思维,在一次次的磨砺中,让自己变大变强。在顺境中我们更要如此,在顺境中保持危机意识,才能逆流而上,位于不败之地。

不仅是在公司运营方面,我们个人也应该抛弃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思想。而应该居安思危,把自豪感转化为危机感,奋发进取,才能在发展中不断成长,不断强大,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说的并不仅仅是人,其实企业也是如此。我们中国自古所流传的话语无不是要增强团队协作,提高我们整体的竞争力以及个人的战斗能力。这毕竟不是物与物之间的拼接,而是人与人的合作及企业的制度规划,只有人与企业的优势无缝衔接,才能去做商业海洋的弄潮儿。所以在管理企业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吾日三省吾身,准确定位自己的弱点,抓住企业的短板,去思考改善从而使得企业均衡发展。

华为的企业文化核心就是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华为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始终保持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一个声音、一个步调,以一个高度稳定集中的团队和统一的战斗士气进行冲锋。这主要得益于任正非的领导素质展现,军队管理模式和西方现代管理模式的高效结合及运用。而这里面最主要的体现就是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任正非曾说过,资源是会枯竭的,但是文化却是生生不息的!

华为的企业文化虽然简单易懂,但是真正能一直进行操守保持的却少之又少,并且在如今大浪淘沙的社会中,我们只有真正的做好自己、做好口碑才能让群众下属真正的信服你和拥护你,这样的企业才会源源不断地吸引人才。

铸造精神、成就华为鸿鹄之志:

1、吃苦耐劳的精神:几乎每个华为人都备有一张床垫,晚上加班很多人不回宿舍,就这一张床垫,累了睡,醒了再爬起来干,黑白相继,没日没夜。可以说,一张床垫载着华为人共同的梦想,同时也展现出华为人吃苦耐劳精神,构成华为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

2、敬业精神:什么人能做好工作?就是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有献身精神的人,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事业上有所成就者,大凡离不开两条:一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锲而不舍的勤奋和努力。这两条的有机结合,即为敬业精神。

3、艰苦奋斗的精神:华为公司提倡工作上艰苦奋斗。提高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思想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己。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艰苦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视为一种精神力量、一种崇高的美德。华为人的艰苦奋斗,使得华为产业如日中天,也向我们说明,只要奋力争取,成功就不再遥不可及。

华为,一个令人尊敬的企业,一个伟大的企业,一个令中国人自豪的企业,他就是我们学习的标杆,学习他们勇于拼搏的创业精神,和他们艰苦奋斗的工作态度。

华为人才管理读后感 第3篇

华为项目管理法读后感范文

读过一些项目管理类的书籍,理论性的较多,本书以项目实施流程为主线,以一个个实例对项目管理重点工作进行了讲解,浅显易懂。下面谈一下个人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项目管理是单位发展的重点

项目无处不在,无论是一个钻探项目、区调项目,还是组织一次会议、一场文艺演出,本质上都是一个个的项目。对地勘单位而言,发展依靠外部经营和和内部管理,外部经营具体在专业项目,内部管理具体为党建、人事、财务、安全等管理项目,都是项目管理。对地勘单位管理者而言,无论是中层干部来管理一个单位,还是项目负责人管理一项地质项目,也都是项目管理。而只要是项目,都不可能顺其自然就会获得期待成果,必须用项目管理理论指导实际工作,才能使项目不断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二、项目管理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分析、组织团队、制定计划基础不牢

项目分析以往基本上是立项,现在逐步向投标转变,项目的立项或投标涉及面广,涉及测量、地质、财务等许多方面,但项目负责人单打独斗的现象较多,往往分析不足,其结果就是立项依据不充分或无法中标甚至废标。组织团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初期项目人员确定过于随意分工不明确,导致后期项目人员变更频繁,不断需要重新进行磨合和分工,影响项目进度。制定计划方面不够细化,总体概况进度与近期详细进度结合不紧密,考虑实际项目中存在的风险不多,没有为关键节点任务留足时间。

(二)项目质量、进度的督查不实

质量管理部门纠缠于项目的进度管控,对于质量管控不够,而质量欠缺往往会影响进度和成本,甚至单位整体形象。质量存在问题主要是由于没有按照标准施工,执行力建设强化年各主任工程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多是各类标准,而项目负责和年轻职工恰恰对标准不感冒。管理部门在关键工作节点或应该完成的时间节点不了解,或没有及时进行检查纠正,最终导致延期,在多数项目为投标取得的情况下,可能会面临合同违约风险。执行力建设年实行的月度数据统计,部分单位对此项工作不重视,表明其单位没有形成项目进度统计意识,何谈进度管理。

(三)项目变更管控审批不严

地勘项目多在边远地区,信息沟通不便,加之野外工作时间较长,存在随意变更设计、工期现象,因人员调离、内部调配,存在更换项目负责甚至频繁更换项目负责的现象,导致项目停顿甚至烂尾。几种现象结果就是责任落实不到位,最终无人担责,加之处罚奖励制度执行不到位,一旦破先例,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最终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三、项目管理应当加强的工作

(一)重视项目管理知识的学习

当前对项目管理理论知识的'培训,停留在中层干部范围,一线项目负责的项目管理知识十分匮乏。实体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不论说负责的项目大小,()都应当积极学习项目管理知识,用于指导实际工作,从到工作井井有条。通过项目管理知识培训,能够有效增强职工队伍的纪律意识和团队意识,不但对工作有利,对其个人生活和发展也很有帮助。

(二)强化项目管理制度

在当前以往项目清理基本完成,新项目少的情况下,要重点把项目管理度落实到位,打好良性发展的基础。

1、高度重视项目筹备工作。开工前项目负责要根据项目设计、合同,项目条件和环境、同类项目的相关资料,分别制定项目整体规划和近期实施计划,审批备案后执行,严格时间,严格质量,严格奖罚。应当在筹备阶段开始加强年轻技术人员的培养,如由年轻人员担任项目负责,老项目全程指导并根据项目进度、质量等按照一定比例领取奖励或处罚。

