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文库

莫言读后感200字(必备34篇)

西西弗文库 29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1篇

《爱》莫言散文节选

此文作于2008年,今复发表。实因我特想念梦里的她!

爱真的好无奈,爱真的好疲惫,爱也真的好甜蜜,好感动/我愿意执着追求着我虚幻的爱.我无怨无悔,-曾经玩味无耻的渺视爱的存在,原来世间上的爱无处不在!

曾经不可一世的笑人世间无聊的爱,原来世间的爱是那么美好!那么令人心动,让人感到时间是如此的匆匆,真想留住这让人感动的.时刻.很想令时光停止,很想很想!

在网络普及生活的今天,我也曾笑笑这扯淡的网络情爱,那是爱情的魔力没降临你头上的缘故,你才会如此嘲笑别人的无聊可笑!

心在跳,情在烧,电脑另一端有你牵挂的爱!电脑另一端有让你嘭然心跳的人儿!

一个文字的出现都那么美妙!一个表情的闪现都觉得兴奋!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生活就是这么奇妙,爱情也是如此奇妙!随时的感动令我的心跳窒息,我却无休止的追求着这感觉!我要追着爱情奔跑,那怕到不了终点,或者拿不上名次,我也感动这奔跑时带给我的无穷动力与感觉!-

我的心在跳动着,跳动着的心给我无穷无尽的动力让我维持以这执着的爱恋!

匆匆地来,匆匆地去,我挥一挥衣袖,不许下无谓的承诺,只要这朝夕恋爱的感动!

疯狂的追,疯狂的爱,我静一静跳动的心,不留下些许的遗憾!只因有过执着的冲动与不休的追求!

我问一问心灵,问一问心灵!心灵告诉我,我绝对不是一时的冲动!-

我叩一叩良知,叩一叩良知!良知告诉我,我绝对出于内心的感动!-

我望一望苍天,望一望苍天!苍天告诉我,爱要付诸行动!我对苍天发誓,我会将所有的爱献给我所爱的人儿!

我看一看月儿,看一看月儿!月儿告诉我,你的爱太凄美,没有结果!我对月儿说,我愿意!再凄美的爱就是没有结果的爱,我也愿意!-

我充满了一身的感动,我充满了爱的力量,我笑一笑以前的可笑,执着无悔地向着光明大道奔跑!奔跑!奔跑!

我愿将我所有的一切全献给我心中的那个她!来溶化她那冰冻已久的心,我想告诉她,我将是你心中的一团火,我就是将你燃烧,就要将你与我溶为一体!

我不管世人嫉妒的目光,我依然奔跑着追寻着我的爱!我不管他人嘲笑冷漠的言语,我愤然你们的无情,可笑!

这就是我执着的爱恋!这就是我执着的爱恋!我的内心已经告诉我,如果这是一种错,那么让它一错再错吧!我已无力回头!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2篇

下午六点,无意中开群,看到大家在闲聊,心照不宣。话题是,再过一小时诺奖结果就出来了。就说起喜欢的作家,说起莫言。对于莫言,是曾对我的最初写作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作家。一九八八年,《红高粱》上映,找来原著,一读就喜欢他那种语言和叙述方式,被打动继而着迷。就有意模仿,后来找一切能找到的他的文字来读。并且生活异常拮据的我还近乎奢侈地买了一本《天堂*薹之歌》,写的是天堂县的农民响应号召种蒜薹,种成了,政府组织销售不利,结果大量蒜薹积压,成了喂牛的价。农民家里街上到处堆满了蒜薹,那些蒜薹因为卖不出去而烂掉,天堂县到处弥漫着蒜臭,苍蝇乱飞,有些就落在农民凄苦的脸上、寡淡的碗沿上……莫言把农民的苦难描写得淋漓尽致。那以后我们村子里号召种苹果、种猕猴桃、种……我们的麦地被挖掉栽上了苹果苗子,几年之后挂果,是硬涩难咽的秦冠。每当我看见农民把那些果子担回家,因无处销售而倒给圈里的猪时,就想起多年前读过的《天堂*薹之歌》。

当然我们村的秦冠树在几年后挖掉,栽上了好品种不提。

晚七点差几分,有人在群里忽悠:结果出来了,还没念,在插播广告!我信以为真,跑去打开电视,一溜央视摁过去,都没有。又转战电脑,点新浪新闻,这时就看到一条简明新闻:“诺贝尔文学奖刚刚揭晓,我国作家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代表作有《红高粱》《丰乳*臀》等。”上传时间是19:02分。接着群里沸腾了。大家从凤凰、搜狐等各个渠道得到了莫言获奖的消息,都在猜测这一刻老莫的心情。大家亲切地称他为老莫、莫老怪……而我在想,莫言这一刻会不会晕掉?!毕竟,诺贝尔文学奖曾是中国文坛集体的焦虑和阵痛,每年都要发作闹上那么一阵子。

晚上看凤凰视野专题,分析莫言获奖的时机、背景和原因,跟老公说,文坛以往都是吃不到葡萄就觉得酸的态度,这次终于尝到:哇!原来是这么甜!但不管怎么说,莫言老师的获奖都是众望所归,值得庆贺!

在微博里我看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扬眉吐气的狂喜与庆贺,另一种则是诋毁,拿莫抄过“讲话”说事,我觉出了这种声音的`刺耳。因为,作为一个作家,我们号称是心灵的工程师,关注的是人性深处的复杂,却连这一点点瑕疵都无法接受,从而用一个完人的标准要求人的话,一定不会是一个正常的作家。至少不是一个出色的作家。而作家韩少功说:“刚接受新浪读书的采访,祝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记者问有什么要对莫言说,我说:高兴一小时后继续写作吧。”表现了一个作家面对荣誉的理性。更有一位作家说,莫言获奖有奥运首金的味道。无论怎样,我都觉得,莫言老师的获奖是给低迷的中国纯文学打了一针强心剂,必将在文学环境与认识上带来改变,这是我们拭目以待并至关重要的。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3篇

莫言将他小说的触角,离开了高密东北乡,来到了南国北海。

有人说,莫言是在北海呆了四个月后,亲身体验了养殖珍珠的过程,亲眼见到了泣血的红树林,才写出了这篇不伦不类的《红树林》。

有人说,小说取名于红树林,是因为林岚和马叔的父辈是在海边的红树林与日寇展开殊死抗争的。但我觉得,小说的名改为“泣珍珠”更为贴切,因为文中的三代人,都与珍珠有着不解之缘。

第一代:男主人公马叔的父亲马刚,因拳打秦书记被下放到红树林烈士陵园后,与被贬回家乡劳动改造的水产学院熊仁教授,以及与陈珍珠的祖父陈大官,共同开办了中国第一个珍珠养殖场。

第二代:女主人公林岚,爱珠如命,与珍珠结下了不解之缘。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生是珍珠故乡人;她的化妆品,是珍珠护肤霜;她的生日礼物,是珍珠项链、珍珠虎和珍珠衫;她的催眠剂,是口含珍珠安然入睡;她的两年知青生活,是在红树林珍珠场;她的一次受贿,是用一百元“买”来用999颗樱桃大小的珍珠串成的珠巾;她的一次贪欲,是昧掉了小海几乎用生命换来的那颗鸽子蛋大的黑珍珠;她的一大政绩,是首届珍珠节;她的一次情欲,又是在口含了安书记送的那颗粉红珍珠后激发的,而一切悲剧的开始,都在她的身体变成粉红色之后;她和马叔分手的一半原因,也是她和曲圆圆在台风袭击时为抢救珠场的母贝而被巨浪卷走时,马叔因为下意识舍弃了曲圆圆而救起了她,而不得不娶了曲圆圆腿有残疾的姐姐;就连她最后的自杀,也是吞食了半升的珍珠。

第三代:陈珍珠,这个名字中带有珍珠的女孩儿,本身就是一颗璀璨的珍珠。她的曾祖父,是中国发明珍珠人工养殖的第一人;她的家,在红树林珍珠场旁;她和恋人大同、弟弟小海,以养殖珍珠为生;她在大虎开办的珍珠公司工作;她的美丽,恰似那颗鸽子蛋大的黑珍珠;她成为首届珍珠节的形象大使――珍珠小姐,她高达十米的画像在珍珠广场,以她为原型的珠娘雕像在紧张的塑造;她的美丽,让大虎为之动容,也引来了之后的事端;她为了偿债冒死采珠差点儿葬身鱼腹;她被玷污后,又是去万奶奶那里寻求了珍珠仙子的解脱。

林岚与陈珍珠,都有着与珍珠类似的命运。当珠贝被沙子或其他异物侵入身体,它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死去,要么活着,活着就要分泌珍珠质,包裹起异物,形成了珍珠。正如莫言所言,珍珠是月光的魂魄,是凝固了的月光。珠贝痛苦的自救过程就是孕育珍珠的过程,世界上多少美好的事物,都是痛苦的结晶。

林岚,那个年少时所有男生的女神,将一切美好的词语赋予她都不为过,但这样一个洁白无瑕的身子,以及洁白无瑕的心灵,后来却被命运捉弄。她被秦书记玷污,之后她选择的是美好人性的丧失,选择的是直上青云的快感。林岚人性的变异,实在不是社会动荡、变革的结果,实在是自身人性弱点的必然。如果,她能够不离开马叔;如果,她能够坚持不嫁给秦小强;如果,她能够在秦书记第一次得逞后离开那个家。那么,之后的一切都不会发生。她适应了虚荣、虚伪的生活,她享受着地位、权力带给她的荣耀。再后来,她主动选择欲望的发泄,实在是因为其他已带不给她新的刺激。

陈珍珠,一个美丽的渔家女,超凡脱俗,又不能免俗。她数次的内心挣扎,可以看出她的懦弱与抗争。她不听大同的劝告,招工来到大虎的珍珠公司;她坚持自己的良心,但却慢慢地适应了大虎对他的奉承;她面对大虎的酒后求欢,把持住自己,离开了公司;她为了补偿,嫁给了大同;她认清了大同处女情节的灵魂暴露,又回到了大虎的公司;她气愤于大虎的追问,一怒之下说已经与大同睡了,引来的大虎的愤恨,以及后来的玷污;她受辱后认清了大虎的爱财本性,百般求死不能,后来得到万奶奶的开导;初次坐台便遇到动手动脚的客人,而奋身跳楼;她为伤害林岚的大同求情,找到大虎欲以身相许;她和小海冒死采到黑色宝珠,引发一系列事端;她欲去海南,大虎划破手指,跪地大哭,她竟然被感动;她和大虎结婚,但新婚之夜不许大虎碰她的身子。陈珍珠内心的数次敌我胶着,不是天灾人祸的结果,也有其自身性格的弱点。如果,她能够不离开大同;如果,她能够坚持不嫁给大虎。那么,之后的一切都不会发生。她逐步适应了大虎带给她的副市长儿媳的荣耀。再后来,她主动原谅了大虎,实在是因为她不想失去这份荣耀。

珍珠,我不知该赞誉你亦或贬抑你。你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你洁白如玉,你光润如华,你璀璨夺目,你自赏孤芳,你令人如醉如痴,你让人屏住呼吸。但,你总归是你,你的内心总有沙尘。你是月光的结晶,也是痛苦的固化。你给人以美好,却独自在月夜中哭泣。

十分不解的是,如果马叔和林岚两小无猜,又怎会被金大川的离间计得逞?如果大虎是那么疯狂得爱着珍珠,又怎会在一次吵架后就和二虎、三虎一起玷污她?

