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文库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42篇)

西西弗文库 45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1篇

一、实习目的;

通过教育实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初步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技能,以及班主任工作内容和方法。了解现今小学生和教育现状。实习单位为xx学校,班级为三年级二班。

二、实习内容;

1、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包括备课、上课、修改作业、批阅试题。做一个语文教师所做事情。积极引导,认真做好工具性与人文性教育工作。

2、班主任工作;

及时正确引导学生思想,处理班上日常杂务,管理好学生日常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调动学生干部处理班上各事务。

三、实习效果;

在实习学校有关领导和指导老师悉心指导下,认真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实习工作。在整个实习阶段,我从一个没有经验大学生到略有经验小学语文教师及班主任。在实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及自己刻苦努力,现能较好地上课及做好班主任工作。

四、实习总结及体会;

初为人师,对于我而言却是件极具挑战性、颇具诱惑力事情。

20xx年8月31日,我怀着兴奋心情来到重庆丰都龙河中心小学校,开始了为期一个月二十天教育实习。实习期间点点滴滴、酸甜苦辣,让我体验到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崇高和艰辛。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我实习进行总结。

1、认真做好实习前期工作;

首先是把自己心态放正,因为心态决定一切是辅导员叮嘱。学做师者就得像师者。指导老师对我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言必行,行必果,身正为范。在开学典礼后指导教师介绍了各项实习工作安排和实习期间该注意事项。我也主动把实习班级每个学生和学校基本情况有个初步了解。有了这一切统筹安排,我实习才能进行如此顺利。

2、名师指导按步骤提高教学水平;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2篇

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主阵地主渠道,关注教育质量首先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质量,因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所以关注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自然而然地集中在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的过程。我校在新三年开局之际,在诸多工作的选择中,毅然决然地把学校工作的焦点聚集在课堂教学的。鉴于35岁以下青年教师已经占我校教师数的50%左右,他们不仅是我校教育工作的主力军,而且他们的目前专业成长的状况还影响着我校今后的发展,据此,学校开学伊始决定: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调研。目的是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发掘教师教学上的亮点和特色,发现、指出教师教学上的存在问题,以此促进面上的教学、教研工作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为学校的发展以及新课题的研究做好基础工作。

一、调研方法与内容

为了保证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调研工作小组,主要有校长、评审组成员和教研组组长组成。调研主要采用“听课——评议——交流——反思”方法展开,采用推门听课方式,主要考察课堂教学的常态,兼以考察教师的教案、学生的作业和课堂笔记。听课重点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的效率,主要考察的是指标体系见附1。调研组听课,须三人成行,而且其中必须有学科专业人员。听完课后,调研组经过评议,对课作出评价,然后与被听课教师进行交流沟通。最后,被听课教师经沟通后,要对该课进行反思,并在网上完成反思表(见附2)。

二、现状评价与分析

学校历时两月,先后共听课32节课,谈话交流32人次,收到教案30份、反思问卷23份。调研对象的学科和年级分布如下表:(略)

这次历时两个月的调研,具有覆盖面广,关注度深,反思性强,评价体系细实,问题整改迅速的特点。覆盖面广是指35岁以下在岗青年教师人员全覆盖和学科全覆盖。关注度深,是指调研重点关注课堂教学的现状,但要求从一节课的问题辐射关注到教学的全流程,从一个教师的个体行为兼顾关注到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生态。反思性强,是指课后与被听课老师就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都有深入的切磋交流,被听课老师对教学的反思无论内容和方都比较深入。评价体系细实,是指听课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具体,可操作,可比较,相对比较和合理和科学。问题整改迅速,是指听课中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正。

我们在调研汇总分析中发现,对我校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现状的评价有个明显的特点,即出现了四个悖论,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一)注重课改,已显端倪,但是教学行为的真正质变还需时日继续努力

教育要走出困境唯一的出路在课改,而课改主力是教师,因此,教师课改意识加强是课改的原动力。调研显示,我校青年教师主观上是比较注重课改的,主要表现在:

●教师角色转换意识得到充分体现:大部分课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课改所要求的角色转换意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材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都在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创造条件,采用小组合作教学、课堂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师生互动等。

●三维目标意识得到逐渐形成:讲课教师基本能够理解课程文本体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不是急于给出现成答案,而是引发学生的积极对话和思考,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体验,这正在成为老师们的一种追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目标,在文科教学中,似乎比较容易体现。然而难能可贵的是数学老师葛盛辉在《数列极限的性质》的过程中,能够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做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升了课的品位。

●问题意识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有90%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程度不同的体现了问题意识,基本上所有的课在预设和实施中都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自主发现问题,在问题对话中生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说明我们的青年教师正在努力地与时俱进,适应教学形势的发展。但是我们的老师毕竟都是传统的师范院校近亲繁殖的,在传统教育方式的耳濡目染下成为老师的,要完全的质变是有些难度的,在教学中经常有这种情况发生,即预设中的新策略,在实施时不知不觉中又回到了老路上来了,可见旧的思维惯性力量是何等强大。然而,可喜与可贵的是我们的老师已经在努力地向课改的理想境界迈进,坚信假以时日必有质变的。

(二)注重预设,准备充分,但是真正的有效设计有待突破

注重预设,准备充分,是此次调研中最显著的特点,这个特点首先源自于听课评价资料汇总,汇总中有85%以上的课都有课前准备充分的`评价,其次这些评价源自于听课人员的切实感受:

●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引用材料鲜活,这是作假不成的,没有课前大量的案头工作是无法达到的。

●教师在课堂上的自信的教态、有条不紊的演绎和丝丝入扣的分析,没有充分的准备是无法达到的。

●许多老师上课基本上不看教材和教案,因为这些东西他们已经烂熟于胸,新教材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新老教师,对新教材最多也只上两遍,显然这没有充分的准备是无法达到的。正是准备充分,所以有些课上得的确是一气呵成,酣畅淋漓。但是我们同时发现有相当部分的课还缺乏真正的有效设计,课上的很流畅,该教的都教了,但是效果不尽人意,因为学生还是似懂非懂,或者说课上当时懂了,课后又不懂;听老师讲解时懂了,自己动手时又不懂了。我们认为,准备与否,效果不一样(因为调研中发现注水课和敷衍课,乃至没有准备的课,并没有绝迹);准备得是否有针对性,效果更不一样。所以,我们觉得,青年教师课前准备中的有效设计有待突破。

(三)注重过程,亮点纷呈,但是形成真正的个人教学风格还须努力

由于质量意思和效率意识的提高,大部分青年教师对教学的实施过程是比较重视的,因而在教学中都能尽量把课上的完美一些,为此也花费了心血,动了脑筋,因此调研中也发现不乏有精彩的课、精彩的片段,可谓亮点纷呈:

●傅亚岑、孙篱秋、老师的课容量大,密度高,重点突出,手段多样。

●叶铭老师尽管上的是节试卷分析课,沉稳的教态,机智的语言,对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经常会引起学生会意的笑声。

●袁文捷、顾若蕙老师讲课清晰,衔接流畅,教学方法多样但简练实用。

●张敏霞老师激趣有方,点化有术,信息有量,教学有效。

●王晓华老师思维缜密,分析透彻,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显然,亮点很多,潜力很大。但是亮点分散,终究形成不了一片艳阳天。意思就是说,有比较持久的固定的个性魅力的教学风格还没有形成,或者说我们没有发现,这对他们个人和学校的发展应该说是不利的。

(四)注重方法,运用恰当,但是全面的教学素养有待提高

调研显示,青年教师普遍重视教学方法,尤其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直观性,也有益于学生的情景体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原来学校担心的拉洋片式的教学方式,没有发现。大部分老师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的使用是恰当,而且技术娴熟,有的还有创意。

●胡亮平老师的网上作业及反馈系统的使用。

●范璟老师的动画实验。应该说代表我们学校这方面的较高水准。但是我们也发现传统的板书这一教师的基本素养(功)大为退化,一是粉笔字写的象样的在语文老师中也不多见了,其它学科老师就更不要说了,二是即使有了板书也欠设计,随意涂抹,到后来自己也分不出天南地北。由此生发出命题就如何全面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和功底。

此次调研听课共32节,其中被评定为A级的5节;B级的26节;C级的1节,无D级课,说明我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按现行的评价指标当在中等以上。这是青年教师个人努力和学校长期以来注重青年教师培养的结果。但是这种现状与我们作为一所区重点中学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是不相称,除了上述四个不足以外,还有以下一些问题在此罗列,以期引起重视。

1、专业功底不扎实。

2、课堂教学效率有待提高。

3、教学随意性倾向尚有存在。

4、课堂常规疏于管理等。

三、对策与建议:

为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持续发展,我们对学校有四点建议:

1、加强理论学习,坚持读书活动,提高课改自觉性。

2、加强学情研究,坚持集体备课,提高教学有效性。

3、加强专业修养,坚持用养结合,打造教学风格。

4、加强技术练兵,坚持同伴互助,提升教育素养。

我们对青年教师一点建议:

每个青年教师要经常思考;我理想中的好课是怎样一种模式和我如何上好每一节课,不断积累,渐次达到理想境界。千万不要满足于课能一般地上下去,要全力追求上好课,追求形成有个人魅力的教学风格;千万不要满足于对学科专业知识和教法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掌控,要努力把这些东西上升为学科智慧。这里提供一个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八度谣》,希望对老师有所帮助。即预设立意有高度,专业用语有精度,例题设计有坡度,提问思考有深度,作业要求有梯度(适度),反馈反思有速度,个别辅导有温度。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3篇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1

一、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同时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而习作又建立在阅读和写字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然而从以往实践看,识字教学形式还比较单一,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办法还比较少,识字和书写缺乏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普遍存在“逐个识字效率低、无章可循周期长、回忆再现难度大、易于混淆错别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现象严重。

二、课题研究目的

1、转变观念,愉快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化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养成主动求知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比较、辨析,发现规律,掌握识字方法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各地类似实验借鉴法;2、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法;3、不同教师同类型课堂教学观察比较法;5、综合试验教师对课题的收获,谈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研究重点

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关注识字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识字技能的记忆保持到关注汉字在不同情境中广泛灵活的迁移,注重培养识字能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各种各样巧妙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充满乐趣,使识字教学的面貌发生改观,识字教学不拘于死板的公式,因文而异、因词而异、因地而异,把课内外有机整合,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去理解,积累和运用,给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设想和设施

八月份:

1、制定本组小课题研究计划,各研究教师根据分工制定自己的研究计划;

2、组织学习当前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与客体类似的相关理论。

3、精心组织教研组一课两评活动,在活动中全面开展课题的研究

九月份:

1、教研组小课题成员对自己课堂的一次教学反思。

2、在教研博客上传课教后反思。

3、充分利用好“达标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对教学评价进行研究。

十月份:

1、学习有关“生本高效高效语文课堂“的教学新理念的文章;进一步明确“生本高效语文课堂”如何上才能体现高效。

2、每位教师精心设计识字教学课堂教案,寻找教学模式,归纳教学流程。

六月份:

1、设计师生调查问卷,归纳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果和不足。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4篇

学校:

学院:

年级:

班级:

姓名:

我的大学这样过!

时间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在大学生活过了些许时日,适应了大学的学习,也养成了专属于我们自己的一些习惯。在已经逝去了的时光中,有过遗憾,有过迷茫,有过悲伤亦有过喜悦~~但是不管是怎样的一种状态,过去的翻篇就过去了!展望明天的我们都该是积极向上的,充满激情的!

大二了,这一年该是充满着挑战的。回首昨天专业课还是欠缺了很多,看看今天,曾经落下了的一定要补上。那么,从最基础的抓起。魏老师说“底层的东西生命力很强”,所以大一上过的课都是重中之重。虽然自认为那些很没用,现在看来,当初的自己还真的是很无知与弱智。相信这一切现在意识到还不算太晚。大一最遗憾的是没能意识到时间的宝贵,逝者如斯夫!逝去的便不会再来了,大学英语六级没过这是自己意料之中的事。我以为还有大二大三啊…现实却是,每个时段都该有属于那个时段的事情。那么,就是自己抽出时间来学习英语,准备12月份会如期而至的六级考试。半年前就已经买了新概念3,当初就是想好好准备六级考试听力部分的,结果是一页没看,听力也败得挺惨的。那时的我…今年我成长了,会用心去备考,而且要全力以赴争取高分,为了自己不会后悔。等着我!

我们专业的方向与其他班的比很简单的,但是自己却没怎么学好。这一年充满挑战,我想挑战的是自己吧!高中时,班主任老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用心了用力了,其实事儿基本上就已经办成了。老师仅仅是扶持着那些有决心去“前进”的人们,自己能在专业的领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深度与广度,其实完全是在凭自己以一个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的。Notcomplain!路全是由自己一个人在走,不要等到已经偏离了好远,走错了方向时再来埋怨老师与家长怎样怎样…不是别人怎样不够优秀怎样怎样,而是当事人本身是否积极主动地去争取。性别不该成为你达不到目的的一种借口吧!很多标签不是别人给你贴上去的,而恰恰是自己。这一年我要为自己而打好专业的基础并尽全力的去追那些跑在我前面的那一大群人,专业课是必须要学好的,这一年。不管以后是考研还是公务员都好,但现在你的专业必须要是在自己全力以赴去学习的,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以后的事以后再说,既然活在当下就该活好当下。

专业与英语是两个方面,还有的就是去图书馆借一些古典的文学作品,多了解一些先哲与咱国家的一些领袖的事迹,读些历史。自我认为,大学生应该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也算是自身素质的一种提高吧!大二这一年学业方面应该会这样度过吧,生活上就会和学长学姐们多沟通一下吧,有些不懂的模糊的就会问问他们。也会接触一些学弟与学妹,给他们指一条光明之路,让他们学好基础的知识。当然这一年的最终目标我想要到的是再升大三之前自己能有进软件公司实习的能力。因为罗老师曾经说过,学得好的两年之后就可以在软件公司实习。那么我的目标,一年以后就是这个,也许现在还差得多,但是我会努力为自己争取。

大三的时候,应该会变得成熟与稳重了吧!我希望那时的自己会是那样的,然后听说那一年会很忙,要学完所有的课,然后还会决定以后自己的人生,是考研,是考公务员,还是…选择很多吧。但现在,我只能说自己没怎么想好,那时我的选择会是什么。不过那一年我还是会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好课程专业,然后做一些项目(这个发生的前提是大二的我打好基础了),为自己积累一些经验,为以后自己多一些选择。时间总会有的,即使再忙的人也会挤出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还是会读一些有助于自身修养与素质提高的书籍,陶冶情操,丰富知识。据思修老师孜勤说—新东方的俞敏洪四年读了400本书,当然我们也许做不到他那样优秀,但是你先不做到那样勤奋,不为自己多积累储备一些知识,以后就是不想平庸也难了。计算机软件考试,据了解,我们这届的现在就已经有人参加考试了。那天知道这事时,有点小郁闷,大家一起进入这个校园的—差距竟然这么快就…那么软考就也放在大三开学与大二毕业的那个时段,并要考出比较优异的成绩。其实也许很多事情说说挺容易的,真正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但是这个报告与其说是交老师倒不如把他当成是对自我的一种鞭策与激励。大丈夫言出必行,应该说到就争取做到。大三毕业之后,我期望达到的是不管会是考研还是其他,都要有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然后在做人做事方面学会踏踏实实,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就好。

大四那一年,应该是准备自己的论文答辩什么的。应该还会参加计算机软考,还会有一些其他的技能证书。其实只要前面能打好“地基“,最后这一年就会挺愉快的,无论选择哪方面来发展,都不会让自己太过于头疼。我也许会选择考研,也许会选择就业参加工作。公务员会考的,但不会是毕业就考,因为我崇拜的人是_总理,工作几年之后会为这个而行动吧!学长中有做的很好的,那个毕业讲座,我收获了很多,不管是谁,都得是靠着自己的汗水一步步的走向成功什么的。大家都不容易,磕磕碰碰的过来——孜勤老师说得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

大学不是一个只会空喊口号,“我不要虚度”的地方。喊口号的人,永远是弱者。大学也不是一个,四年来了,只知道迷茫的地方。或许,身处的大学,并不是你想要的生活。可是,我们要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不让属于我们的时间荒废掉,多去做一些有益于自己于他人的事,有意义的事情。大学之道,不过在于:对得起自己,不给自己留有遗憾,在我30岁,40岁的时候,回想起来我的大学,还会有热泪盈眶的事情。

我觉得,能做到这些,就是成功,这也就是大学,交给我们,告诉我们的…我们的大学就该这样过!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5篇

一、调研的目的

新课改在我区已经实施了七个年头,为了总结我区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的成败得失,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我对本区小学语文常态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的范围

城区部分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和部分村级小学。

三、调研结果的综合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们按工作计划进行教学调研。调研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深入课堂听课,二是检查教学常规管理。这次调研,听了各年级的百余节常态课,检查教师备课笔记(教案)、听课笔记、教研笔记千余份,对学生作业、教师批改记录、学生成长记录进行了抽样检查,并针对问题适时召开了座谈研讨会、情况反馈分析会。

(二)值得肯定的地方

1、本色课堂自然美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百余节课,都是真实的原生态课。师生的一切活动都无事先安排的痕迹,无公开课那种因“反复雕琢”而“无可挑剔”的“秀”美。但真实的课却给人一种朴实扎实的自然美,为了解我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提供了真实可靠而可贵的依据。

2、平等对话和谐美

课改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即教师应把自己从“神坛”上请下来,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百余节常态课都体现出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我们看不到教师那种“唯我独尊”的样子,也很少听到教师那种“发号施令”式的讲话。相反,课上洋溢着的是教师暖暖的笑容,回荡着的是教师亲切的话语,在这种的课堂中,学生自然能放松身心,自由自在地学,畅所欲言地说。

3、有效互动方式美

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师写生抄”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逐步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不少课堂上得到了有效运用,另外,不少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变师教生”为“师生互教互学”的方式。

4、规范教学文化美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绝大部分教师能根据教学进度备课和撰写教案,教案比较规范,书写也认真;

②教师能够有计划地互相听课、评课、进行主题研讨和反思,记录内容详细。

③布置的作业量基本适中,形式多样,批改细致。作文批改基本上评有分数(等级)、写有批语,中高年级还有特色作业。

5、培养能力方法美

学生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维习惯普遍加强。在设计预案时,能关注学生的学,考虑到学习的实践性。教学中,多数教师能视学生为学习主体,不再以教师的讲解替代学生的思考。阅读教学中能引导揣摩课文的语言和文章的表达形式,能渗透语言实践和表达训练,阅读技术像边读边思、边读边批注圈点等方法被广泛采用。从效果看,多数学生始终精神饱满,主动积极。

6、整合技术应用美

部分语文教师特别是城内教师能够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能够运用多媒体上课,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课件,课堂上也能较熟练恰当地运用。

(三)存在问题

1、课改理念深入人心,然教学方法依然陈旧

我们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培训及教材教法辅导,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在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也或多或少得以体现。但对部分教师来说,对课改还不够适应,教学中不能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反复机械训练,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在所难免。在农村小学,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等传统的教法。

2、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的实际效果。

我们发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课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3、教学方式转变了,双基落实不到位。

(1)教学目标制定不准。出现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如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过高,教学用时太多,教师讲解太多,本来应该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读课文中学习识字,在读课文中学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不少老师往往拔高要求,引导学生逐句逐段地分析。

(2)识字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生字回生率和错误率居高不下。学生书写不够规范、整洁,中、高年级学生作文中,错别字现象严重,教师对识字、写字的强化训练不够。

(3)学校方面的问题

学校条件差,教师的素质低,老龄化严重,这种情况尤其在农村村级学校特别严重。教师很少有教辅资料、信息也不是很畅通,学生没有课外阅读资料。有的教师文化功底差,语言表达能力差。读不好课文,不会写文章,不能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甚至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有的教师则消极怠工,误人子弟,教育教学质量差。

(四)产生问题的原因

1、教师方面

对于一些教师来说,新课标学习还停留于口头,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片面理解课程改革,对语文课标中的四个基本理念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语文教材及现行实验教材,编排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内容更新、更活、更宽,教学弹性大,使部分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大多数一线的教师缺乏学习、进修、观摩的机会。受考核评价制度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考试的分数,部分教师本身的文化素质低,师德师能差。