2、建立项目变更审批机制。由质量、进度、成本管理部门组成项目变更审核机构,对计划变更和人员变更进行审批。项目负责非迫不得已不能更换,更换必须审批。项目负责一旦发现项目进度无法拟补时,绝不能私自修改计划,必须经过项目管理变更审批机构分析偏差原因,结合质量、进度、成本综合权衡,判定是否对计划进行调整。

3、建立项目进度追踪机制。技术部门对项目质量进行监控,经营管理部门对项目进度进行监控,财务部门对项目成本进行监控,各实体单位建立内部小台账,各管理部门建立全院大台账,形成制度化,并不断完善内容,从项目开始到结束过程均有记录,用于统计、分析和预测,实现内部工作大数据。

(三)实行项目管理信息化

实行管理年、执行力年活动以来,我院的制度基本健全,但仍然存在落实不到位问题,基本原因是存在不敢管、不想管现象。落实项目管理,还应落到信息化建设上来,现行内网将各类制度公开、统计项目进度,作用是引导职工适应信息化,但仍是人工操作,未能实现信息系统管理。应当尽快将现有的制度转变为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项目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制,项目负责费、奖惩、项目执行评价等一目了然,实现制度的刚性。

华为人才管理读后感 第4篇

最近在读余胜海先生所著《解密华为》,书的前半部分,清晰地勾勒出了华为在国际电信市场中的战略:

在华为最初进入电信市场的时候,因为其准入门槛高、竞争对手强,且市场份额已经基本瓜分完毕,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所以华为的市场策略是:

1.国内市场,从低端设备做起,获得认可之后在逐渐侵蚀到高端市常开始的时候尽量避免硬碰硬的竞争,到自己产品稳定、技术强大之后,再主动发起正面的竞争,以抢夺高端设备的市场份额。

2.在产品并不强的时候,通过人海战术,体现无微不至的服务质量和极快的响应速度实现差异化。产品成熟之后,依然保持着极快的响应速度和高质量的服务。

3.在产品成熟稳定之后,迅速修炼内功,通过引入咨询公司、借鉴外来经验的方式将管理流程正规化。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外来经验进行修改。

4.国际市场上,首先进攻比较大的发展中国家(产品要求相对低、市场竞争相对没有那么激烈),以低价格体现优势。

5.国际市场上,在发展中国家获得认可、市场占有率,并且产品质量稳定提高之后,进攻欧洲市场(市场准入高、竞争激烈,从别人的嘴里抢东西吃),相对低价,不再给出绝对低价。

6.通过欧洲市场为华为收获了丰厚的利润,并且积累了极佳的口碑。

7.国际市场的销售额占比越来越大,为华为在中国本土市场通过各种手段抢夺市场份额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8.坚决进入北美市常虽然华为遭遇了技术与价格之外的政治因素阻碍而屡屡受挫,但是华为依然坚定地要进入北美市场,这也是华为在全球市场布局中的最后一块空白区域。

实践证明,这个策略非常有效!

记得几年前,通信行业对于华为毁誉参半,但这些年却是越来越多的赞誉之声。我对华为的评价是:虽然他让很多通信行业的人越来越不爽,但他却让更多的中国乃至世界人民享受到了高质量和低价格的电信服务。所以,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中国公司。

华为人才管理读后感 第5篇

从去年开始,耳边就经常回荡着“金融风暴”“经济危机”等几个字眼,但那仅仅只是耳有所闻,国内的经济相比较较稳定,因此我并没有体会到这场风暴,也没有感受到这场危机。而近段时光,各大媒体、电视、报纸都在报道金融风暴、经济危机已经逼近中国市场,东莞的许多企业已经受到金融风暴的袭击,企业压缩、倒闭接踵而至。在这样的状况下,阅读《华为的冬天》,让人更深刻地认识到“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华为的冬天》这是一篇在IT业界流传的文章,有人认为这是任正非为IT业敲响的警钟,也有人说任正非是“作秀”,然而,不管怎样,这篇文章在实际中的确发人深省。《华为的冬天》的内涵不仅仅仅只是针对华为,不仅仅仅只是针对IT业,而是针对所有人、所有企业。它讲述了一个“居安思危”的哲理,同时蕴涵着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需要变革、需要进步的道理。个性是恰逢金融风暴席卷之际,《华为的冬天》所蕴涵的道理让这篇文章更具有可读性,更具有批判性!

我们总是习惯在安逸中享受,总是习惯地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总是习惯地说好不说坏!然而世间万物每一天都在更替与变换,运动才是万物不变的真理,发展与变化是必然,这在唯物辩证法中早有论证。居安思危可长盛,我们在安逸中要时刻想到危机,也许有人会说:消极的表现!其实不然,居安思危并非消极,它恰恰是一种更深远的用心,他不是表面的乐观,不是口号里的“用心应对”,它更多地是用行动去证明用心的内涵,是更深层次的、勇于应对的、勇于挑战的用心,正如任正非先生所说:“居安思危,而不是危言耸听!”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任正非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一个成功的人思考的往往都是失败。成功的人从来都不畏惧失败,从来不盲目地为成功欢欣,他们关注的、思考的是:如果我失败了,我该如何去解决,该如何去应对,又如何从失败中迈向成功?

“失败这一天必须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这也是哲学中所说的正常的兴衰更替,如世间万物的兴衰,如春夏秋冬的更替,也正如这场金融风暴的来临,他不是偶然,而是世界经济发展到必须阶段的必然。处于这个阶段中的人和企业,我们要如何去迎接他,是一味地感叹和哀伤,还是在暴风雨来临之前作好预防工作?我想这才是我们要思考的重点!