万事皆有因果。人的不幸,不在于命运不公,而在于自甘堕落。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4篇

《蛙》是我阅读的第一本莫言小说。因为是中国文学巨匠的佳作,我读的'非常仔细认真,不像以往浏览小说一目十行,了解大概的情节就行,而像读技术参考资料似的不漏过每一个字,逐字逐句直到读完全篇。按篇幅而言应该是我阅读所有小说费时最多的一次。

莫言所说,他的小说就是讲故事。《蛙》就是以他的姑姑一生所交往的人、经历的事为主线,叙述了一个又一个故事。特别是关于姑姑所从事的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所发生和遭遇的种种“乱象”的描述,看似离奇古怪,却是真实情节的再现。

有过“知青”经历的我,曾目睹耳闻农村的计生工作,莫言讲述的故事绝不是虚构杜撰出来的,在领略莫言所讲的故事的同时,当年我所在的生产队那些不愿做“结扎术”的适龄已婚妇女被健壮的“基干民兵”连拉带扯弄上马车,有哭闹不从的甚至被抓着胳膊拎着腿“抬”上车,一路颠簸强行押送到公社卫生院做绝育手术的情景也活生生的浮现在眼前。社员无奈的调侃道“和劁母猪一样”。

我相信莫言记述的是生活中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发生过的故事,所以语言朴实,语句流畅,读起来让人容易理解接受。如有虚构,故事的情节不可能显得那样的充实,难免流露轻薄,如是杜撰,所涉及的人物的心理活动也不可能刻画得那样真切,难以掩饰轻浮。所以读过后,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曾听过一位“古典武侠言情小说迷”讲,看了那么多书后,他也能编写出一部经典的古代武侠言情小说。听后,我十分惊愕,没有历史知识,没有文学积淀,凭空遐想编造出来的作品,难道会有读者吗?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后生可畏啊!

中国的文人,近代的、现代的不知有多少,唯独莫言独领风骚,令人肃然起敬。他的成功,在于他写作的真实。贴近生活写真写实说真话,才能赢得读者的认可,作品才有市场。

真善美与假恶丑充斥在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历史赋予作家社会责任。一个人、一个社会团体、一个政党、一届政府的所作所为,都会成为历史的记载,历史的评价是公允的,作家的作品应该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好作品必将流芳百世,那是不以个人的意愿所决定的。

真的不知道有多少人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知道获奖者的尊姓大名的也是屈指可数,可我知道了中国的作家莫言享有此殊荣。中华文明对人类社会曾做过巨大的贡献,期盼泱泱的文化大国出现更多的象莫言这样的文化人。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5篇

读《莫言获奖感言》有感650字

在北京时间十二月八日,莫言身着一身中装出席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仪式,并发表了获奖感言。在短短四十分钟内,莫言讲述了许多意味深长的故事,我听了以后深有感触。

在莫言小的时候因为长地丑而经常被人挨打,他的母亲却说:“四肢健全并不丑,即使丑,多做善事也能变美。”他母亲的这一席话虽然简短,但却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宽容。面对别人的闲言碎语,你不要斤斤计较,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胸怀。

文中还讲了这么一件事,莫言小时候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他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最后被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一个耳光还跌倒在地,嘴角流血,捡到的麦穗被没收了,而那人吹着口哨扬长而去。但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莫言相逢,莫言想报仇时,母亲却想办法制止了他。从中我明白了莫言母亲的伟大之处了,她不会让孩子心存怨恨而报复他人,这位母亲是何等的`宽宏大量。

在莫言讲述中还有一个让我感受颇深的故事。有一年春节,莫言一家人在一起吃饺子,一人一碗,大家对好不容易获得的饺子倍感珍惜。突然有一位老人到莫言家行乞,莫言用几个红薯打发他走。每想到老人非但不领情还振振有辞地说:“凭什么你们吃饺子,给我吃红薯啊?”莫言火了,回答道:“我们也不是经常吃饺子的,你要旧拿,不要就滚!”而这时,他母亲却一声不吭地把自己碗里的饺子全部给了老人。在那个饥荒的年代吃顿饺子异常奢侈,但莫言的母亲却毅然不顾自己温饱将弥足珍惜的饺子全部送给了老人。这才是善良,也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给予。

莫言不愧是中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读一读他的感言,看一看他的文学作品,一定回收益匪浅的。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6篇

作为文学院的学生,我不得不拜读一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长篇小说《蛙》。当我读《红高粱家族》、《蛙》、《食草家族》、《十三步》等作品的时候,我为其充满速度的叙述、斑斓的意味、锋利的究诘和卓越的语言才华而兴奋不已。

小说的名字叫《蛙》,如果没有看过书,光看这个题目,想必是怎么也不会和妇产科医生联系到一块儿去的。听说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阐释: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孩子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狠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这是部直面中国近几十年来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小说。说起计划生育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我们不得不感慨一下。

以前有个澳大利亚网友,他说,每10个加他的好友,就有4个中国人。我说,大概你特别受中国人欢迎吧。他说,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大概是因为中国人太多了。当时,我几乎忘了中国人几十年来为计划生育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

动物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的种族和后代而生存。繁殖是动物的本能,也是身为高级动物的人类的本能。当人类的动物属性与社会属性发生矛盾,我们该做怎样的选择?_选择了计划生育,于是,几亿成型的和没成型的胎儿成了牺牲品,又有多少孕产妇由于当时落后的医疗条件丧生。当我们为今天计划生育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的同时,可曾想到过他们?

读罢该书,犹如在中国人的心灵长廊进行了一番巡礼,禁不住重新探寻一下人类的孕育到出生的生命旅程。正如书中所说,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们只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许多伟大建筑,而看不到这些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

小说中一段纠结的感情。这段情不是秦河对万心的忠诚,不是陈鼻对王胆的呵护,不是万足对王仁美的愧疚,而是王肝对小狮子的单恋。十二年的时间,王肝给小狮子写了五百多封情书,可以想象,王肝是怎么把一颗惴惴不安的心装进信封,等待小狮子的回信,可是,没有,直到小狮子嫁给万足,也没有给王肝回过只言片语,因为王肝的信小狮子一封也没看到,信全被万心扣下了。没有回信,王肝依然痴痴地写下去,从第一封到第五百多封,这是怎样的痴情啊!令人费解的是,头发蓬松,塌鼻方口,满脸粉刺的小狮子,在王肝的眼里竟然是“小狮子真美啊!”就是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灰姑娘,让王肝远远地看见就激动地眼含泪花浑身颤抖,让王肝情愿跪在地上亲吻小狮子留下的脚印,当他得知小狮子嫁给万足之后,他没有痛不欲生,反倒很冷静地说:“爱情就是生一场重病,现在病好了!”看来,爱情是不拘于形式的,比如婚姻。

小说中一场无法忘却的过往。这部作品是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高密东北乡写起的,农村的落后贫穷,虽然我生在90年代,没有亲身经历那时艰辛的种种,但从长辈的口中我也了解很多。比如吃,爷爷奶奶说他们那时候几乎顿顿吃煎饼,能抹点猪油或者卷点红糖白糖,就算是十分奢侈了,至于钙奶饼干,那更是不可多得的人间美味了。如果能捡到飞机上投下来的压缩饼干,真是好运气了,更多的时候,见到的是印刷十分精美的传单,飞行员降落伞,还有在手腕上画手表,每家每户发布票。还有那个时代村里的一个接生婆,会安胎,会接生,会打针,还会算卦,巫婆一样神乎其神。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7篇

读了《莫言作品精选》我深有感触。《莫言作品精选》这是一种对事物的讽刺,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是一种对完美的追求,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莫言作品精选》向人们描绘了各种画面:或悲伤,或欢乐,或梦幻,或真实,或呆板,或活跃,或完整,或破碎……

是他,像一个画家一样描绘五彩的世界,像一个粉刷匠一样装点简朴的世界,像一个导游引导人们欣赏我们的世界,他就是著名的作家——莫言。

莫言出生于1955年,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蛙》这部作品所具有的罕见的宗教情怀,使它们超越了中国作家同行,而进入了世界文行列。莫言的业绩,也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莫言就是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作家,他用自己的实力和不懈的努力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文学诺贝尔奖的作家。他写的书完美而又特别。他用一个个简单而又平凡的文字,汇成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一篇篇精彩绝伦的文章,让人拍案叫绝。许多感人的故事在《莫言作品精选》中展现,有篇故事我至今难以忘怀还记忆犹新——《冰雪美人》。

《冰雪美人》讲述了:父亲送“我”去叔叔的小诊所学医,父亲反复叮嘱“我”多干活,少说话,叔叔的医术还算高超,各种杂病都能治,进去半年,叔叔也没教“我”什么,“我”总是干家务,“我”同学孟喜喜个性张扬,长得漂亮,一次,“我”偷葡萄给孟喜喜,老师发现,孟喜喜把罪名揽到她自己头上,又因为孟喜喜个性招老师讨厌,喜喜被开除了。开除后,喜喜帮她母亲经营“孟鱼头”,却招人诋毁,认为喜喜作风不正。一次,喜喜到叔叔诊所就诊叔叔婶婶显的十分厌恶。正巧,又有两人要动手术,喜喜只好等着,没过多久,喜喜就停止了呼吸,没有了心跳!

