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文库

语文教学专题研究报告(实用12篇)

西西弗文库 29

语文教学专题研究报告 第1篇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与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当今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开展?其效果怎样呢?为此,我在平安县平安镇东村小学进行了实习教学,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阅读教学,并搞好阅读教学。

(二)阅读教学的现状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将造成很大的影响,在阅读教学的认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阅读教学没什么好的方法,带领和要求学生读书就是了,学生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实际上,在读的方法和读的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应对学生进行认真的指导,不然学生乱“吃”一通吃坏了肚子那就麻烦了。

我对平安县平安镇东村小学三至六年的学生在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材料、阅读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掌握了一些数据,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阅读兴趣不高。多数同学不喜欢看课外书,即使看的同学也相当马虎,做摘记的同学很少。另外,从同学们的阅读时间上反映出,同学们平时上课期间的阅读较少。说明同学们学习负担过重,这也应该是同学们不很喜欢的原因之一。再次,同学们交流也很少,作用不大。

第二,阅读对象单一。学生大多喜欢故事书,对其它的书涉猎很少,如文学书籍、科技书记和生活书籍等。虽然,这不能说不好,但我想我们教师,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积极的引导,把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书籍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健康书籍的海洋里健康成长。

据了解,小学生大多对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都不熟悉,文学积累薄弱,他们对文学作品故事的了解,大多都是从电视剧中得知的,如,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第三,阅读数量不够。从该校的情况来看,进行了课外阅读的仅有10%左右。就其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没有很感兴趣的课外书,这与本地区的经济环境,语文教师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二是和现在的考试制度关系密切,个别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这也直接的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健康成长。

第四,阅读环境较差。学校与家庭,教师和家长共同构成了学生的阅读环境。家长文化素养高,爱看书读报,对学生能起到积极而良好的影响。所以,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坏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文化素养很有关系。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文化氛围浓,书籍报刊丰富,那么学生有书可读,其课外阅读状况就好,反之,则无书报可看,课外阅读只是纸上谈兵。另外学生家长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爱读书看报,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力是很大的,反之,学生家长文化素养低,爱好庸俗,不读书不看报,沉醉与打牌酗酒,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二、阅读教学的策略及措施

(一)改变阅读观念

在对待阅读的问题上,有的领导和老师认为,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特别是读课外书会耽误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和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我认为,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要真正搞好学生的阅读学习和教师的阅读教学,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阅读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对待阅读教学 。

(二)创造阅读条件

要搞好阅读教学,必须具备必要的阅读条件,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必要的阅读条件,如安排好阅读所必须的时间,指导好阅读的方法和阅读书籍的购买等。没有必要的阅读时间,没有适当的阅读方法和必要的阅读材料,那阅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对于阅读材料的准备,可以让大家捐一点组成班级图书角,自己买一点互相交流着阅读,去学校图书室借书阅读等。另外,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作为学生的家长还应给自己的子女做好表率,带头进行广泛的阅读,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以便与自己的子女交流。

(三)开展阅读活动

学校在开展阅读学习和阅读教学活动的同时,为了能更有效地提高阅读学习和阅读教学的效益,还应积极开展各种语文阅读活动和阅读竞赛等,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如讲故事、自办手抄报、写读书笔记等比赛活动。除此以外,班级语文教师也应在班级内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阅读学习、阅读成果展示等阅读活动。

(四)课内外阅读结合

阅读,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它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把二者结合起来,既要搞好课内的阅读教学,指导好学生对课内经典课文的阅读学习,又要搞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如书籍和学习方法的的选择,时间的安排等。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为了更好地搞好我们的语文阅读学习和语文阅读教学,更好地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搞好语文阅读学习和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职责,这是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语文教学专题研究报告 第2篇

一、调研的目的

新课改在我区已经实施了七个年头,为了总结我区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的成败得失,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我对本区小学语文常态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的范围

城区部分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和部分村级小学。

三、调研结果的综合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们按工作计划进行教学调研。调研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深入课堂听课,二是检查教学常规管理。这次调研,听了各年级的百余节常态课,检查教师备课笔记(教案)、听课笔记、教研笔记千余份,对学生作业、教师批改记录、学生成长记录进行了抽样检查,并针对问题适时召开了座谈研讨会、情况反馈分析会。

(二)值得肯定的地方

1、本色课堂自然美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百余节课,都是真实的原生态课。师生的一切活动都无事先安排的痕迹,无公开课那种因“反复雕琢”而“无可挑剔”的“秀”美。但真实的课却给人一种朴实扎实的自然美,为了解我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提供了真实可靠而可贵的依据。

2、平等对话和谐美

课改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即教师应把自己从“神坛”上请下来,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百余节常态课都体现出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我们看不到教师那种“唯我独尊”的样子,也很少听到教师那种“发号施令”式的讲话。相反,课上洋溢着的是教师暖暖的笑容,回荡着的是教师亲切的话语,在这种的课堂中,学生自然能放松身心,自由自在地学,畅所欲言地说。

3、有效互动方式美

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师写生抄”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逐步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不少课堂上得到了有效运用,另外,不少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变师教生”为“师生互教互学”的方式。

4、规范教学文化美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绝大部分教师能根据教学进度备课和撰写教案,教案比较规范,书写也认真;

②教师能够有计划地互相听课、评课、进行主题研讨和反思,记录内容详细。

③布置的作业量基本适中,形式多样,批改细致。作文批改基本上评有分数(等级)、写有批语,中高年级还有特色作业。

5、培养能力方法美

学生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维习惯普遍加强。在设计预案时,能关注学生的学,考虑到学习的实践性。教学中,多数教师能视学生为学习主体,不再以教师的讲解替代学生的思考。阅读教学中能引导揣摩课文的语言和文章的表达形式,能渗透语言实践和表达训练,阅读技术像边读边思、边读边批注圈点等方法被广泛采用。从效果看,多数学生始终精神饱满,主动积极。

6、整合技术应用美

部分语文教师特别是城内教师能够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能够运用多媒体上课,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课件,课堂上也能较熟练恰当地运用。

(三)存在问题

1、课改理念深入人心,然教学方法依然陈旧

我们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培训及教材教法辅导,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在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也或多或少得以体现。但对部分教师来说,对课改还不够适应,教学中不能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反复机械训练,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在所难免。在农村小学,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等传统的教法。