2、学校方面

阿城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校在农村,距城区最远的学校在上百里以外,听课研讨活动的时间还没有在路上等车的时间长,参加区里的教研活动很不方便。农村学校编制经费都比较紧张,教师外出参加活动,找个老师代课都很难,没办法有时就只好让学生自习,每年还要花费大量的旅差费。大部分小学人员编制紧张,语文教师几乎都是班主任,工作量重,压力大。满负荷运转,造成许多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充电,教育教学能力无法提高。另外,农村教师队伍相对较薄弱,一般村级小学没有平行班,校本教研也无法开展。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一些乡镇学校更是缺乏理论指导、缺乏经验、缺乏教研的氛围。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是“一乡一校”过渡时期出现的特殊现象,中学老师过剩,不愿意到小学去工作,涉及到评职晋级等很多切身问题,没办法乡镇中心校领导决定把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升到中学上课,甚至有的学校从四年级就到初中上课了,任课教师基本上是教不了初三的比较薄弱的教师,过去本来就存在中小学教学衔接问题,这下问题就更严重了,教学双方都存在着彼此适应的问题,中学教师没有参加小学教研的机会和习惯,对小学教学不了解等现实问题。

3、社会及家庭方面

社会大环境存在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缺乏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场所和设施,家长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对孩子语文学习辅导的能力,孩子缺乏课外阅读的资料,无法达到课标提出的阅读量。

4、教育主管部门

课程设置不断完善,语文课时安排有所减少,而教材内容在增加,教师们感觉教学压力大。新课程实施以后,相关的配套资料(录音磁带、挂图、投影片、生字词卡片等)越来越少,许多教师感到难度很大。

四、应对策略

1、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关键的因素。

为此,

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计划,确保学习时间和质量。

二是鼓励语文教师参加在职培训与学历进修,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努力超越,提高自身的业务功底和实际的教学能力。

三是加强对语文学科教师新课程理论学习和语文课标(修改稿)、教材教法的培训,并经常调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同层面研究型团队建设改进联校教研和校本教研的形式,召开研讨会,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尽可能给一线教师提供参加研讨、观摩的机会,而不是只让个别骨干教师参加,减少二级培训,增大教师的直接收益。建立骨干教师支教帮扶制度。发挥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定期“送教下乡”,将新思想、新方法及时传播,在深入基层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的基础上,指导教师上公开课,并进行研讨。

2、打造绿色网络教研平台

明确网络化教研的重要性和指向性,让每一个教师都意识到网络化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快车道,还要树立团队合作研修意识,强调以教师团队合作为基础,开展网上合作研究。

建立教研员网上工作室,通过教研博客这一媒介促进教研员与教师间的流通和交流,提高教研员的教研影响力和教师对课程的执行力。建立学科教学资源库,满足备课的需求,开辟方便易操作的论坛空间,如我们小学语文学科在5d6d开辟了《教科版语文教师之家》论坛,申请开通新浪UC教研房间,建立开放多元立体的教研环境。

3、提高语文教师多种能力

通过培训或竞赛提高教师对教材多角度解读的能力、教学的独特创意能力、案例的深层次分析能力、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小专题的专项研究能力等。具体训练层次为教材研读,资料积累,教案设计,作文研究,叙事写作,测评指导,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4、下沉教研重心

常规教研网络化,放大“uc教研”房间的功能。一是面向全区教师组织各类学科活动,如:新浪UC视频在线专题研讨、教师培训、观课研课活动、集体备课,视频会议等,开展师生竞赛活动(美文诵读)、师生才艺展示、师生联欢晚会等。二是给各校搭建平台,使各校巧借新浪UC视频窗口,把本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对外开放,与其他学校交流。

5、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逐步建立全面测查听说读写能力的考试和对教师、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6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搜索国内期刊文献可知,国内79年至20xx年直接以_自制教具_为题发表的论文180多篇,20xx年至20xx年以此为题发表的论文约58篇。从这些文章来看,绝大多数是具体介绍如何去制作和运用特定的教具、学具,少数文章逐渐涉及自制教具的功能和价值问题。另外,一些专家学者也投入到自制教具、学具研究中取得丰硕的成果,出版了一些专著。其中有代表性的有朱正元的《物理演示实验与自制仪器力学部分》(1978)、胡名章的《中学物理演示实验与自制教具》(1983)、刘济昌与张国成的《自制教具的理论与实践》(1994)、刘炳升与冯容士编著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自制教具》(20xx)等等。

在国外自制教具进行的实验一般属于所谓的_低成本实验(lowcostexperiment)_。在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中,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较高,但仍热衷于自制教具的研究。在日本,有一大批热心物理低成本自创实验的教师,自创了许多高智慧的低成本物理实验。在美国,非常重视低成本实验,电视节目上经常制作一些趣味的低成本实验指导学生,各学校实验室都使用大量的自制实验器具,甚至还占相当大的比重,一些自制教具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英国,当教师要接受制作和表演低成本实验的技能培训。当今的世界各国物理教学中,都对物理教师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教具和低成本实验非常感兴趣,提倡利用低成本实验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己成为一种共识。

在新授课或者习题课教学中,会遇到很多学生存在思维障碍的问题,而一般学校实验室的器材又很难满足这类实验探究的需要。自制教具的使用可以大大改善这一现状,它能够较大程度的根据教师的教学思想开发实验器材,甚至能够让学生自己也参与到实验器材的开发制作过程中去。

目前很多自制教具还存在着取材较为复杂、操作不够方便等问题,不符合自制教具的应用简洁、方便、安全易推广等原则,这也为本课题的确立提供了机遇。通过自制教具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制教具获得亲身的体验,再结合理性分析,往往就可以有效的突破学生思维中的困难点,切实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由于高中物理知识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要求与初中相比有很大的提高,这也直接造成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尤其是对于高一新生而言。因此,本课题将研究对象确定为高一学生。

本课题主要针对人教版教材必修一和必修二中部分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自制教具的开发研究,通过自制教具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找到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所在、开发相应的_自制教具_,并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自制教具的实际教学效果,边研究边总结,边总结边修正。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提出以下两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1、对于教材中的一些重难点知识,学生的思维障碍究竟在哪里?

2、如何开发_自制教具_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提高思维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自己教学中困境与难题,以科学的方法做有组织、有系统的计划,开展行动探究,收集资料和纪录,进行反思与改进。由于是教师自我选择,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源于自觉的自我反思,所以不但能反映教师的个别性和自主性,更能敦促教师在不断反省实践中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2、文献研究法

收集、整理有关自制教具的资料文献。

3、案例研究法

对典型的自制教具案例进行研究,不断总结其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4、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研究

通过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得到较为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

确定研究课题,收集相关资料,认真填写课题研究评审表。

第二阶段:—

确定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适合开发的内容。

第三阶段:—

完成必修一相关内容的自制教具开发、相关论文及阶段总结。

第四阶段:—

确定人教版必修二教材中适合开发的内容。

第五阶段:—

完成必修二相关内容的自制教具开发、相关论文及阶段总结。

第六阶段:—至今

撰写结题报告,准备结题。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1、三篇与自制教具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

2、一定数量的自制教具实物

3、结题报告

六、课题反思

以上是对_自制教具对提高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_的初步探索,由于前期已有过初步的研究,所以本课题最终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遗憾之处。如:

(1)目前开发自制教具的数量还很不够,还远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

(2)自制教具的开发研究主要由我本人完成,今后应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自己来发掘问题,并通过开发自制教具最终解决问题。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7篇

一、昨天

伴随着6月8日的结束,12年的中小学生活结束了。而令我们向往的大学生活开始了。在高中,我们对大学的生活充满了憧憬。我们憧憬大学——这个自由的校园;我们憧憬大学——这个开放的校园;我们憧憬大学——这个活跃的校园。

从小学,就被老师、家长等各类人士灌输着各种关于大学如何美好的思想,以激励我们努力学习,从而考上理想的大学。因此,考上大学这个梦想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懂的事情多了,我自己便会思考,为什么要考大学,我要考上一个怎么样的大学,我要学习什么专业,也许我心中有一个答案,但是这个答案是模糊不清的。这使我就像在一片茫茫大海之中,因此我不知道我应该向哪个方向行进。但是尽管这大海如此迷茫,可我心中有着考大学这个梦想,它成为了引领我走出迷茫的灯塔。有了这个灯塔,无论我遇到了多少个黑夜,我的终点都是明亮的。无论我遇到了多少波涛,我都会坚持走下去,因为梦想在为我加油。

因此,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一个梦想,梦想不仅是我们海航的灯塔,更是我们航行的动力。当我们不知何去何从时,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梦想就会伴我们左右。梦想就在我们心中。

二、今天

在三个月的等待中,8月31日终于来临了,盼望了12年的大学终于来临了。我提前了两天就来到了学习,带着好奇,带着兴奋,带着希望。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军训,加入学生会,正式上课,考试,同学、舍友聚会··开学到现在已经有了两个多月了,似乎我还没有从高中完全走出去,但是却又和高中有很大的差别。像高中一样上课,学习。但是却不像高中一样每天的固定教室,不像高中每天要上早晚自习等等。相比高中要自由,更需要的是自主。就在对大学生活慢慢的变得适应时,我发现当初考大学的这个梦想也早已经不知飘到何处了。而心中梦想的位置也空了下来。这时候的我仿佛只知道像高中一样三点一线的生活、学习。到了上课时间就去上课,下课回来就要复习,到了考试的时间,就要为了考试努力,学院有活动,就去观看。从前总是自己决定这个时候需要做什么,而现在却变成了这会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去做,一切变得机动起来。这时的我就像漂泊在大海中的纸船,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动力。

大学的时代,是一个谈梦想的时代。然而这时我的梦想却不知道在哪里飘荡着。从前我会向着一个终点扬帆起航,奋力前进。而现在,没有了梦想,我只能收起船帆,任风吹,任水打,在大海中自由漂泊。这样的生活是一种浪费,这样的生活是一种消耗,这样的生活是颓废的。

因此,梦想是我们的灵魂。没有了梦想,我们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梦想,我们就没有动力;没有了梦想,我们就没有了自主。

三、明天

有时候闲下来时我便会想起小时候的大学梦,就会想起小时候对考大学的疑惑。我为什么要考大学,我要考什么样的大学,我要学什么专业。这个问题,从前我无法回答,我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而现在大学考上了,大学梦实现了,同时这个问题也需要我来回答了,并且我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为什么要考大学。到了大学,我发现许多同学都是在为了考试而去学习,只有到了考试时候才会去学习。他们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要做什么工作,要向什么方面发展,他们更不知道自己毕业后可以做什么。这是因为他们心中梦想这个位置需要填充,心中有了梦想,他们才会主动学习,心中有了梦想,他们的生活才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而他们现在的理想便是“为什么要考大学”的答案。

而我,目前虽然我会主动学习,但这不是自己心中有梦想,这只是高中时期留下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习惯会慢慢地改变,那时的我,会变得颓废,大学生活,对我也将失去意义。因此,我现在最需要的便是一个新的梦想,一旦有了新的梦想,我便可以再次扬起风帆,向着新的终点航行。夜深人静时,我便会思考,我为什么考大学。想起以前模糊的答案,我努力的将它捋顺清楚,结合自己的特长,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经历和现在的情况。我得到了一个清晰地答案。我考大学,便是为了我新的梦想。我要创造自己的事业,一个经营零售业的公司。这是我想要做的事,也是我要做的事。

这便是我新的梦想,大学四年,很快就会过去。相信心里有了这个新的梦想,我的大学将更加有意义。我的航程将变得更加顺利,我的航向将变得更加清晰,我航行的动力也将变得愈加充足。

四、总结

大学生活已经开始,我们要带上自己新的梦想,向新的高度行进。在新梦想的带领下,我们的行动将不再机动,我们的学习将不再被动,我们的未来将会充满希望。梦在心中,大学生活正式启动。

德育答辩开题报告——大学,人生从这里起航

时光,用它的姿态流逝着,像从指间流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滑落;像从针尖滴下的水滴,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爱,注定成为记忆中最温暖的风景;激情,奋斗,笑靥,注定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来到北理工已经半年多了,半年的时间,半年的记忆,半年的回想,就让我在此留下成长的足迹。

入学篇

我高考前已经通过了北京理工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的时候来过北理工,对它印象还不错。因为我从小就向往首都北京,而北理工地处北三环,交通方便,所以我就决定报考北理工了。报到那天,当我兴冲冲地来到中关村的时候,却被告知大一大二要在房山良乡。当时我一下就懵了,感觉好像被骗了一样,特别伤心,因为我曾听姐姐说过那里是郊区。然后我就坐校车来到了良乡,一路上看到越来越矮的建筑物,越来越荒凉的环境,我的心也跟着越来越凉。终于到了学校,看到在马路两边的学校,我曾一度怀疑会不会不安全。就这样,带着沮丧的心情进入了校园。但是,当我看到热情迎接我们的学姐学长时,心中又有了一丝温暖。大学生学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心情也渐渐好起来,良乡虽然有点偏,但就是那种远离大都市的清净,让我们更加投入于学习,不被外界所诱惑。就是那慢悠悠拥挤的环一,真的很让人伤脑筋啊!

军训篇

军训是入学的第一课。入学后,我们很快就开始军训了,站军姿,齐步走,齐步跑,正步走……军训中记忆最深的是和一个营长、两个教官、两个指导员的相处以及打靶的经历。我们的营长真不是盖的,训兵真的挺有一套,而且还很幽默,我挺喜欢他的。两个教官虽然有时候挺严格的,但大部分时候也挺有人情味的,他们会尽可能体谅我们,理解我们。军训结束后,其中一个教官再来学校的时候还给我们带来了他们那里的特产,让我们很是感动呢。还有两个指导员,她们在生活中照顾我们,在军训时激励我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在这里,我真心的感谢你们,让我有了这一段美好的回忆。最激动的时刻就是去打靶的时候了,十几秒钟,五发子弹,却成了记忆中无法抹去的深刻回忆。

学习篇

本以为上大学后学习会很轻松,没想到,原来在大学里,学习依然是第一要务,这让我加深了对“活到老,学到老”的理解。第一学期有好多相对来说不是很重要的课,比如近代史、思修、知识产权,所以我就把重心放在了微积分、机械制图、英语、计算机这些学分比较高的课上了。还记得微积分考前的突击,晚上和同学在活动室学到天明,真的是很难忘的回忆,结果出来也让我很满意,努力毕竟会有收获啊。至于我的整体成绩,其他还挺满意的,就是英语视听说不太理想,下学期要好好学英语了,最重要的是得找机会多练习,多动嘴,多听听力。可喜的是,英语四级已经过了,虽然没能报考口语,但我已经很满意了。下学期的课程比上学期更紧了,每门课都得好好学,不能再优哉游哉地过日子了,加油!

工作篇

刚开学的时候,我就竞选了班级负责人,后来顺利当上了团支书。以前就听说当班委挺锻炼人的,当上之后才更加有感触。当团支书真的是很累,每天开会开不完,从班长团支书例会到团支书会,每次都会下发好多任务。之后,要想着如何把团日活动弄得让同学们更感兴趣,如何让同学们积极参加,如何让活动更有意义,然后就是活动的实施和总结。我觉得上个学期我做的不太好,我反省了一下,觉得我应该发动大家和我一起想主意,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其次,我要学会分担,把任务分配给各个班委,不要总自己干,那样只会得不偿失,自己很累,其他班委还觉得自己没事干没成就感。希望这学期我能吸取以前的教训,干好团支书这项工作。

至于学生会方面,我加入了机械学部学生会女生部,在那里,不仅学会了写策划,办活动,更重要的是认识了很多有能力的人,结交了很多朋友,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朋友多了对以后也会有好处。

入党篇

当学校开始组织学生入党的时候,我就积极写入党申请书,参加每次党课,学习关于党章,参加党课考试。我热切希望投入党的怀抱,成为党的一部分,为党奉献自己的一切。希望我能顺利入党,实现我的愿望。

友谊篇

我真的很幸运,遇到了我的三个舍友。我们来自四个不同的省份,天南地北地聚在一起就是缘分,我非常珍惜。刚开始接触,可能是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有点不太适应。不过我的适应能力还比较强,很快我们就彼此熟悉了,组成了我们最温馨、最和谐的宿舍。亲爱的朋友,谢谢你们,让我觉得宿舍就是我的家,让我不再孤单,让我感到温暖。我还认识了好多其他的朋友,班里的男生朋友,辅导员班主任朋友,学生会里的朋友,社团里的朋友,军训十三连的朋友,地铁上偶遇的校友……朋友们,你们是我一生的财富,我会一直把你们放在心里,永远永远。

结语篇

大学?真的不敢相信,我已经进大学半年多了!曾经那样的向往,曾经那样的憧憬,当真正踏进大学这片土地时才发现,我的人生将从这里起航,我的目标将在这里实现,我的梦想将从这里放飞。大学,我来了!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8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越来越成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心。其目的是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使之建立能伴随一生并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品格和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十分必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培养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立,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自然就成了深化教育改革的头等大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基本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品质上的健康发展,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健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早在20xx年4月,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新的育人目标要求,这也必将成为今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核心素养”成了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一、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

素养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如果按照广义的理解,其中包含道德品质、言谈举止、知识层次以及能力状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同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概念的区别在于:核心素养更加关注的是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内化调整,指出了学习者深入思考之后的成果。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应当注意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也就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致力于使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适应性更强的语文学识修养、文风情趣状态。这和传统意义上仅关注知识记诵与应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起来,更具深度与广度。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注意传统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养成之外,还要关注学生对这些目标的真正内化,使之上升到语文审美情趣与良好个性、健全人格构建的高度。比如:在小学识字写字训练时,教师应一方面注意到学生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也注意到其对学生在文化熏陶方面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学气氛沉闷,教师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很少。长期以往,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完全处于接收知识的被动地位。学生的学习应该是自发的,带着兴趣心去的。如在教学《小闹钟》这篇课文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式吸引学生进入学习,首先提问:喜欢这个故事吗?你想不想自己来读这个故事呢?如果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这时就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可以是查字典,可以是问同学等。在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式解决后,教师再让他们猜字谜。那么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会充满兴致。

三、引导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提升阅读效果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学生具有的`核心素养才越高。《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为了帮助孩子们补充文学名著的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经典名著30分钟以上,做好读书笔记,摘抄适量的精彩片段,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写出简短的赏析文字。每周抽一节课的时间请4~5名同学宣读他写的读书笔记,教师进行重点点评引导,肯定他们的成绩。多年来,所教班级的孩子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与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沈石溪动物小说》《夏洛的网》《海底两万里》《老人与海》等数十部中外名著都成为孩子们如饥似渴的阅读对象。

五、引导学生累积,提升语文能力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效的积累就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活动。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阅读文本中的一些好词好句进行积累,对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积累,进而在提高学生写作质量的同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组织学生对文本中的一些重点句子进行积累和分析,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一句话进行解读,并在阅读中进行积累,比如:分析该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即:“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的排比句;再对每个小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比如:“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中将“水”比作“翡翠”,以锻炼学生的解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当然,除了对句子进行解读之外,我们还要对其进行仿写或者是有意识地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积累能力,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六、强调“读写结合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教材中的许多文章是学生习作的极佳“样本”,教师可以把这样的文章当作“读写结合”的范例来教学。对此,教学形态可以定位为“读写结合课”。阅读教材中,有些文章的教学价值不在于“言语表达”,也不在于“读写结合”,而在于其所呈现的丰富的内容,或提供丰富的信息资讯,或拓宽阅读视野,为学生提供另一种思维方式。在对这类文章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致内容的基础上,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以话题引领学习,让学生在扩展阅读中围绕话题搜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归纳,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思考与判断,在与他人交流、分享中,发展思维,提升认识。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学习和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自身素养,鼓舞和教育学生,让他们的每一天都有着新的进步和体验,做孩子快乐成长的陪伴者和引导者。在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旭雷.让绘本创作点亮学生写作之门[J].信息教研周刊.20xx,(15).

[2]承金花.浅谈如何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J].新课程学习(下).20xx,(11).

[3]黄清梅.聚焦语言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J].教育.20xx,(1):70.