在《冰雪美人》“我”学徒过程中送着送那,体现了亲情世俗。其实,折断喜喜的先是学校,从葡萄事件可以看出喜喜心灵和性格的美,同时,也看出年级主任的残酷和残忍。孟喜喜面对开除,体现出来的是勇敢。退学后,喜喜和母亲挑起生活的担子,把孟鱼头经营的轰轰烈烈,人们认为是卖“那个”的,看病时,婶婶说是“性病”这都体现了人们没有确凿的证据只凭自己猜测下结论。

莫言,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莫言的文章都阐述了一个个道理,让读者成长,坚强。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8篇

莫言散文:大风

大 风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 ,割草技 术 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剖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 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 路的两边长满野 草,行人的脚压适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根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 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善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陡,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捉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干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无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 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 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 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 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幺々”

“风。”

爷爷淡波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城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赶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 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选自《萌芽》 第1期,有删改)

【知识延伸】

莫言经典语录

1.作品的影响力要靠读者来发现。有些作品名声很大,但它确实没有多少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所以不能靠名声来判断价值,还有比名声更有价值的东西。

2.我永远不会为了一个奖去写作,不管是茅盾文学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

3.我只是“世无英雄,竖子成名”。

4.作家只是凭自己的感觉写作,每一位作家都知道应该将自己独到的东西传递出来。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9篇

莫言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我对这件事没有丝毫的触动,因为我对中国文学所持有的态度是,“当下中国的文学家并未达到诺奖的高度”,当然,我并不是说莫言的小说写的'并不好,而是,其作品的影响度远未达到我所以为的高度,我翻阅《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书中以中短篇为主)竟然没看到一篇莫言的文章,也许会有人说,莫言以写长篇著称,可莫言本人说“一个善于写长篇小说的作家,并不一定非要走短――中――长的道路,尽管许多作家包括我自己走的都是这样的路。”既然,莫言本人也走了一条这样的路,其撰写的中短篇小说应该会有吧,可是我迄今为止未在收录中短篇小说的书籍中读到过。

当然,莫言对中短篇小说的贡献没有他对长篇小说的贡献大,就其《红树林》而言,其全篇采用第二人称叙事视角在中国文学的著作中寥寥无几,而通观世界文学,也就法国作家布托尔的《变》有评论价值。但是,《红树林》的高度远未达到《变》的高度。

同事送我《红树林》这本书时,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莫言有这样一本书,既然是同事所赠,自己想着,一定得读完,趁着工作闲暇,我花了8个小时将其读完,读完后,第一感觉就是其作品,凌乱、松散而不紧凑,加之过多的色情描写。当然,文章的叙事方式是莫言先生的个人意愿,而本人在读完之后,有一点个人见解。

一、对小说章节及描写的个人见解

在章节的最后描写吕超男送你的东西,也可有可无。加入吕超男,无外乎想将常务市长的权利在第一章节小试身手,可是,读完全书,吕超男送的东西显然与全书无关,亦不能突出本书想展示的性欲描写,倒不如将第十三章那个财政局副局长的小女送礼的情节提至此处,以突显林岚拥有的权利。而对于性欲的描写,可以将第四章开头放在此处,就从第四章的“林岚,我知道你心里不痛快……”开始描写,到“……就是她陷入痛苦的往事中不能自拔的时候。”紧接将第六章末尾“你从半是幸福半是痛苦的,半是清醒半是迷糊的状态中挣扎出来……”直到你将马叔喊至红荔大酒店1418房间后发生的事情全部提到第一段,这样,就更能在第二章中,彰显出马叔那种表面看似平静,内心却很爱你的人物性格。

第四章,可以将提至第一章剩余的内容和第六章提至第一章剩余的部分合起来,全书在描写中现实生活时风格明快,回忆部分则连绵不绝,这种现实与回忆的夹杂,即使合起来,也不会在阅读的时候显得牵强。

本文的对另外一个主人公珍珠的描写知道第七章才出现,其实完全可以将第七章提前至第五章前边。第七章末尾,大虎对珍珠的外表所吸引,如果将第五章放在其后,再去描写大虎几个找卢面团斗蟋蟀,才能更好的展示大虎性格的贪熏利欲和鄙陋。

读至小说第十章中段“为了帮你回到现实――尽管这很残酷,我不得不把这半年里发生的事情一件件地对你复述。”就是这45条复述将全书的大致情节和发生的故事全然展示了出来,让读者猜到了后面章节的一些内容和结局。我也是读到这一章节的时候就有了放弃读下去的意愿。因为书籍是同事所赠,自己深知,一本书籍,不论别人谈论该书,别人的注释代替不了自己的理解。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10篇

莫言小说《红高粱》,其大致情节是这样――

在山东高密县东北乡一带,生活着一群有血性的人种。有个叫戴凤莲的女子,该当要出嫁的年龄了,爱财的爹妈将她许配给烧酒作坊单家做媳妇。哪知单家之子患有不治之症麻风病,流脓血淌黄水谁嫁他谁就毁了。轿子头余占鳌实际上是土匪头子,也许是出于拯救戴凤莲的目的,在她嫁到单家没两天,他就将单家父子杀了,并在高粱地里要了她。

戴凤莲留住准备散伙的长工们,成了烧酒作坊的新主人。为头的罗汉大叔,继续主事。他还负责饲养东家的两头大黑骡子。

日本人说来就来。进村抓民为他们修公路,刘罗汉与骡子一起被抓去。公路横跨墨水河,河上原木桥不行了,不可以载重汽车,要修石桥。罗汉大叔搬石块过程中遭遇监工毒打,产生逃跑念头。夜间本已成功脱逃,因要一同解救出骡子而再次被捉。日本人将刘罗汉剥皮示众,激起民愤。

一民女喜欢上余司令下属任副官,前往找他时误入余司令叔父处,并遭其强奸。任副官以离任相要挟,要求正法余大牙。千兵易聚,一将难求。余司令为严肃军纪,挥泪斩叔。

“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小说集中笔力,讲述一次抗击日军的伏击战的经过。余占鳌率部队在公路两侧的高粱地里埋伏,准备狙击从桥上经过的日本人的汽车队,为罗汉大叔报仇。戴凤莲亲自为部队战士送饭,途中被前来的鬼子枪弹击中。余占鳌与敌人激战,烧了敌人汽车,击毙鬼子一,双方伤亡惨重。戴凤莲血洒高粱地,成为抗日烈士。

戴凤莲在弥留之际,有一段对生命的留恋和热爱的话:“天赐我情人,天赐我儿子,天赐我财富,天赐我三十年红高粱般充实的生活。天,你既然给了我,就不要再收回,你宽恕了我吧!”“天,什么叫贞节?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直没有告诉过我,我只有按着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什么都不怕。但我不想死,我要活。”我要多看几眼这个美丽的世界。

这些发自肺腑的充满思想光辉的语言,丰富了小说的意蕴,增添了小说的阅读魅力。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11篇

莫言讲述母亲的话朴实无华,但却催人泪下。

莫言演讲的主题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莫言描写母亲的话。母亲是位朴实的人,当她被人打多年后,被打的.人成为了走路蹒跚的老人当“我”冲动地想去打这位仇人,被母亲制止了;当“我”卖菜时多收一位老人一毛钱让母亲受到了训斥,原以为母亲要大发雷霆但是我想错了母亲只是语重心长地说了句话;当难得吃到的饺子母亲分给了一位素不相识的乞丐老人;当母亲中年患病活着没乐趣,只为家人放心。

这四件细小的事,让我感到裹小脚、没文化的母亲升华成为了一名哲学家,这些字里行间之间充满了“我”母亲的善良、朴实。

我妈妈好比莫言的母亲一样温柔可亲、善解人意。当我打开车门不小心撞伤了骑车人,弄得他手上鲜血直流,妈妈连连道歉,她这种低声下气的语气让我心里生出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我的眼睛会湿润眼泪马上就要夺眶而出了;当妈妈卖票时,有些不礼貌的顾客对妈妈肆无忌惮地说脏话,妈妈不会还嘴,只会忍气吞声的说一句对不起,因为她知道顾客是上帝;当天桥旁坐满了乞丐老人,妈妈会投出同情的目光,然后从包里取出钱一一给那些乞丐老人。

莫言的母亲温柔大方、善解人意,是母亲中的楷模。我的母亲也是这般让人感觉温暖。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12篇

近年来,“有文化”变成了国人追求的一种新标签,尤其是今年4月份接连两位文学巨匠——加西亚马尔克斯和渡边淳一——的过世,我讶异的在朋友圈发现,身边从未看书的朋友也大量的转发他们的经典语录,才惊觉的发现,“文化深度”成为自豪宅、跑车之后“高大上”的最新标志。而这一波文学热的起源,便是2012年莫言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读莫言》一书,从介绍诺贝尔奖的发展历程开始,浓墨重彩的描绘了国人对于莫言获奖前后的各种反映,也就是所谓的莫言效应,再细细回顾了莫言的成长背景和成长历程,并提出教育和培养下一代的方式方法,从而分析莫言效应所产生的社会价值。编者以莫言获奖为索引,不仅是在重述莫言自己的生平简历,更值得人们对于文学价值的重视和文学素养的提高进行反思。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观察到的,是国人对于诺贝尔奖情结的重视,就连莫言本人都察觉,“我发觉大家讨论的是和我不相干的人”,而莫言的家乡山东省高密乡成为旅游景区、雨后春笋般的莫言纪念馆、甚至淘宝网出现的“莫言丰乳肥臀秋装新款连衣裙”,令人不禁感慨,不是环境成就了文学,而是文学成就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正是滋养文学细胞和社会土壤,它包括贫瘠的农村,也包括复杂的人性。但人们在狂热的炒作和娱乐中,早已忘却了文学的本质,是在反映社会现实、呼唤人性回归。“通过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句诺贝尔奖的高度评价,最后给人们印象的也仅仅是“魔幻现实主义”,而非当时的历史、社会,而值得我们今日思索的内容。

书中反复提到孩子成才需要的技能和悟性的关系,就是想提醒读者,不要让文化仅仅成为显摆的“干货”,成为获得商业价值的一种工具,而需要将其作为一种生命的感悟,旅程中的风景和体验,让人们在不断超越中摆脱眼界的局限,完成自我的救赎和升华。

其实,像莫言一样的作家还有很多,梁实秋、沈从文、钱钟书、陈忠实、严歌苓,他们的文字往往都需要被改编成符合大众口味的影视作品时,才能成为世人的谈资。何其可悲!在“娱乐至上”的今天,莫忘初心,竟成为一种奢侈的渴望。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13篇

最近读了莫言的长篇小说《蛙》,这篇小说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初读《蛙》,如果没有看过书,光看这个题目,想必是怎么也不会和妇产科医生联系到一块儿去的。作为一本“新世纪和谐文学”的代表作,莫言花了大半笔墨描写了一个高密县东北乡的普通妇产科女医生——我的姑姑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读完之后,你会发现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阐释: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狠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写蛙实际上是写娃。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上世纪,北京大学校长、经济学家马寅初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高达22%。他测算,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50年以后,也就是20xx年以后,中国的人口将会达到50亿!一直生到了70年代初期,中国人口的膨胀已经无可收拾了,到了70年代末期,中央才下了狠心,决定城市育龄夫妇只能生一胎,农村一胎是女孩子的可以间隔5年生第二胎。这就是计划生育政策。