2、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的实际效果。

我们发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课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3、教学方式转变了,双基落实不到位。

(1)教学目标制定不准。出现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如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过高,教学用时太多,教师讲解太多,本来应该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读课文中学习识字,在读课文中学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不少老师往往拔高要求,引导学生逐句逐段地分析。

(2)识字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生字回生率和错误率居高不下。学生书写不够规范、整洁,中、高年级学生作文中,错别字现象严重,教师对识字、写字的强化训练不够。

(3)学校方面的问题

学校条件差,教师的素质低,老龄化严重,这种情况尤其在农村村级学校特别严重。教师很少有教辅资料、信息也不是很畅通,学生没有课外阅读资料。有的教师文化功底差,语言表达能力差。读不好课文,不会写文章,不能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甚至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有的教师则消极怠工,误人子弟,教育教学质量差。

(四)产生问题的原因

1、教师方面

对于一些教师来说,新课标学习还停留于口头,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片面理解课程改革,对语文课标中的四个基本理念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语文教材及现行实验教材,编排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内容更新、更活、更宽,教学弹性大,使部分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大多数一线的教师缺乏学习、进修、观摩的机会。受考核评价制度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考试的分数,部分教师本身的文化素质低,师德师能差。

2、学校方面

阿城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校在农村,距城区最远的学校在上百里以外,听课研讨活动的时间还没有在路上等车的时间长,参加区里的教研活动很不方便。农村学校编制经费都比较紧张,教师外出参加活动,找个老师代课都很难,没办法有时就只好让学生自习,每年还要花费大量的旅差费。大部分小学人员编制紧张,语文教师几乎都是班主任,工作量重,压力大。满负荷运转,造成许多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充电,教育教学能力无法提高。另外,农村教师队伍相对较薄弱,一般村级小学没有平行班,校本教研也无法开展。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一些乡镇学校更是缺乏理论指导、缺乏经验、缺乏教研的氛围。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是“一乡一校”过渡时期出现的特殊现象,中学老师过剩,不愿意到小学去工作,涉及到评职晋级等很多切身问题,没办法乡镇中心校领导决定把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升到中学上课,甚至有的学校从四年级就到初中上课了,任课教师基本上是教不了初三的比较薄弱的教师,过去本来就存在中小学教学衔接问题,这下问题就更严重了,教学双方都存在着彼此适应的问题,中学教师没有参加小学教研的机会和习惯,对小学教学不了解等现实问题。

3、社会及家庭方面

社会大环境存在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缺乏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场所和设施,家长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对孩子语文学习辅导的能力,孩子缺乏课外阅读的资料,无法达到课标提出的阅读量。

4、教育主管部门

课程设置不断完善,语文课时安排有所减少,而教材内容在增加,教师们感觉教学压力大。新课程实施以后,相关的配套资料(录音磁带、挂图、投影片、生字词卡片等)越来越少,许多教师感到难度很大。

四、应对策略

1、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关键的因素。

为此,

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计划,确保学习时间和质量。

二是鼓励语文教师参加在职培训与学历进修,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努力超越,提高自身的业务功底和实际的教学能力。

三是加强对语文学科教师新课程理论学习和语文课标(修改稿)、教材教法的培训,并经常调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同层面研究型团队建设改进联校教研和校本教研的形式,召开研讨会,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尽可能给一线教师提供参加研讨、观摩的机会,而不是只让个别骨干教师参加,减少二级培训,增大教师的直接收益。建立骨干教师支教帮扶制度。发挥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定期“送教下乡”,将新思想、新方法及时传播,在深入基层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的基础上,指导教师上公开课,并进行研讨。

2、打造绿色网络教研平台

明确网络化教研的重要性和指向性,让每一个教师都意识到网络化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快车道,还要树立团队合作研修意识,强调以教师团队合作为基础,开展网上合作研究。

建立教研员网上工作室,通过教研博客这一媒介促进教研员与教师间的流通和交流,提高教研员的教研影响力和教师对课程的执行力。建立学科教学资源库,满足备课的需求,开辟方便易操作的论坛空间,如我们小学语文学科在5d6d开辟了《教科版语文教师之家》论坛,申请开通新浪UC教研房间,建立开放多元立体的教研环境。

3、提高语文教师多种能力

通过培训或竞赛提高教师对教材多角度解读的能力、教学的独特创意能力、案例的深层次分析能力、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小专题的专项研究能力等。具体训练层次为教材研读,资料积累,教案设计,作文研究,叙事写作,测评指导,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4、下沉教研重心

常规教研网络化,放大“uc教研”房间的功能。一是面向全区教师组织各类学科活动,如:新浪UC视频在线专题研讨、教师培训、观课研课活动、集体备课,视频会议等,开展师生竞赛活动(美文诵读)、师生才艺展示、师生联欢晚会等。二是给各校搭建平台,使各校巧借新浪UC视频窗口,把本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对外开放,与其他学校交流。

5、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逐步建立全面测查听说读写能力的考试和对教师、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语文教学专题研究报告 第3篇

一、“问题教学法”的优点

1.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系列问题会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化、具体化,从而使学生明了在本节课的自学中要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这样的课堂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语文。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透过问题,能更多地了解到学生在想什么,关注什么,思考落在哪个层面上。

2.问题能让师生对知识记忆更加深刻。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准备好主要问题及提问顺序。拟出有严格逻辑顺序的问题提纲,对学生的回答问题要有预见性,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据此准备好解决措施。在课堂上学生的想与回答会让他们对知识记忆深远。

二、“问题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应用的步骤

1.提出问题,以凝激学。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熟悉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提出课堂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学生想弄明白问题的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2.自学思凝,探索出路。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若经过多次尝试仍然有问题不能解决,再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索。3.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这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升。