[4]洪金珠.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式[J].语文天地(小教版).20xx,(9).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9篇

关键词:CBI;ESP;主题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2015年河北省教育厅项目成果论文(项目编号:SZ151261)

经济全球化时代,面对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我国高校近年来在外语人才培养、外语课程设置、尤其是英语教学方面都进行了积极调整,大力开设ESP(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旨在培养既精于专业知识技能又能用英语进行流利交流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研究显示,ESP教学普遍存在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教学分离、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内容与学生及社会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运用CBI 理论,即内容依托教学法来开展ESP教学,通过理论论证、实证研究来建构基于CBI主题模式的新型ESP教学模式。

1 理论研究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不仅注重学科专业的学习,更注重语言技能的掌握,是两者充分结合的语言实践课,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ESP有四个特点: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要求;课程必须在内容即主题上与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以及活动有关;重点应放在使语法、词汇、篇章结构与那些特定的活动相适应的语言运用上;必须与通用英语有鲜明的对照。两个可变特点:可以只局限于某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可以和任何一种教学法结合。三大涵盖领域:科学技术、商务经济、社会科学。本研究将选定科学技术学科中的医学专业英语这一具体分支,以点带面开展ESP的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

CBI即以某学科内容为依托来开展教学,通过把教学重点从语言本身转变到学科知识来获得目标语言能力,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当所获得的学科信息与学生个人学习需求、学习目的密切相关时,语言习得的效果会更好,语言学习的动机会更强烈(Snow, Met & Genesee, _)。CBI有三个要素: 以学科知识为核心;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符合特殊学生群体的需要。基于CBI理念的教学模式有四种:主题模式、课程模式、辅助模式、专题模式。其中,主题模式是指语言教师根据学生主体需求,选择涵盖该学科专业内容的各类主题、话题的目标语原创材料为教材,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各项基本语言技能训练,旨在以语言作为获取新信息的媒介和工具,学习者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对比可以看出,ESP和CBI在需求分析、学科材料的选择上具有共通性,都是要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都会结合某一学科的专业内容,都具有和别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开放性,最终目的都是要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英语的综合技能,两者的契合度以及CBI主题模式的良好操作性,决定了医学专业英语与CBI主题模式结合的可行性,接下来将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来检验其有效性。

2 实证研究

(一)研究对象:

受试者来自某高校本科三年级学生,经过严格的学习动机和语言能力测试选出100名学生,其中参加CBI主题教学的实验班和实行传统教学的对照班学生各为50人。

(二)研究方法

本项目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定量研究包括一系列以测试为基础、以结果为导向的实验;定性研究包含对CBI主题教学模式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的研究。在实验前期和结束后分别测试其医学专业英语学习动机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并加以对比。

(三)研究过程

1. 文献综述及设计问卷阶段:

查阅、梳理文献,并从整体上设计本课题以及相关调查问卷、学习动机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测试试卷。

2. 课堂内容设计与授课过程

本研究以CBI主题模式为框架,结合Stroller & Grabe提出的6-T教学法指导高校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将课程内容设置为:以医学专业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为主题(theme),以病房情景英语对话为课文内容(text),以针对病房内的病史询问、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为话题(topic),以积累专业术语及提高医学文献阅读能力为任务(task),以了解人体各大系统常见疾病为线索(thread),从基础医学英语知识的学习过渡(transition)到医学文献翻译及英语医学论文写作。实验组课堂教学活动为:教师按6-T法则围绕某一主题设计教学方案,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主题研究任务、回答问题和课堂讨论等活动。对照组的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围绕医学专业英语精读及听力课本进行,教师主要采用语法―翻译与听说结合的授课方法,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问题为辅。

3. 数据收集与分析。

项目最后会对两组受试者进行第二次学习动机及语言水平测试,并对学生进行随机采访,同时收集数据,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对实验前后的测试结果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4. 总结评定阶段。

根据研究结果,评定ESP中CBI主题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对受试者学习动机、学习情感以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变化进行评估,探讨该模式的优劣及影响因素。

(四)启发

研究显示,ESP中CBI主题教学模式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打破了ESP教师为主的传统模式,逐步向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导向、以学科知识为内容、以英语为工具的有效教学方向发展。数据显示,的ESP教学以医学词汇讲解、长难句翻译法组织课堂,刻板枯燥,反对者高达。ESP中CBI主题教学模式兼顾语言与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结合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有的学生反映在新模式下学习主体性增强,学习效率显著提高,学习效果良好。此外,医学院校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基础阶段的学习,多数已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具备相对扎实的英语基础功,为CBI主体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基础,迎合了学生更高的英语学习需求。

3 结论

理论以及实证研究都证实了CBI主题教学模式应用于ESP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ESP课堂发生学生为主的翻转,具有积极的改革、实践价值。尽管本课题选择医学专业英语对ESP进行个案研究,但课题的整体思路以及实证方法对其他专业的ESP教学,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会计英语、护理英语教学等都会有所启发,有利于不同领域ESP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Snow, .,M. Met &F. A. Genese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and Content in second/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 TESOL Quarterly 23. _.

[2]戴庆宁、吕晔,《CBI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国外外语教学》,2004年。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10篇

3月,怀着激动和喜悦的心情,我来到了火炬小学,在2年级2班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这样的生活紧张忙碌,但充实而快乐,却初次品尝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指导老师的课,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会很多实际的技巧和方法。语文教学指导老师辛宝荣老师是一位很有经验的老师,她教会我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在教学中付出的努力、汗水,会化成一颗颗珍珠;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有属于自己的深刻体会,这些体会将会成为你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愉快而又艰辛的实习工作结束了,在这个学期里,我们顺利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在教案的准备和书写上,在课堂的布置上,在课时的掌握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个学期的时间,感受颇多。

现将实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听课

在实习的两个礼拜后我开始去听课,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听课的老师都很认真地做笔记,我作为一个实习生就更应该认真去学习。听了一节课,我认认真真的几下了授课老师讲的内容,并且认真地对老师讲课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思考评价,写下了自己的收获及意见。虽然以前也有去听课的经历,可是都没有认认真真地去分析,现在才发现,原来从一节课中我们可以学到如此多的东西,无论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是教学方法,与学生的交流等等,都使我受益匪。实习从每节课中,我都总结出经验,并将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无论这节课上得好还是欠佳,都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二、上课

相信每个人的第一节课都是很紧张的,我也不例外。在上课前,我不断地看教材,怕自己会忘词,又不断地检查上课时要用的教学用具,反复地进行试验。终于,我走上了讲台,开始了我的第一节课,在开始,我的紧张导致我教学时经常丢东拉西的,不过学生都很配合我,很活跃的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我慢慢地也镇静下来了,按照我的计划,顺利地开展我的课堂。就这样,在愉快的气氛中,我顺利地结束了我的第一节课。在课后,我马上找指导老师进行讨论。老师首先肯定了我的教法,这让我很高兴,同时,老师也给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提出了我在上课过程中的一些失误和不足,还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让我能马上调整讲课的思路,及时修改教案,更完善自己的教学。而我在上完每节课后,都会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做得不足,并且一一记录下来,为以后上课作参考。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11篇

一、问题的提出

在英语教学改革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仅可充分发挥再现性的特点,而且能够增强英语教学的直观性,使知识信息通过各种视听手段,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一种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不能改变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逐渐被英语教师广泛地应用。勿庸置疑,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实践证明,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产生教与学的效果。

二、课题的界定与特点

1.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的老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兴趣既易激发但又消失得快的特点,为保持其学习兴趣的持续性,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例如:牛津小学英语4AUnit3《Apurse》,我运用课件设计了一段动画小故事,钱包可以说话,有三个小朋友帮助它找小主人,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宜长时间集中,但却容易被形象生动的画面所吸引,使原本生硬的单词很生动的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学起来倍感亲切,兴趣盎然。

2.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只能通过教师自己朗读或通过磁带的录音来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这种教学方式较单一,不形象,而且受教师个人素质的影响。运用多媒体教学后,学生通过观看专门为课程设计的教学情景时,既可接受标准的读音训练,又能感知对话情境,通过反复看、听、读、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

3.运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

英语对话注重情境,光靠老师设计、动手制作和布置是难以做到十全十美的。耗费大量的精力不说,要找到真材实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能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世界各国的风情习俗资料只要上网就可以查阅到,学生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于不知不觉中接受和掌握了信息。而字母、单词、句子的游戏设计层出不穷,花样百出,令学生目不暇接,玩的过程也就是学的过程。同时,老师作为指导者也倍觉轻松。

4.利用多媒体创设巩固课堂内容的情景。

在英语教学中,为兼顾语言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总想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和作业,来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在习题的处理上,多媒体为我们提供了条件。从题型设计花样上,想达到的目的上,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效果显示,这种创造性的、大密度快节奏的课堂结构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教学生动有趣,重点突出,艺术性强,信息量大,同时课堂节奏加快,学生多感官学习,记忆深刻,学习效果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能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在课文教学中在让学生读完文中故事后,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篇小短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用适当的单词填空,以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随后又利用多媒体显示几幅图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和扩展知识面。由此可见,在巩固学习这一阶段中,电教媒体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大大减少写板书的时间,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展。这样做,有效地训练和培养了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研究对象

六年级的学生接触多媒体的机会较多,运用的能力也很强,主要以六年级学生为主。

四、研究构想

现在有些教师过多过滥运用多媒体教学,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宗旨,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无意注意远远多过有意注意,而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还应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而不能光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为当屏幕上的内容一幕一幕一闪而过,学生想记笔记恐怕都来不及,那么学生对这堂课的重点、难点又该如何把握呢?更重要的是,对于课堂中产生的突发性问题老师也不能进行启发诱导,错失了很好的机会。只能让学生跟着教师或者说多媒体上的思路走下去,这样就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再说,教师优美的书写对学生来说有着教强的感染力,精美的板书设计是教师教学风格和个性的体现。这些都向学生展示着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它是师生间一种潜移默化的交流。

2.不可忽视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独尊计算机多媒体。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但这并不是等于说,计算机多媒体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学媒体。一些教师在尝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的甜头后,便将其奉若神明。殊不知计算机多媒体固然有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是它无法完全取代的,如录音机、教学挂图、实物、简笔画、幻灯等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不可忽视。所以,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不要一味赶时髦,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手段,让多媒体与常规媒体和手段有机配合,发挥其应有的长处。

3.不能一味地追求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展示。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12篇

一、课题研究立意较高。该课题研究坚持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当前职业中专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依据以德治国的方略和学校教育的现实要求,从理论实践两个层面不断地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与育人途径,并把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及时运用于实践,使课题研究不断深入和扩展,进而有效地推进了学校的整体改革实践。

二、课题研究思路明确。该课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研究主线,按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对学生成长的个体性、微观性、过程性、动态性以及教育的导向性、制约性等进行动态的分析和研究,并建立了与中专学生相适应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体系,进而对素质教育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和相应的完善。其理论框架的核心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使成长主体在必需和尽可能完善的成长条件的激励、引导、保障和规范作用下,在价值体系、智能水平、身心状态、思维模式等方面限度地保持全面持久、优质高效、积极主动、自主充分、愉快和谐的成长态势。其操作体系的核心是:依据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调动一切教育手段(包括教育行为、机构、投入、场所设施、人员、内容和活动等),挖掘成长因素和潜力,激发成长需要和动力。通过科学的导引、制约、激励等机制的作用,实现学生成长的目标。课题研究的思路清晰,通过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构建,增强了学校教育的科学性、实践性、有效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课题研究措施得力。该课题的研究作为学校的重点工程,由学校一把手亲自主持,并整合了学校的一切教育资源,不仅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达到了配置,而且还构建了科学的督导和运行机制,既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又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质量。

四、课题研究成效显著。在四年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我们始终以国家教育方针和关于德育的一系列文件为基本依据,以科学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形成了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经过实验,进而得以全校全面推广,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几年学生的整体素质已大幅度提高,毕业生安置连续几年均实现了优质就业,就业率为100%。该课题研究的成果还具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它不仅对职教系列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还可以为各类学校教育理论的探索和研究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提供有益的经验。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13篇

4月初,我用两天的时间,在联校其他教研员的配合下对各中心校的语文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调研。我采用学生问卷和询问检查学生学习效果两种形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业务材料两方面进行调研,从获得了非常重要的教学信息。这对于指导我校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发现和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学生综合素质调查

1、书写

⑴写字姿势不正确是各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与我们老师的要求有关系。

⑵书写整体来看比较整洁,但基本笔画书写不到位是通病,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课堂教学的书写指导。各年级虽然都有写字作业,但是淡化了对书写的指导与训练。学生的写字训练本,大部分是被当作课下作业布置的,缺乏有效的课堂教学指导。

2、课文朗读

检查课文的诵读情况,采用齐读、指名读和重点课文的背诵三种形式。

⑴学生的背诵和朗读都使用普通话,基本能达到课标“正确、流利”的要求,但学生的情感流露不充分,表现为朗读的节奏快,不注意停顿,唱读是个别现象)。

⑵多数学生的读书姿势正确,都能自觉地将课本端起,且有一定的斜度。

⑶重点课文很少有背不过的。

3、读书做记号

读书做记号是四上提出的习惯要求。4-6年级也是这一学习习惯的检查重点。

⑴多数学生课本上有标划,标有注音,字典上的词语解释。

⑵从学生的课本中很难看到学生对好词、好句、精彩片断的个性感悟和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的标注中应该能体现出学生对文本的品味。可是很遗憾,在学生的课本中,能看到的有价值个性感悟凤毛麟角。

4、古诗积累内化

前段时间,按课标要求联校统一印制了20首古诗。对古诗背诵,可以说时间短、进展快,很多学生都能背得出。

⑴各校对古诗的张贴缺乏统一规划,各班帖得比较凌乱。

⑵古诗积累要求层层深入:背诵—默写-品味-交流-运用。联校将按这一程序,循序渐进地检查积累效果。

⑶继续增加古诗积累量,实现稳步推进,逐步深化。

二、业务材料调查

这次调查重点关注了高年级的主题阅读和采蜜集。

1、主题阅读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积极认可。

2、采蜜集的使用从上学期至今效果都不好。

⑴现状:学生对阅读摘抄内容不加选择,教师对此也缺乏统一的指导和要求。体现在摘抄的内容具有随意性和无目的性;学生对阅读内容不进行重复阅读;所摘抄内容的面太窄,多数是摘抄作文选内容;我的平台部分则是摘抄作文后的评语。

⑵措施:明确把课外阅读的目的当作获取新知识的手段。

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

②重视阅读质量和阅读深度,重视阅读的技巧。让学生学会品味经典,咀嚼经典。对作品中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断反复品味欣赏,做到精、细、密。

③期中考试后,结合采蜜集,3-6年级全面推动“5+2”经典阅读模式。

确定可行的阅读指导方法——学生阅读采用四遍六步阅读法,加大对各班阅读成果的检查力度。

三、今后工作目标

1、加强对各中心校的教学视导

2、全面推动古诗积累、主题阅读、“5+2”经典阅读,到下学期末初步形成我校特色,学生综合素质(听说读写能力)见成效。

3、各班建立这三方面工作的自主运行机制,健全学校评估机制。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14篇

在和谐德育课题引领下,我校精心策划组织各种活动,开创班级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和谐的良好氛围。

1.学子当家自主行。成立校长学生助理团,志愿者协会;建立了学生参与管理的机制,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示范和带头作用。建立激励机制,制定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方案和实施细则,开展校园“十佳星级”学生表彰活动,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

2. 主题活动成序列。结合重大节日,我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法制安全教育、生态环保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诚信教育、尊师爱生、中国梦、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自觉参与活动中得到了思想情感的熏陶。

3.社会实践出品牌。连续8年不断优化,已成为我校德育活动的精品之作。通过班集体建设,学习方法指导,专家、优秀军人、科学家报告,与学长互动,远足,各种比赛、拓展活动,军事训练及生活管理等,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交往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4.国际交流大视野。我校开展了“中俄文化交流周”活动、中荷文化交流夏令营活动、连续九届中美文化交流夏令营活动,在体验中让学生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结交外国朋友,增进世界团结。派出学生到中国台湾、美国进行学习交流。这些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5.家校携手显合力。开设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编写家庭教育小报,通过家长接待日、家访、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通过成人仪式,誓师大会、文艺汇演等形式,增进家校沟通与合作,开创 “同频共振、良性互动”和谐共育的良好局面。

7.导师伴行有规划。在起始年级实施导师制,每位教师和职员认领一个亲学生, 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行为全程、全方位导航;在高三年级发挥《成长手册》的作用,帮助学生分析、总结得与失。学校开设《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助力目标定位,实现梦想。

8.艺体特长显优势。我校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因材施教,特色办学。成立了体育、美术特长班,激发学生的不同潜能。每学年举办体育节、艺术节,进行诗歌朗诵、演讲、舞蹈、书法、绘画等比赛,举办形式多样的球类、拔河、体操等运动比赛,锻炼能力陶冶情操的同时,也为学生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多元发展让学生收获了成功,三年来,学校艺体特长生175人升入大学本科。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15篇

一、方案详实,计划具体,确保了课题有序实施。

课题确定后,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从宏观方面勾画出了实施框架。课题立项后,快速进入了行动研究阶段,每月均制定了具体的研究实验计划,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得力。这样,确保了课题研究有序高效推进。

二、行动研究内容丰富,扎实有效。

自x年二月起,该课题深入扎实地投入到了行动研究阶段。三个月来,共计上了三次研讨课,开展了三次听评课活动,在听评课活动中,邀请了学校领导及同学科教师参与,旨在“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召开了三次月工作总结会,总结会上我深入详细地交流了自己的月工作计划、月工作总结、课题试验反思等系列的课题研究试验资料内容;同时也听取了领导和众多教师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实验方案得到了不断补充修订,实现了实验方案科学、合理;进行了三次课题反思活动,通过反思,查找出了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改进了实验方法,确保了实验顺利实施。开展了一次论文交流活动,通过论文交流便于形成经验总结,利于课题成果推广使用。

三、取得成果

1、通过近半年的研究试验,课题试验教师及时总结,认真反思,不断改进,形成了一篇极具推广意义的经验总结论文。

2、通过近半年的实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3、通过近半年的实验,教师的课堂导学经验不断丰富,方法策略不断更新,顺利实现了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到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形成高效课堂的过渡。

四、资料完整

课题实施以来,课题试验教师一直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并进行分类保管,形成一套完整的课题研究实验资料,为课题的结题做好了准备。

总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研究》这一市级微型课题自申报立项以来,我依据实施方案,紧张有序地进行了课题实验,按计划完成了实验任务,取得了满意的成果,达到结题的标准。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16篇

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学生喜欢且富有实效的?带着这些问题,本人进行了长达两年半时间的调研,走遍了全县23所初中学校,听评课达250余节,积累了一些初步的思考。现将本人对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一些调查与思考报告如下:

一、可喜的成绩

1、教师敬业精神明显增强。从听课的情况看,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准备比较充分,部分教师不仅能够精心设计课时教学方案,还能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学内容特点编制学案,没有教案进课堂的教师极少,在所听的250余节课中,只有个别教师教学比较随意,教学预设不充分;绝大部分教师都有候课的自觉意识,能提前5分钟到达教室门前等待上课,没有候课意识或上课迟到的教师在所听的250余节课中只有1人。从访谈的情况看,部分学校开始实行集体备课制,少数学校的集体备课不仅落实较好,而且抓出了一定的成效,个别学校构建了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且落实较好;部分教师有着比较强烈的专业发展与提升的意识和愿望,其中城区和城郊的语文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与提升方面显得尤为迫切;部分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和课堂效率意识明显增强,并能想方设法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所任学科的教学质量。

2、教师教学观念开始转变。从整体上看,我县语文课堂教学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农民穿西装”,“满堂灌、满堂问”的倾向比较明显,但在少数教师和少数课堂上仍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开始倡导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二是开始使用学案教学;三是开始关注“方法”这一目标维度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四是有了初步的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五是能正确把握“工具性”这一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语言的积累。

3、学科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尽管从整体上看,我县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全市排名还比较靠后,但进步的幅度较大:中考平均成绩与市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且缩小的幅度较大;学科等级划分的分数线在逐年提高;县内各校的平均成绩分布逐年趋向均衡,差异系数逐年减校尤其是20xx年中考,我县语文学科人均成绩取得重大突破:在市直、五区、五市县等11个单位中排名第七;在五市县中排名第二,仅落后于攸县。

4、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20xx年全市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世纪星实验学校青年教师曾利平获全市第一名;20xx年全市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素养大赛,下东中学组队参加,获得团体一等奖,单项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20xx年和20xx年两年中考研讨会上的示范课都获得了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的高度评价。