从鼓励生育到计划生育,这样的政策就像是是一剂猛药,突然下来,很多人接受不了,尤其是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中国,尤其农村人接受不了,必须靠强制执行,于是就出现了一批像小说中的“姑姑”那样的人,他们热爱党,热爱国家,是优秀的党员,为了执行国家政策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当然也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

她是一名光荣的党员,她果敢地执行着国家政策,忠实于党的方针战略,甚至为了这一点,牺牲了自己的声誉,甘心被他人唾骂。“姑姑”强行让张拳的老婆、让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让陈鼻的妻子王胆强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至今时刻在我的脑海浮现,但“姑姑”显然不是一个泯灭人性的人,她爱孩子,喜欢自己的事业,事实上,她做这项残酷的工作,受到的折磨肯定要比寻常人去做多得多。从迎接新生命到扼杀新生命,“姑姑”内心实有不忍,但坚决执行“计划生育”的信念却从来都没有动摇过。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作为一名党员,应当像“姑姑”一样,坚决彻底地执行国家政策,牢牢地站在党的立场上,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跟党走,在执行政策的时候可以灵活一点,人性一点。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14篇

莫言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因为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把自己所经历的过的都通过写作来表达出来,用自己的心血去写作,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获奖感言上,莫言的感言让我震撼不已。

莫言的感言一开始就写到了母亲,写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还有在开头写到”我的母亲。你们——却无法分享了“。写出了母亲他的遗憾,以及最疼爱莫言的母亲,已经离开,人们都说母亲是人生的导师,正是有了这导师的影响才铸就了现在的.慕言。在后面说道:”我与母亲去捡穗子,守田的人来了,母亲跑不快被抓住,被打了一耳光,多年后,我又看见了那个看守人但他早已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我想去揍他一顿,但被母亲制止了,从这里体现了母亲的宽宏大量,善良。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教师,母亲不仅是孩子时的教师,也是成年以后的人生关键时刻的教师,而正因为母亲的善良,对我的宠溺,让他有了现在的成就,这更加强了莫言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的内疚心理甚至有一种负罪感,这会导致莫言有一种不能弥补母亲的感受。

他说,要在人的立场上继续写作,要反映实践,超越实践,这一表态是值得肯定的,从红高粱中潇潇洒洒走一回的豪迈和执着,我看见了莫言的立场,在这个追求中,我们领悟了实践是一回事,小说中的实践中又是一回事,不管这个实践是否真实,是否值得珍惜,这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内心的实践。

莫言作为一个作家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作家写作不可能是纯粹的自我岩屑,不可能是高高挂起的孤独感,通过故事我看到了他那时代的故事,并且揭示了我们这个苦难民族的特定时代,特定生活。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15篇

诺贝尔奖情结,是国人内心深处的一个结。公元2012年10月11日的历史,被莫言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天,国人百年梦圆——莫言,成为中国本土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莫言作品的魅力在于:他以高密东北乡为载体,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其作品中引起读者感应的陌生化和原创性的东西非常多。其作品的价值在于体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民族风情,描写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有别于西方的人。

书中通过莫言成长的经历,探讨了子女教育问题。以“药家鑫现象”为例,说明了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强调了教育最终应该达到的目的,也就是联合国制定的标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学习。这对我们当家长的很有借鉴意义。

书中更有对国人阅读现状的反思。第九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阅读量仅为本,而法国是20本,日本和以色列分别为40本和60本,瑞典是67本。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阅读的兴趣,大量的休闲时间交给了手机、平板电脑游戏和看电影,这值得我们深思。

书的特点之一是段落太长,两三页、三四页甚至五六页的段落很多。这样,对读者来说,脉络层次不是很轻松就能把握的。书的编排体系致使很多内容多次重复。这些,都使读者在读书的过程中感觉很累。

总之,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既体现了中国文学的繁荣进步,也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是中国文学在世界产生真正影响力的一次历史性突破。就像《纽约时报》的文章所说,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可以促进、加深世界其他国家读者对中国文学的了解和理解,这才是诺贝尔文学奖背后更深远的意义。

虽然,中国文学要真正被世界文坛所接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次莫言的获奖,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16篇

作为一本“新世纪和谐文学”的代表作,莫言花了大半笔墨描写了一个高密县东北乡的普通妇产科女医生——我的姑姑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而记叙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又能微言大义,通过“姑姑”内心的挣扎,反映时代的变革堕落,人内心的矛盾变化,无疑在选题上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书本的题目叫《蛙》,如果没有看过书,光看这个题目,想必是怎么也不会和妇产科医生联系到一块儿去的。但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阐释: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孩子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狠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作品中,“姑姑”性格非常鲜明,一个敢作敢当,雷厉风行的女子。她是一名光荣的党员,她果敢地执行着国家政策,忠实于党的方针战略,甚至为了这一点,牺牲了自己的声誉,甘心被他人唾骂。“姑姑”强行让张拳的老婆、让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让陈鼻的妻子王胆强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至今时刻在我的脑海浮现,但“姑姑”显然不是一个泯灭人性的人,她爱孩子,喜欢自己的事业,事实上,她做这项残酷的工作,受到的折磨肯定要比寻常人去做多得多。从迎接新生命到扼杀新生命,“姑姑”内心实有不忍,但坚决执行“计划生育”的信念却从来都没有动摇过。

所以,我也时常陷入沉思,“姑姑”到底有没有错,她在晚年时的内疚、失眠,罪魁祸首到底是谁。是那些思想愚昧,重男轻女的农村人,是“计划生育”方针的制定者,还是执着的、不讲情面的姑姑本身?还是三者都有一定的成分掺杂其中。而可怜的“姑姑”,却显然是错生了一个时代,成了那个时代国家政策和家族利益冲突对立的代罪羊和牺牲品。没错,她的选择是“反政策”的,但谁又能说政策本身不是呢,谁又能说明知这个政策还怀着侥幸心理偷生的男人女人不是呢?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17篇

莫言在演讲中首先想起母亲,他想把得奖的荣誉分享给母亲,可是不可能了。由于铁路的修建,不得已将母亲的坟墓移走,可是母亲的骨殖融入了泥土之中。就这样,莫言尽不了对母亲应当的孝道,他对母亲是愧疚,是思念……

他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几件事,充满温情的事。我深深体会到生活不富裕的母子俩的艰辛。母亲不要莫言去找当年打她的人报仇,她宽容,大度,不希望孩子被仇恨蒙蔽。母亲将自己好不容易吃上的饺子给了一个陌生的老人,她善良,对老人尊重。莫言多算了买白菜老人的钱,母亲没有打骂他,她泪流满面,她认为为人应当清清白白。

之后,母亲患了肺病,她依旧那样坚强,她珍惜她的生命。母亲不会嘲笑莫言相貌的丑陋,她只希望莫言可以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她看到的是心灵的美丽。

母亲的种种做法,莫言深受教育。

之后便是对写作经历的回顾。

开始莫言在家读书,去街上偷偷地听书。

为了报答母亲,莫言把故事讲给母亲听,渐渐地,也进步了许多。

他喜欢说话,不符合“莫言”的名字。

他喜欢上写作,他的作品表现自己的思想。

莫言的《生死疲劳》也读了一二,由人一再转世,以牲畜的角度来揭露当时的历史。

莫言善于讲故事,而他的故事都是事实。而让他坚信真理和正义的将是一个个源源不断的故事的发生,也就是他走下去的经历。

在照片新闻上也常看到莫言,几乎都是笑着,没有想过他背后的辛酸往事。

看过“莫言文章读后感”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18篇

莫言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瑞典文学院认为他的获奖理由是通过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获奖时我也跟风看了《蛙》,犹记当时我正在哺乳期,一边抱着孩子喂奶一边看,每看十行就要停下休息。因为那里面对怀孕,婴儿,哺乳等的描写,是当时的我无法接受的。

其实这本《丰乳肥臀》也是当时我看的,但当时我只看了一半。这是我很少有的一本精彩的书却读不下去的。当时我的孩子极小,我看到母亲为了养活儿子而放弃给女儿哺乳,真的看的很难过。所以看到大约1/3时放弃了,我觉得写得很好,但当时的我不适合看。几年过去了,突然又拿起了这本书,才终于看完。

犹豫了两天,不知道该怎么写这篇书评。很多人拿它和《白鹿原》来做比较,(《白鹿原》我到现在都没写书评,实在是觉得书太大不好下笔。)两本书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它们的大框架是完全不同的。先说相似之处吧,两本书的时间跨度都很长,都描述了中国社会变革最快的几十年;涉及的人物都很多,在大的社会背景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轨迹;都是亦真亦幻,只是《白》的夸张手法不明显,《丰》则完全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相比而言,《白》应该更符合中国普通人看书的审美观,而《丰》显然更符合诺贝尔文学奖的口味。一般中国人爱读的风格都是《平凡的世界》那种写实类型的。(顺便说我认为《巨人的陨落》就是英国版的《平凡的世界》,所以在中国大卖是应该的。)

再说我认为的这本书的缺点吧。当然,优点缺点是相对不同读者的眼光所言。我不喜欢的地方也许是别人很喜欢的。我一直以为《丰乳肥臀》是指这一类的女性,她们养育孩子,她们吃苦耐劳。应该是泛指,而不是特指。我一直以为上官鲁史生了那么多的女孩,她们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故事,但一定有这种丰乳肥臀的中国女性的韧性和精神。可是上官家的这些女孩子,再没有一个自己照顾了自己的孩子。她们的全部爱心都扑在了丈夫身上,却把孩子都扔给了老母亲。而丰乳肥臀如果是特指,就丧失了它的更深远的意义所在。

几个女儿当中,大姐来弟应该是着墨最多的,最生动最形象的。她跟过四个男人,有她极爱的,也有她极恨的。她幸福过,也受过折磨。她在家庭需要她的时候和母亲一起带着全家迁徙,也在家庭需要的时候私奔出逃,丢下女儿不管。她不是好人坏人,她只是一个女人。而也有几个女儿则太轻描淡写。六姐念弟和八姐金童的人生仿佛没开始就死去了,甚至连生死都不那么被人确定。仿佛没来得及绽放就凋谢了的鲜花,仿佛没来得及灌溉就结束了的春雨,一切都没来得及。没来得及让我们读者琢磨叹息,就宣布此龙套已退场。就像我们的人生啊,有多少美好的东西是我们没来得及体会就消失不见的,就再也回不来的。也许这样的感觉,才更真实。