作为嘉荣的一名员工,一位基层管理者,我相信我们的公司是一个健康发展的公司,而且正在进一步发展壮大中!同时,我们也务必客观看自我的公司,由于自我公司的行业特性,公司中同样存在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如一些基层的管理需要改善,员工及管理人员都需要进步等等,在那里,《华为的冬天》同样给出了一些很好的推荐!首先,全体员工要用心行动起来,投身到公司的发展中去,敬业爱岗。第二,公司员工要用心奉献、承担起自身的职责和义务。第三,公司员工要勤学苦练,提高自身素质,练好岗位技能和本领。第四,公司员工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克服我们面临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我想,做为基层管理者,需要的是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建设与改善,出路总会有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要创造完美的明天,全靠我们自我。危机的到来是不知不觉的,应对危机感,需要全体员工胸怀宽广,正确应对改革。

我记得,我们在讨论《华为的冬天》的时候,一位经理曾说:嘉荣没有冬天!这是经理对嘉荣的信任与忠诚,他相信嘉荣永远都是春天,同样也体现了他愿为创造嘉荣永远的春天而努力奋斗的决心,我相信他能做得到!于我而言,我认为春天总会过去,冬天总会来临,而冬去春又来,只要我们勇于去应对,勇于去挑战、去变革、去创新,多穿几件“棉衣”,那么我们就会顺利过冬,社会也会冰雪消融,春暖花开!

华为人才管理读后感 第6篇

大概一个月前的一条新闻,将华为公司再次推上风口浪尖。起因源于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公司列入实体限制名单,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霸气回应,华为全部备胎一夜转正。提到华为公司,所有人都不会陌生,但是华为公司究竟是干什么的,却有很多人搞不清楚。近些年每年都参加华为ICT生态之行巡展,发到朋友圈后,竟有人在下边回复说正要买华为手机,问现场是否有优惠活动。华为作为一家网络通信设备起家的公司,居然因为余承东的手机推广,被普罗大众所熟知。

自己本科刚毕业那会儿,有几年时间都在和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打交道。由思科设备入行,给学生们讲解CCNA、CCNP、RCNA、RCCP、RCNP等诸多网络培训课程,每天重复着RIP、EIGRP、OSPF、IS-IS等各种路由协议配置。因为华为设备的命令行与思科并不相同,当时比较讨厌碰到华为设备,也没认为华为在业界会有今天的成就与地位,华为的成长超乎想象。

去年有段时间一直讨论智慧医疗软件上云规划,跟华为公司打交道比较多,书由华为云项目经理赠送,直到现在才有机会拜读。本书以问题作为书名,当然,所有读者都不会傻到认为华为会倒下,不然还写来干嘛。大家关心的是华为为什么会成功?华为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华为的下一步会走到哪里?

全书开篇得到诸多大佬推荐,以物理学概念熵为序切入主题,叙述了转业军人任正非率领的华为,两万块钱起家,从几千家中小企业中脱颖而出。华为经历过混乱、迷茫、纠纷,任老板也曾因为公司决策长期身患抑郁。华为的开放、妥协、灰度哲学、自我批判、IPD/ISC/IFS变革,皆为华为之道。本书通篇描述了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理念。

华为人才管理读后感 第7篇

中国五千年来就没有产生过像美国IBM、朗讯、惠普、微软等这样的大企业,因此,中国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规则及适应这种管理的人才的心理素质和技术素质,都不足以支撑中国产生一个大企业。中国的企业要想进步只有靠自己努力,否则一点希望都没有了,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的艰难与痛苦可想而知。

1、国内企业文化的建设现状

21世纪将是一个文化冲击的世纪,国家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正逐渐演变成为文化的竞争,企业的文化将成为未来左右企业发展的关键竞争力。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引入企业文化理论,通过20多年的摸索,在不断学习和创新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虽然刚开始难免流于形式,也有过很多的误区,但是同时也创造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断在市场经济下成熟的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上呈现出了新的情况和特点。一是企业文化仅适用于企业内部。企业文化产生于企业,企业文化所包含的全部内容都脱离不了企业这个主体。二是只依附于企业本身。企业文化是通过人和人之间的行为活动不断进化集聚而成,企业文化扎根于企业,依附于企业。三是促进企业自身目标的实现。企业文化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它主要服务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四是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相互影响。五是具有差异性和普遍性。企业作为法人都可以享有民事权利还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与责任,经营理念、经营思想、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企业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生产的产品、服务的对象、企业的内部优势与薄弱环节等内容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千差万别。六是企业文化可以相互渗透、融合。

目前一些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也培育出了催人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说,企业文化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认同,很多企业正热情百倍地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目前国内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很多大型企业、集团都设立了企业文化部,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给与了足够重视,将其作为企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到了企业的发展规划当中。但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并没有真正融合在一起,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渗透力及实效性。

(2)我国已从“移植组装”的企业文化建设当中转型到了“自主开发”阶段,但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仍存在失衡现象,而且还存在说得多、做得少、表面功夫多、深层次内涵少的缺陷。

(3)中国企业对“品牌资本”的认识不到位,未能将品牌作为企业自身的运作中心,客户对品牌的崇敬感、忠诚度不高,企业无法为品牌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4)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各企业对企业文化中的人才招纳培养问题也逐步重视起来。如今,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工作员工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并对人才的再培训等问题给与了足够重视。

(5)优良的企业文化会将历史人文精神的精华、民族文化及各国的优秀文化集于一身,通过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来丰富、充实、发展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越来越本土化、人性化、多元化、国际化。

2、华为企业文化给予我们的启示

可以欣喜地看到,经过这么多年的对企业文化的痛苦摸索和艰苦奋斗,在先借鉴国外先进企业文化,而后经过改良运用到自身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一批象华为这样的本土企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仅从员工人数的增加与历年销售额的增长即可看出华为快速发展的轨迹。