三、“问题教学法”在中专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确定问题,把握难度。语文教师是否具备问题意识和提问技巧是实施语文问题教学法的关键。作为语文教师,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要在钻研教材、教学大纲和了解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情况的前提下,对所教内容做出恰当地分析和计划,确定好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联系这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2.引导粗解,技巧辅助。三个层次的问题至少要分三阶段提出,每一组问题提出之后,教师要给学生有运用课本知识或相互讨论去解决问题的时间。由于基本知识问题仅涉及新知识的某一个知识点,并且孕育在学生已学的知识中,所以学生通过自学或讨论都能获得问题的解决。基本方法问题主要设计有直接联系的两个知识点及其转移间的方法并有导向的问题,所有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讨论或教师点拨一般能获得问题的解决,基本联系问题则是涉及知识、方法间的联系并有导向的问题,面可大可小。

3.讲评提高,激发兴趣。学生对问题进行粗解后,教师要在基本知识的难点、易混点设疑,引导学生把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引向深的层次;在基本方法上,引导他们反思方法应用的时机;在基本联系上,引导他们理清知识脉络,条理思维框架,反思问题解决的思维契机。

4.练习巩固,加强记忆。教师讲评后,如何保持学生现有的思维结构与知识水平,练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练习题可围绕学生在“三基”中的薄弱环节去编拟。学生在练中出现的问题,还需继续补救矫正和回授,以落实教学目标。

四、“问题法教学”的反思对教师的反思

首先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多关注生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学生的心理,巧妙地设问。其次,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时时引导提问,处处激励解答”的观念。多方设问,多层次解答。同时,语文教师还应把握好提问的“度”。提问能够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学生的反思:学生要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的潜能,培养其强有力的内在学习的动机。同时要大胆的配合教师开展问题法教学,要勇于去讨论去吸收,并能参与到课堂的氛围中。而且要求学生培养从敢问到会问的意识,对一些通过深入解读文本就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即不解之疑),可以自己去解决。

对问题的反思:1.问题的可接受性。2.问题的条件性。3.问题的发展性。4.问题的反馈性。问题教学法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更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体现。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总之,在语文新课堂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要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宗旨,践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的新理念,构造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教学观,扎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专题研究报告 第4篇

关键词: 英语专业本科生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研究性”教学 学习理念

一直以来高校英语系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上都不自觉地走进英语人才“工具化、技能化”的模式中。在该模式指导下,各校英语专业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专业技能当成主要目标和任务。专业教学侧重语言技能培养、训练和运用,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和其他能力的培养。这种“英语教学等同于语言技能训练”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历史误区(肖礼全:2004)。结果是英语本科毕业生缺乏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戴炜栋(2007)在谈及英语本科专业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时指出,理想的英语人才应具备专业知识、语言基本技能、学科素养和批判能力等四个方面的才能。其中批判能力,即为创新能力,是一种较为独立的客观分析和评判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也是英语专业本科生最为重要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积极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工作中自主学习,从而完成工作任务。事实上,教育部2000年4月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新世纪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

一、英语专业创新能力的构成

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离不开自己的专业学习,因此他们的创新必然以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活动为依托,以自己的知识积累为基础,以各种能力为物质保证。但是,作为文科的英语专业与理科不同,如果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某个专业领域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或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见解,就是不现实的。因此,有必要区分学习创新与实践创新。“学习创新关注更多的是创新过程。这种创新只是相对于学生个体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而言的。实践创新关注更多的是创新结果。这种创新是相对于全人类的文明历史而言的。文科不同于理科,文科创新更需要厚积薄发,我们要求学生更多地学习创新。只要他们能对自己未知的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对自己已有的知识提出疑问进行批评撰写文章,他们就是在学习创新”(文秋芳:2002)。笔者认为英语专业创新能力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①创新精神,即求新、求异精神。求新就是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与敏感性,渴望获得新知识的欲望;求异是对司空见惯的事情能提出问题,产生疑问。对于英语专业本科生这种创新精神便是对书本知识提出问题,产生疑问并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同时具备对书本之外但与专业相关新事物的好奇心和积极探索的进取之心。②创造性思维能力,即具有敏捷的、灵活的、批判的、独创的、探索的和多向性的思维品质。认识事物能从多角度进行批判性的认识,具备认识的独创性,不是人云亦云。对于英语专业本科生来说,创造性思维能力表现在从多角度全面认识专业知识,而不仅仅是孤立地学习单词、句型、语法结构等。同时,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应包括把各门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的能力。③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于英语专业本科生特别要加强的能力便是与人合作的能力。我国的教育体制对于小学、中学直至大学教育强调更多的是个人能力,而对于团队合作能力的关注不够。尤其是文科学生,很少有机会以团队的形式来讨论问题,解决问题。④创新人格,即创新所需要的心理素质与思想素质。具体包括:自信、自尊、乐观、开朗、谦虚、谨慎,包括事业心、责任心、恒心和毅力。对于英语专业本科生要实现学习创新,就必须在专业知识学习上保持自信、乐观的心态;在参与团队合作上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在科学研究上具有责任心、恒心和毅力。

二、英语专业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1.总体规划

(1)把创新能力培养融入专业主干课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以研究、探索、批判的态度来对待所学知识。在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观点甚至批判。做到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它要求由教学模式由单一的教师授课转变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性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戴炜栋、刘春燕:2004)。“研究性学习就是学习者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符合人自身认知规律的一种学习方法”(郑艳:2006)。

(2)在教师中树立“研究性”教学理念。“研究性”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点是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而“目前教师应该做的是改变对外语专业办学的传统认识,外语专业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外语专业的学生成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郑艳:2006)。“研究性”教学理念符合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

2.实施细则

(1)探索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专业主干课程中融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设计,强调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以笔者所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为例:专业低年级的《综合英语》和《英语阅读》课程中的文章阅读采取学生和教师共同学习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分析文章,而不是对答案。教师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在自由讨论中得到极大提高。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灌输者变成学习引导者,学生角色由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变成学习主角,掌握学习主动性。课堂上这种讨论式教学方式和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方式直接影响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使自主学习伴随学生一生,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专业高年级的《语言学》、《词汇学》、《英美文学选读》、《高级英语》、《高级口译》等课程中侧重对学生专业素养,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的培养。具体通过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和一定的实践方式来学习课程的内容。笔者所教授的《语言学》和《词汇学》便通过这种方式来教学。学生首先就某一主题查阅大量的资料,然后形成自己对该主题的认识,最后通过课堂讨论来充实和调整自己对该主题的看法。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方式,学生不仅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掌握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模式所达到的效果,而且激发了阅读课外资料的兴趣。学习真正变成了自主研究性学习,不是应付课本后的练习题对《高级英语》课程中的某些文章采取短剧表演的实践教学模式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和表演的热情。《高级口译》课程采取现场模拟口译的教学方式。以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为例,《高级口译》课拿出15个课时用于学生模拟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开幕式的嘉宾翻译和陶瓷作品介绍的现场翻译。这类翻译实践活动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对口译的感性认识及提高口译实践水平的欲望。