二、严峻的问题

1、教学理念整体滞后,适应不了课改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宰了课堂。课堂教学“讲风”太盛,教师独霸课堂话语权,学生的阅读、思考、交流、讨论、书写诸种权利被严重剥夺。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角色、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师课堂讲授限时政策没有从根本上落实到位,课堂教学中仍以讲析繁琐的“填鸭式”和提问琐碎的“满堂问”为主要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流于形式。自主学习时教师不给予有效指导,学生没有任务驱动,随意性比较大。合作讨论前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没有考虑设计的问题是否有合作讨论的必要和价值,没有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组分工,没有制定规范的合作讨论规程,形式主义倾向比较明显。探究学习时教师没有设计具有一定深度的探究课题,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探究方法指导,探究缺少必要的深度和广度。

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不力。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担心课堂教学改革会影响学科教学成绩,存在观望等待的思想。学校存在急功近利的教育短视行为,不重视过程管理,缺少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监督机制和制度保障,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不强,研究氛围不浓。

2、教材研读与处理能力不够,教学有效信息把握不准。

对文本的内涵与外延缺乏深度挖掘。教师对文本不作深入的研读,没有自己的原初理解和独立见解,只是照搬教学参考书进行教学。关注较多的是文本内容层面的东西,而对文本形式(语言表达)层面的东西研究不透,课堂教学缺少必要的深度与宽度。如一位教师在教《袋鼠之谜》(八年级下册)一文时,整节课只是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袋鼠的“三大奥秘”以及奥秘背后的原因,而将文章最精彩的教学内容(“卒章显志”的写法启示,用记叙文的框架、对话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独特表达形式,精巧的构思布局)舍弃,这是对文本内涵缺乏深度挖掘的典型表现。

对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缺乏整体关照。教师对课程标准、单元目标缺少透彻的研究,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学科基本思想、学科基本方法把握不准,致使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明、教材处理过全、重点难点不突出、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错位等。如一位教师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时时提出了以下几个供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①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②为什么说不要想着下面的岩石;③父亲是怎样救孩子下来的;④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⑤如何评价其他四个孩子。而根据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本文的教学目标应该可以确定为:①学习朗读;②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验思想感;③品评文中人物,多角度解读文本;④联系实际,探究文题、文末经验句的含义。对比该教师的课堂提问和教学目标,我们便可以发现,该教师的课堂提问不仅不成序列,而且绝大多数是与教学目标背离的。

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缺乏整合利用。教师在处理教材和文本时,要么把语文教材和语文课程等同,对文本不加取舍地全都列入教学内容;要么把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等同,将一篇文章从头讲到尾;要么把教材内容和考试内容等同,将阅读教学异化为做阅读训练题。对教材内容没有分析、选择、重组和优化,更谈不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问题化和操作化组织;对文章插图、研讨与练习、音像资料、助读材料、师生的原初理解等教学资源缺乏利用意识。如一位教师在教《安塞腰鼓》(七年级下册)时,有两个环节便没有对教学内容和资源进行剪取和重组:一是在“观看视频,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没有将能够体现“安塞腰鼓”恢弘气势的视频资料剪辑,从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为阅读文章奠定感情基础的目的;二是在“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一环节中,由于教师没有将用于朗读的材料进行剪取重组,而是全文朗诵,致使“通过朗读,感受语速、语调的变化,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这一教学目标落空。

对文本的文体特点和能力要求缺乏研究。教师在处理教材和文本时,对文本特点及相应的文体阅读能力训练不作区别对待,而是按照一般文章阅读的要求和程序来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致使课堂教学或脱离文本、曲解文本,或放大人文教育、异化为非语文课。如一位教师教《钱塘湖春行》(古诗),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是:如果根据这首诗为游人设计一个游钱塘湖的路线,该怎样设计?应该把哪里作为旅游的重点?把诗歌教学当做了写实用文的依据。又如一位教师教《罗布泊,一个消逝的仙湖》(说明文),在指导学生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便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关于如何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的讨论上了,而对于与说明文这种文体相关的阅读知识理解和阅读能力训练根本没有涉及,将语文课异化成了环保教育课。

3、教学策划与设计的水平不高,教学目标达成度较低。

一是课堂情境的营造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和谐。教师在进行教学策划和设计时,不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如文体要素、情理要素、语言要素、风格要素等)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情境,教师与学生之间常常是“隔心、隔情、隔智”,课堂情境与教学内容常常矛盾。如《最后一课》,教学内容本应该是严肃沉郁的,教师应该据此创造一种庄严肃穆的课堂情境,但一位教师在教这一课时,整个课堂情境是嬉戏吵闹的,让人听后觉得像一场闹剧。

二是课堂教学安排违背适度原则。首先是课堂教学的容量安排过度。要么过小以致干瘪,如课文阅读教学课;要么过多以致臃肿,如试卷讲评课和综合复习课。如一位教师在上《中考议论文阅读指导》(一课时)课时,共安排了“中考考点回顾、论点知识、论据知识、论证知识、词句理解知识”等5大块知识,还有用于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的7段训练材料。另一位教师在教《喂!出来》(一课时)一文时,共出了10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我县教师的课堂教学容量是普遍过小,如一位教师在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一个课时只做了“教读生字”一件事。其次是教学的难度、深度、起点安排过度。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缺乏学情分析的意识,不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来恰当地安排教学难度、深度和起点,要么过深、过高,学生够不着,学习的积极性被挫伤;要么过浅、过低,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刺激思维神经系统的兴奋。如一位教师在学生回答了“楷模”就是“榜样、模范”的意思后,还要追问“楷模”为什么是“榜样、模范”的意思,难度太高。另一位教师在教《“友邦惊诧”论》时,将教学的起点定在学生自读分析论证方法上,起点太高。再次是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内容安排的时机不当。如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思路通常是:①布置学生带着思考题看书;②指名上黑板听写、解释词语;③书看完后,组织学生讲评黑板作业;④讨论思考题。这样的序列安排造成了教学思路的割裂与中断,扰乱了学生的思维,破坏了课堂教学的整体协调。

三是教学程序的安排没有起伏,节奏感不强。一般来说,教学程序的安排必须符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审美教育规律,要像写文章一样,抑扬顿挫,高潮迭起。但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程序安排达不到这个要求。首先是教学的速度缺少快慢行止,从头到尾一个速度,毫无起伏。其次是教学内容缺乏详略的取舍安排,各个环节平均用力,看不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高潮。再次是学生的思维活动没有鲜明的节奏感,问题与思维的难度不是渐次加大,教师提供的外部刺激缺少强弱变化,学生思维训练的形式单一枯燥。最后是教学环节的安排没有层次性、序列性和递进性,且目标意识不强、意图不明显,不能形成一种层层深入的、循序渐进的整体节奏。

四是训练与问题的设计形式单一,效益低下。在训练设计上,主要存在训练意图不明、训练指向不清、训练强度不宜、训练方式单一、训练脱离文本、训练缺少拓展延伸等问题。在问题设计上,主要存在设计的问题思维容量孝缺乏合作探究的价值,问题之间缺少关联、没有形成层进的序列,问题不能牵引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与品读等问题。

4、教学实施过程中缺乏规律意识,教学操作能力较差。

教师缺乏课型意识。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论何种文体,也不管教学内容的特点,统一按照相同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模式化倾向严重。如试卷讲评课,许多教师对“讲什么、为什么讲、怎样讲”缺少整体规划,逐题讲习的多,重点突出的少,没有充分发挥典型试题在知识建构和能力迁移上的作用,就试卷讲试卷的倾向明显;笔练意识淡薄,学生动口的多,动笔的少,能上黑板板演的机会更少,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较差;试卷讲评中忽视“互动性”,没有为学生充分表达思维过程提供机会,学生参与度不够。又如综合复习课,教师中普遍存在教学起点和标高确定不当,示例分析中缺少方法渗透,方法领悟与示例分析脱离,示例呈现缺乏层次、梯度、拓展和延伸等问题。再如作文指导课,绝大部分教师在两个课时中仅仅是命了一个题目,没有方法指导和作文讲评,学生学习写作的环节严重缺失。

教学环节不完整。首先是部分教学环节的缺失,如课堂导入、课堂小结、课堂板书、拓展训练、作业布置等环节经常被教师简省;其次是环节之间缺少过渡与照应,各个环节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再次是教学的各环节之间缺少一条清晰的教学线索,教学内容散乱,逻辑性不强。这些缺点在新教师的课堂教学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学生活动不充分。教师调动不够,学生参与度较低,课堂活动成为少数优秀学生的专利。活动形式单一,个别学生活动时,其他学生因为没有任务驱动而乱动。学习过程缺失,“结论教学”教学的倾向比较明显,学生阅读与写作过程得不到保证,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机会不够充分,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不到培养。活动的深度与广度不够,活动的效率低、价值不大,无效活动较多。讨论交流的向度单一,只见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不见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

课堂点评与指导不到位。首先是课堂点评没有原则,缺少激励与引导作用,绝大部分教师错误的理解了新课程关于学生评价的理念,对学生的回答不问正确与否,不管是否合理,一律使用“好”“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语言予以评价,对学生的错误理解不及时矫正,尤为关键的是教师不能通过恰当的课堂点评,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推动教学过程的有序展开。其次是课堂指导没有到位,课堂上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么讲、讲多长时间,教师心中无数,如语文阅读课中朗读训练的指导,绝大多数教师都用朗读的数量来衡量对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至于什么时候安排读、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基本上指导不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运用不当。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虽然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且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但使用的时机、长度、效度处理不好。要么使用时机不当,多媒体应用牵强附会,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严重背离,而不是有机结合;要么用之无度,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盲目地追求“高大全”,堆砌了大量的素材,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成果展览;要么用之无效,不是把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根本目的落实到有效上,而是把它当成区别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唯一标志,反而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学时间分配失当,教学重心偏移,教学效率降低。

三、诚恳的建议

1、强化教研意识。要充分利用集体备课这一平台,深入开展教学反思、课堂观察与诊断、说课评课、相互听课、集体研课等校本教研活动。应牢固树立“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意识,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在真实情景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让教学研究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常态。要尽可能利用上绩效课这一契机,逐步养成研课、磨课的习惯,切实增强学情分析、教材研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的能力,并最终让常态课能达到甚至超过绩效课的水平。

2、提高自身素养。一要重视案例分析与研讨。从调研的情况看,教师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教育观念的问题,而是教学操作能力的问题,而提高教学操作能力的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案例分析与研讨,如文本解读案例分析、课型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材处理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课标研读案例分析、问题设计案例分析、训练设计案例分析等。二要狠抓业务自修与提升。一方面要强化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因为任何形式和层次的培训,只有与自身的专业发展欲望相契合,才是有效的。另一方面要切实制定业务自修年度项目书,并认真落实,逐步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

3、改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来构建教学模式。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已有学习水平来整合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选用教学方法、选取教学组织形式。要坚决贯彻落实教育局提出的教师课堂讲授限时制度,着力解决讲与练、教与学、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教程推进与方法融合等关系问题,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要敢于突破教育教学传统,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改革与继承之间的关系,按照“构建——实践——反思”的思路构建自己的课型教学模式。

4、建立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设计、学案编制、课堂实录、训练检测、经典试题、教学反思、教材解读、课标研读、教学交流、教育理论等方面。教学资源库中资料的来源可以是教师的原创,也可以是教育名家的资料选摘。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可以以电子邮箱、个人博客等为平台,教研室应分学科设有公共的电子邮箱和教研博客,教师个人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设立电子邮箱和教研博客。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17篇

当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研究课题、人员、奖惩三落实。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

一、认真探讨,抓好落实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整体间构与和谐教学的关系”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到了五点: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语文知识积累教学理论指导;

二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

三是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创特色;

四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

五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

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组织看优质课例光碟,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撰写的论文反思等有效研究,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实现。

二、完善推广,深化教研

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因为我们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今后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我们在完善已结题的课题基础上,围绕新课题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确立新课题,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以达到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目的。使广大教师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学者型教师转变,让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上由“羽毛未丰”向展翅腾飞的大雁一样凌空翱翔。去拥抱又一个灿烂的科研春天!

三、对培养数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探索

1、整体建构,梯度上升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运用对比、类比等方法,自觉搜索留在大脑中的某些表象,揭示事物间丰富的多元化的联系,从而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或因果互及的丰富联想。如在探究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时,我借助了几何画板,让学生总结它的性质:

⑴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类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那么要探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一般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⑵打开《几何画板》,让学生动手任意画⊙O和⊙O的内接四边形ABCD。

⑶量出可试题的所有值(圆的半径和四边形的边,内角,对角线,周长,面积),并观察这些量之间的关系。

⑷改变圆的半径大小,这些量有无变化?由(3)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⑸移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这些量有无变化?由(3)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移动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呢?移动三个顶点呢?

⑹如何用命题的形式表述刚才的实验得出来的结论呢?(让学生回答)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设计具有内在联系和一定梯度的数学问题,构成_问题系列_。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不断解决问题和原有认知水平构成矛盾的良性循环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呈现出积极建构态势,开发了学生创造潜能。

2、发散思维,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学生学习的目标就是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在研究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设计变式题、开放题进行训练,促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的纵横沟通,并留给学生课后继续思考的问题,吸引学生参与,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舞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18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使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基于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势在必行。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索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的具体途径与方法,构建生活化课堂,开展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获得自己所必需的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

1、在实践中探索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体系。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合理因素,对教材进行重组、改编,创造性使用教材,实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途径与方法。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情景,让主体探究学习,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动学生运用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从具体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根据生活素材构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将课内学习加以延伸与拓展,开展数学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应用数学,对已经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应用与创造,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实验研究的过程

自x年被确定为县课题后,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根据研究工作需要,制订了课题研究进程。到x年,已经按照计划基本完成了课题的研究工作,其具体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实验论证阶段

为进一步明确所承担研究的课题的需要性及可行性,特邀请有关人员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全面的论证。

2、实验准备阶段(、3——、7):广泛学习、收集资料,酝酿并初步制定研究方案。对研究方案组织论证,修改、完善方案,进行开题。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与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精神,把握《数学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学习陶行之生活即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思想、活动教学等理论,努力把握理论的精髓和实质,用以指导课题研究实践。

(2)完成课题研究设计。根据教学实际,结合课题研究需要,确定实验班级,分析学生现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改完善,做好课题实验的准备工作。

3、推进实施阶段:(、8—、12)按计划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资料的积累与整理。

(1)继续加强相关课题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与研讨活动,邀请专业人员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及时的指导,不断完善课题研究。

(2)努力探索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与方法。一是让数学教材“生活化”,让教学贴近实际生活,使教学内容更加鲜活、有生命力。二是注重实践活动。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实践,接触实际问题,让学生关注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三是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在创造中学习数学。设计生活化作业,解决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关注学生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问卷等活动,注重对学生个案进行分析,准确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保障课题实验的有效进展。

(4)有计划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与相关教师进行探讨,不断完善与改进课题实验,及时总结与交流实验经验,做好实验资料的整理与积累。

4、总结阶段:(、1—、8)对实验进行总结,形成相关实验材料,写出实验研究报告,并请有关部门鉴定验收。

四、课题研究的效果

数学教学生活化使数学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境地。在课题实验中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1、探索出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首先是让数学教材“生活化”。开放小教室,走向生活、走向大众,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大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合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①改编教材中原有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要求,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适当调整和展开教学活动。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师拥有对教材进行再加工的权力。教师创设的数学问题情境应该建立在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以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引入,这也是教师创造性教学设计的体现。②生活事实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借助于观察、试验、归纳、类比、概括积累生活中的数学事实材料,帮助学生提炼、采集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数学问题,使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③学会阅读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数学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并且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要让学生养成表述数学思维的习惯,改变学生不会用数学语言表述实际问题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和将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能力,这也是体现学生数学素质的一个标志,是进行有效的数学化活动的必要前提。

其次是注重实践活动。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实践,接触实际问题,让学生关注实际问题。①让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自觉地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②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联系现实中实际问题,使学生在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数学化的思想。教学中力争做到数学概念从实际引入,让学生建立起直观现实的模型;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提出,让生活成为学生的练兵之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数学是“人人必需”的文化修养,从而产生进一步学好数学,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需求。

再者是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注重给学生提供接触实际机会,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思考与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①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与学习需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生活化问题情景中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②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数学。弗赖登塔尔认为,通过再创造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要比以被动方式获得者,理解得更好也更容易保持。并且提倡教会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活动”,那样去思维。用再创造方法学习数学,并不意味要求学生重复数学家所经历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而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观察、试探、猜测”的情景,模拟数学家的活动,去体验数学家是怎样由实验而归纳,由类比而猜想,由发现到证明的艰难思维、认识活动的经历。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化处理,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教师结合实际数学问题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设计生活化作业。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深入理解与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了教师的各种能力。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不断学习,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树立了自觉开展课题研究的意识。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极大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研究,不断总结实验经验,提高了课题研究能力。我撰写课题研究论文《丰富的课程资源,多彩的学习生活》获国级奖,《让数学教学生活化》获省级奖,《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获县级奖。《让数学教学生活化》获市级奖,数学教学案例《让数学根植与生活的土壤》在市级刊物《金点子》上发表。

3、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开展课题实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对数学有了崭新的认识,充分了解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学生能主动从生活中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学生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参与生活实践,运用数学的意识、实践能力不断增强,数学才华得以展示,应用数学技能得以提高。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19篇

20xx年5月,我们承担了全旗中学语文学科近200名教师培训,圆满地完成了培训任务。为总结经验、巩固培训成果,为确定下一步培训内容提供切实依据,进一步做好“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工作,我们按照学校的要求,于20xx年7月组成“教师培训调研工作组”开展调研指导活动。

一、调研概况

1、调研组成员:参加此次调研活动的成员有,初中语文、数学、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英语培训教师各一名,主任一名、副校长一名,共11人。

2、调研方式: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召开教师座谈会、听课评课等3种方式。调研组先后前往隆昌镇中学、白音敖包中学、白音沟中学、丰水山中学、碧流台中学、十三敖包中学进行调研,在调研中,听课评课,与每一所学校的语文教师和领导进行了座谈;听课30节,语文教师参加了评课与研讨,调研结束时收回语文学科调查问卷31份。由于被调查教师对问卷的内容理解不深,答非所问的现象较多,又加之不负责任的胡填乱写,致使统计无法进行。只能猜测大致意思。

二、问卷结果

调研期间,我们设计了“新教材学科基础知识培训内容需求问卷调查表”,请参训教师对学科知识需求方面给予评价,发放并收回问卷31份。具体情况如下:

1、培训内容方面的:认为学科知识内容不用培训的占大多数,更多的人要求还是教学方法培训。

2、在培训方式方面,多数人选择了讲座。还有人选择送教下乡、培训教师做课示范等。培训时间多数人选择一天,还有一年、一个月等。

3、在回答需要那些方面的支持问题时,缺少教学方面的软件和各类资料是多数人的选择。

4、在与各校领导和教师座谈中感受到基层教师的进步如下:

(1)、课程理念更加丰富

通过与教师座谈,我们了解到:以前的培训大大地丰富了广大教师的课程理念。如:培训前,语文教师大致了解的课程理念仅仅只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列出的四条基本理念,而且是似懂非懂、一知半解,课程理念的内涵与教学实践难以达到有机的统一。而在培训后,广大语文教师的课程理念变得更加丰富,认识到一个全新的语文课程理念,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以便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也就是说,语文课程要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课程不在是文本课程,更是实践体验课程。

(2)、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20篇

(一)教材“一变多”带给人们思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中小学教材长期实行“一纲一本”制,语文教材的研究没有吸引大家的注意。在那个时期,人们研究的方向大致是语文教材的整体研究。如《1901~1949年语文教科书发展研究(上)》(刘正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7年第8~9期)《1901~1949年语文教科书发展研究(下)》(刘正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7年第10期)主要结合历史背景研究不同时期语文教科书的形态、内容、结构、规模、分布等。推行基础教育改革以来,我国语文教材打破了人教版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出现重复编写同一水平、同一层次教材的现象;教材选文不规范的问题等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面对多样化的教材市场,学校、教师应该选择哪个版本的教材;在同一课标的指导下,哪个版本教材更加科学,教材编写者应该怎样科学合理地编写教材等等。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分析教材情况,给人们提供建议。这时研究教材显得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新课改后,人们对教材越来越关注,对教材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的角度越来越细。对教材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科学地选用教材使教师掌握教材理论、把握教材的结构体系、理解教材内容,从而提高分析运用教材的能力;可以促进语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研究语文教材可以丰富语文教育学科的理论,促进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学科体系建设;通过比较可以为我国教材编写和出版提供建设意见和专业化服务。