如今,华为的年销售额将突破385亿美元,全球员工达到15万多人,跻身世界企业500强,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与理论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企业界的一大幸事。更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的成功是有规律可循的,是有理论指导的,那就是任正非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精辟理论,那些已经被实践反复检验、证明过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是中国企业的宝贵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相比华为在物质上创造的巨大财富,华为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影响和启示更为珍贵、价值更大。有很多值得国内企业借鉴的地方:

第一,华为企业对核心业务的发展问题非常重视,这也是华为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反观国内一些企业,比如青岛澳柯玛,在家电领域的关联多元化扩张中,刚开始颇为顺手,整体市场操作和表现也很有竞争力,然而,澳柯玛的领导者们却因此开始盲目的多元化,不断的发展制冷产品、电动车、房地产、小家电等领域,由此使得主业空调业务逐渐走弱,后来在面临经营不善、主营业务走弱、新兴产业却尚处发展期,再加上国家宏观调控等外部因素影响,使得澳柯玛举步维艰,濒临倒闭边缘,这些都是澳柯玛盲目多元化的战略导致的。近些年来,华为企业在面对房地产等高利润行业诱惑时却能始终坚持企业自身的发展原则,在技术自立、自主研发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创新,并注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来确保研发事业的顺利进行。当前,华为已成为国内电子信息行业无与伦比、无可撼动领先地位,可以说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成就了华为。

第二,始终坚持做企业的原则。一个优秀的企业首先不只是为了盈利,虽然盈利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关键,但企业首先是要对社会和员工负责,否则企业就不是企业,而只是企业老板个人盈利的工具,也就不可能发展壮大。当企业规模很小的时候,该企业所需的社会资源较少,其影响力也不大,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就会损耗更多的社会资源才能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行,此时企业就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更要严格遵守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华为每年都要将销售额10%以上的资金上缴给国家,华为是近几年来业界上缴个人所得税最多的企业,由此可以反映以下两个问题:华为企业严格遵守着国家的政策法规、华为员工的薪资待遇普遍较高。从华为所构建的坚实平台也可以充分体现华为企业坚持做企业的原则,华为为优秀人才提供了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它具备科学完善的培训体系和规范的内部管理体系、流程,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专业型人才。

第三,保持理性。华为具有较强的企业操作理性,它始终坚持“技术立企”的发展战略。此外,华为对消费者的理性、和对对合作伙伴的理性把握也很到位,这是华为形成强大的企业向心力和队伍凝聚力的根本。

第四,保持低调。华为的低调在业界是有名的,近20年来,企业家任正非从未接受过任何媒体采访,具有过人的定力。做人的低调,是大智若愚的至高境界。做企业的低调实际上是这个企业的内在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低调不是装出来的,是需要勇气的,也是把内部做实的需要。但是华为的低调仅仅表现在对媒体上,在与政府的沟通方面,还专门设立了政府关系部,负责与政府的沟通,华为参加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的每次展会,都能做到高规格布展、高水平亮相,这才是一个企业该做的,做好自己该做的,用实力宣传自己。

第五、不断的保持企业的活力。活力是一个企业不断成长的动力,没有了活力,企业就会走下坡路。要保持企业的活力首先要具有危机意识,这从任正非写的《华为的冬天》可以看出来,华为一直保持着危机感,这样才能促使企业不断的发现自身的问题,不断的去改正,从华为历史上出现的几次耳熟能详的运动来看,比如市场部集体大辞职,发展内部创业,自愿辞职等都是华为保持企业活力的一种方式。这种不断的激活沉淀层的活动使华为摒弃了企业积累下的一些弊端,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

第六、强有力的执行力度。可以说华为能成功,得益于他强有力的执行力度,对于作出的每项制度,包括华为内部的各种变革,华为员工都能立刻雷厉风行的去执行。每年的任务都非常明确,有时候看来好像是不可逾越的,可最终都能如期的完成,这跟公司制定的宏伟的战略思路与踏实的工作态度在每个员工、每个团队中都很好的体现出来是分不开的,而且在华为高速成长中从来都没有出现执行力模糊、整个团队迷失的现象,这一点很难得。可以说华为具备了国内大型企业中罕见的执行力,这一点是很多国内企业非常想做到但又不具备的。

3、结束语

华为是目前国内企业国际化最成功的企业,为我国的企业国际化提供了很多参考与借鉴。华为的企业文化虽然不能作为国内其他企业直接照搬的模板,但是这样一个企业从初期到发展到壮大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企业文化的变革和磨砺,却是可以被其他企业作为借鉴的基础的,希望国内外众多企业能从华为企业文化的理解中结合所处的阶段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最终让自己的企业走上富强和成功,因为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

华为人才管理读后感 第8篇

近年来,随着绩效管理在企业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其优越性也渐渐凸显出来。但是随着绩效管理的深入推行,其实施过程中的绩效结果未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不升反降;绩效考核流于形式,考核流程走过场;推进过程中管理部门积极推进,业务部门消极应付;员工对于考核分数的过分关注,同部门员工之间的非良性竞争以及团队凝聚力下降等现象都让管理者头疼不已。究竟为何会出现如此隐患?绩效管理的未来将何去何从?这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思考的首要问题。

一、岂能尽如人意——缘自企业单方面的索取

“绩效”由企业绩效和员工绩效构成,二者互为因果,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的“闭环”。企业绩效从哪里来?来自于员工的投入。而员工的绩效又从何而来?缘自于企业对员工的投入。对比这两种投入,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对员工绩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此外,在投入的时限上,企业也必须具有优先性,以企业的率先投入赢得员工的普遍认同,从而促使员工对于企业的持续付出。因此,无论从投入的多少还是投入的先后顺序角度来讲,企业都必须首先对员工“解囊”。从某种意义上讲,员工绩效就间接等同于企业绩效。企业赢利的实现,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员工的胜任素质提高、工作由生计型向事业型转变都依赖于企业的支持与引导。所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奉献。但是在当前绩效管理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重考核轻管理,重惩罚轻奖励,重眼前轻长远,重索取轻投入的现状,又加大了员工对于绩效管理工作的不理解、不配合,进而影响了个人绩效目标的达成,也造成了组织绩效不尽如人意的现状。那么究竟该如何改变现状,达到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员工绩效与组织绩效共同增长的双赢局面,为企业创造出一种“用好人,培养人,发展人”的绩效常态机制,已经成为绩效管理下一步实施的关键所在。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源自绩效文化的形成