(2)实施教师“研究性”教学的理念

所谓“研究性”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言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课本知识而学生则是安静地听讲。“这种教学理念在相当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结果使他们缺乏思想,缺乏观点,缺乏创造能力”(何兆熊2003:46)。“研究性”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在对所教内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研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决定学习的结果。笔者所在英语系为实施“研究性”教学理念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都做了一些尝试。具体做法是增加了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的比例和学时,同时授课不只是停留在“知识传授”层次上,而以“专业研究”为主。例如把《语言学》、《词汇学》和《英美文学选读》的课时由三十调整为四十五。而在教学方式上积极贯彻“研究性”教学理念:教师就课程中所涉及内容提出讨论话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上以讨论或辩论的形式完成授课。授课中教师特别就某些可以作为学生本科毕业论文主题的内容做详细的讨论,为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打下基础。《毕业论文写作》课程中增加实践内容。该课程中一半的课时(15课时)用于学生自主上网查找资料。教师就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实践证明,“研究性”教学理念不是一种高不可测的理论,而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做研究对学生来说不是不可能的事,只要他们对自己所学领域的知识产生好奇和探究的欲望,通过撰写文章的方式把自己对该领域知识的认识和看法表达出来,就是在创新。

三、结语

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新世纪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研究性”教学和学习的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力。它强调学习创新,即创新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对所学知识提出看法、见解和批判。这种理念对培养文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针对性,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当然,任何一种理论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都应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对于三本院校,强调“研究性”教学理念中教师在教学中的启发、引导作用;强调“研究性”学习理念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心理。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戴炜栋,刘春燕.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外国语,2004(4):10-17.

[3]何兆熊.办好外语专业之我见[J].外国语,2003(2):46-50.

[4]郑艳.认识外语专业内涵建立研究性教学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J].外语界,2006(3):4-5.

语文教学专题研究报告 第5篇

分析论述法是在多次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因为只有经过多次反复实践,才能从成功解决某项重大教育教学问题中概括出独特有效的符合一定规律的原则、方法,才能对深入研究的某一重大教育现象产生深刻系统的看法或认识,因此也才能使之升华,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完全摆脱具体实践环境与条件的局限,具有更广泛的普遍性和推广运用的价值。

此外,根据教育经验总结的性质,可以有以下两种写法。

(1)“实践性总结”法:指具体地描述某一教学改革活动及其管理,指出经验取得的成果,揭示经验的优越性和应用的前景等。写作时是先写引言(或前言),后写正文,再写体会。引言有教改活动设计的指导思想,教改活动的设计、形式等:正文是写教改活动的开展和所取得的结果;体会则是归纳总结经验,写出推广意见。

(2)“科学性总结”法:这一类文章是对教改活动中积累起来的材料进行理论性分析,用以揭示其实质和内在联系;探讨其经验在教改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其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写作可先写前言,后写经验,再写结语。前言主要写教改活动的设计(包括指导思想、活动形式),写教改活动的开展;经验主要是分点叙述,夹叙夹议,可采取某种序列来展开内容,也可分为并列的几点经验,按大块来写;结语主要是用总结性的语言肯定该教改活动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以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二、语文教育经验总结常见的结构方式其实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经验总结的结构方式虽然可有一些变化,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标题简明扼要地表明经验总结的主要内容,如“……的研究对策”、“……的几点做法”、“我是怎样……的”、“……的初步探索”,或者以此为副标题,以能概括全部经验的表述为正标题。

2、前言可以概括工作的时间、背景和目的、意义。

3、主体着重介绍若干条基本经验,具体写明成功的做法,也可以在这里写取得的效果。“做法”包括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等,让人明白你是怎样教的,学生是怎样学的。这部分的写法有:①按照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顺序分阶段介绍经验;②将总结的经验归纳起来,分成若干条目,由主到次或按并列的'方式逐条介绍。

4、小结简单说明取得效果,并对取得的经验进行升华和深化,阐述理性的认识。

除了以上的结构方式,教育经验总结的写作也可以按照做法、效果、体会三部分来确定文章结构。“做法”可以分步骤或分条目去说明,每一条做法就是经验的描述。“效果”是“做法”的直接反映,往往表现在学生的思想、知识、能力、智力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效果的好坏,可以采用数字说明法,即运用数学来说明效果:也可以采用事例说明法,即通过一两个反映发展、提高的具体事例加以说明;还可以采用归纳说明法,即把教学效果归纳成几点,逐点加以说明。“体会”是在介绍做法和说明效果的基础上理性思考,是对材料的意义和价值的高度概括。写体会可以运用归纳推理法,即从许多具体整体事例中推出一般性的结论;或运用演绎推断。即一般原理运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从而推导出一种新的认识。

语文教学专题研究报告 第6篇

迈入大学校门已经有两个年头,很少参加学校社团活动,也很少参加与所学专业以及将来就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了使这个暑假过得更加充实,为了提前锻炼自己的工作实践技能,也为了检验一下自己大学里学习的知识,以便更好的安排剩余两年的学习,我参加了xx市xx辅导中心的教学工作。以下就是我这次实践的具体情况与心得体会。

教学对象:xx市xx教育辅导中心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

教学科目:语文

教学目的:

语文基本知识学习:继续巩固学习汉语拼音,并利用汉语拼音自学生字生词;继续认读并且学写生字词,扩大字词储备;继续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要求背诵重要段落和复述重要章节;学会在写作中正确的使用标点和划分段落,掌握几种作文技巧;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以上目的都是为了方便学生开学后能更加方便快捷的吸收、学习和应用。

学生素养培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写规范字,说普通话,预习、复习,,乐于观察,善于表达等习惯;秉承xx教育辅导中学的教学传统,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语文教学的灵活性,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知道xx。学会xx,乐于xx。