(二)教材研究的作用

教材(特别是教科书)在中小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是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具体体现,又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在当今大众教育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的质量,要求教育更科学、规范。而教材是学校教育质量基本的保证。教育家陆费逵在《中华书局宣言书》中明确提出了“教科书革命”的口号,他说:“国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由此可见教科书的重要性。教材不仅是课程标准的代言人,也集中了学科领域的许多专家、学者的专业智慧,它是学科知识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教材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专门研制和编写的文本,所以教材应该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和关键。把教材边缘化和误读教材是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和教学改革乱象的原因。我认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处理好教材和学生的矛盾。忽视教材研读,课堂教学就会失去方向,教学质量就会没保证。所以,人们越来越多关注教材,研究教材。

(三)考试制度的影响

推行“一纲多本”的教材编写制度以来,虽然现在高中语文教材版本增多,在高考考试大纲的指导下,使用不同教材的地区,却使用相同内容的试题。有的省份高考试卷自主命题,但是各个省份各个城市使用的教材是不同的。使用不同教材版本的地区用相同的试卷检测学生的水平,吸引了学者对教材的关注。人们会关注不同版本的教材是否设计合理,是否涉及到中学生需要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所以,人们对教材的关注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考试选拔人才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势必会给语文教材编写带来变化。人们从历史角度研究教材,研究某一版本教材的变化趋势,探讨高中语文教育理念、课程理念、教学理念等方面的变化,更科学地编写教材。这样才会使教材更适合学生学习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教材。

二、新课改以来高中语文教材的研究现状

我国的语文教材系统包括以下四个部分:范文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知识系统。新课改以来,我们的教材版本增多,人们对语文教材的比较不仅包括某一教材系统,还包括对整个这一系列的教材组成部分进行系统地比较。当然,也有人因为研究深度或者研究兴趣,选择语文教材的一个侧重点深入展开。这里说的比较研究是语文教材研究领域比较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比较研究,并不是之前语文教材研究中经常出现的诸如语文教材的整体研究。新课改以来,纵观我国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横向比较研究

(二)纵向比较研究

纵向比较研究就是对同一版本不同时期的语文教材的比较,是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的方面。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让我们分析出同一版本语文教材在不同时期、不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选文篇目、选文类型、知识技能训练的倾向性,从而为教材编写提供方向,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和利用教材。近些年,教材的纵向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个角度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某一版本语文教材的历史发展情况。这类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对某一版本教材的历史发展情况进行梳理,是历史研究方面的,尤其对课程改革前后的某一版语文教材的研究更多。这方面的研究可以总结历史上语文教材的优缺点,吸取教材改革的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教材编写提供建议。如崔焕旗《新时期以来人教版四套高中语文教科书的演变与反思》中,从选文系统、导读系统、作业系统、知识系统四个方面分析演变,对新时期以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的演变进行反思,并提出“课程标准的制订应更加科学化”、“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编排结构应适当改变”的建议[8]。(2)某一版本语文教材新旧版本的某教学专题、教学系统比较研究。这方面的研究针对某一版本语文教材的不断改进来说。对新旧版本的比较研究可以了解到这一版本教材在选文原则、编写系统、专题设计方面的发展趋势,找教材编写的不足,为以后教材的编写提供经验。虽然,现在人们对教材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在教学专题、教学系统的研究上还是处于初始阶段。因为,人教版语文教材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所以这个研究方向上以人教版的语文教材研究为主。如田朋朋《新时期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文变动研究》论文中对人教版语文教材中选文篇目统计、选文变动统计,最后分析出教材选文变动的原因,并对教材选文编选提供建议。还有《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比较研究———以新课标前后两套人教版教材为例》、《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研究———以人教社1990版、人教社2000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等。但是,这类研究只是浅层次的定量研究,未能真正深入分析。所以,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三、新课改以来高中语文教材研究的发展趋势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21篇

1、在本阶段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根据园本特色我们将在区域活动中追踪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活动一:班级区域中的交往能力培养。

观察区域活动中幼儿及交往能力的发展,并填写区域活动记录表:

A、我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每班设置5种以上的区域活动,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区域活动。

B、在班级区域活动的设计中,教师会不定期的更换区域材料或投放新的材料。

C、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鼓励幼儿积极创新、大胆讲述自己对区域工作的独到见解。

D、在区域中,幼儿可采用流动时方法,进行互换交流培养,例:体验厨房榨的果汁,可送到娃娃家等。

E、在区域中孩子的合作意识、团结意识、也得到了提升和发展,并能在日常活动中,更好地与同伴相处。

小结:通过班级区域活动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宽松适宜的环境,我们发现幼儿的交往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幼儿对区域活动兴趣极高,从被动的交往到幼儿之间主动的交往。

活动二:园所公共区域的培养

A、我园对幼儿开放20多种公共区域。内容包含:图书区、棋区、创意画室、医院、话剧馆等,供孩子自由选择。

B、分年龄段进行公共区域活动,更好地促进了除本班幼儿,幼儿与同年龄段幼儿进行语言及各种交往能力的培养。

C、混龄段开放区域活动,更好地进行了大带小活动,帮助了幼小年龄段幼儿更好的语言及行为能力的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结:园所公共区域的培养扩大了幼儿之间的交往,对幼儿之间的交往是一种提升。

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育活动。采用集体教育活动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故事、儿歌、讲述、谈话、表演等手段,向幼儿介绍有关社会交往的知识,教给交往的方法,创造交往的机会,指导幼儿进行交往,使幼儿建立交往的意识,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初步学习交往的策略。如在美术活动《好玩的泥》中让幼儿合作完成一件作品;语言活动《小猴过生日》,音乐活动《我们合作来跳舞》等等,培养幼儿团结友爱、合作游戏的好品质,学会合作的方法。

(2、)生活活动。生活活动中发生的交往是真实的、自然的。如洗手、喝水、上厕所等是否按顺序进行,不抢先、不挤别人;当同伴遇到困难时,是否主动用动作、语言帮助他。

(3、)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纲要》指出: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过程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家长应以身作则重视自己与他人的交往,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4、)在游戏中培养有的交往能力。游戏能最大限度满足幼儿内在需要,是促进幼儿社会的意识和交往的技能。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他们自愿的一种活动,在研究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游戏为幼儿和基本活动形式”,发现创造性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开设了“娃娃家、民俗茶吧、超市、书吧、各个悟益智区、美发店、医院”等等,在这些活动区中,幼儿充当了各种各样的角色,在这些角色中,幼儿去和不同身份的人进行交往,学会了合作、解决冲突的方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注重家园配合,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平时教师经常与家长联系,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亲子游戏、元旦家长与孩子一起包饺子活动,使家长了解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方式方法等,不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将在现阶段的基础上,开展丰富的活动,进一步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1、对小年龄儿童进行个案观察培养时,幼儿往往不能够很好的配合,性格比较急躁,易哭闹,不能够很好地用语言进行交流解决问题。

2、对于个别性格有些自闭的幼儿,家长不能够尽早的认识,不愿意协助我们进行调查,不能够及时对幼儿进行语言等交往能力的培养

解决问题方法案:

1、细心、耐心的与幼儿沟通,帮助幼儿解决在生活中、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成为 孩子的朋友。

2、帮助、引导孩子解决矛盾问题,让幼儿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从而更好的独立解决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家长之间、的矛盾问题。

3、对性格自闭的幼儿,开展个案追踪,调查分析的方法。

4、对个别自闭的幼儿,进行家访工作,细心与家长交谈,介绍相关育儿知识方面的书籍,促进家园共育的发展。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22篇

中期实验报告

黄德琼

领袖儿童教育语文课堂发展性策略研究已有三年历程,在三年的研究历程中我们不断反思、总结、完善、提升、成长。我们研究的内容是唤醒学生学习潜能,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绿色生长结构,让学生快乐自信地学习,积极健康地学习,潜心投入地学习,超越自我地学习,培养有自己的主张并敢于表达自己的主张的儿童;会质疑会思考的儿童;积极健康、合作向上的阳光儿童;办事执着超越自我的儿童;人人在校都能永不满足,永不退缩,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发展性就是在具有自主性、学习性、主动性、发展性的基础上,突出发展性。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兼有四项特征是金字塔的底座,突出一个特征是塔顶,塔顶需要底座的支撑。之所以选择发展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是因为发展性本身已经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学习性的特质,发展性又升了一层,难度又增加了一层。为此确立领袖儿童教育发展性策略研究。

二、理念支撑

领袖儿童教育不只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教育方向,是为人的未来指引正确、幸福的方向,而领袖儿童教育本身就是不懈追求这个方向的过程实践。面对领袖儿童教育,有人认为它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选拔、精英、领导方面的教育。我们学校对领袖儿童教育的界定是在汲取精英、领导特质教育的精华的同时,面向全体,给所有孩子一个领袖儿童教育的土壤,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而美丽成长自己优越的一面,最终让孩子因优越的一面成为卓越而幸福。

参照多元智能理论,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每个孩子是有差异的,差异体现了每个人有优于他人的一个面。领袖儿童教育,扬长避短,特别关注孩子长于他人的一面,并施于足够的养分,孩子优越的一面不断放大,成为这方面的骄子,给孩子卓越幸福的人生打好底色,是领袖儿童教育的旨意。

三、研究内容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快乐自信地学习,潜心投入地学习,培养“独立思维,敢于表达”“学会质疑,学会方法”,“积极健康,合作向上”“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学习品质。形成“人人会质疑”“人人会朗读”“人人会表达”的发展性领袖儿童。

四、实验成效

1、在“三模小组化”教学模式中培养追求卓越挑战自我的领袖儿童

在创境引题环节着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但发展性课堂教学策略中的创境引题不仅仅停留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需要别致创境。要根据课文特点创设情境,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还能触活学生新的思考,并在情境中自然揭题。它有三个操作要点:一是简约,二是要有新意。三是与新课学习联系紧密。发展性课堂教学中的开课时领袖儿童的潜质就会在这短短的两分钟内,慢慢地被唤醒,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样创境引题在形式上能吸引学生,在心灵上呼唤学生,在情感上震撼学生。显现的领袖特质:积极投入学习状态,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潜质从创境引题就有突显。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23篇

我校于xx年3月承担了全州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初中课间操组织形式及内容改革研究》的研究工作。本课题于xx年3月形成方案,实验时间原计划从xx年3月——xx年年xx月但是由于研究时间短推迟到20xx年11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成果。获得了7篇省级以上相关论文奖项,2次州级以上公开示范课活动。课题能按计划进行并达到预定研究目标。

一、把握目标,加强培训,保证课题实验工作顺利开展

本课题是在对进一步落实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基础上,结合我校为一所农村中学,正规的体育场所和设施缺乏,群众体育活动较落后。但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学生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往的课间操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已经对学生没有任何的兴趣,学生对课间操产生了敷衍的做法和厌烦的情绪,更有甚者产生了恐惧心理。但这不能说明课间操已经一无是处了,到了该取消的时候,而是提醒我们要转变对课间操的认识,转变课间操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加强对课间操的管理和评价工作,把学生对课间操的兴趣重新找回来。xx年3月我校把传统的课间操进行改革,并申报了州级课题。作为承担全州的科研课题,既有科研促教,提高“课标”实施效果的目的促进学生自我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几项运动技术和球类规则和简单的裁判规则。又能通过实验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各教研组教研的氛围。因此我们重视实验教师的学习、培训和课题可行性论证等工作。xx年5月举行了课题开题报告会,由县教科所领导指导,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学校领导对课题的立项表示祝贺和支持,对课题实验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表示将在人力、财力和时间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领导的重视给课题组教师增强了实验信心,为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奠定了基础。在开展研究工作的前期,重点加强对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和培训,学习和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等杂志,了解和掌握大课间活动各种项目的技术,通过互联网查阅有关大课间活动的知识。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教师对课题实验工作的认识,解读了新课程理念,基本掌握了实验操作程序,为课题实验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整体规划、逐步实施,推进实验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初中课间操组织形式及内容改革研究实施方案》中提出的研究内容和实验的步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科学地拟订了实验步骤。在具体操作上主要以一个实验阶段为一周期,遵循整体规划,分段实验,全面推进的原则,每阶段侧重一个方面。

(一)研究准备阶段(xx年2月~xx年3月中旬)

1、对学生进行课间操态度调查和分析,撰写并通过课题可行性报告。

2、加强课题宣传和课题实施过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准备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器材等。

3、组建课题组,及时召开课题开题会,做好实验人员分工,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4、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使教师了解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实验研究阶段(xx年3月中旬~xx年9月)

本阶段又分为三个小阶段:

(1)适应性阶段(xx年3月中旬~xx年xx月)

(2)整改巩固提高阶段(xx年3月~xx年5月)

(3)研究成果形成阶段(xx年5月~xx年xx月)

1、按照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骤,落实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实验过程的管理,定期召开实验课题组成员工作会议,实验有计划、阶段有总结、问题建议改进方案等,把实验任务落实到位。

2、加强实验进程的督导和质量的监控,确保实验预期达到目标。

3、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检验课题研究效果。

5、聘请有关专家、教师进行课间操观摩活动。

(三)验收总结阶段(xx年9月~xx年11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完成研究报告。

2、进行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和汇总工作。

3、实验教师撰写论文。

4、申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

本校学生进行纵向对比分析。把改革后评价的结果与改革前学生参与课间操的态度进行对比分析,完成课题报告和课题总结,形成较完善的材料。每一个阶段研究工作都根据计划要求有重点、有针对性、易从某个方面突破、早出成效等方面来实施;强调各个方面交叉进行,贯串始终,相互联系,有利于在实验中不断研究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探索和构建在新课程标准下,更科学,更实效地开展大课间活动。

三、立足实践,完善调整,逐步推进研究的成效

各种管理方案的建构和操作模式的完善,成效如何,都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证明,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发现和分析,用客观事实和数据对研究过程进行检验和调整。xx年起,我们通过了问卷调查、大课间脉搏抽测、组织各层次的比赛,以及学校、县、州、省各种教学和论文的评比,初中三年级初考高体育测试成绩的实践验证,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师生实验反思意见等形式反馈评价方案的可行性,此外还想通过县体育教研活动把实验成果逐步推出,征求各校同行对这些成果应用的效果意见,在以上做法的基础上再根据工作实际对原方案的某些细节作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不断充实研究人员和研究的项目和内容。

体育组把自身建设融入课题研究之中,全员配合,积极投入。两年来取得了显效的成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有7篇论文在《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杂志上发表,2篇论文在《安图教育》杂志上发表。课题组内的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也得到了提升。xx年年在吉林省举办的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和延边州教育学院举办的基本功竞赛中有3人次获一等奖。因而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认同,计划在下一步推广使用。

课题研究不但促进了体育组建设、提高了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而且大大推进了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学校总体发展。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新课程理念,学校重新建构了竞技、人文、娱乐为一体的体育运动会,并通过大课间活动展示我校的体育特色。通过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实现了校有特色、教有特点、生有特长的目的。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24篇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我于XX年11月份,对我实习的学校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情况以及学生对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态度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的把握当前课程改革的主旨,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究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2、学生对于云够用多媒体教学的看法

3、学生希望运用多媒体教学应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

(二)调查方法

1、访谈,与本学校几个班共10位老师进行了访谈

2、学生问卷,内容涵盖对多媒体教学价值观、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

三、调查过程及结果

(一)教师使用多媒体的现状

1、中老年教师的使用情况: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由于一部分中老年教师没有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或培训时间较少,所以在课堂上不用或极少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教师讲的很吃力,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青年教师的使用情况:

一部分青年教师,因其有过培训经验,其有熟练的信息操控技术,加之接受新知识、新信息较快。因此平时都会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在年轻教师中使用率较高。

总的概括,不足40%的语文老师经常使用多媒体,%的教师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应用,有10%以上的老师有计算机证,但上课从没用过多媒体,另外%的教师根本就不会用。

(二)学生的看法及建议

对于多媒体教学在中学语文课中运用的基本问答大多数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并不陌生,85%的学生认为运用多媒体上课效果好,15%的学生认为一般,94%的学生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习兴趣,87%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创新意识,多媒体进驻语文学习课堂,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师生对话,而是师生、机三位教学,学生有新鲜感。

四、调查结果显示出的问题

目前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功能,调查结果总的来看,学生认为多媒体上课效果好,能够提高学习兴趣,认为多媒体教学可以从形、声、色等方面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感受,是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

但它统一的展现方式容易抑制学生的想象能力,简化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思维过程,造成思维的僵化和片面,会剥夺学生学生想象力的发挥,而且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语文教学离不开语文教师的创造个性,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演示员,更是一个教育者、引导者,在运用多媒体过程中,有些教师运用多媒体过程中,有些教师运用多媒体还仅限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还只是一种演示工具,在课堂上演示了大量的内容,有“人灌”变成了“机灌”,没有注重发挥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作用,没有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功能,只是突出的问题。

五、正确认识多媒体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尽管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作用很大,恰当借助课件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但如果每堂课都制作课件,这样会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精力甚至会转移教师的注意力,忽视对教材重点难点的钻研,更何况并非所有的课文都适合制作成课件来进行讲授,若为制作课件而牵强附会,课件不但起不了作用,而且还会弄巧成拙。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固然很好,优化语文教学,但这里也存在着一个“度”的问题,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一味的滥用多媒体,就不会起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了。只有合理运用多媒体,才能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所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切勿忽视人文精神。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要获得情感的培养,人文的熏陶不能光靠教学技巧和小袋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醉于字里行间,留恋于墨韵书香。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既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又要遵循语文课的特点,这样,语文课堂才会在现代科技的氛围中,洋溢浓浓的人文气息。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25篇

一、调查的目的

为了有效推动《语文学科导学案编制研究》课题的深入开展,并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特进行本次导学案的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份,回收10份,其中有效问卷10份,有效率达到100%.现将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反映的问题以及以后改进的方向简单加以说明,形成调查报告,为以后工作提供详实的依据。

二、调查内容:教师问卷调查

尊敬的老师:

非常感谢你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我们有关导学案编写与使用的调查。这是一份无记名调查问卷,本问卷存属调研性质,不会对你有任何影响,麻烦你配合我们完成本问卷

1.在编写与使用导学案过称中,你的观念是( )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师生双中心 d其它

2.请问统一的导学案对你有束缚吗?( )

a完全没有 b有一点 c有

3.年级统一导学案对你有影响,你在二次备课时会如何处理?( )

a导学案上的内容就是本节内容,不会有任何删减

b偶尔根据学生的需要增加或删减

c经常根据学生的水平增加或删减

4课堂上你是如何使用导学案的( )

a按照导学案模板的设计顺序教学

b根据学情重组导学案内容,但很少生成新的问题

c根据学情重组导学案内容,会生成新的问题

5对于导学案中训练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问题,学生是咋完成的( )

a会先独立思考,不会的会查资料或和同学讨论后在答题

b会粗略的思考,答题时一般看参看资料或同学的答案

c很少思考,资料有的照抄,资料上没有的就不做

6你的学生能否按照导学案设计的程序和步骤不用你教也能学习( )

a能 b不能 c困难

7你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导学案使用频率( )

a经常 b偶尔 c不用

8你认为什么时候使用导学案的效果最佳( )

a课前预习时 b课后作业时 c考前或课后复习

9在既想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下你认为学生完成一份导学案的最佳时间应该是( )

三、调查的对象及设计意图

对象:我校十名骨干教师。他们长期在一线任教并且都是我校的课改先锋,

在编写导学案上有一定的宝贵经验。

设计意图:我试图从教师这一特定角度,主要通过设计问卷调查等不同的调研方法从教师的角度,力图揭示根源,探索有效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四、调查的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

(1)100%老师们在编写导学案时都以学生为中心。

(2)100%老师没有被导学案束缚,在二次备课时根据学生的水平增加或删减。

(3)90%的老师对于导学案中训练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不会的查资料或和同学讨论后再答题。

(4)100%的老师认为学生能按时完成导学案。

(5)80%的老师认为完成一份导学案的最佳时间是30分钟。

五、今后改进措施:

通过调查,对如何编写、运用导学案,让导学案更适应教师教学、实现教学目的,有这样一些启发和问题:

1、作为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以学生为中心,应以学科特点,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主

2、导学案重在导学,不管是提前预习,还是课堂上的教学素材以及探究活动,都应重视新颖和质量。尤其是探究活动应体现、适合小组合作探究。

3、导学案的设计还应有相应的层次性、指导性,是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4、导学案的运用必须与学生实际结合,不应加重学生负担,不能在原有教学作业上再加上导学案。明确导学案的使用是要提高教学效果,而不是加大作业量。

导学案的使用效果告诉我们,对于改变传统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还是有利的。坚持导学案,提高导学案编排的科学性、实效性,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和问题就轻言放弃。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26篇