绩效文化对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运行起着一种无形的指导、影响作用。通过绩效文化的影响有助于使企业的绩效价值观在全体员工中形成相对统一的认知理念,使绩效管理中约束员工行为的“他律”向绩效文化中员工认同的“自律”转变;同时也能使绩效管理过程中引发的员工工作短期行为向企业文化倡导的绩效管理长远发展的转变。

在绩效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三种观点进行尝试性改善:

1.行为导向观点有助于形成目标明确的绩效文化。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设定绩效标准,为员工的认识和行为方式提供一个统一的方向和标准;另一方面,通过强化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培训等与员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程度,向员工发出行为导向的信号,是否达成或符合预先设定的绩效标准将直接与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同时,此种观点还认为,每个员工都具有趋利避害的动机,都会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这种过程实际上也构成了达成预定绩效标准的过程。此种绩效管理的过程也有助于“对优良行为进行激励,对影响组织发展的行为进行惩罚”的行为导向型绩效文化的形成。

2.情感激励观点有助于形成团结和谐的绩效文化。员工绩效水平的高低不仅仅与绩效考核的方法是否科学、指标体系的搭建是否完善相关,还与员工的情感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所处的工作氛围是否融洽有直接关系。按照心理学的相关解释,人的情感可分为利他主义情感、好胜情感、享乐主义情感等类型,这也需要我们的管理者能够准确地区分员工不同类别的情感需求,并且从组织的角度努力满足员工的此类需求。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搭建起正常、良好、健康的人际关系、人我关系,促进绩效管理成果的良性转化,同时营造出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支持、互敬互爱、团结融洽的团队氛围,培养员工良好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进而形成以员工绩效提高带动团队绩效提升促进组织绩效发展的和谐绩效文化。

3.能力开发观点有助于形成持续提升的绩效文化。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要想让员工的绩效业绩持续改善,其最根本的方法不是设置更高的目标,制定更苛刻的考核方法,而是提高员工的学习热情,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并从根本上改善其固有的行为模式,使之自觉地向组织希望的方向努力。在能力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更多关心的是“人”,也就是员工个体,强调的是在绩效管理的循环中不断地提高员工能力,为员工的绩效提升提供持续的动力。也正是基于这种对“人”的关心,我们才能更好地在绩效管理的进程中顺利地推动绩效成果的良性转化,进而推动“事”的顺利实施。

由此可以看出,在绩效管理实施困难重重的当前,企业的管理者只有更多地加大对于员工的投入力度,加快由绩效管理向绩效文化的转变步伐,加强对于员工行为的导向作用,对于员工情感的关怀,并且注重对于员工能力的开发,最终形成“一种文化加一个标准”的“1+1”模式,为企业的业绩、战略实现大于“2”,并且无限趋近“无穷大”提供了可能。

华为人才管理读后感 第9篇

从华为的每个发展历程来看,学习、借鉴、消化、吸收到最后转化与提升,最终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且极具生命力与指导意义的企业文化,始终贯穿企业发展的全过程。

早在多年前,任正非先生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管理改革理论暨“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读过《华为的企业文化》一书,我对任正非先生的这套管理改革理论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通过反复研究,从中受益颇多。如同宝胜(山东)分公司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就尚处于所谓的“僵化阶段”。如何破茧重生,化蛹为蝶?如何带领企业挣脱束缚乘势而上?我觉得除了要学习任正非面对危机时的未雨绸缪与果敢坚毅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学习华为一路发展的演变其惊人的吸收消化和自我提升与创新的能力。

“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这九个字将华为发展过程的华丽蜕变阐释的淋漓尽致。如在华为创业初期,为了解决企业生存暨市场开拓问题,华为提出了“狼文化”,虽然最终“狼文化”没有被写进《华为基本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华为今天的如日方中,创业初期提出的“狼文化”的确功不可没;如1996年1月,华为发生了一件被内部人称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市场部集体辞职。任正非导演此次事件其意义极为深远,为今后企业顺利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如1997年后,华为公司内部思想混乱,主义林立,各路诸侯(应指各部门及各区域负责人)都显示出他们的实力,公司往何处去,不得要领。于是震惊中国企业界、甚至全世界企业界的《华为基本法》诞生了,此举再一次体现出华为强大的融合能力及创新能力,也有效地将全部华为人的思想统一起来,为今后迅猛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如1998年,拥有敏锐洞察力的任正非就过早地感觉到了“增产不增

收”的效益递减现象。为此华为引进和实施IBM的IPD(IntegratedProductDevelopment),即集成产品开发系统。但到了2000年左右,华为的流程变革受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其中华为创业初期提出的“狼文化”就成为此次管理变革中的重要阻力,于是华为重新审视、定义了自身的企业文化;如在2000——2003年世界IT泡沫破灭的艰难时期,任正非先生的一文《华为的冬天》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也正是伴随着这篇《华为的冬天》与业界的纷纷议论,使得华为公司在逆势中飞扬,并一步步走向今日的辉煌。