实践过程:

刚刚进入xx教育辅导中心时,我为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并且也尽量满足自己教学实践的目标,我主动向学校申请担任中学或小学语文教师,并且顺利通过考察,担任了小学语文教师。

语文课本是丰富而多彩的,有情深意切的追忆,有爱国励志的奋斗人生,有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有大自然的异彩纷呈等。但是语文课程的丰富多彩并不代表语文教学过程杂乱无章,无序可循。每一堂课虽然都会有差异性,但是课堂的安排都有共性。

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要求与摸底考试的考试情况对比,发现学生的以下现状:

第一,拼音知识非常薄弱,面临着会读字、不会书面注音,能听写、不会看拼音写汉字的窘境;

第二,另外学生的字词储备量已经基本达到要求,但对形近字容易混淆;

第三,学生们基本上能够掌握字词的意思,但用词造句的能力有限;

第四,关联词掌握不牢固,应用不规范。

第五,基本能够概括文章大意,但很少善于从中发掘文章中蕴含的感情。

第六,写作上能够掌握简单叙事,有意识的简单抒情,但是分段杂乱无章,点号错误很多。

在教学期间我积极探索最适当的教学方法。

首先,我主动的向其他教师请教,尤其是向在职多年的老教师请教,我一有时间就去听课,并且在课下向老教师学习经验,自己主动总结;另外我也经常和年轻教师交流教学心得,努力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

其次,我坚持早到晚退的原则,在校期间尽量做到不离教室,主动关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接受他们的反馈。对于我而言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了解他们便于我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另外他们有时也是我的老师,由于辅导班的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学校,接触他们,部分学生甚至能够主动提供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时会有意外惊喜。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另外,我把视野放到更广阔,寻求更多的老师。下午下班后,我经常去附近的文化书店借阅相关材料以弥补教参不足的缺陷。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当然是借助网络,所以网络也是我教学探索过程中的一位名副其实的好老师。

根据以上教与学现状,在语文课上:

首先我让他们自读课文,寻找拦路虎不认识的字词。然后采取学生帮扶的方式,让认识的同学交给不认识的同学。然后随机点名读课文,让学生纠错,最后我来正音。同学们不仅要学会课标要求的生字词,也要及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要求学生做笔记,方便复习。在教授生字词时,一般要靠形近字来帮助记忆字音字形,但是作为老师一定要认真分辨,否则造成学生记忆混乱。这些知识学生大部分接受比较快,但是记忆不很牢固,所以要带领学生反复学习,不断巩固,扎实基础。

其次,要求学生流利的朗读课文,采取分别朗读,部分齐读,全班齐读等不同方式进行。在学生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划分段落,讲解课文大意,总结课文内容,深化文章思想感情。其间主要采取提问学生,老师补充总结的办法。

第三,在复习总结课文时,常常会涉及一些语文术语,如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篇末点题、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前后呼应、铺垫、衬托、比喻、对比、对偶、排比等,要耐心讲解。把写作技巧讲解寓于课文总结讲解中,每一篇课文都当做一篇作文范文来讲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最后布置适当的作业检查学习效果。在不断地悉心教导下,虽然学生的水平还是参差不齐,但普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在拼音拼读和写作方面,相信他们在新的学期会先人一步,敢为人先。

另外,人常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地位,其实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非同小可,我不厌其烦的教导学生写规范字,说普通话,勤,敢于发言,学会交流等习惯。并为此特意举办了硬笔字比赛,朗读比赛,比赛,故事讲事等活动各一次。虽然由于条件有限和组织不力,比赛的性质有所偏离,但却是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好习惯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最佳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适时的传授xx教育的宗旨----知道xx、学会xx、乐于xx。比如,在讲《老师,您好》《师恩难忘》时,以xx教师为切入点;在介绍徐悲鸿等历史人物时以爱国为切入点,再通过讲大量生活中相关故事让他们学会xx父母,感谢他人,xx集体,xx社会,xx国家。

实践结果:

在最后考察中,两个年级学生优秀达65人,达到及格101人(两个年级共103人)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为学生开学后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在作文《xx,谢谢你》的写作中,既体现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更可喜的是他们已经学会发现生活中需要xx,开始懂得xx,走在了xx的路上。

实践体会:

第一次登上讲台,难免心情紧张,但是听到校长、同事们尤其是学生和家长等诚恳地称呼自己郭老师时,面对同学们期待与信任的.眼神和家长的再三请求照顾自己的孩子时,我明白我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一名教师,并且要努力做到最好,不要让谈们失望。下面是我一些教学心得与体会。

第一,安全重于泰山。生活中充满了安全隐患,即使我们准备的在充分,也难免危险向我们靠近。对于四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安全更加重要。在学校我们要尽量和学生在一块,及时解决问题;在学生接送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学校纪律,有秩序的接送学生。我们不可能在校外也伴学生左右,但我们可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尽量保证学生的安全。

第二,秩序是达到一切宏图的阶梯。首先,由于学生年龄局限,自制能力还有限,另外,不必讳言我们的教育中缺少关于秩序的教育。只有维持好良好的秩序才能更大的发挥教学效果。维持好良好的秩序,有的老师采用严厉的惩罚制度,并且学生家长成为同谋。我坚持探索一套适用于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其自觉学习的教学方法,以实现秩序的自觉。比如课堂故事化(尽量把枯燥的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就是很好的办法。

第三,从事教学工作需要刻苦专研和广博的知识。教不同于学,自己会,未必就能教会学生。我为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然后要知道怎么教。为此我又翻阅了《心理学》和《教育学》以及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书籍,并且根据课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比如社科类资料、科普类资料。教学过程中切忌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我们应该努力探索适用于相应年龄的教学方式,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比如,他们既然喜欢听故事,就要想尽办法把知识寓于故事当中;他们喜欢做活动,尽量把课堂安排成活动课堂。这需要教师刻苦的专研,认真准备。

第四,责任心是对教师的首要要求。面对十岁左右的孩子,他们对知识接受和记忆的方式和能力都有其特点和限制 ,教学过程中切忌想当然。虽然我们要求学生对自己负责的习惯,但是我们首先要做到对学生负责。有些知识的讲解要不厌其烦,对待学生遇到的问题要耐心仔细地讲解。责任心是重中重,没有责任心,所有都是空谈。只有在责任心的驱使下,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步,更是一层。