【关键词】选修课程 专题式教学 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设置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因为有选修课程的介入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再者,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内容题材丰富,很多课程内容都是主修课程的内容延伸,对高中生而言,学好语文选修课程也是促进自己对主修课程内容的了解。但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语文选修课程教学实践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实现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的应用实践,已成为语文选修教师思考的首要难题。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课时比重大,内容过深

自古以来,高中课程就存在内容深、课程短的问题。语文选修课程的加入,使得原本紧凑的课程更显局促。根据《全日制普通高中的课程安排》,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可分成5个模块,180课时,按照每周五节课的课程标准,高中全部课程需要学年才可以完成,那么高中剩下的课程时间则需要进行选修课程教学。然而,高中选修课程的内容比较宽泛,涉及领域较广,知识研究力度较深,选修课程目标安排却比较空泛,没有一个明确具体化的指标,于是部分高中学校就随意开设,并打着选修课程的幌子复习高考知识,导致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落实不到位,也给专题式教学造成了阻碍。比如,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内容来看,涉及诗歌、散文、小说、传记等多个题材,这些大大小小的题材中,根据课程时间设置可分为12-16个模块,高考的选修内容多是从这些题材中抽取考题,但由于模块众多,单独选取一种题材会造成以偏概全的诟病,若选择多种题材,教材种类过于纷杂,很容易成为考生考试过程中的丢分项。举例而言,有的学生选择《唐宋散文选读》以及《中国古代小说精选》,但是实际的高考选修中多半是《古代人物传记》和《中国当代散文》等内容。这样一来,学生既耽误时间还浪费资源,更直接影响语文高考成绩。

(二)高中选修课程专题式教学资源匮乏,专题式教学比重过低

当前语文选修课程指标指出:各个高中学校,应结合选修课程目标,结合教学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有选择地设计语文选修模块,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学生对语文选修课程的一切需要。按照语文选修课程标准:学生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五个系列中任意选择四个模块,并在语文选修课程教学第二阶段,根据自己的需求任意选择3门课程,满足发展学生的个性需求。

此种专题式选修课程教学,从表面看既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选修课程的内容延伸,能让学生对主修语文课程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入化的认知。例如,高中选修课《先秦诸子选读》以及《中国古代小说欣赏》或者是《论语(选读)》。这部分内容设计都比较脱离“正轨”,选修教师也难以全面掌握,即使课程勉强开设,真正的教学中也是漏洞百出或是照本宣科。此外,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在教学中暴露出较强的分散性和随意性,专题式教学比重过低,学生在选修课的选择及学习上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知识结构松散,也阻碍了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效率。

二、高中语文选修专题式教学开展实践策略

(一)在教学目标环节,始终坚持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的基本目标

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置而言,选修课的教学主旨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能灵活自如应用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文学素质基础。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主修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从高中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来看,专题式教学是在一个大的模块下,进行专题课程教学。比如,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课程中,考虑到课时设置的紧要性,可以通过模块整合的方式,筛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内容,让学生能够系统的进行整体模块学习,方便学生记忆。为达到高中选修课课程基本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子目标,设置一定的线上线下活动,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料搜集或是民间故事来丰富教学内容,形成更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分配选修任务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资料的搜集归纳,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视野,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在教学教材环节,突出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专题特性

高中语文选修课倡导专题式教学,为方便专题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百年间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开展了专题模块,削减了专题式教学实施的负担。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例,其选修内容的主题从“文论”角度切入,并设置对应“诗歌单元”、“散文单元”每一个单元都设有一个专门的“主题”。其次,教材单元内容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和互相补充的关系。一方面便于学生对选修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选修教材内容相互牵连,避免学生语文考试中一无所知的现象出现。例如在《徐霞客游记》的选读片段《麻叶洞天》讲述的主要内容是科学试验,而《天工开物》中讲述的则是科学技术,两篇文章分别以科学激素和和科学实践为切入点,在完善“科学之光”专题讲解时,这样的篇章设置也避免了学生专题学习的一知半解。

此外,每一个专题都掺杂着与其他单元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如此高中语文选修专题式教学便可纵向发展,让学生能深入化钻研选修课程中涉及的诗歌、小说、传记内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教师的教学速度。从客观角度看,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模式,其实就是《高中新课标》提出的“模块整合、优化教学”的具体体现,从内容的专一性上进行知识的纵向延伸,这样的教材安排也实现了专题式教学与专题式内容的统一结合。

(三)在教学实施环节,设置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综合专题”模块

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专题式教学是指学生和教师围绕一个专题进行学术研究,这样的专题研究是深入化的钻研,而不是浅尝辄止的涂描。学生在语文选修课程中必然会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将这些问题综合起来,设置专门课题。这样的专题以专题式教学为切入点,并在教学中加入各种语文能力的整合教学,让学生能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自主进行专题内容的疑惑解答。简言之,综合问题的专题设立,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自己“解题”的方法。此外,综合专题的设立也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良好机会,同时也是学生各种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核。以《古代诗词意象》为例,根据语文选修课程的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将不同朝代、背景下的诗词混为一体,让学生通过这个专题的学习,能从古诗词的词语构成中,理解全篇诗词表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字句的理解。此外,选修课专题式教学应用实践中的“综合专题”选择应充分给予学生自利,让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模块,然后将这些模块进行综合,比如《中国古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小说》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或是将《史记》与《汉朝兴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了解历史名人生活的同时,也能明确历史洪流对这些历史人物命运的推动。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应用实践,既能开发高中生的创造力、还能提升其文学素养,借此修身养性,巩固其自身的文学涵养。更重要的是通过选修课程的内容延伸,能让学生对主修语文课程内容有一个深层次的认知,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达到自主钻研的学习效果。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置而言,选修课的教学主旨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能灵活自如应用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文学基础。

【参考文献】

[1]邹海婷.现阶段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3(34)

[2]姜冬妮.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与评价的思考[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1(8)

[3]沈艳丽.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25)

[4]李中刚.走出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迷途”[J].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2012(6)

[5]牛丽.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几个注意点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10)

[6]冯艳丽.探讨如何走出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误区[J].读与写(上,下旬),2014(23)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27篇

一、调查概况: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临城镇中学度过了我的实习生涯。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同时,我还利用实习做了一个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调查。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特别是初一)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中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以我实习的初一年级语文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我的指导老师陈会彦老师以及初一年级其他班级的语文老师。

(三)调查结果:首先,从中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中学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大都是本科,少数老教师是大专文凭。其次,从现今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在教学方法方面,中学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基本都能使用多媒体。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从教学态度上来讲,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老师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学生都有耐心,视学生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中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我实习的年级是初一,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还不成熟,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很常见。而此时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掌握不了语文知识的。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语文教师的必修。富有激情的声音、起伏的腔调,游走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是他们维持课堂秩序的手段。我在实习期间上课时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也学习使用这些方法,效果还不错。

中学生是很单纯的,正因为这样,当一个称职的老师就必须学会在适当的时机夸奖他们。当然也不能全靠表扬,在行为习惯方面,批评和惩罚也是必要的,否则引不起他们的重视。中学生也是很敏感的,不能因为他们年龄还小,就认为他们不懂,其实他们都拥有雪亮的眼睛。调查中发现,中学生最喜欢的是贴近他们思想的老师,如果师生共同喜好多,他们会比较亲近这个老师,反之,则比较生疏。他们最不喜欢的就是那种对待学生不公平的老师。每个学生都是想通过自己的途径引起老师注意的,用的方法各不相同,产生的后果也是他们始料不及的,可以说学生的出发点是无害的,端看老师如何对待。实习中,我就见到这样的事。我实习的班级有一个男生叫杨杰龙,很调皮,上课老是插嘴,老师越是说教他他越是调皮,老师对他很头疼。我认为杨杰龙除了自律能力不足外也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我会注意他的言行,每次跟他谈话都争取引导他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最后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中学生的感知觉已经逐渐完善,中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

中学语文教学要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找出适合本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在思维方面的发展,引导他们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一般特点:入学以后,他们的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与老师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在相处中,他们逐渐学会与人相处、合作及竞争。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他们有重要影响。这种关系的质量既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也影响到学生情感的发展。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两个能力。当然,要完成这个目标,须具备一定基础:即字、词、句知识;基础知识;表达技巧;文学常识等。这就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三大现实目标:基础知识、阅读、表达。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和表达的基础能力。根据以上了解到的中学语文教学现状,我认为,在现今条件下改善语文教学现状必须先从制度改革抓起。其次要提升教师团队的水平和专业素质,要培养一批关爱学生的教师。最后就是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制定合适的课程,让他们在身心愉悦中增长知识、获得学问。

大二寒假社区教育调研报告社区教育调研报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调研报告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28篇

一、调查概况

20xx年x月xx日至x月xx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镇江市南门小学过我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状况有初步的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以我实习的三年级语文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我的指导老师王燕老师、年级主任张俊妹老师、三年级二班班主任黄丽萍老师以及两位新老师:仲菲老师和孙琴老师。

三、调查结果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三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只有少数教师拥有本科文凭。这证明小学语文教师普遍文凭不高。另外,有些人的普通话不算很标准。这些状况比较让人忧心。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在教学方法方面,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

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

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他们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无形之中就降低写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不高,基本是老师写他们也写,老师不动他们也不会动,为提高学习效率只能舍弃先进的设备,转向老旧的方法。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我实习的年级是三年级,学生都在十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三年级是个特殊的时间段,语文这门学科从这个年级开始,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这里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语文的知识的,这非常让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每个三年级语文教师的重头戏,他们努力以富于激情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腔调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课堂每个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维持着课堂的秩序。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

在实习期间,我曾带领实习班级的学生去多媒体教室上过三次课。通过这几次课,我发现小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他们自律意识比较差,到新鲜的地方就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导致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另外由于学校资源问题,多媒体教室又是科学实验室,实验器材设备比较多,学生好奇心太强,尽管老师千强调、万强调,还是有个别学生会去拿、去碰。正因为这样,这所小学的语文老师都不愿意带着学生使用先进设备。

小学生年纪比较小,所以知识面比较狭窄,上他们的课就不能海阔天空地、一股脑儿地将语文老师所有知道的、关于课文的东西都灌输给他们,要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如果语文老师不管不顾这些,那就有可能使学生失去上语文课的兴趣,甚至讨厌起语文课来。实习期间,我教的第一篇课文就是《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片叶子都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这里需要给他们拓展一下关于光合作用的含义,但是又不能讲的太过深入,不然的话不仅语文课不像语文课,而且学生也理解不。于是,我用我自己的语言比较浅层次的讲述一下基本过程,只要求他们明白叶子做的工作是光合作用便成。

在学习压力方面,我是在小学实习的,调查的对象都是小学生,教育局明文规定他们的在校学习时间不能超过六个小时,回家作业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因为回家作业的总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所以划给语文的时间就更少,所以我认为他们的负担还是很轻的。不过我不是他们,不能为他们立言,为此我专门进行解。据我深入学生之中解到的,大多数学生对回家作业的量还是很满意的,也能够及时完成,只有少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迟交或不写作业。可是他们普遍都认为在校的课堂作业太多,导致他们没时间玩耍。

我解到硬笔习字册是他们课后必须要完成的,大多数时候还要完成大练习册和补充习题的订正,有时候还需要在校完成作文的底稿或誊写。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地去问几位老师,老师们告诉我其实他们并不想这样,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一是由于教育局给的回家作业时间太少,导致很多既定任务无法完成;二是学生本身回家作业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能利用课后时间让他们订正返工;三是学生的升学还是要靠他们自己的成绩,放松作业这块,有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学生家长也不能理解,这在前几届有过这样的前车之鉴。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生的感知觉已经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书面言语,学会写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

小学语文教学要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找出适合本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在思维方面的发展,引导他们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重视学生在言语上的发展,适时给与引导,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适时把握学生在识记能力上的发展,让他们多记多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一般特点:入学以后,他们的社会关系发生重要变化,与老师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中,他们逐渐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学校适应有重要影响。这种关系的质量既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也影响到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小学阶段也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们的学业成败、社会技能的掌握程度,来自教师及同伴的社会支持,对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个性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在个性品质上的塑造,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注重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适时给予他们指导,鼓励他们融入集体,关心他人。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从只注意行为的后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结果。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能从他人角度看问题,道德情感体验日益深刻。

我认为,在现今条件下改善语文教学现状必须先从制度改革抓起,小学生减负不能光看回家作业量,最重要的是要关注教育局的既定作业量。其次要提升教师团队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要培养一批关爱学生的老师。最后就是,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制定适合他们的课程,让他们在身心愉悦中增长知识、获得做人的学问。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29篇

20xx年3月,怀着激动跟喜悦的心情,我来到了火炬小学,在2年级2班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这样的生活紧张忙碌,但充实而快乐,却初次品尝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指导老师的课,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会很多实际的技巧跟方法。语文教学指导老师辛宝荣老师是一位很有经验的老师,她教会我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在教学中付出的努力、汗水,会化成一颗颗珍珠;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有属于自己的深刻体会,这些体会将会成为你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愉快而又艰辛的实习工作结束了,在这个学期里,我们顺利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在教案的准备跟书写上,在课堂的布置上,在课时的掌握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个学期的时间,感受颇多。

现将实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听课

在实习的两个礼拜后我开始去听课,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听课的老师都很认真地做笔记,我作为一个实习生就更应该认真去学习。听了一节课,我认认真真的几下了授课老师讲的内容,并且认真地对老师讲课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思考评价,写下了自己的收获及意见。虽然以前也有去听课的经历,可是都没有认认真真地去分析,现在才发现,原来从一节课中我们可以学到如此多的东西,无论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是教学方法,与学生的交流等等,都使我受益匪。实习从每节课中,我都总结出经验,并将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无论这节课上得好还是欠佳,都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二、上课

相信每个人的第一节课都是很紧张的,我也不例外。在上课前,我不断地看教材,怕自己会忘词,又不断地检查上课时要用的教学用具,反复地进行试验。终于,我走上了讲台,开始了我的第一节课,在开始,我的紧张导致我教学时经常丢东拉西的,不过学生都很配合我,很活跃的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我慢慢地也镇静下来了,按照我的计划,顺利地开展我的课堂。就这样,在愉快的气氛中,我顺利地结束了我的第一节课。在课后,我马上找指导老师进行讨论。老师首先肯定了我的教法,这让我很高兴,同时,老师也给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提出了我在上课过程中的一些失误跟不足,还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老师的意见跟建议让我能马上调整讲课的思路,及时修改教案,更完善自己的教学。而我在上完每节课后,都会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做得不足,并且一一记录下来,为以后上课作参考。

三、班主任工作

第一次当班主任,我很多东西都不知道怎么去做。我的指导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教会了我很多东西。2年2班的学生是一群热情的孩子,在第一天就围着我问个没完。所以我很快就跟我的学生熟悉起来了,就在一周后,我已经基本上能吧我们班学生的名字记住了,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很有特色。

我作为班主任,主要的工作是:早上七点半到班,去监督他们早读,在上课期间,有时候要走到班上巡视上课况;可以说,做一个班主任,就是要把几乎一天里的大半时间都放在学生身上,而且还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跟生活上的问题。主动去引导跟与学生交流,以便能更好的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跟学习时所存在的问题。

收获与体会

1、教师的光荣。实习之前,我一向认为做一名教师很简单,实习特别是体育教师,但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尝到了教师的辛苦,更多地感受到了当教师的乐趣跟光荣。在我离开实习学校之前,在跟学生说我实习工作快结束时,学生都舍不得,都叫我们不要走,难依难舍。这对于我们是一股极大的肯定与安慰。从而我对教师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与学生在一起,生活更多的在于充实。

2、做一名老师容易,做一名好老师的确很难。教学工作复杂而又繁琐。首先,要管理好整个班集体,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然后,又要顾及班中的每一名学生,不能让一名学生落伍。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多关心、留意学生,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给予学生帮助。做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也都是要有讲究的。每上完一节课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当好一名老师真不容易啊!实习工作结束了,但这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新的起点。实习的一些收获跟体会,都对于我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都有很大的帮助。经过这次实习,也提高了我的专业水平,教学水平。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上,还会有更大的进步。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30篇

教育科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在区科研部的指导下,已进入了深入研究阶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做一个简要回顾总结。

一、规范管理,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科研教育思想。

为提高我校科研水平,调动教师全员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研促教研,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月坚持自学,并做好3000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同时要求每位教师每月撰写课题研究案例、教学反思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参加省、市、教育学会组织的科研论文征集工作课题研究培训活动,拓宽自己的研究研究思路。

二、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教学中。

1、“科研兴校”一直是我们办学指导思想,为使课题的研究工作能真正落实到实处,我们在加强教师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计划性,着重要求教师们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1)我校组织教师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各课题小组结合学科特点从多元角度拿出方案并认真实施。

(2)教师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继续围绕课题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小组成员间相互听课,研讨交流。

(3)由课题组统一领导,落实好本学期的实验研究工作。学校科研室跟踪指导,带领各小组不断修正补充完善。

(4)每位课题组成员每月上交案例分析、课题研究反思等。

(5)本学期学校开展了“青蓝杯”青年教师课题课教学大赛活动,青年教师结合学校的研究课题进行教学大赛,相互交流学习,推动了课题研究的进行。

2、我校将“小课题研究”活动纳入常规工作当中,已开展多年,以学年组为单位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有效的促进了老师香胡交流和提高。

3、积极进行课题研究构筑有效生命课堂。有效的教育、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追求,也是我们教育科研的最终目标。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是教育科研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围绕“有效生命性”这一主题开展教科研研究。我们精心研究备课教案;要求各教研组能结合理想课堂的构建,针对教学中的困惑、难点确定教研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研讨活动。

三、抓好过程管理,做好阶段性总结,健全课题管理档案。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教育科研工作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就科研工作制度而言,本校从XX年起开始制订有关教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并逐年修订、补充、完善。确保了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

在参加学校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每位课题成员都能根据自己收集到的实验材料按时做好课题的阶段性总结。学校及时总结并将过成材料归档。

四、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我校的课题研究虽然开展充分显示了它的生命力,收到了显著的成果。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更新较快,特别是一部分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了学校科研工作的骨干。科研期间,我校以省、市、县级的征文活动为契机,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投稿。许多教师把自己在教学中收集到的点滴写成论文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论文评比。我想,只要我们为之努力,争取了,我们才有可能得到丰厚的汇报。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31篇

“小学语文知识积累方法初探”是我校语文教研组结合学科教学实际于20xx年9月提出并申报的课题。两年来,在县教研室的精心指导下,学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研工作负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尽管它是一只羽毛未丰,举步蹒跚的丑小鸭,但毕竟使语文课堂中的积累方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到了预定目标。

一、精心组织,扎实安排

当研究课题申报后,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研究课题、人员、奖金、奖惩四落实。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20xx年11月——200808年3月)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探索出阅读教学的个性教学特点和规律。

3、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20__年4月——20__年6月)通过在第二阶段的教学时间上,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评估。

二、认真探讨,抓好落实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语文知识积累方法初探”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下的农村小学语文知识积累教学方法,认真做到了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语文知识积累教学理论指导;

二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

三是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创特色;

四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

五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

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组织看优质课例光碟,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撰写的论文反思等有效研究,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实现,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学生丰富的知识积累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丰富的语言及语言组织能量得到了提高,改变了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还极大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整体语文素养。语文知识积累普遍注重了“理论性、实践性、个性化、创新性”的教学原则,经抽样调查显示,六⑴班学生对知识积累兴趣由试验前67%到试验后89%,增加了22个百分点。xx年春对一年级学生期末检测“积累运用”部分抽样显示平均提升分,xx年春对五年级学生期末检测作文部分抽样显示平均得分提升分。由此充分看出学生整体语文水平大大提高。

2、学生对语文知识积累教学学习兴趣普遍高涨。通过调查问卷,学生对试验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喜欢率与试验前相比均有提高(如四年级试验前积累喜欢率33%到试验后为87%)。

3、教师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何祖锋同志撰写的《抓住知识拓展,落实创新实践》一文xx年在中华创新教育论坛中发表。

在“语文知识积累方法初探”中课题成员全身心投入研讨之中,创出了展现自身教学特色的新模式,如何祖锋同志撰写的《语文知识积累三点不可忽视》周桂兰、韩传荣同志撰写的《词语积累方法初探》等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了“语文知识积累方法”多样化、新颖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累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完善推广,深化教研