如何才能赋予自身的发展思路生命力与持久力,让已有或潜在的客户产生认同感或追随意愿?华为的观点:客户的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在产品技术创新上,华为要保持技术领先,但只能领先对手“半步”,领先三步就会成为“先烈”。明确将技术导向战略转为客户需求导向战略。我发觉,宝胜的发展与华为的发展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面对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与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传统的以产品创新为导向的市场竞争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越来越挑剔的“市场或客户”,我们应该紧紧将目光放在不久未来的“市场或客户”的需求上来,提前调整我们的战略发展方向,及时把创新战略调整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上来。其核心就是紧紧围绕宝胜愿景——卓越的电能与信息工程解决方案提供商制定相应的产品创新机制(根据市场或客户需求确定创新方向以及未来可能适应环保等具有多功能的产品研发来引领市场)、营销创新机制(根据市场或客户的需求灵活调整营销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市场或客户”服务创新机制,我们应打破以往的各种服务机制,紧紧盯住“市场或客户”的需求方向,取其精华,力争在服务上创新,颠覆传统的以市场为导向的需求服务方式,同时建立并积极引导“市场或客户”对新产品的需求欲望,旨在引领“市场或客户”的需求或消费潮流。最后是加快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企业发展文化价值观的凝练与推树工作,总结一句话,就围绕“产品。

华为人才管理读后感 第10篇

这,就是读这本书的第一个收获。对我来说也是最大的收获!因为我知道,以后写书可以达到的境界是什么样的。张利华这本书,好!

第二个收获,就是结合我过去读的书,总结了华为成功的经验。华为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的时代背景是赶上了通信行业大发展。当时的通信技术正由模拟转向数字,国外通信发展很快,我国就更快了,而且赶上了互联网大潮。任何公司的巨大成功,都离不开时代背景,这就是时势造英雄。

第二,华为首先是一个极为优秀的销售公司,任正非是营销天才。

这一点可能和很多人的认知不同。很多人可能以为华为的技术优秀,是靠自己研发产品起家的。错!华为是靠卖香港通信设备起家的,而当时倒卖通信产品的公司,仅仅深圳就几百家,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华为在激烈的销售竞争中依然脱颖而出,在全国布下一些据点,赚了第一桶金。所以华为的销售力始终都是超强的,华为是靠拓展市场发现商机,然后才促进了研发。

第三,做研发既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利润的驱使。

如果没有自己的产品,做销售时就会感到处处掣肘,比如香港厂商供货不及时,生产跟不上(当时供不应求),而有些客户的要求又比较特殊,需要定制研发。所以在做市场的过程中,任正非深感有必要自己做研发和生产。所以华为开始仿制香港公司的产品,说白了就是山寨,然后贴上自己公司的标签,也算是自主研发了。实际上当时公司的技术水平很低下,完全是从零起步。

另一个对任正非的刺激是中兴通讯。中兴比华为成立早几年,当时的技术力量雄厚,早已开始自主研发。1992年中兴的营收是一个亿,利税就6000万!这么高的利润对任正非绝对是个刺激。所以他开始了惊天豪赌,开始投入巨资做交换机。此时任正非又引来了郑宝用这个技术高手,从此华为走上了技术之路!

那么为什么做研发的利润那么丰厚?

因为国外的技术人员工资很高,产品当然就很贵。所以华为后来的产品即使比国外同类产品便宜30%,但由于其核心芯片和操作系统都是自主研发,成本要低得多,所以仍然有丰厚的利润。

虽然有丰厚的利润驱使,但也别以为这很容易。国内通信业90年代有几千家公司,并有“巨大中华”只说,也就是这四家公司最为强大。但现在“巨大”已经完了,中兴已经比华为差得多了。放眼整个中国企业界,华为都是最出色的!

华为之路,就是“贸工技”。也就是柳传志一直说的“先做贸易,再做工厂,然后才是技术”。但联想喊了30多年,到现在仍然是个二道贩子。而华为,才是真正的、货真价实的“贸工技”!

那么,为什么联想就不行呢?

对此我只能揣测一二:

(1)通信业虽然也是高科技,但门槛比电脑业要低得多。虽然华为的技术人员非常努力,并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就成功做出强大的产品,但这个难度肯定要低于在电脑行业自行研制CPU和操作系统。何况电脑业更讲究兼容性。所以要求联想成为技术公司,难度更大。

(2)联想有机会成为技术公司,可惜错过了。

90年代联想的总工倪光南,曾经也提出要搞技术,但被柳传志否掉了,还搞出轰动一时的“柳倪之争”。虽然如果当时按倪光南的路子走也未必成功,但从此联想彻底沦为一个二道贩子。所谓的技术都是表面的点缀。

(3)任正非比柳传志更有魄力,也更强大!

两个人都是著名企业家,也都很强。但任正非比柳传志的销售能力、内部管理能力都要强,尤其是他的胸怀更大!这就说到第四点了。

第四,华为是全员持股。

虽然我把这放到第四点,但实际上,华为之所以是我国最优秀的企业,就在于这一点!因为:适应时代潮流、营销优秀的公司并不在少数,也有一些在技术上比较出众的公司。但问题在于他们能坚持多久?要想始终出色,持续卓越,就一定要充分发挥全体员工(而不是个别天才)的能力!对于华为来说,就是靠全员持股。

华为的全员持股有以下特点:

(1)真正的全员持股。包括司机、门卫和厨师,想买内部股票都可以。这从根本上消除了劳资对抗关系。而大多数公司,没有股份的员工和有股份的管理者,本质上已经是对立关系了。

(2)不强制购买,但购买者的分红很高,平均每年50%左右。所以第一年不买的,第二年往往也会买。

(3)滚动发展。股票分红往往投入到第二年购买新股中。

所以华为靠全员持股,既提高了凝聚力,又解决了资金问题。因为华为一直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公司,但并没有上市,所以始终缺乏资金。员工不断地把分红甚至公司用于购买股份,资金问题大为缓解。对于全员持股的好处,《华为研发》有极为深入和生动的论述,并高度赞扬到:通过全员持股,华为造就了中国数量最多的中产阶级!华为,真正实现了共同富裕!