我通过这次为时一个月的实践,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情况,也培养了自己教学技能;锻炼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发现了自己学习中的众多不足,以便我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得到不断的弥补和提高。

最后感谢xx教育辅导中心的领导与同事,感谢给予我支持的学生和家长,也感谢在背后不断支持我的亲朋好友,感谢培育我的老师。正是他们的信任与支持,才使我顺利完成这次教学实践。

语文教学专题研究报告 第7篇

《丁丁的研究报告》这篇课文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主要叙述了丁丁完成一份关于蓝鲸的研究报告的过程,首先是少儿图书馆借书,接着是去新华书店买书,然后看书,最后在电脑中写、画。由于丁丁的认真和努力,他的研究报告完成的非常出色。

从内容上来讲,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主要体现对专业术语的理解上,如题目中的“研究报告”,就是一个有难度的术语。其次,如何做研究,对于二年级小学生的来说,也是初步的接触,因此,这篇课文尽管思路非常清楚,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

我在上课的时候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一个是字词方面的;一个是朗读方面的,初步认识蓝鲸;还有一个就是初步了解什么是研究报告,怎样制作研究报告,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我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按照研究什么,怎样研究和结果怎么样这样的一个思路顺下来的,我认为这个思路是非常清晰明确的,但是出乎我的意料,课却上的非常的不顺,感觉一堂课上下来,学生好像还是没有搞懂,课堂教学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显而易见,这堂课是有问题的。有些问题,我自己在课堂中也发现了,但有些问题却是我没有想到的,当时也没有想明白。为什么我认为思路清楚,而学生却没有听懂。后来,在课后,赵老师和我讨论了这堂课,细细的分析了其中的问题。让我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启示。我认为,这堂课值得我深刻反思。

首先,在教学的设计准备上,准备是不充分的,没有考虑周全。在备课的时候,只注重了文本,而没有关注到教学的对象。教学要求一要备教材,二要备学生,而我对后者的了解的欠缺,使得这节课没有达到效果。要想使一个二年级的学生了解研究是怎么一回事,只能通过丁丁做研究这个故事来理解,通过对丁丁做研究的过程的学习,来了解研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明白原来这就是做研究,做研究是有趣的、简单的。而我在设计的时候,把整篇课文抽象化了,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这样导致,一是学生对课文没有兴趣,二是因为学生无法了解一个抽象的过程,从而也没有把握住做研究的过程。

语文教学专题研究报告 第8篇

关键词: 课题研究 主题式 教研活动 活动策划

中小学教研组的校本研修如何摆脱无主题或频繁更换主题的游击状态?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如何避免无过程或过程不扎实的哑铃状态?教研组能否把平常的校本研修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整合起来,开展系列化的主题研修活动?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尝试课题研究引领下的主题式教研活动。把课题研究的问题作为教研组研修的主题,试图通过开展系列化的主题式教研活动,逐步破解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从而在系列化主题研修活动中实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下面结合近三年来我校几个课题研究,谈谈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践操作经验。

一、制订课题方案,充盈主题选择和提炼的“源泉”

一个完整可操作性强的课题研究方案包括研究背景的阐述、研究概念的界定、研究目标的提炼、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的设计及研究分工,历经专家的开题论证和课题组的多次研讨。一份完善的课题方案就是一枚“指南针”,解读课题方案,从中选择和提炼出主题,便可寻找教研的“源头活水”。

(一)源自研究背景的“炙热点”。教研组可针对课题研究背景的难点、热点问题,提炼研修主题。如四年前我校申报了一项市级课题――《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当时还没有刮起“生本课堂”这一阵教育改革风潮,可参阅的文献资料不多。我们基于研究背景中教师评课视角“偏离学生”的现状,提炼出我校教研组活动的主题――《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后来经课题组讨论,课题题目调整为可操作的《关注学习状态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研究》。

(二)源自研究目标的“着力点”。课题方案中研究目标的设定是教研组活动的有效“着力点”,找准它,课题研修主题就自然诞生了。如课题《小学语文阅读课练习设计的实践研究》中,我们提出如下的研究目标:1.通过对阅读练习设计,提炼出一套适合我校实际需求的阅读练习集;2.依托课例研究,积累典型的阅读教学练习设计案例;3.探索出指向阅读能力的练习设计的可操作模式;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重新审视自身的阅读练习设计理念。根据第一、三项目标,分别提炼出教研组研修大主题:优化练习设计,提高阅读实效。

(三)源自研究内容的“空白点”。课题的研究内容提示教研组活动的导向,好的研修的主题可以来自课题研究内容的“空白点”。如我校一位骨干教师研究的一项《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地理素材”教学实践研究》,针对地理素材研究的“空白点”提炼出街道品德教研组的研修主题:积累素材,服务课堂。又如我校2000―2001年低语组教研活动主题,就是源自小课题《故事引领,发展中低年级学生语言》研究的内容“故事引领,发展语言”。

(四)源自研究过程的“生成点”。通过序列化教研活动,主题的研讨逐渐深入,还会生成新的主题。如高段语文组根据小课题《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研究》定的研修主题是“整体设计,有效提升”,但在研究过程中,又生成新的操作性更强的研修主题:1.单元导读课研讨主题:关注起点,有效引导;2.单元总结课研讨主题:有序梳理,有效提升。

总之,课题实施方案是课题组立足学情,多次研讨,专家论证后深思熟虑写成的,就像研讨主题提炼的“原始森林”,处处充满研讨的生机。

二、制订研究计划,提炼与分解主题

研修主题明确后,需要对它进行分解与梳理,将主题分解成几个循序推进的子主题。课题研究计划的制订为分解主题提供研修的“轨道”。如根据课题《小学语文阅读课练习设计的实践研究》制订的研究计划,将“优化练习设计,提高阅读实效”这一大主题分解为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分层练习,提高阅读实效。将之具体细化为可操作性强的子主题:1.星级作业,分层练习;2.课内阅读一页纸专项练习设计;3.课后阅读加餐分层作业设计。