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因为课题研究组成员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在乡内小学推广,在校其他学科推广应用。组织研究成果突出的研究者为全校教师上示范课。

通过本次教研,我们将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以中心小学教研组为龙头,辐射各完小,形成乡校课题研究网络,大兴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风。

我们在完善已结题的课题基础上,围绕新课题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确立新课题,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以达到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目的。使广大教师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学者型教师转变,让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上由“羽毛未丰”向展翅腾飞的大雁一样凌空翱翔。去拥抱又一个灿烂的科研春天!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32篇

幼儿社会性发展离不开成人的言传身教,其中身教尤其重要。教师作为幼儿成长环境中的权威,其一言一行都对幼儿起着示范作用。教师的人际交往行为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在某种意义上比教师的“说教”对幼儿的影响更大。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帮助幼儿学习与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原则和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

第一,帮助幼儿学习与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原则。根据幼儿认知、语言与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悦纳、互利和自愿应该是幼儿在人际交往中首先要学习并遵循的原则。悦纳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人际交往始于个体间的接纳、肯定、支持、喜爱,教师应当教育幼儿,当别人对自己表示友好时,要作出“应答”,而这种“应答”得到强化后,会刺激交往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这有利于幼儿更进一步的交往关系的建立。同时,教师还应当鼓励每个幼儿尽力看到同伴的优点,并且身体力行。人际交往中另一个重要原则是互利原则。研究者很早就发现,学前儿童选择同伴一起游戏的最显著标准是相似性,即选择那些认知技能、社交性格、动作发展都与自己比较相近的同伴。第二个标准是互补性,即选择与自己发展水平相似、优势项与自己互补的同伴做朋友。这两个常用的同伴选择标准显示出幼儿人际交往的主要目的是互利。在幼儿园我们经常能听到教师对某个幼儿说:“班级里所有孩子都是你的好朋友。”其实,这种把朋友强加给孩子的做法并不被幼儿接受,因为人际交往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自愿原则。现实中幼儿对于自己愿意交往的对象有着选择性。仔细观察幼儿,不难发现,幼儿在一段时间内喜欢和某几个幼儿一起玩,形成亲密的同伴关系。教师强调幼儿之间要相互喜欢,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喜欢一个人是一种情感体验,是很难被强迫的。教师应该允许幼儿有喜欢和不喜欢的人,与此同时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如何与自己不是那么喜欢的人友好相处。教师在教育幼儿遵守这些人际交往原则时要以身作则,实践这些与人交往的信条。

第二,帮助幼儿学习与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教师要教给幼儿人际交往技能,自己必须先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并在适宜的时机展示给幼儿,供幼儿模仿。下面就列举一些适合幼儿园教师的人际交往技能:(1)接纳、欣赏和赞美。人际交往中的3A技巧――接纳(Accept)、欣赏(Appreciate)和赞美(Admire),其实就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2)动作与姿态。人们的一举一动都能体现特定的态度,表达特定的含义,而这些含义不但成人能够感受到,幼儿也可以本能地觉察到。例如,一个人在倾听时如果身体略微倾向于对方,表示这个人对对方说的话很感兴趣;相反,如果身体后仰或侧转则会让说话者感到不受重视。在幼儿说话时,教师如果侧过身体,那么幼儿就会感到教师不耐烦。(3)交谈。一次成功的交谈不仅取决于交谈的内容,更取决于交谈者的神态、语气和动作等。无论是和幼儿还是和周围的成人,教师在交谈时都要表示自己的友善之心,不能居高临下,同时还要避免长篇大论,否则容易给听话者带来压力和不受尊重的感觉。(4)倾听。教师常常教导幼儿要耐心地倾听他人说话,其实倾听的技巧不仅要耐心,还要作出适当的反应,如表情自然,经常与对方交流目光,适当地点头以示赞许,或是用微笑来表示自己很乐意倾听。这样,别人才更有信心继续讲下去。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33篇

自开题以来,课题组深入课堂,走近学生和教师作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与英语教师一起,共同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依据农村初中学生现状,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实施阅读训练,同时注意阅读技巧的指导,扎实英语词汇句型的基础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技能,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及其成效。

申报课题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首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确定了课题组主研成员,英语组全体教师作为参研人员。本课题总体规划制定了相应的研究计划,对课题研究任务进行了分解,确定分工及工作任务,各成员根据自身实际和课题总体规划开展有效的教学实践。

(一)现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情况

x年9月至x年3月是课题的准备阶段,从 年10月课题立项为区级课题,进入课题实施阶段,根据总体规划。

1.第一阶段:课题立项阶段(x年09月-x年04月)整理文献资料、制作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制作访谈提纲并进行个别访谈、完成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研究的实施阶段。课题研究阶段(x年04月-x年11月)收集过程资料(图片、视频等)、发表论文。

3.第三阶段:研究的总结阶段。课题结题阶段(x年11月-x年02月)结题报告。

在此阶段,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制定了《提升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建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组人员及具体分工。

3.建立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库,通过书籍专著,杂志报刊,网络论坛等收集各类相关资料,组成资料库。课题组成员学习他人先进经验,搜集资料,由徐玖琴作资料的汇编及资料管理。

4.组织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及现代教育理论及专题知识(主要通过网络方式)。

5.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专题会议,交流、研讨课题实施中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解决研究困难。

6.进行课题研究中相关问题的调查。设计问卷、组织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分析调查数据和基本情况、撰写调查报告。

7.组织课题组成员和英语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和学习研究心得,收集案例设计和教学心得。

8.组织与英语阅读教学有关的校园活动,利用学校宣传窗口和校办刊物,创设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本着师生共建的原则,集合师生中的优势力量,广泛收集有关课题所需要的素材资源。

(二)实践成果

1.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逐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部分教师的认识和观念都得到了提高。

2.汇编活动资料与教学案例、论文集。

3.汇编学生书法作品集。

4.成立英语社团,开展专题辅导讲座。

(三)理论成果

1.通过教学实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无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选用学生身边的例子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学习中能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树立学习的信心、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探究和学习欲望,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

2.创设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

课题展开以后,我们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轻松教学课堂环境的创设

浓郁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

良好师生人际环境的创设

3.丰富教学内容,分解技巧训练,注重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题研究论文获奖。

二、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虽有一定的收获,但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多,这主要体现在:

(一)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还有少数学生认为学英语无用的现象,因此我校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不大。

(二)学校教师整体研究氛围不浓,教师的研究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走得仍较缓慢。

(三)由于各种综合的原因,课题研究经费有所欠缺。

总而言之,现在制约课题研究进展的障碍主要有三:

1.课题组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有待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亟待加强。

2.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还有待加强,学校教师的研究方向还需更具针对性。

三、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思路及安排。

基于以上几点,我校英语课题组成员与学校领导经过认真分析,制定了下一阶段(x年9月—x年6月)的研究思路。

1.认真总结前一段的经验和不足之处,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制定下一步研究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做好课题实施阶段的研究。

2.本着师生共建的原则,集合师生中的优势力量,广泛收集有关课题所需要的素材资源。

3.下一阶段研究目标:

学生方面: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能阅读理解英语,提升学习英语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业成绩得到提高。

教师方面:

提高教师钻研教材、整合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

改进教学方法,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式实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教师科学研究能力。

学校方面:

通过课题研究,提升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课题研究,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4.下一阶段主要研究的内容

开展一系列关于英语阅读能力提升、学习兴趣培养方面专题讲座、培训,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采用图式理论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来进行英语课堂教学。通过课题前期的文献研究、问卷调查、集中培训、研究学习等,以教研组为单位,整合资源开展集体备课,设计导学案,理论与猜想—交流与合作—实践与活动—差异发展学生、教师的提高过程,确定了“自探—教学案,参与—创设条件,共研—合作交流,实践—提高能力”的基本结构。

设立英语社团,开展有关朗读、书法、演讲等方面的比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5.加强校本教研力度,强化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极力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聘请有关专家到校指导。

6.下一阶段研究步骤安排

课题组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进行课题督导,组织,协调相关的研讨活动和实验活动,进一步重点搞好基础性研究和探究性研究,为应用性研究奠定基础。

(1)进一步搞好探索性研究

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完善初中生英语学习的目标,如知识技能的规定,过程方法的揭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坚持以探究学习为主,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进一步重点展开对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研究。继续研究如何编好适合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校本教材。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研究解决相关的研究问题,针对课题进行一次全面的调研。

(2)顺利开展应用性研究

将研究的各项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反复的尝试与修改,使教学环节安排逐步趋于合理,使研究目标趋接近。将所收集的资料素材资源进行筛选、处理、应用,初步建成专题学习资源库,并用于教学实践,在应用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继续修订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撰写个案分析、专题研究文章或研究论文。完成英语阅读课录像资料及测试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在本阶段中,课题组将深入班级进行听评课活动,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汇总研究进展情况,交流经验与困难,安排课题下一阶段评估的有关事宜。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34篇

“人出课题,课题出人。”把好课题做好,需要有一批科研水平较高的老师发挥骨干作用。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工作,又可以培养出一大批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因此,我校以课题为推手,在德育科研的实践中,不断培养、不断提高、不断壮大班主任队伍。

一、辐射带动有榜样。充分调动课题组中各年级的科研骨干,领取重要研究任务,带领青年教师共同探讨,研究,为年轻班主任树立学习的典型,让班主任学有榜样,干有方向。保证课题组成员的快速成长与提升。

二、请进走出长智慧。为了避免闭门造车,我带领课题组骨干成员到北京、山西、盘锦、大连等地学校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拓展研究思路。邀请县科研室、德育研训处等专家来校进行课题培训,助力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三、以小见大易操作。根据班主任科研水平与研究方向的不同,认领不同层次的小课题,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有效研究,为班主任施展才华搭建了平台。百川汇海,增加了课题研究的广度、深度。

四、校本培训供营养。为使班主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开拓新视野,树立新理念,富有创造性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我校实行理论与实践结合,侧重实际操作,分层培训的方法,采用学习反思、实践训练、导师引领、专题研讨的培训模式,大力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

五、专家引领好借力。我校非常荣幸地聘请到詹万生教授为我校德育工作顾问,我县成立了詹万生德育工作室,以及正在筹划实施的全国第一个德育馆,地点均设在了我校。“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为我校课题研究、德育工作的开展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六、搭建舞台促成长。举办班主任工作研讨会,组织班主任积极参加心育活动课校、县级评优,开展班主任“我的教育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围绕德育主题,创造性地开展“班主任论坛”、“班主任工作一招鲜”,让班主任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分享体验的快乐,获得心灵的启迪,收获成功的硕果。

在“课题探讨”中凝聚团队,在“理论学习”中碰撞思维,在“专家引领”中孕育智慧,在“实践反思” 中追求新高……科研引领班主任由完成任务的被动工作型向主人翁的积极主动工作型、从事务型向理论型、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有效地促进了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35篇

一、学期达成的研究目标

这一学期,我课题组在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工作。通过上学期的初步研究,发现我校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模糊,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处于零状态。只有在研究中发现了问题,才会促使教师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本学期,在二年级重点进行了课堂教学的自学指导,以带动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同时,在低年段积极推进语文活动,以此为平台,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意识,形成了简单的语文自主学习的方法,为帮助他们养成初步的语文自主学习习惯、形成基础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期研究重点

1、自主和集中学习相结合,提升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修养。

2、加强课堂指导,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围绕课外自主阅读,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竞赛活动。(整班朗读、讲故事比赛、写读后小记等)

4、课题组成员各司其职,组织好分管活动并随时收集过程性材料。

三、学期研究主要收获

这一学期,我课题组主要依托“课堂研究”和“阅读活动”,进行了扎实有效的教学研讨,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对教师、对学生的语文能力都有了提升。

课堂:

本学期,我课题组围绕《培养农村低年级学生初步的语文自学能力的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在低年段及三年级开展了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研究,增强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合作学习、课外主动阅读的有效性,逐步积淀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xx老师执教的《学棋》第二课时教学中,始终执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这两个徒弟跟秋学下棋,是不是都成了高手呢?”当学生用文中的语言交流后,宋老师追问:“读到这,有没有什么要问的?”利用课堂这么有限的时间,给学生提供质疑、释疑的平台。从低年级起,就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这样的训练,才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xx老师执教了三年级的《古诗两首》中的《绝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时,不光要求读准、读顺本诗;还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查工具书,了解什么叫“绝句”,诗人简介,写作背景等。课前预习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得到了检查和补充。在其中一处教学环节中,全班学生分成男女生两大组,根据诗意,结合图意,联系背景,分组完成了文包诗的创作。课前的自主预习、课堂的合作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活动:

在20xx年xx市“迎六一”讲故事(演讲)比赛的通知精神的基础上,我校计划在5月18日下午第二节课开始,举行校级的选拔赛。届时将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辅导教师若干名,秀的选手将代表学校参加全市的比赛。

在校级比赛的前夕,为了让参与的面更广,低年级的老师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课外书中选择喜欢的故事,利用课余时间,借助拼音,自己读准、读顺、读熟;并自己试着把故事讲下来。这一做法正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表现欲 望和读书兴趣,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能有模有样地说下了故事,有的学生还加上了可爱的动作。

于是,低年级的老师一合计,利用每天的晨会十分钟、课前五分钟,让胸有成竹的孩子走上故事讲台,绘声绘色地讲自己的故事。虽然话说得不够通顺,语气比较单一,但是每班还是有选手脱颖而出来参加校级比赛。

校级比赛如期举行,有舞台背景,有音响设备,有主持人,有数十位评委,各班选手按签依次上台。整个过程中,低年级的学生表现尤为出色:语言流畅,语调恰当,动作自然,让台下的评委老师不住点头称赞。

众望所归,捷报传来,我校派出的一年级和六年级的两名学生均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虽然参加本次市级活动的人选只是凤毛麟角,但是,借这一活动的东风,让低年级的学生激起了自主课外阅读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得到语言积累和表达的训练。

刚开学,低年级的教师就根据“关于举行20xx年xx市小学低年级整班朗读比赛的通知”精神,紧锣密鼓地组织学生进行整班朗读训练。读教材,读《补充读本》,范读,培养助手领读,课堂精读,课外自读,让每一个学生都声情并茂地读起来。5月25日的早读课,学校组织评委到班现场观摩评比。在6月5日的市级比赛中,我校的一年级两个班均获得了“市优胜班级”的荣誉称号。这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和有效指导,更离不开学生积极的朗读兴趣和良好的朗读方法和习惯。

另外,利用时节特征,带领学生在校园里找春天、吹蒲公英,让学生画画、说说、写写;根据年级特征,记录自己的读书感受,可以三言两语,写得好的印上小红花作为奖励。

因为有了这一研究的课题,参与的成员在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中不断思考着。何露娟老师撰写的《低段词语有效教学一二得》、徐丽萍老师撰写的《探求低段童话教学的核心价值和教学策略》,获20xx年xx市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二等奖。

四、下学年打算

1、下学年,课题组将根据年级特征设计预习卡,根据预习卡严格执行,并跟踪预习卡的完成情况和收集。

2、为课题研究服务,改革课堂教学研讨的模式,让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能得到充分地体现。

3、有计划地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出示阅读书目,自主选择。既有个人自由读,又有整班共同读。要有读书记录卡,要有读书成果汇报。

4、鼓励课题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力争在各自负责的领域有所突破。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36篇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观念,回顾自己半年来的工作和学习,我觉得自己在这一学期里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都进步、提高了许多。现从师德、课堂教学、班级工作、语文教研组等方面进行以下总结:

1、师德方面:本人担任了三年级和四年级语文教学,担任了一个四年级的班主任,兼任丰羽学部语文教研组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爱后进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坚守学校的“三条高压线”,遵守“三规范一要求”,工作责任心强,服从领导的分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坚持出满勤,根据学校的课堂教学常规严格做好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2、教学工作方面: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优化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教学思想,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主动评价,运用启发学习、尝试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在教学中求创新,在活动中促发展,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训练,精心设计练习作业,练习作业有层次有坡度,对学生的作业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端正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集体辅导和个人辅导,热情辅导中下生,重视对学生的知识考查,做好学生的补漏工作。把堂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信息的主动摄取者和加工者,充分发掘学生自己的潜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

3、班级工作:根据学校德育和少队的工作精神,积极开展班级活动,创新主题队会的活动形式,推行“人人参与管理,人人接受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想办法调动每一个孩子积极性和主动性,对部分学生缺乏自觉性,纪律性的学生,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我每周都要挤时间与学生进行谈话和交流。与课任教师、家长密切配合。主动与课任教师互相沟通,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生活情况,共同管理好学生;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联系,通过电访、家访了解学生在家里、在社会、在假日的情况,并向家长报告学生在校的表现,互相沟通,共商教育孩子们的方法,使学生能健康发展。发现个别学生的问题时,主动与家长联系,并力争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子方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家长对我班的课任教师和班级工作满意率较高。

4、语文教研方面:主动带头上教研课,本学期主讲了两堂教研课:一堂是本组内的教研课,2另一堂是为白沙完小上的公开课。常动笔写写教学后记和教学经验体会,论文一篇选送市参加评选。每周四组织了集体备课,重点研究课堂教学,陈瑞芳老师为学部推出了一堂精品课,为了上好这一堂课,我组的'五位老师,团结一致,献计献策,经过反反复复的多次修改,还主动向市教研室李小葵老师、我校的教学主管李主任和教研员刘亦平老师请教,并在这堂课的基础上,我们组向整个学校提出了“让每一个孩子想学、学会和会学”的教学设计思路。

回顾本年度的工作和学习。从个人而言,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但有时还有吃老本的思想,业务学习得不够,不能持之以恒,希望在领导和教师的监督、关心、帮助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学校增光添彩,愿和全校教职工携手并进,共创美好明天。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37篇

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晨读意识淡薄,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我校学生的晨读习惯和阅读水平,我申请了小学语文有效晨读的研究这一课题,经过半年的研究初见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半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沿革

(一)课题的立项。x年12月份,上报《小学语文有效晨读》课题研究申请,x年1月10日得到市教研室的立项批准,课题编号为1x67。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x年12月—x年2月):研究准备阶段。

1、确定研究课题;

2、文献研究、寻找理论依据和研究价值;

3、确定子课题,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x年3月-x年4月):课题实施阶段。

1、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方式;

2、进行课题研究实践,围绕研究目的,按照研究计划实施课题研究,填写活动记载,具体体现月工作或周工作计划与总结,积累相关材料;

3、课题组总结分析实验情况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x年5月-x年6月):课题总结结题阶段。

1、总结实验结果,汇集子课题成果,撰写总结报告。

2、结题鉴定。

二、组建了课题小组

我校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组长谷利明同志,组员有胡柏、贺春艳、杜苗苗同志。本课题由谷利明同志具体负责实施和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会出现质变。小学语文晨读也是如此,学生认识一个个汉字,达到一定的量,就能阅读;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就能作文。正如古人所云:“能读千赋,则能为文。”

(二)激发学生浓厚的晨读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养成晨读习惯,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晨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参与的原动力,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晨读,教师必须创造某种条件或利用他们已有的其它行为动机和需要的迁移,使晨读成为他们生活中所必需的东西。教师要善于唤起和利用学生晨读兴趣,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阅读、体会,积累语言信息,使语言仓库里有丰厚的积蓄,需用时,才能游刃有余,写起文章来,才能妙笔生花。

(三)利用各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得学生对晨读产生极大的兴趣,就能变“要我读” 为“我要读”。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蓄了足够的内存,还怕大量而快速的输出吗?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二)个案分析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个体作为长期观察对象,观察并分析其发展动态,进行科学比对,最终得出结论。

(三)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总结,既总结切实可行的有效的经验,以便推广;也总结存在的问题或失败的教训,以利于今后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成果

本课题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有效晨读能力,课题研究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有效提高的方法和形式:

(一)晨读方法

1、明确晨读目标。晨读内容要明确,这使提高晨读课效率的前提。如课文的预习、复习,初中必背古诗文。教师应当在晨读课开始前,最好在前一天的晚上就让每一名学生明确晨读课读什么,达到什么样的层次。晨读内容要定量,这是提高晨读课效率的保障。教师对于晨读课的任务布置要适中,量的确定要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宜太多或过少,要让多数学生有信心完成任务。

2、加强阅读训练与指导。以领读求规范,学生的晨读水平参差不齐,即使学生会背诵的文章,也不代表其已经会读。要读好文章,晨读课上教师就要领读,当然也可以让一些晨读能力强的学生领读,让大家读准、读好、读出享受。