我对能看懂这本书的外国读者表示佩服,上官家的女婿们几乎个个有不同的身份,沙月亮、司马库、鸟儿韩、鲁立人、巴比特、孙不言,个顶个哪个不是英雄好汉,可惜在那个时代他们没有走到相同的道路上去。很怀疑外国读者看到这个女婿打跑了那个女婿,那个女婿又打跑了另一个女婿的时候,能不能真的明白中国的时代变迁风云跌宕。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19篇

最近在读一本莫言的新长篇《蛙》,这篇小说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获得了第八届矛盾文学奖。

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这是莫言许多小说中一贯用到的场景。“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时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因男友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在年轻时她曾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人到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却睁只眼闭只眼。

除了“姑姑”,小说还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狮子”年轻时也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嫁给剧作家“我”之后,始终受着膝下无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务”,并成功得子。在形势的巨变下,“小狮子”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者摇身一变为“违抗者”,其间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胆是“计划生育”政策盲目执行下的牺牲品,也可称之为是“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牺牲品。莫言在小说中用几近残酷的笔触详细描写了王仁美和王胆的死,给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断麻利、铁面无私的形象,同时也试图诠释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与年老时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变化中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

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说,《蛙》对人性的剖析与批判更为深刻,对社会的剖析也一针见血。通读小说,我们能感觉到作家虽然始终在写家乡的故事,却已经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去写“人”,我想这应该是许多小说作家应追求的目标。

莫言的小说《蛙》深刻的剖析了人性,虽然是在写家乡的故事,但是仍然深刻的表达出了一部人性的故事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20篇

读《莫言获奖感言》有感600字

他,笑着走上了颁奖台,用充满爱意的眼睛望着台下的观众,他就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从他的获奖感言中我知道了他的童年生活,又认识了他的人生导师——他的母亲,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心地善良,乐观真诚的品质。

莫言告诉我们他此刻最思念的人就是他的母亲。在一个中秋的中午,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莫言的家门口,莫言想用半碗红薯打发他,可是这位老人竟然想吃饺子,不要红薯。莫言生气的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而且一人只有半碗,如果给了你,那我们吃什么。正在这时他的母亲训斥了他然后端起来她的那半碗饺子,走向那位乞讨的人,把饺子倒进了老人的碗了。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母亲心地很善良。

在莫言的十几岁时,他的母亲患上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他们的家庭陷入困境。这时,莫言就怕母亲禁不住病魔的的折磨,会自寻短见。所以每当莫言劳动归来时,一进家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他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见到他的母亲,便坐在院子里大哭,便问她怎么了。莫言不能对母亲说出他的担忧,母亲看出了莫言的心思,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这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我被他的话感动了,从中我看出了她的乐观。

现在我们可以感受到莫言对他母亲的爱有多深厚,莫言是多么地思念他对母亲,为此还特地写了一本名叫《丰*肥臀》的书纪念他的母亲。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写他身边的人,事物的,如《蛙》这部小说就出现了他姑姑的形象,但小说中的姑姑你和现实中的不一样。

莫言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我们中学生的楷模,也是一名“大孝子”。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21篇

莫言的《丰乳肥臀》 这本书在我不经意被我拾起,我重新 进入了抗日 纷争年代,再 细细品味了上官一家的几十年悲 欢离合,起起落落。 这天下午天空灰蒙蒙,我 终于合上了 这本小说,也意味着我已 经陪着莫言笔下的人物穿越 过生生死死,穿越 过纷争尘世,最后 尘埃落定。

飞鸟在天空盘旋低飞,我带着丝丝眷恋又在 脑海中重新 过滤了起《丰乳肥臀》的片段。他们一个个人物在我眼眸里跳 跃着,演 绎着这多年来的悲 欢;他们又在我耳 边低语着,述 说着他们已经走过的路有多 艰辛。此时的上官鲁氏变成了高密 乡大地的一捧泥土,而逝去的灵魂又 飘荡在东北的天空中幻化成白色的 飘絮飞向远方。我放不下他 们,即使我知道那只

是莫言小 说中的人物,但我 释怀不了,放不下那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他 们的一言一行仍刻画在心里深 处。也 许到了哪天我容 颜已逝, 还能想起那些漫 长无际的时光中陪伴我的那本书。

开始的 时候并没有想了解身 为若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笔下的小 说人物究竟有多大的人格魅力,但随着我的 阅读深入,我才能慢慢体会到他 对故乡的怀念,对社会的 评判以及 对人性的剖析。

文章是以 东北高密 乡为背景,高密 县安静尘封的生活 环境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同 时当地人 们的思想非常封 闭不过仍保留着 质朴的品 质。小说叙写了一系列 发生在上官家的故事,而男主角便是上官家的唯一儿子 —— 上官金童。他在小 说里是一个 “极度恋乳 ”的人物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22篇

读莫言演讲稿有感

莫言讲述母亲的话朴实无华,但却催人泪下。

莫言演讲的主题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莫言描写母亲的话。母亲是位朴实的人,当她被人打多年后,被打的人成为了走路蹒跚的老人当我冲动地想去打这位仇人,被母亲制止了;当我卖菜时多收一位老人一毛钱让母亲受到了训斥,原以为母亲要大发雷霆但是我想错了母亲只是语重心长地说了句话;当难得吃到的饺子母亲分给了一位素不相识的乞丐老人;当母亲中年患病活着没乐趣,只为家人放心。

这四件细小的事,让我感到裹小脚、没文化的母亲升华成为了一名哲学家,这些字里行间之间充满了我母亲的善良、朴实。

我妈妈好比莫言的母亲一样温柔可亲、善解人意。当我打开车门不小心撞伤了骑车人,弄得他手上鲜血直流,妈妈连连道歉,她这种低声下气的语气让我心里生出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我的'眼睛会湿润眼泪马上就要夺眶而出了;当妈妈卖票时,有些不礼貌的顾客对妈妈肆无忌惮地说脏话,妈妈不会还嘴,只会忍气吞声的说一句对不起,因为她知道顾客是上帝;当天桥旁坐满了乞丐老人,妈妈会投出同情的目光,然后从包里取出钱一一给那些乞丐老人。

莫言的母亲温柔大方、善解人意,是母亲中的楷模。我的母亲也是这般让人感觉温暖。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23篇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当代著名作家莫言,他著的《神聊》中一节《粮食》发表在的《读者》上。《粮食》叙述一个村妇为了养活三个儿女和家婆,用吞食豌豆,再吐出豌豆养活一家人。有一次,因偷豌豆被责问,后上吊绳断不死,再后,她在磨坊用嘴吞食一些豌豆,逃避检查,回到家中用筷子一个个的挑剔吐出豌豆,洗后让儿女和家婆吃。莫言大胆真实地把20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农村劳动人民苦难的生活描述出来,用朴素的语言,刻画出村妇坚强不屈的母亲形象,同时给人的启示是:粮食是多么珍贵。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给出莫言获奖理由:“他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实融合在一起。”《粮食》体现出莫言创作的高水平。《粮食》主题突出鲜明,敢于实话实说,反映当时中国大地农民缺粮闹饥荒痛苦的生活。

现在跟20世纪60年代初期相比,大不相同。那时想吃没有吃,而今和以前恰恰相反,人们在浪费粮食。据媒体爆料:在餐饮业里,我国每年就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粮食。有一位教授对全国大专学院剩菜剩饭作调查,每年大学生倒掉的食物可以养活一千万人。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笔者也亲眼目睹一个小学校两千人早餐,一桶桶的粥、粉、面条、馒头、包子,倒进潲水桶。管理早餐的老师说:“这是常事。”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体会到农民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看来是不能忘本呀!小学生浪费粮食是教育问题,大学生浪费粮食那是令人费解呀!

如果把吃剩的食物兜着走,反而被人瞧不起,扔了反而显得特阔气。

节约粮食是我们公民应尽的义务,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在餐馆用餐时点餐要适量,不摆阔气,珍惜所拥有的财富。让节约粮食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24篇

读莫言《童年读书》有感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一篇风靡网络,美国连任总统在网上晒暑假读书清单:《大地尽头》、《双生石》、《罗丁登场》、《海湾三部曲》和《另一些太阳的温暖:美国大迁徙史诗》。国事缠身的总统闲暇之余不忘读书充电。据说他读书的这个好习惯是从读大学的时候开始的。

这让我想到了有一句名言,叫“读书的人不一定成功,但凡成功的人几乎都读书。”无论是为了消遣,为了充实,还是为了自我实现的需要,请多读书,读经典吧。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25篇

因为莫言获奖了,所以才想翻翻他的书。看了一点《檀香刑》,觉得没意思,后来就开始看这本。

看完莫言的《丰乳肥臀》,他主要写了上官家的女人们。其中,主人公是上官鲁氏。上官鲁氏为了不再受婆婆的虐待,而努力想生儿子。但是她的老公又没有生育能力,于是她借了很多男人的”种“,但无奈,前面七个都是女娃,于是就有了上官来弟、上官招弟、上官盼弟……直到最后,鲁氏借了瑞典传教士的种,才生下一对龙凤胎。她终于有儿子了!但是在她分娩的时候,日本鬼子进村了,杀死了她的公公和丈夫,留下了一个疯癫的婆婆。但是,她终于心想事成了。她的儿子叫做上官金童。虽然金童是全家人的宝贝,但是,在我看来,金童在全文中只是作为一个叙述者,一个线索人物,来串联整个故事。

真正的主角是他那些美丽而命运多舛的姐姐们。他的姐姐们有嫁给土匪的,有嫁给_高官的,有嫁给_的,有嫁给美国人的,有沦落风尘的,有被卖给白俄当女儿的……。女儿中有有女土匪、官太太、女_员、留洋大学生、_等等。贵贱都有。_打土匪,_打_,_打_……姐夫们互相残杀,姐姐们相互帮助或者敌视,故事跌宕起伏。一部家族史,居然写了整个波澜壮阔的现代史。到了改革开放后,金童的侄子侄女们有生意人,有官员,有富豪……一部家族史,又变成了改革开放史。从金童出生到母亲死去,从_到改革开放后,一个家族的变迁折射出了整个社会的变迁。

在莫言的笔下,女人是勇敢而坚毅的,她们看似是站在男人身边的配角,但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主角。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上官鲁氏,她是比郝思嘉更郝思嘉的人物。或许如简介所说,莫言把她当成了”圣母玛利亚“,整个故事以她为核心。她看着自己的女儿和女婿互相残杀而无能为力;一个寡妇挑起了一大家子的重担。她的无奈,她的坚强,她的痛苦,她的悲哀……都通过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觉得莫言有点像曹雪芹,对中国的坚强独立的女性充满同情和赞美,甚至在低处仰视着这些美丽而高贵的灵魂;但对男性的态度就比较鄙夷了。他们利欲熏心,他们残忍狡诈,他们嗜血好战……没有他们,就没有罪恶。而上官金童就像贾宝玉,贾宝玉虽然被一堆姐姐和女性长辈们宠着,但是终究没成大气。金童和贾宝玉一样,书中被妈妈和8个姐姐宠爱着的主人公上官金童,跟贾宝玉同样的软弱无能,同样的多愁善感,同样的不成大器,永远地倚仗着他人的庇护。其次,他们都在至真至纯的女人堆里打转,但只能作为一个见证者,看着一个个看美好的灵魂逝去,但自己无力拯救,只能看着花朵们被风雨摧残。

莫言似乎表达了“坚强的中国女人才是中国真正的脊梁。”他用这种充满女性关怀的视角的解读,是不是获诺奖的原因?