(二)第二阶段指向阅读,有效练习。可分解如下:1.指向阅读能力的练习设计(又可分解为提取文本信息、整体感知文本、语言积累运用、解释评价文本的练习);2.指向阅读方法的练习设计(又可分解为摘录批注式、统整归纳式、联结推论式、图表归纳式)。

根据细化的主题,教研组长要系统策划学期教研组活动。如以下的学期教研活动序列:

案例1:“指向阅读,有效练习”高语组学期教研活动策划

主题序列化的教研活动立足学情和现状分析,以课例研讨为有效载体,在同伴研讨中分享智慧,在课堂实践中反思,借鉴他人成功经验。这样的教研组活动策划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滋润自身,焕发出的是团队真正合作、个体自主反思的有效研修的激情。

三、设计研究过程,促进主题的互动与深入

学校有关制度规定,落实课题研究有几个必走流程:课题组成员讨论研究方案――邀请专家开题论证――阶段行动研究(结合课例)――一次中期汇报,梳理课题成果――后续改进行动研究(结合课例)――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市区级课题的开题论证和结题指导由教科室牵头落实,小课题在教研组组内论证。

(一)开题论证:主题的互动从笼统到明确。来自课题的研修主题刚开始可能是模糊笼统的,但课题开题论证时,课题组成员通过与专家的对话,对研修主题的认识从笼统到明确。如几年前我校申报了课题《减负背景下中高年级有效性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开题论证时,专家指出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过大,可操作性不强,于是我们根据专家的意见做了如下调整:

1.调整研究内容使主题细化,研讨更深入。(1)以分层作业设计为核心辐射全课题研究;(2)研究作业形式和指向性目标。建议作业设计的指向性是阅读能力:获取信息、形成解释、做成评价、整体感知及产生文学体验的能力。考虑文体指向不同的阅读能力,学生的真实起点、教材特点、阅读过程、方法的体验。

2.调整研究方法使主题明确,更具有操作性。(1)设计分层作业,通过前后测数据对比,检测学生语文素养与学业成绩,验证作业设计的有效性;(2)设计作业序列表,尝试设计一页纸作业并逐步积累;(3)针对阅读题进行质量分析对比评价。

(二)课例研究:主题的互动从理论到实践。课例是课堂教学的真实再现,课例研究是行动研究的重要形式。主题式教研活动凭借行为跟进式的课例研讨,设计集体备课活动、展示研讨活动、反思总结活动等活动步骤。每个环节如何设计教师的参与点,让教师真正融入研修活动?精心策划每次教研活动,得先将主题分解成几个可操作的课堂观察视角,并给每位教研成员一定的研修任务。

1.分点观察,点式评课。主题式研修的关键是引发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明晰原因,然后通过行动研究,改进教学行为。怎样使每一次研修都成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应尝试角色分工,分点评课。如在主题为“精选内容,有效语用”的高段语文教研组活动中,我们尝试“点式评课”,即将课堂观察视角分为两组“教学内容的选择、语用的有效性”,并设计以下A、B两份观察记录表:

2.全体参与,主题解读。课题研究引领下的主题式研修的关键是引发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明晰原因,然后通过行动研究,改进教学行为,提炼教学策略。怎样使每一次研修都成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应设计参与式任务。如以下是课题《基于不同文体的教学价值的研究》子主题“感悟型文本教学价值”的教研活动现场,展示的课例是《给予是快乐的》,每位老师就“给予”这个关键词画简笔画,并简短地进行解读。

3.团队认领,小组展示。课例研究中课堂观察评课是关键,如何发挥团队的智慧?在“借助学单,促有效阅读”课例研究中,先就主题分解三个课堂观察点:“助学单设计解读、助学单效果呈现、怎样在助学单中渗透阅读方法。”将教研组成员按年级组分成三组,每组认领一个观察点。主题评课时小组讨论后,以”招贴画“的方式展示评课(如下图)。

(三)专家引领:主题的互动从肤浅到深刻。教研组活动策划中如何围绕主题进行理论的有效指导?我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围绕主题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使教研活动从实践到理论,从肤浅到深刻。如在区级小课题《故事引领,发展中低年级学生语言》的引领下,围绕“故事引领,发展语言”这一主题进行学期教研活动时,邀请区教师发展中心董晓群老师做《阅读,让学生插上隐形的翅膀》课外阅读指导专题讲座,对课题组老师在课外阅读中如何利用故事的语言,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有深层次的指导,这样的理论指导无疑是“及时雨”。又如区级课题《小学语文阅读课练习设计的实践研究》面临“中原期”――阅读练习的设计如何推陈出新,指向阅读能力?课题组又请来董晓群老师做《课堂练习:实现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的快捷键》专题讲座。董老师从教材的独特解读,对阅读课现状归因的透彻分析,到课堂练习设计的精辟论述都让人耳目一新。把脉课堂练习设计,聚焦阅读能力的提高,提出七个“指向”,从理论高度到实践操作深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范例或可操作的方法。专家的引领使主题教研活动从实践走向理论,又将理论运用实践中验证。

(四)中期汇报:主题的互动从零乱到整合。借力课题研究的主题式教研组活动不仅有针对性的研讨主题,最重要的是主题研讨始终是教师自发、自觉的研究行为。如果举行课题中期汇报活动时,教研组就会精心策划研讨活动,整理前期研究的相关资料,盘点研究成效。如课题《故事引领,发展中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教研组活动展示了精品课例,在同行的互动评课和专家点评中提炼出故事引领,发展语言的简约策略:1.凭借故事“语言链”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2.寻找故事的“空白点”,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3.探索文本与语言的“撞击点”,发展学生语言。这样主题研修具有层次性的提升。

四、提炼研究成果,促进主题的延续与突破

通过课题研究成果的提炼,教研组的研修主题在同伴互助中得以延续和突破。如在提炼品德课题《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地理素材”教学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修主题从“积累素材,服务课堂”延续到“巧用素材,服务课堂”,又延伸至“运用现代技术,优化素材呈现方式”。又如我校高段语文组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练习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的基础上,将原来的研修主题“优化练习设计,提高阅读实效”延续为助学单设计的专项研修。