3、追求阅读形式多样化。可以采用集体晨读,集体背诵,小组赛读,男女分读,分角色晨读、吟诵读、自由读、接力读、表情晨读、大声读、小声读和默读等各种形式活跃晨读课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加强目标反馈。检查根据学生学习层次,注意优差兼顾,难易适中。比如让学困生晨读词、段、篇等;中等生听写单词、短语或句子;优生复述或背诵课文。只有这样,才不会使检查流于形式,才不会使学生养成得过且过的坏毛病。

(二)晨读形式

1、 齐读。有利于营造读书氛围。声音洪亮、富于节奏、大造声势的齐读能快速地让学生亢奋起来,很快地进入到读书的情境中去。

2、 散读。散读,或称自由读,最有个性特色,大部分晨读课采取散读的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散读绝对不等于放羊。

3、其他读书方式。

(1)声情并茂的范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得到美的熏陶,使学生受到老师情绪感染,入情入境地晨读,使学生在晨读时达到音与情融为一体。

(2)诗情画意地配乐读。音乐以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塑造形象,把人们带入特有的意境之中,唤起人们的情感。当文字与情调相吻合的音乐交相辉映时,便会产生和谐共振的效果。

六、课题的创新和意义

有效晨读对语文教学,乃至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主要有以下好处:

(一)一夜好睡,早上头脑清静,思路清晰,记忆效率高,大声读书有利于理解和记忆知识;

(二)大声读书,倾听自己的声音,能给自己带来自信,获得充实和满足感;

(三)大声读书,眼、耳、手、口、脑各种记忆器官的综合运用,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

(四)早上大声读书,调动了口腔、鼻腔、喉咙、肺部、胸腔等部位的协调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

(五)长久坚持,形成习惯,量的积累,质的飞跃,知识储备会渐渐丰厚。

七、课题变更情况的说明

本课题无变更情况。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38篇

一、调查情况

我于xxx年10月份,对我教学的一所省一级中学的高一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倾向以及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喜欢语文(课)的理由

2、中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的理由

3、对学好语文的意见和建议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自行答卷,包括喜欢和不喜欢语文(课)的理由、对上好语文或学好语文的建议和对策。调查在高中一年级某班进行,共63人,其中农村出来的学生占大多数。回收有效答卷6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影响当前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存在着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并且具有时代性的特点。

(一)中学生喜欢语文(课)的理由

1、教师本身的素质和技能方面:

a、语言幽默、活泼。

b、引导成功,博学多才;讲解清晰、有章节。

c、教师与学生相处像朋友一样,有亲切感。

d、教师教态很好,上语文课像欣赏艺术一样轻松。

2、学生自身的喜好方面:

a、喜欢读小说,觉得小说很有意思。

b、喜欢演讲,而演讲需要丰富的语文艺术。

c、喜欢唱歌,而歌词上的语言文字要有意义和感动他人,离不开语文。

d、喜欢听故事,特别是伟人事迹。

e、喜欢语文中的趣味文字游戏。

f、喜欢语文课本上的一些诗词句,特别是唐诗宋词,可以从中明白一些道理。

3、语文学科的功能与作用方面:

a、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可以学会怎样做人,体会人生。

b、文字表达的思想内容让人陶醉;文言文含蓄;能丰富人的情感。

c、可以有助于写好作文,有成为作家的梦想。

d、可以加快阅读速度,可以咬文嚼字,提高思维能力。

e、语文可以让人更有气质,可以提高交际能力。

f、学好语文对学好其他科目有帮助。

g、语文本是我们的母语。

h、语文与生活有关,应用广泛,涉及范围广。

j、学好语文可以对中国的文化、传统、礼仪了解得更深刻。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分。在国外,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赫尔巴特认为,人有多方面的兴趣,教育就应该以此为基础。通过调查显示,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还是很浓的,教师应了解当前中学生的兴趣特点,把引起和培养人的多方面兴趣作为自己的一项任务。

(二)中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的理由

1、语文学科的内容方面:

a、古文难记忆。

b、议论文枯燥。

c、太深奥,难以理解古诗文、阅读题、一词多义等。

d、语文的知识面广,不易精通。

e、害怕写作文、周记、日记等。

f、语文作业有太多的文字,题目难理解。

2、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方面:

a、理解能力较差。

b、写作水平差。

c、表达能力不好。

d、反应慢。

3、学生的心理因素方面:

a、看见教师还有点恐怖感,造成紧张情绪。

b、一直以来语文成绩都不好,形成了定势的心理阴影。

c、不适应高中的语文教学,熄灭了对语文的热情。

d、有“学语文出社会无用”的观念。

e、对语文完全不感兴趣。

4、外界因素的影响:

a、课堂环境不好,周围同学太吵。

b、授课教师的形象不好。

c、语文教师板书的字迹潦草,凌乱;字体不美观。

语文作为社会群体性的语言,是广大人们群众使用的.交际通用工具,它具有社会性质的特点,人们必须要使用与运用它,否则,对于工作,学习与生活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然而由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分工,语文对于有的人来说,作用的范围就不再像其起初的历史时期那样重要了,因为对于有的人来说,不用语文或“官话”,同样可以生活。比如生长在乡村的居民,他们与城市或官方接触比较少,于是他们根本就不用使用语文作为他们的学习或生活的工具,而他们懂得自己的本地土话就可以过活,哪里还在乎学或不学“语文”这一种官方语言呢?从这个角度来说,语文对他们的作用就不太大了,同样语文对于他们的子女也是如此,就是学了,对于那些孩子来说,他们将来也是在农村生活的比较多,而他们也会学着自己父母,也对语文不感兴趣了。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当前中学生不喜欢语文的理由是有着一定的历史和社会原因的。特别是农村出来的学生普遍内向和胆小,思想观念比较传统甚至受了“语文无用论”的定势影响。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寻求好的方法去学习古诗文,并且要注意自己的教师形象。

(三)对学好语文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策

学好语文,首先要注重对中学生语文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语文学习的价值、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和适当加大语文教学内容的难度以及要努力创设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调查,主要有以下意见:

1、教师上课时不要过于严肃认真;“幽默值千金”。

2、可以在授课时适当穿插一些有关日前发生的事件或国内、国际新闻,使学生有更丰富的材料去写作文。

3、语文课应该互动多一些,能让学生自己发言,有思考的余地;授课的内容范围要广一些。

4、最好能向学生传授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人生理念。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中读出当前中学生的心声。新时代的中学生在知识与精神需求上要求很高,为此,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尽管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我相信,新时代的教师们一定会寻求到更好的教学方法去培育那些“祖国的花朵”。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39篇

(4)把握时机——善问

中学生语文学习问题意识培养的主渠道在课堂。而课堂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任务是在对文本的领悟和问题的探索中完成的。质疑仅是探索的前奏,是解读文本认识事物的手段,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课堂的全部或重点。让学生正确把握质疑时机做到善问,在有限的时间中尽可能呈现问题,而又不影响群体探索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从教学进程看,质疑可有如下时段:

◆课前质疑;

◆课堂阶段质疑;

◆随机质疑;

◆总结质疑;

◆课后质疑;

(5)正确处理问题——护问

学生认知水平是有层次的,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这决定着学生的问题有深浅上的差异和角度、内容上的不同,具有纷繁性。而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解决问题纷繁性与时间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做到既突出课堂教学重点,体现共性,又照顾个别学生,满足个性化需求,从而保护学生质疑热情呢?教师应掌握如下方法:

◆集中筛选法: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矛盾集中的问题,达成共性目标;

◆重点突破法:对领悟文本起关键作用的问题,达成共性目标,深入讨论,提高认识;

◆个别辅导法:对个别学生的个性化问题,个别辅导;

◆随机处理法:部分在深层讨论中能解决的“浅表”问题让学生随机处理;

◆课外延伸法:对课内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组织讨论求解途径,鼓励课外探究;

3.“问题探究,往复推进”的自主化学习操作模式

制约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探索并推广了“问题探究,往复推进”的自主化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探究为核心,充分体现让学生在主动、生动、互动的思维碰撞和深入探究中获得知识的自我建构和能力的自主生成。(模式结构见下图)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问题的主体,教师起组织、引导的作用。从教学流程看,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在问题提出和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的往复循环中不断推进滚动提高的。上一轮问题解决的成果,是下一轮问题提出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动力;下一轮问题提出,是上一轮探索获得成功体验的结晶。从学习的系统看,拓展性问题可是本堂课的学习环节,也可是课堂向课外的延伸;课外呈现的具有自主性、发散性特征的问题又可带入课堂讨论。从而使学习过程打破课内课外的界限,形成课内外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整合的系统。

六、研究的效果

1.教师树立起了新的教学观念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40篇

分析现行的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我认为《通用技术学科与多媒体网络在教学中有效整合应用的研究》这个课题很有研究的必要性。所以我积极参与该课题的研究活动。一年来,在胡九斤老师的指导下,我认识了什么样的学习材料是有效的,什么样的学习材料是无效的,逐步探索出学习材料有效使用的理论和方法。现将一年来参与该课题研究活动如下:

一、理论学习

认真听取胡老师组织我们学习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对通用技术学习材料的有效使用和开发有了初步的认识,我明确了自己的研究目标和研究任务。

二、课堂实践

带着初步认识的理论知识,我以课堂为基地,以教学实践为切口,以生动的教学案例为支撑展开自己的研究活动。我经常关注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的选择、使用和开发,并对学习材料进行分类:教材上的学习材料、教师补充的学习材料、课堂生成的学习材料、学生动手操作需要的学习材料,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学习材料的使用过程,使用效果,找出学习材料在有效运用与开发过程中的不足与优势,并在下次上课过程中改进,不断优化学习材料,这使我在有效运用和开发学习材料的能力有了提高。

三、观课议课

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观摩课,公开课,研讨课活动。在观课过程中,我用心注意执教老师是怎样选择学习材料,使用学习材料,开发学习材料以及如何处理课堂上生成的学习材料,对于好的做法和不好的做法我会记录下来,便于借鉴和研究。在议课过程中,通过大家的议,明确了我对每节课中学习材料的运用与开发的深刻认识。

四、形成文字

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在分析课堂教学实例中,我将自己的点滴感悟进行梳理,形成文字,写成案例或论文,如《技术的性质》教学案例,论文《多媒体技术与通用技术通用技术学科整合应用的探究》。这些文字虽不深刻、精辟,却能为我今后的研究铺路导航。

五、研究方向

下一步我打算研究以学生生成的错误思维信息为学习材料的运用与开发。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41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设计研究调查报告

引 言

我们有理由认为,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语言活动之一。半个多世纪以前,史蒂文斯发现高中教师平均每天在课堂上几乎要问400个问题。弗洛伊德从一个抽样调查中得出小学教师一天平均在课堂里提348 个问题。贝拉克发现,在中学的水平线上,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是教师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

应。我们的经验告诉自己,无论在哪一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可能是使用最为频繁也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方式。故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设计之优劣,对其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以上的问题和考虑因素本人在研究课题中进行了一次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调查。

一、调查实施

(一)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12道题目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式是以问卷调查形式对本校五六年级3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五六年级共31名学生。

(四)调查步骤

3月15日问卷调查

3月20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3月28、29 日深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你认为课堂提问这种教学形式会帮助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吗?

选a占66%;选b占3%;选c占13%,由此可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清楚的意识到课堂提问能有效帮助自己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但仍有极少学生认为帮助不大。看来,从思想上帮助学生认识积极应答课堂提问是非常有必要的。

2、语文阅读课上,你是否主动举手发言?

选a占44%;选b占28%;选c占3%,选d占25%,数据显示,上课愿意回答阅读课堂提问仅占44%,其余学生则显示过于被动。可见,教师在教学阅读课,必须提升学生兴趣。兴趣是人们活动强有力的动机之一,它能调动起人的生命力,使大家热衷于自己的事业而乐此不疲。

3、上课选d或e的同学,你“不太愿意”或“非常不愿意”举手发言的原因是?

选a占;选b占25%;选c占9%,选d占6%,此题设置是针对上题不愿意上课举手发言同学的调查。数据显示,25%学生困扰他们回答问题的是口头表达有困难,剩余学生或是问题太难,不会回答;或是懒得动脑思考;或是缺乏自信,不喜欢出风头。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应兼顾问题设计巧妙,还应时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与表达习惯。

4、课堂上,你是怎样对待语文老师提出的问题的?

选a占38%;选b占25%;选c占3%,选d占25%,总是积极思考教师所提问题的学生仅占38%,经常积极思考问题和很少思考的学生各占25%。这组数据告诉我们,教师必须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设计教学问题,所设问题应突破旧有观念、陈旧理论的限制,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5、上题选d或e的同学,你为何“很少思考”或“从不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选a占;选b占41%;选c占6%,选d占9%。41%的学生认为对于老师课堂提问不知道如何思考,看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思考方法,特别是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应该给于适当提示。

6、你愿意回答何种形式的问题?

选a占31%;选b占19%;选c占16%,选d占3%。一部分学生喜欢回答以记忆为主的问题,少部分学生喜欢回答以理解或应用为主的问题。可见学生的课堂动脑思考习惯养成欠缺。

7、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你通常?

选a占22%;选b占50%;选c占28%。调查显示,过半同学能够在默读的过程中理解全文,在文章不懂的地方作标记。少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带着疑问浏览课文,也准备向老师提出自己疑问的地方,而对于只默读不思考的学生也占不少人数。可见,培养学生有效思考问题至关重要。

8、当老师要求你回答词句的意思时,你会?

选a占22%;选b占3%;选c占41%。绝大部分学生选择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组织语言进行回答,但要求同学互助或是主动查阅的`写生却很少。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和团结协作的习惯。

9、在课堂上,你觉得语文老师提问后给你的思考时间?

选a占50%;选b占38%;选c占13%。一半学生认为教师给于学生思考问题时间比较适合,不过不少,极少部分认为不够充足。这部分所占比例较大,由此可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根据学情备课。

10、当你暂时回答不出问题时,语文老师通常会?

选a占44%;选b占6%;选c占28%,选d占9%,选e占。这组数据显示教师对于未回答问题的学生能够延长等待时间,重新解释,尽量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的这种处理方式是开明可取的。

11、当你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会?

选a占38%;选b占16%;选c占,选d占34%。对于学生所回答问题,教师必须能够严厉批评错误并加以纠正,但也存在仅是简单的“好”“很好”。学校教学中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具有激励机制的评价系统。

12、通过教师的提问,你能够?

选a占59%;选b占19%;选c占9%,选d占。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提问深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见必须提高教师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升华课本主题的高质量、高标准教学问题。

三、调查对策(或结论)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我们也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阅读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的进行学习。阅读教学不是简单的教授阅读知识而是要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掌握知识,让课堂变得更有趣。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对阅读课感兴趣,同时学生学习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会被激发出来。

2、教师应掌握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依据

课程目标是问题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材料,它影响着教师问题设计的方向以及所设计问题的难度,问题设计要符合课程目标对学生在字词句理解、标点符号掌握等方面的要求,设计过难、过易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故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除应以语文素养为导向并反映广泛的教学内容,也应关注语文知识、阅读技能。同时由于课标对三个学段的阅读要求有梯度差异,学段的阅读重点也不同,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要考虑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的要求。

3、教师应提高问题设计意识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角色的定位为引导者、组织者,对学生的角色定位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论在备课、授课甚至是课后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辅助作用而不是将课堂完全交与学生,对学生学习的内容及其对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加以限制。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设计符合课程标准对年段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以及不超出教科书对学习内容的范围规定的问题。备课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日常工作,问题设计又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们特别是新手教师应该提升问题设计积极性,明确在备课的过程中精心准备问题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而不仅是经验丰富的教师、教科书编者等人的专利。

4、提升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的能力

确定教学内容的能力即教师对课程标准、教科书的解读能力,学情分析能力以及应用解读、分析结果选择教学内容的能力;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的能力指根据所选定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的能力,包括分解教学内容确定目标,根据目标决定给定,根据目标与给定的差距明确障碍,以及通过选词、构句将问题用语言表述出来的能力。确定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的能力是教师问题设计能力最为重要的内容。为此,提高教师问题设计能力的关键应该是提高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并将其转化为问题的能力。

5、完善教师的日常问题设计实践

一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流程。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等资料列出本学段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并绘制知识框架图;其次,将知识框架图中的知识点分配到本学段的教材中,根据教材中的选文内容、单元安排、助读系统确定教材中的每选文的教学内容的大致范围,并绘制教学内容分配表;最后,根据学情从教学内容分配表中确定学习内容。二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核心问题并预设辅助问题的过程。三是将问题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四、结束语

总之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将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一边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一边进行教学内容向问题转化的过程、策略等方面的深入探索,教学内容向问题转化的过程、策略等方面的深入探索,希望通过行动研究充实自己任教间的研究成果,并提高自己的问题设计水平。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第42篇

课题名称: 数学教学动手实践动有效性

课题类别:市级微型课题

课题编号:

课题承担者:杨丽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一、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

第一阶段:收集资料、准备立项阶段

1.制订研究方案,课题论证,课题搜集资料文献,不断学习积累。

2.制定实施细则,课题申报方案。

3.对班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了解数学课堂动手操作频率和主要活动形式。

第二阶段:行动研究、实施修改阶段

1.立足教材内容,收集素材、精心设计数学活动方案,认真开展数学课堂,并及时记录和反思,形成文字材料,交流汇总实验情况,进行研讨分析。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并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评点、研究分析、形成典型案例,积累研究的素材、经验。

3.回顾反思,对研究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新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不断深化课题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反思总结、撰写报告阶段

1.在组织典型案例分析,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疏理、提炼、总结出教学经验,完成研究报告。

2.组织课题阶段成果汇报展示,完成关于动手实践活动的论文。

3.进行自我评价,写好结题报告。

第四阶段:结题与完善推广阶段

将设计研究结果,整理出相关系统的资料,初步形成“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的模式,并在学校小范围内进行推广。

二、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1、申报课题

申报课题前,我对教师和学生方面做了大量的调查。学生只能接受课堂中老师的讲解,学生自主能力较差,数学课堂中学生动手实践尤为重要,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让学生学会动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大胆实践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建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基于以上的想法,低段数学以我校提出的“两动五优化”学习模式,构建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动手实践学习模式,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使每个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发挥真正的有效性。因此,我展开研究本课题,希望通过研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本课题申请于20xx年12月,经延安市教育研究中心评审,于x年1月同意立项,x年3月正式开题。

3、纵观研究过程,整个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是准备阶段,在该阶段我确定了课题名称,填写了课题申报表。搜集了理论支撑依据,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分析。第二个阶段(.3——.4),是初步研究阶段,开题论证,通过文献查找、调查和召开研讨会了解,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研究数学课堂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有效解决问题的措施,书写阶段研究情况报告,收集研究过程中所采集的信息等。本阶段研究与计划相比有些滞后,原因是学校放寒假。第三阶段(.4——.5),是深入研究阶段,依据教材内容做课例研究,积累个案,探索动手有效的方法,并对已有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提升,反复研究,不断改进。书写阶段研究情况报告,收集心得体会等过程性材料。第四阶段(.6),是总结成果阶段,在这个阶段检测研究成效,加以分析;将研究成果汇编成集,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申请结题;完成资料的整理,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召开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会议。其中第一阶段为我的研究确立了方向,第二阶段为我的研究储备了理论基础,第三阶段是我脚踏实地、潜心研究、反复实践的行动历程,第四阶段是我收获成果的时节。这四个阶段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三、课题研究的推广

我所研究的课题,本学期在我所的六年级中试行,经过反复地做课例研究,实践再实践,反思再反思,终于初见成效。针对我校的其他班级情况,我想《数学教学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对我校的课堂教学肯定有用的。经我校全体班主任成员的讨论,得到他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初步决定把我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工作中。

四、问题与努力方向

1、问题:本次课题研究注重了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学生家长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比如他们的素质涵养都不一样,每一个不一样的家长应该如何去巧妙的沟通等方面还有待继续研究。

2、努力方向:珍惜这次研究成果,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积极参加我校的教研教改活动,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树立终身学习观,为教育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在实践研究中,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也有许多问题值得反思。如:

1.本课题的研究在所有数学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动手操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的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由于学校的条件有限,没有与教材相配套的学具,所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3.本课题的研究,虽然总结出了一些可操作的模式和策略,但对研究成果推广不够,没有很好发挥课题研究的作用。

4.学生的操作与思维的切入点衔接不够恰当。

5.理论知识和科研素质有待提高。

通过研究探索,证明进行《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的实验切实可行。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让每个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能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大面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