最后,说说这本书的缺点:

1虽然故事情结不错,但是节奏稍嫌拖沓,过多的关于农村和农民生活的不精彩的细节描写,让一个city born city raise的孩子不胜其烦。虽然我没有相关的生活体验,但是依旧很喜欢路遥《平凡的世界》。路遥在这方面就做的比较好,描写得很棒。

2_到自然灾害之间的故事很精彩,但是改革开放后的故事就显得俗套而无趣了。所以,这本书我算是啃下来的了。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26篇

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孩子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狠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姑姑”性格非常鲜明,一个敢作敢当,雷厉风行的女子。

她是一名光荣的党员,她果敢地执行着国家政策,忠实于党的方针战略,甚至为了这一点,牺牲了自己的声誉,甘心被他人唾骂。“姑姑”强行让张拳的老婆、让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让陈鼻的妻子王胆强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至今时刻在我的脑海浮现,但“姑姑”显然不是一个泯灭人性的人,她爱孩子,喜欢自己的事业,事实上,她做这项残酷的工作,受到的折磨肯定要比寻常人去做多得多。从迎接新生命到扼杀新生命,“姑姑”内心实有不忍,但坚决执行“计划生育”的信念却从来都没有动摇过。

除了“姑姑”,小说还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狮子”年轻时也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嫁给剧作家“我”之后,始终受着膝下无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务”,并成功得子。在形势的巨变下,“小狮子”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者摇身一变为“违抗者”,其间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胆是“计划生育”政策盲目执行下的牺牲品,也可称之为是“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牺牲品。

莫言在小说中用几近残酷的笔触详细描写了王仁美和王胆的死,给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断麻利、铁面无私的形象,同时也试图诠释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与年老时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变化中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

这是一部悲喜交加凸显人性多面性的小说,这里有辛酸,有向往,有期待,有梦想,有幽默,有无知,更有愚昧,同时还有善良的味道,将姑姑在一大串的小人物中塑造描写,普通的村子,普通的人物,不一样的思想意识,缔造了不一样的命运和人生,爱过,恨过,残忍过,平凡里有辛酸,感动中有泪花,讽刺里记录史实,在幽默中挥洒人性的曲变。

莫言的《蛙》深刻的剖析了人性,虽然是在写家乡的故事,但是仍然深刻的表达出了一部人性的故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记忆,而每一个身处当时的人,都会有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烙印。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27篇

读着莫言写的《蛙》,书中的主角是姑姑,对于姑姑这个人,怎么说呢,将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娃娃,国家支持生育的时候,她帮人们接生,国家实施计划生育的时候,她就用她自己接生的双手来打胎。我很佩服她,她对_的命令是深信不疑,坚信党的每一个决定即便受到了身边所有人的质疑,当自己的亲人因她而死了,她也没有放弃。所以我很佩服这样一个人,当然就像姑姑她自己说的那样,如果每个_员都像她那样认真执行党的每一个任务,那样的话,中国的发展将会更加顺利。其实好像说的挺对的,想当初要是中国的人口无法收到控制的话,那么到现在发展也是要受到限制的哦。

也许是受到了诅咒,认真执行任务的两个主要人物都没有机会生小孩子,小狮子是书中那个“我”的第二个老婆,一心想要为“我”生一个儿子,但是始终是没有,后来索性就采用比较现代化的一个办法代替怀孕。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为了生一个儿子,居然可以接受这样来的小孩。也许这就是时代造就的吧。

相比而言,我比较喜欢的还是“我”的第一个老婆王仁美,虽然说这个人比较神经大条,但是怎么说呢,她怀了第二胎,“我”好言相劝之后,还是决定了打胎,只可惜后来没有保住命,唉!

这本小说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简单的理想,有自己的一份坚持,姑姑的坚持就是“我是一个_员,我要用心的执行党分派下来的任务”,是啊,年轻的时候,姑姑是轰轰烈烈的坚持着,但是老来呢?她开始怀疑自己了,认为自己的双手沾满了鲜血,同样,和姑姑一起的小狮子,年轻时和姑姑一条心,但是老了之后,居然做起了完全相反的事情,为了得子,不惜找人代替怀孕,是不是有点讽刺的味道呢?你说这样的人,等到了很老的时候,最最值得自己回忆的事情是什么呢?是自己引以为荣的计划生育的执行呢?还是最后逆反计划生育的代替怀孕事件呢?他们为国家做的事情,国家感激他们,但是作为一个人,如何过得了自己那一关呢?也许真正的伟人是可以将两者合二为一的,就像为了统一全国而犯下大量杀生的那些帝王,我想知道,这些帝王们在回忆过往的时候,有没有为自己做的这些事情后悔过呢?也许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个别人做的个别事情是无法影响时代的前进步伐的,但是这于一个人而言又代表什么呢,所以说在时代背景下看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群人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说到这里突然间觉得人真的好渺小哦。

百度了一下关于这篇小说的介绍,说是体现了人文关怀,如果是这样的话,作为一个人呢,是不是应该在事业,想要成为一个伟人之前,先作为一个人来想一想呢?一个伟人,到了晚年发现有一个儿子流落在外,这样的事情不在少数,最后说自己最遗憾的事情是对不起谁谁谁,何苦呢?最终的,我们还是只能作为一个个体存在,既然说人对于时代来讲是渺小的,但是每个人对于自己都是唯一的,与其让自己在一个无限大的空间里承担一个可有可无的伟人,何不考虑一下在自己这个简单的世界里成就无憾的自己呢?哎,也许要是每个人都先成就了自己,那么可能就来不及成功了吧,我也弄不清楚到底应该谁先谁后。要是真的像我说的那样,那么岳飞,戚继光这些民族英雄有何以存在呢?我也不知道了。也许这些人的小我和大我是统一的,所以就无所谓以何种形式存在了吧。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28篇

读莫言的作品有感

读莫言的作品有感

莫言笔下的《红高粱》经历了岁月洗礼,在尘土泥垢的孕育中,在雨露甘霖的滋润下,如今早已熟透,不仅颗粒满仓,而且还浸透着十里红的酒香。这部作品痛快淋漓的歌颂人性魅力,用纯粹的语言元素礼赞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悲催的情节中渗透着生与死的较量,挥洒着血肉与灵魂的抗争。通过实物与意念的有效结合,色彩与空间的神秘量化,使得小说的字里行间无时无刻不透露着对庄严生命的向往与期盼。

还记得看到罗汉大叔被日本人活活剥皮而死的一幕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对侵略者的仇恨。我想,这就是小说给予人类的民族力量,情感归向,使奋身抵抗,赢得生命解放的伟大理念根深蒂固的扎根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而今,再见莫言已经是27年后的今天,他凭借着《丰乳肥臀》、《蛙》、《檀香刑》、《生死疲劳》等作品,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自此中国小说在国际文学舞台上呈现出了更为立体而生动的形象。

莫言的写作文风大胆豪迈,其思路天马行空,语言张弛有度,人物形象鲜明饱满,他的作品大多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用原生态的乡土人情填平千沟万壑的华夏大地,用魔幻而具有现实主义的笔触书写多灾多难的齐鲁山河,成为这位“寻根作家”最能打动人心的运笔利器。

近日来又看过莫言的两部长篇小说《生死疲劳》和《檀香刑》,给我的感觉是他仍然没有改变笔下大多数小说的统一特色,那就是作品往往都充满了颗粒般的血腥感。无论人物是在痛苦中轮回,还是在屈辱中苟且偷生,他们都经历过撕心裂肺、痛彻心扉的“痛”。尽管其中有两情相悦、忠贞不渝的爱恋,可仍旧改变不了贯穿在作品当中以“悲惨”为主线的鲜明特点,以强调“顽强生命力”为主要基调的显著特征。

在《檀香刑》中,孙柄是钱县令相好媚娘的父亲,他们之间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在孙柄的亲人被德国人残害后,他决心远走他乡去投靠义和团,而后带领自己的队伍回乡报仇雪恨,毁坏德国人修建的铁路被抓后,钱县令在几番内心争斗中,终于不惹看到在残酷刑罚的摧残下生不如死的孙柄再受熬煎,挥剑刺死这位怀有深仇大恨而抵制德国入侵者的民族英雄。是怎样错落的情感才能让清廷的政府官员放弃高官厚禄,封侯拜相的大好机会,宁愿把自己也置身险地;是怎样的利益驱使,让清朝官府在外侵者面前趋炎附势,把残杀同胞、对其施加酷刑当做取乐的手段。这部小说中的人物生活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注定他们的命运只能是沉重的,但是没有人能遮掩住历史的血图腾,因为那是用身躯换来的麻木、冷漠、压抑、无助与挣扎的洗礼。

有人批判莫言的作品之所以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诋毁了中国人的形象,成为外国人取笑中国人文历史的话题。虽然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真实的阅读感受,可是我们要正视中国的历史。莫要言说小说历史背景的真与假,莫要言说其中人物的好与坏,单凭莫言能够大胆果敢的写出中国改革开放60年来,人们对土地的深情与热爱,就不该把中国人的骄傲践踏在脚下。他没有跟风时代的喜好,迎合大众的需求,标榜自己的英雄主义,只是想尽可能的描写出斑斓壮阔、波澜起伏的中国历史而已!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29篇

在莫言小的时候因为长地丑而经常被人挨打,他的母亲却说:“四肢健全并不丑,即使丑,多做善事也能变美。”他母亲的这一席话虽然简短,但却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宽容。面对别人的闲言碎语,你不要斤斤计较,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胸怀。