我最近还读了篇文章,说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建立最伟大的军事成就,并不在于他打仗有多厉害,而在于他在管理上有巨大创新。成吉思汗规定:打仗抢得的战利品,谁抢的归谁(而过去大量的奴隶是没有战利品的,只能归主人,所以奴隶们并无积极性),而成吉思汗只要其中的10%(而别的部落,酋长得大部分)。这极大地提高了人们作战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觉得是为自己而战。看来,全员持股、股权分散,再加上一个英明的领导人,确实有极大的好处,古今皆然啊。

第五,极其强调内部沟通,技术管理能力超强。

华为人才管理读后感 第11篇

什么行为在企业中是得到肯定的,这种行为对企业的目标实现具有什么作用?什么行为是需要否定的,这种行为对企业目标实现的影响何在?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功能,即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那么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绩效考核的指标设计上就会体现出这种价值导向。

不同的价值导向会带来绩效考核指标设定的不同,例如以企业客户为导向的战略与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就会产生差异。因此,从这个角度说,绩效考核首先是从企业文化出发,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文化的核心就是:企业要有一个远景目标,有一个核心价值观。有的企业采取的是满足客户战略,有的企业采取的是低成本战略,思想上出发点不一样,绩效管理指标就有所区别。怎么让考核成为文化?是不是就是为了考而考,还是为了实现短期利益,说到底,如果绩效管理不能为企业长远的战略服务,就谈不上绩效文化。

绩效考核的一个指标就是销售额和利润率,那么就要加强企业管理、企业生态系统管理。如果战略不明晰,结构不清晰,流程不清晰,绩效管理就无从谈起。只有把不清晰的明朗化,完善岗位说明书,才可以去谈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搞好了,才有可能谈绩效文化。

绩效文化其实是一部分人的价值观,大多数是代表企业领导人的意思。他们认为员工在工作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就是好的,在此基础上员工可以往上往下,文化在企业内部是一个核心氛围。

绩效管理不仅是技术问题,现在企业较多关注的是考核的方法,比如平衡计分卡等,但绩效考核中重要的是文化的影响,具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选择相应的考核方法、流程和指标,而这些考核的方法、流程和指标反过来又影响到员工对文化的认识。

绩效文化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素质,是以文化的方式提高人员素质。态度决定一切,能不能达成默契,和什么人谈文化,控制到什么程度,这是领导需要考虑的事情。员工素质提高了,就会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企业的文化差别就在这里。

绩效管理也好,绩效文化也罢,原本的目的和最终的结果都是最大限度地为企业经营和管理服务,脱离了这一点就是跑题。

华为人才管理读后感 第12篇

华为员工培训心得体会五篇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于1987 年正式注册成立,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 华为员工培训心得体会(一) 华为的两天培训确实让我们大开眼界,无论是陈老师的个人魅力还是华为的实力都让我极度震惊,一个企业发展到如此地步一定有他非常独到的地方,听了陈老师的培训之后发现,华为在个人能力、发展培养、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以及绩效管理等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下面我就其中的个人能力、发展培养和企业文化这三各方面阐述一下我个人的感受。 首先是个人能力方面,通过陈老师的介绍她的个人发展途径来看,个人能力始终是取得发展的第一步,华为的人才招聘极度苛刻,要经过六轮的面试,可想而知留下的都是能力很强的,假若能力欠缺是不能进华为的,这也奠定了华为发展的基石。网罗天下英才是华为的一个战略,把精英留下了企业能不发展吗?所 以说要想有一个大的发展平台,自己的自身实力是必须的,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有匹配平台的实力。 其次是发展培养方面,华为花重金聘请IBM 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套管理系统,管理是一个企业的根本,没有管理企业最终回成为一盘散沙,最终靠着这套管理系统华为走到了现在。华为还为自己招聘了很多的人才,其中也有很多的应届毕业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一般企业是会让他们从基层做起积攒工作经验,但是华为就敢让新人挑大梁,给他们一个巨大的舞台,一个充分展现自己实力的机会,培养属于自己的精英员工,这样的员工会有很高的忠诚度,甚至离职之后也会一直保有华为给与他们的各种精神财富,这个是一般企业无法比拟的。 最后是华为人引以为傲的狼性企业文化,狼是群居动物,每个狼群都有自己的领袖- 头狼,头狼靠着自己的实力管理着狼群。狼群的捕猎是靠着头狼的指挥,严格有序分工明确,每个狼都拼尽全力履行自己的职责,华为也在头狼任正非的指挥之下有条不紊的前进着。华为的狼性文化是深入到每个华为人心底的,华为人发自内心的去践行狼性文化,这已经成为其生活工作的一部分,就算离开华为这种精神依旧存在,这个是最让人震惊佩服的。

华为人才管理读后感 第13篇

《华为的冬天》是一篇在IT业界流传的文章,任正非是我在2008年就比较崇拜的一个人,虽然华为曾因员工跳楼事件被社会归因为是忧郁的华为文化,但不得不否认的是,华为是一个了不起的企业,任正非总裁确实是一位杰出的管理者,一个务实严谨的实干家。

任正非在他的文章里这样写着: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也许就快来临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在看完第一章节后,我没有作任何思考就看下去了。坦白的说看完后我也是很震惊。在华为2000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任正非这样大谈危机和失败。对大家来说这是多么让人震惊的话题,而其写作的意义和内涵确实发人深省。

今天拜读《华为的冬天》让我明白,我是有必要要重新调整我的方向和重心。因为外部的发展速度我还没赶上,我知道只有我的速度赶上外部的速度时,我才有机会跟上这个世界的潮流。面对这个世界,我也必须用这样一个速度跟上它,才不会被这个世界所抛弃、所淘汰。

曾有一些社会人士评价是忧郁的华为,忧郁的任正非,确实从某种角度来说,华为员工跳楼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华为单一导向的压强文化、压抑的华人文化。但正是因为任正非的这种高度的时代紧迫感和危机意识,以及他那种务实敬业的工作态度,才使得华为度过了一次次难关,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成就。

任正非的这篇文章,唤醒了许多企业、很多公民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意识,不管是对IT界而言,还是对我们政府、我们企业,我们单位来说,都是很有借鉴意义的。而对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更是受益匪浅。在阅读此文章前我觉得我自己是很满足现状的,在看到任正非的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惟有惶者才能生存,我觉得自己丧失了前进的目标和动力,感觉很惭愧。为了我的春天,我必须调整自己,否则就是我永远的冬天。

对我院来说,但只要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自我批判,不断地建设与改进,总会有看到光明前景的。就如松下电工昭示的救冰海沉船的惟有本企业员工一样,能救我们的,也只有我们自己的员工。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要创造美好的明天,全靠我们自己。

冬天总会过去,春天一定来到。我们职疗的职工应乘着冬天,养精蓄锐,加强自身的改造和修炼,和单位一道,度过这严冬。

冬天来了,职疗的春天还会远吗?

华为人才管理读后感 第14篇

华为经典总结分享 1、重在参与,敢于向自己挑战 任正非告诫员工,做一件事无论是否成功,你都要找到自己的那份感觉。只要你参与并与之拼搏过,你就是成功了,“胜负无定数,敢搏成七分”。 2、重视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 任正非说,做人要积极吸收别人的优点,对伙伴则应积极指出他的缺点。别人指出你的缺点,批评你的缺点实际上是在帮助你,希望你进步,如果你把这种帮助也放弃了,那就太亏了。 3、要善于归纳总结 任正非与员工座谈时说,现在给你一把丝线,你是不能把鱼给抓住的。你一定要将这把丝线结成网,这种网就有一个个网点。 人生就是通过不断地总结,形成一个一个的网点,进而结成一个大网。如果你不善于归纳总结,就会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掰一个,丢一个,你将没有一点收获。大家平时要多记笔记、写总结,不想进步的人肯定就不会这么做。不进步还不安分,牢骚怪话满腹,这样的人我们不接受。如果你不善于归纳总结,你就不能前进。 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如果没有平时的归纳总结,结成这种思维的网,那就无法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不归纳你就不能前进,不前进你就不能上台阶。人是一步步前进的,你只要一小步一小步地前进,过几年当你回头总结时,就会发现你前进了一大步。 4、实事求是地做职业生涯设计 强调员工要“爱一行,干一行”,你不爱就别干。同时“爱一行,干一行”也要实事求是,要结合自己的专长和专业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员工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自我职业生涯设计之后,就要用设计的目标去严格地要求和约束自己,使自己朝着目标走。例如你设计要当总统,那你就得用总统的标准去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否则人言可畏,禁不起人家的攻击、揭底,自己是很苦的。 5、培养专家,不要“万能将军” 要求每一个人要对自己从事的一行热爱、精通、超越,在条件许可、有充沛精力的情况下,可以多了解一些与工作相关的周边的其他业务的运作状况与技能。华为强调,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不能提拔,学历只是选拔干部的参考因素,主要依据实际才干选拔干部。华为希望员工“爱一行,干一行;干一行,专一行”。 君不见用户板测试组,持之以恒数年如一日盯在一块板上,已产生了巨大的成绩。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是专家,而不是万金油式的通才。焊接专家、插件专家、线缆及机框组装专家、包装专家、货运专家、仓库专家、打字专家等各种各样的专家组合在一起,这就是一个极有战斗力的联合兵团。试想一个炮兵团,人人都是全面手,软件会搞一下,网络也会一点,芯片也懂设计,财务还明白,成本糊糊涂涂地能说一通,就是“炮”打不准,全团都是这样高学历的人才,什么都懂,就是没人打得准“炮”,上“战场”这个团有什么战斗力,非垮不可。如果真充满了这种“万能将军”,华为非垮不可。 6、要宽容好心犯错的员工 任正非认为,员工都是在犯错中成长,对于由于经验不足犯错的员工要宽容,鼓励大家改进工作。 思想不经磨炼就容易钝化。那种善于动脑筋的人,就越来越聪明。他们也许以身尝试,惹些小毛病,各级领导要区分他们是为了改进工作而惹的病呢?还是责任心不强而犯下的错误?是前者,你们要手下留情。我们要鼓励员工去改进工作。 7、员工要热爱工作 希望员工将做工作当成一种热爱,当成一种献身的驱动,是一种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应该好好珍惜。每个员工要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大家目光要远大,胸怀要开阔,要富有责任心,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潜心钻研,才会成就自己。人只要热爱它,终会认识它,在严格的、大量的实践中,看出破绽,产生新的突破。没有实践的创造发明越来越难。长期不懈的做实,最终将创造奇迹,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我们必须有所作为,一切有志于献身事业的人,都应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不管两旁的鲜花、荆棘。 8、员工应从小事开始关心他人 培养员工从小事开始关心他人。华为要求员工要尊敬父母、帮助弟妹、对亲人负责。在此基础上关心他人,支持希望工程、寒门学子、烛光计划……并且平时关心同事以及周围有困难的人。鼓励员工把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做好了,公司发展了,对国家的贡献就变大了。 9、对基层员工注重专长培养 华为对基层主管、专业人员和操作人员实行岗位相对固定的政策,提倡“爱一行,干一行;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的基础是要通得过录用考试,已上岗的员工继续这一行的条件是要经受岗位考核的筛选。 去年我们动员了两百多个硕士到售后服务系统去锻炼。我们是怎样动员的呢?我们说,跨世纪的网络营销专家、技术专家要从现场工程师中选拔,另外,凡是到现场的人机会和待遇可能会更好一点。一年后,他们有的分流到各种岗位上去,有的留下做了维修专家。他们有实践经验,在各种岗位上进步很快,又推动新的员工进入这种循环。这种技术、业务、管理的循环都把优良的东西带到基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