在莫言讲述中还有一个让我感受颇深的故事。有一年春节,莫言一家人在一起吃饺子,一人一碗,大家对好不容易获得的饺子倍感珍惜。突然有一位老人到莫言家行乞,莫言用几个红薯打发他走。每想到老人非但不领情还振振有辞地说:“凭什么你们吃饺子,给我吃红薯啊?”莫言火了,回答道:“我们也不是经常吃饺子的,你要旧拿,不要就滚!”而这时,他母亲却一声不吭地把自己碗里的饺子全部给了老人。在那个饥荒的年代吃顿饺子异常奢侈,但莫言的母亲却毅然不顾自己温饱将弥足珍惜的饺子全部送给了老人。这才是善良,也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给予。莫言虽然也给了老人东西,但那叫施舍,而莫言母亲的'叫做馈赠,反观后者远远比前者高尚。

虽然没有读过莫言的文学作品,但是也从他那简短的四十分钟获奖感言内却让我明白了许多的做人道理。

莫言不愧是中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读一读他的感言,看一看他的文学作品,一定回收益匪浅的。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30篇

读莫言

读后莫言的书后,真切地感受到了真善美,一种善和大爱在亲情中表现——丰乳肥臀。八位姐姐以自己的路子诠释了亲情之爱,她们几乎都没好下场,这也正写出了母性的伟大与无私。幽默生动而又不失庄重神圣的语言让人无法不垂泪,读完丰乳肥臀,我为文中的母亲一路走来,历尽悲欢离合的.人生感慨万千。

而也为在《天堂蒜薹之歌》中高马和金菊的爱情而热泪盈眶,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其实哪个时代没有悲剧。大悲悯大情怀不是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来,阅读也需要经历,沧桑人读沧桑,站在历史后看历史。

这些感人的人间沧桑若有一天能拍成电视剧,电影就很好了。丰乳肥臀将是一篇世制。这些动人的情节可以想像。悲哉,莫言。壮哉,莫言。大哉,莫言。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31篇

一部优秀的文字作品必然是作家经过内心焦灼、痛彻、反思而来。所以我通常把文字比作为最本质的东西,因其追求本性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文字源于心声追求本性,文字是用来抒发内心感受的,具有排毒养颜作用,若改了就无法顺应本心对身体也无益。

莫言在《莫言散文》中写到“真诚恰恰是文章,尤其是散文、杂文的灵魂,除此之外战斗性恰好也是散文的灵魂。”素来是喜欢看散文的,一来散文以一种真实的叙述源头展现了作家真实的内心世界,二来散文不似小说之中的些许桥段给读者带来一种矫揉造作的视觉效应。譬如:莫言的一系列作品都以自己的故乡——东北高密乡作为写作背景,《********》、《透明的红萝卜》、《蛙》都是以莫言少时历经饥饿的真实状况写在饥饿之下人们吃煤块、透明薄如蝉翼的肚皮为特写。正如此,使其读者的视觉效应与之相结合,达到文章感同身受、身临其境的最佳效果。

托马斯.沃尔夫人说“一切严肃的作品说到底必然是自传性质的,而且一个人如果想要创造出任何一件具有真实价值的东西,他便必须使用他自己生活中的素材和经历。”有时候会想是不是成功的作家写手背后必然经历常人所不知道的痛楚,拿最容易被90后青睐的写手——郭敬明来说,十五岁的青春文字,《爱与痛的边缘》的写作背景无疑是将其透明本质的晦涩青春融入书内,一本关于友情,关于青春忧伤,关于每个青春少男少女的情愫展露无疑,而惯于被80后接受的作家——路遥,《平凡的世界》也是将其自身的生活体验,对书中青年小伙农村的故事展开叙述,对人生开始做进一步论述。当然被读者敬佩的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则是结合自身的一部赤裸裸散文,从自己双腿残废到对生的理解对地坛的描写对自己母亲的进一步细节描写都难脱逃与“真实”两字……

从散文另一个层面“战斗性”来讲,每一个资深写手作家必是经过内心的声色犬马,进一步的将所思所想二者“厮杀”、“兼容”。经典杂文 留下的、结合在一起的便是作家文字的顿悟与哲思。譬如作家赵丰在《孤独的散步者》一文中写到对孤独的高度阐述,他说:“孤独是睿智地、深邃地、从容地,真实地审视人生,反省自我,它与冷淡、空虚、浅薄的无聊没有共同之处,孤独往往伴随着精神的独立,人格的高尚,情操的高洁。”从此处不难看出赵丰在描写孤独这一段文字之前不免对自身的孤独感产生一场否决与厮杀,认为孤独是自卑、哀怨、可耻的一系列负面情绪最终与内心世界进行“战斗”,最终产生对孤独这一段文字的哲学论述……

初读莫言的《莫言散文》只一味地注重作家写实的白话文字,比如作家“莫言”二字原是因作家自小爱胡乱说话,母亲让其少说点话,后取名为——莫言,再比如作家自幼相貌丑陋、食欲惊人,吃饭的时候老是遭遇桌前人士的嘲笑,这些都是来自于此书的笼统感官情节,后再读此书,则注意到作家文峰的幽默之处,比如:将其自己的文字比作乌鸦的嚎叫,愿者便听,不喜莫怪,当然在《莫言散文》中的一处描写是尤其深刻的,他说自己在地铁站看到一位枯黄娇小的中年妇女用乳汁喂养怀里的婴儿时,使其泪水夺眶而出,他想到自己苦命的母亲,后来由这灵感写了长达5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在母亲过世之后的阵子把自己关在狭小的房间里昼夜不分的开始写这篇小说,写完之后,心情格外之好,体重竟然涨了5斤。

细读此段便能切身体会到作家当时那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也有了自己之前在黑夜里乱写一系列杂文的指引,如:会写冗长不修边幅的文字,会写没有逻辑条理的文字,会写不少人感同身受的快言快语的文字,而这些都是充当被积攒了多时的内心情愫在写字的一瞬间一股脑儿被投掷下来,有点像十月怀胎的少妇,遭遇孕育期间的阵痛继而在分娩之后的欣慰感,不敢狂妄在一些胡话的文字之后美其名曰:散文,只是用唠嗑一词儿诠释其言所感。

之前把散文的抒写归类在文采的范畴内,以为深度的散文写手必然是囊括在文采的内核。也是因莫言散文的文字,后知后觉那种快言快语的凛冽感早就脱逃文采的范围,散文与文采无关。用作家乔叶形容风骚与性感的区别应用于言语和文字的区别,则可以略加改之为:如果说言语是咄咄逼人的,文字则是清茶慢泡的。言语是张牙舞爪的,文字则是素手杀人的。言语是招摇呐喊的,文字则是落地生根的。言语是烧人眼的,文字则是润人眼的。言语是气球,炫得高,文字则是磁铁,引力大。言语是浅层之技,是技则会技穷,文字则是魅力之果,果成则芳香无限。

觉得文字的张力不在于字数的长短,而在于语境的透明度,正如前面结合《莫言散文》的有关论述,不管是散文还是何种面世的文字都是讲求“真诚”,在当今科技已逐步发展起来的社会而言,各种电子高科技产品接踵而至,音乐、电影、更是以一种商业一体化的模式出炉,当然文字作为这种廉价商业的形式而论,讲究的是写者的操守以及读者的认同。

文字,源于本性。

文字,回归本心。

莫言《枯河》节选

一轮巨大的水淋淋的鲜红月亮从村庄东边暮色苍茫的原野上升起来时,村子里弥漫的烟雾愈加厚重,并且似乎都染上了月亮的那种凄艳的红色。这时太阳刚刚落下来,地平线下还残留着一大道长长的紫云。几颗瘦小的星斗在日月之间暂时地放出苍白的光芒。村子里朦胧着一种神秘的气氛,狗不叫,猫不叫,鹅鸭全是哑巴。月亮升着,太阳落着,星光熄灭着的时候,一个孩子从一扇半掩的柴门中钻出来,一钻出柴门,他立刻化成一个幽灵般的灰影子,轻轻地漂浮起来。他沿着村后的河堤舒缓地漂动着,河堤下枯萎的衰草和焦黄的杨柳落叶喘息般地响着。他走得很慢,在枯草折腰枯叶破裂的细微声响中,一跳一跳地上了河堤。在河堤上,他蹲下来,笼罩着他的阴影比他的形体大得多。直到明天早晨他像只青蛙一样蜷伏在河底的红薯蔓中长眠不醒时,村里的人们围成团看着他,多数人不知道他的岁数,少数人知道他的名字。而那时,他的父母全都目光呆滞,犹如鱼类的眼睛,无法准确地回答乡亲们提出的关于孩子的问题。他是个黑黑瘦瘦,嘴巴很大,鼻梁短促,目光弹性丰富的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生病的男孩子。他攀树的技能高超。明天早晨,他要用屁股迎着初升的太阳,脸深深地埋在乌黑的瓜秧里。一群百姓面如荒凉的沙漠,看着他的比身体其他部位的颜色略微浅一些的屁股。这个屁股上布满伤痕,也布满阳光,百姓们看着它,好像看着一张明媚的面孔,好像看着我自己。

他蹲在河堤上,把双手夹在两个腿弯子里,下巴放在尖削的膝盖上。他感到自己的心像只水耗子一样在身体内哧溜哧溜地跑着,有时在喉咙里,有时在肚子里,有时又跑到四肢上去,体内仿佛有四通八达的鼠洞,像耗子一样的心脏,可以随便又轻松地滑动。月亮持续上升,依然水淋淋的,村庄里向外膨胀着非烟非雾的气体,气体一直上升,把所有的房屋罩进下边,村中央那棵高大的白杨树把顶梢插进迷蒙的.气体里,挺拔的树干如同伞柄,气体如伞如笠,也如华盖如毒蘑菇。村庄里的所有树木都瑟缩着,不敢超过白杨树的高度,白杨树骄傲地向天里钻,离地二十米高的枝丫间,有一团乱糟糟的柴棍,柴棍间杂居着喜鹊和乌鸦,它们每天都争吵不休,如果月光明亮,它们会跟着月亮噪叫。

或许,他在一团阴影的包围中蹲在河堤上时,曾经有抽泣般的声音从他干渴的喉咙里冒出来,他也许是在回忆刚刚过去的事情。那时候,他穿着一件肥大的褂子,赤着脚,站在白杨树下。白杨树前是五间全村唯一的瓦房,瓦房里的孩子是一个很漂亮的小女孩,漆黑的眼睛像两粒黑棋子。女孩子对他说:“小虎,你能爬上这棵白杨树吗?”

他怔怔地看着女孩,嘴巴咧了咧,短促的鼻子上布满皱纹。

“你爬不上去,我敢说你爬不上去!”

他用牙齿咬住了厚厚的嘴唇。

“你能上树给我折根树杈吗?就要那根,看到了没有?那根直溜的,我要用它削一管枪,削好了咱俩一块耍,你演特务,我演解放军。”

他用力摇摇头。

“我知道你上不去,你不是小虎,是只小老母猪!”女孩愤愤地说,“往后我不跟你耍了。”

他用黑眼睛很亮地看着女孩,嘴咧着,像是要哭的样子。他把脚放在地上搓着,终于干巴巴地说:“我能上去。”

“你真能?”女孩惊喜地问。

他使劲点点头,把大褂子脱下来,露出青色的肚皮。他说:“你给我望着人,俺家里的人不准我上树。”

女孩接过衣裳,忠实地点了点头。

他双脚抱住树干。他的脚上生着一层很厚的胼胝,在银灰色的树干上把得牢牢的,一点都不打滑。他爬起树来像一只猫,动作敏捷自如,带着一种天生的素质。女孩抱着他的衣服,仰着脸,看着白杨树慢慢地倾斜,慢慢地对着自己倒过来。恍惚中,她又看到光背赤脚的男孩把粗大的白杨树干坠得像弓一样弯曲着,白杨树好像随时都会把他弹射出去。女孩在树下一阵阵发颤。后来,她看到白杨树又倏忽挺直。在渐渐西斜的深秋阳光里,白花花的杨树枝聚拢上指,瑟瑟地弹拨着浅蓝色的空气。冰一样澄澈的天空中,一绺绺的细密杨枝飞舞着;残存在枝梢上的个把杨叶,似乎已经枯萎,但暗蓝的颜色依旧不褪;随着枝条的摆动,枯叶在窸窣作响。白杨树奇妙的动作撩乱了女孩的眼睛,她看到越爬越高的男孩的黑色般的脊梁上,闪烁着鸦翅般的光翚。

“你快下来,小虎,树要倒了!”女孩对着树上的男孩喊起来。男孩已经爬进稀疏的白杨树冠里去了,树枝间有鸦鹊穿梭飞动,像一群硕大的蜜蜂,像一群阴郁的蝴蝶。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32篇

伊回到家,找来一只瓦盆,盆里倒了几瓢清水,又找来一根筷子,低下头,弯下腰,将筷子伸到咽喉深处,用力拨了几拨,一群豌豆粒儿伴随着伊的胃液,抖簌簌落在瓦盆里……伊吐完豌豆,死蛇一样躺在草上,幸福地看着孩子们和婆婆围着瓦盆抢食。我不太读莫言的小说,不是因为他讲的故事“泥土味”重,而是因为所写的情节里有太多的苦难与贫穷,如《红高粱》读来压抑、沉闷、难受。

伊就这样跪在盛了清水的瓦盆前,双手按着地,高耸着尖尖的胛骨,大张着嘴巴,哗啦啦,哗啦啦,吐出了豌豆、玉米、谷子、高粱……用这种方法,伊使自己的三个孩子和婆婆获得了一些蛋白质和维生素。婆婆得享高寿,孩子发育良好。

这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个真实故事,这故事对我的启示是:母亲是伟大的,粮食是珍贵的。

因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大量翻译成各国文字,相信不久以后,最为国际友人所熟知的中国文学家将会是莫言,不再是鲁迅;国际友人耳熟能详的文学形象也将不再是阿Q,而是莫言某部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有人说,莫言将取代鲁迅,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标志性人物。我以为,这一切都不确定,但也不排除这种可能。

前段时间,偶然看到莫言写的《粮食》,有意无意间读毕,感慨良多。《粮食》全文讲述了一位母亲每天将磨坊里的豌豆塞到嘴里、不咀嚼、囫囵咽下,回家后再设法呕吐出来,以此养活家人,读后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特别是《粮食》的结尾画龙点睛,打开了我尘封已久的,关于物质极度匮乏年代的记忆。

当年,知青插队落户时因不知什么政策,让父亲和全家下放到了农村,因为实在没有吃的,父亲便偷偷将农民埋入泥土中的死兔子挖出来,烧烧后给全家当美食吃。当时我们邻居家的儿子也是知青,印象中他特别瘦长、特别聪明,学东西非常快,回城后成了毛纺厂的一名技术员,业务上非常出色,曾经不少事迹还登过报,但不幸的是50多岁便身患癌症不治去世,现在想来不知是否是当年吃了太多脏食物的缘故。

记得上世纪60年代国家遭遇三年自然灾害时,我们都很小,日常生活用品、食物均配给,人人喊饿。我的同学有一次带来猪吃的糠饼,和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蚕蛹,好心地塞进我的嘴巴,等我反应过来时恶心得呕吐不止。那时学校还时常组织学生们打冬青树的籽,然后和南瓜、红茹糅合在一起作为粮食,当时经常提到“瓜菜代”,以此来填充咕咕叫的肚子。

因为饥饿,时常会听说子女多的人家怕分配不公、吃不饱,干脆将饭票分给小孩,让他们自己到食堂去打一两薄可见底的`稀饭,也有小孩因饥饿难忍,跑到食堂、小商店偷东西吃而挨打。我家隔壁有一对医生夫妇,他们其中一个儿子智力有点问题,他在破旧的墙壁上挖了一个洞,将一碗米饭藏匿在里面,等到家人上班、上学就用来充饥,时间一长,终于被发现,被大人狠狠地打了一顿。

那些年我们家从来不购买晚稻米,因为当时粮食供给有限,晚稻米做成米饭涨性差,不够吃、但早稻米,即尖米,烧饭出饭率高,价格还便宜,所以一直买尖米来吃,也算是那个年代的一种生活智慧吧。

我的大舅是武汉的建筑工程师,曾经上海的某大饭店就是他所设计的。我记得困难时期大舅到我家,我妈做了一顿代替晚饭的山茹汤让他兴奋得不得了,他说总算吃到好东西了,现在想起来,辛酸不已。

翻看当时的照片,只见我的二个弟弟在长身体时瘦得像猴子一样,和旧社会三毛形象没有区别。后来家里经济好一点了,但困难仍旧存在,所有的生活物资菜油、大米、糕饼、糖果、白糖、过年的瓜子……都是凭票供应。我的同学有一次想吃芝麻饼,但仅有的糕饼票已经用完,便要我想办法带他进我父亲当时工作的机关大院,因为只有那里小商店能免票购买。

那时医生是能给肝炎患者开医疗证明到商店购买白糖的,我有同学常常肯求我做医生的母亲给予帮助,母亲为人正直,不肯违反医院规定,我的同学就临摹我妈的笔迹签名,这件事一度让我非常生气。

人不能一日没有粮食,粮食的问题和人口问题密切关联,人口基数或增长比例越大粮食的问题就越严峻。当今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机械化种地实行太慢,老一辈人走了以后,80后、90后大部分都不会种地,我国的粮食前景真不知道会怎样?但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我想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只有居安思危才不至于再次陷入困境。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33篇

多年前的春晚小品《超生游击队》——那戏虐,调侃是对超生夫妻们的讽刺与规劝。我甚至听到了自己当年那年幼无知的笑声。《蛙》描述的是高密东北乡的“超生游击队”从东躲西-藏的男人和女人们的疼痛与哀号。许多母亲们要从腹中未曾出世的孩子付出鲜血乃至生命,相信我读完《蛙》,你也会为自己当年那年幼无知的笑声感到羞愧的

20--年是我们生命中最黯淡的一年,作为女人我不幸”怀孕了,计划外的,也就是腹中的这个“孽种”开始了我们的恶梦。后来政府知道了,后来多次带人上门,恐吓,吓的我们夫妻俩带着腹中的这个“孽种”一路逃亡,辗转苏北,后来由于中央型前置胎盘又亡命与南京,由于整日东躲西-藏,每日都生活在恐惧与不安之中,最后在市幼剖腹产下奄奄一息的男婴,三天之后不幸夭折了。此时镇政府已惨无人的拆除了我家的楼房。这是何等的绝望让人撕心裂肺。而后只要看到人家怀中的小孩便不由自主道要是我家的孩子在也这大了。丈夫劝我说你不要这样了你可不要成为祥林嫂呀。的确这是祥林嫂念念不忘阿毛那句只能与丈夫抱头痛哭蛙里发生着1也的确是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与争夺,那些有着顽强的身体曾经遭遇了怎样的磨难,被追赶的孕妇张拳的老婆多么渴望跳到河里逃脱已生下她那快足月的孩子,——被救上时每一个人都看到了她双腿间流下的鲜血及她和孩子都行将死亡,而对无情姑姑,这个女人留下了最真切的诅咒;“万心,你不好死!”

姑姑晚年充满了负罪感,在一个夜晚她听到了蛙鸣。仿佛成千上万个婴儿在哭泣和控诉。

感谢莫言,他的蛙提供给我们这个时代的译质力量,它们是珍贵的。

莫言读后感200字 第34篇

读莫言《蛙》有感

莫言的《蛙》是一部描写特殊时代特殊人物特殊事件的大作,为什么说它是大作呢?因为它是中国第一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作品嘛!这本书,我用了大概两个礼拜的时间读完了,内心五味具杂。

姑姑真的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她由一个普通的烈士子女,变成一个人们心中伟大的`白衣天使——妇产科医生,姑姑用她的青春接生了几百万的孩子,给整个东北乡的孕妇及家庭带去了安心、幸福,减少了痛苦。但当国家政策”计划生育“下达时,姑姑又是那么的残忍的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魔鬼!作为一名农村妇产科医生,必须要站在”计划生育“政策的第一线”作战“,为了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为了高密东北乡无一例超生,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姑姑都勇往直前。

为了执行计划生育任务,身怀六甲的王仁美死了、临近产期的张拳媳妇死了、临盆难产的陈鼻媳妇王胆死了......姑姑一生接生了几百万的新生儿,也亲手扼杀了几百万的小生命!几十年过去了,姑姑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姑姑的一生也将走到了尽头,姑姑的一生天不怕地不怕,面对张拳砸破脑门的木棍,姑姑勇往直前,张拳退后了;面对_耗掉大把的头发,姑姑昂起头颅,_哭了。连死都不怕的姑姑这一生唯一害怕的就是蛙!因为蛙的叫声“呱呱”就像那些被姑姑扼杀的婴儿的“呱呱”的哭声,这听起来是多么的不寒而栗啊!晚年的姑姑内心充满了愧疚和负罪感,她永远不会忘记张拳媳妇对自己说:“万心,你不好死!”;王仁美对自己说:“姑姑,我冷......”;王胆对自己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孩子......”。

《蛙》以姑姑的一生作为写作主线,早年的姑姑是个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者,而晚年的姑姑信命!读完了这本书,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不愧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就是不一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