总之,课题研究背景下的主题式教研活动,主题研讨有计划、有成效、有突破、有跟进,解决教研组活动主题针对性不强、缺乏连续性和生成性等问题,我校的校本研修逐步走上主题式教研组活动的“轨道”。同时主题式教研活动助力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走出无过程或过程不扎实的哑铃状态,促使我校课题研究成果的精品化和具有连续性特色。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专题研究报告 第9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目前,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如火如荼。课堂教学有了很大改观,课堂上教师充满激情,师生互动、充满探究和研究的氛围。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方向。

但在作业设计上,教师的观念依然陈旧,认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投入到作业设计上的精力和智慧微乎其微。对于作业设计,教师常常随意为之,不进行什么设计,只拿一些现成的习题敷衍了事;即使进行设计,也直指应试的大门。设计出来的作业,大都机械重复,毫无趣味,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令学生望“业”生畏,甚至有“作业恐惧症”,苦不勘言。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厌学、厌语文。这一切无可辩驳地说明,作业问题正成为新课改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是新课改的一个瓶颈。再不对语文作业进行革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必将事倍功半。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价值

(1)课题界定:

趣味性:是指能够引起人们感情共鸣,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的事实,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语文作业趣味性:本课题研究的“语文作业趣味性”是指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改变传统、枯燥的作业形式,丰富作业的内容使学生感兴趣,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能引起学生愉悦的情感,愿意接受或主动作业的群体效应。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3)理论价值

首先,就心理学而言,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是一个人对一定事物发生注意的倾向。兴趣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主观意识活动,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从事某种活动和追求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兴趣能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顺利接受各种信息。兴趣的衰减或丧失,将使语文教学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尤其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点滴小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它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兴趣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当一个人对学习有兴趣时,就会觉得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心情愉快,充满热情。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他的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会产生厌学心里。

再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考虑作业的人文性、有趣性。

本课题对于推动我校语文阅读教学以及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具有现实性和指导性,有助于在不断改进教学的同时,更加有效地发挥语文作业在使学生获得母语知识,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以及促进学生喜欢语文,喜欢阅读,提高作业质量,激发学生乐于倾诉、善于写作具有极强的实际意义。

三、课题研究意义

在《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指出:“语文教育的终极意义指向言语表达与存在。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人‘活’着——所谓的生活着,而且是使人成为言语的人、精神人,让人变得充实、美丽。”《关于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趣味性的实践研究》正是给孩子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环境。

语文作业趣味性作业的研究,不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充分地张扬个性,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实现学生言语生命的发展,让作业成为学生言语生命成长的愉快经历

四、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研究内容:

1、改变作业形式

改变单一的、重复的、机械的抄写作业或“拿来”的练习,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目标的作业设计。

2、丰富作业内容

课内外结合,重视实践,在活动中进行口语训练,在活动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并乐于表达。

3、尝试多种评价

改变原有的教师评价,尝试自我评价,同伴互评,班组长评价等等方式激励学生享受作业乐趣。

4、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倡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自然,去感受鲜活的语文信息,养成语文的综合能力。

5、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语文作业的趣味性注重让学生在作业中释放自我潜能,体验在实践中获的满足、愉悦与自信,获得个性的和谐发展。

研究目标:

通过对语文趣味性作业设计的研究,使语文作业更加趣味化、创新化。探索出适合于学生情趣的趣味性语文作业,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合理、有效地完成了语文作业,以求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学生在本课题的实践中可以提高自己对做语文作业的兴趣,提高自己学习语文效率,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勤于阅读、乐于写作的精神。

五、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教育学》、《心理学》等,对一些相关的研究进行了解和把握,同时对核心概念作初步界定;进行课题申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及具体的课题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理论学习并进行教学实践、资料整理、反馈改进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更细致、更深入的操作,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调整策略。

3、总结阶段(—.1)案例搜集、研究资料、课题总结、撰写论文在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为第二轮课题的继续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准备。

六、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操作观察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等,在实践总结的过程中,使用归纳总结法,使研究过程更具有时效性和精确性。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

1、本人专科毕业,35岁,小学高级教师。曾参与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小学科学教育主体化、开放式行动研究》研究,该课题已经与XX年7月结题。参与了是此课题组主要成员之一,XX年6月被评为县“教研先进个人”。有着丰富的理论经验和教学实践能力,有多篇论文获市、省、国家级奖,

2、参考的主要文献:

(1)、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

(2)、李吉林《情境教学法》;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个建议》

八、研究成果

1、通过研究,提高了对语文作业设计的认识,提升了对趣味性语文作业设计的能力。

2、整理、编排出一套《学生语文趣味性作业优秀选集》

3、撰写相关论文:拓宽阅读空间,培养阅读情趣浅谈。

4、撰写《关于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趣味性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语文教学专题研究报告 第10篇

一、调查概况

20xx年x月xx日至x月xx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镇江市南门小学过我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状况有初步的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以我实习的三年级语文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我的指导老师王燕老师、年级主任张俊妹老师、三年级二班班主任黄丽萍老师以及两位新老师:仲菲老师和孙琴老师。

三、调查结果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三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只有少数教师拥有本科文凭。这证明小学语文教师普遍文凭不高。另外,有些人的普通话不算很标准。这些状况比较让人忧心。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在教学方法方面,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

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

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他们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无形之中就降低写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不高,基本是老师写他们也写,老师不动他们也不会动,为提高学习效率只能舍弃先进的设备,转向老旧的方法。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我实习的年级是三年级,学生都在十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三年级是个特殊的时间段,语文这门学科从这个年级开始,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这里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语文的知识的,这非常让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每个三年级语文教师的重头戏,他们努力以富于激情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腔调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课堂每个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维持着课堂的秩序。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

在实习期间,我曾带领实习班级的学生去多媒体教室上过三次课。通过这几次课,我发现小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他们自律意识比较差,到新鲜的地方就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导致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另外由于学校资源问题,多媒体教室又是科学实验室,实验器材设备比较多,学生好奇心太强,尽管老师千强调、万强调,还是有个别学生会去拿、去碰。正因为这样,这所小学的语文老师都不愿意带着学生使用先进设备。

小学生年纪比较小,所以知识面比较狭窄,上他们的课就不能海阔天空地、一股脑儿地将语文老师所有知道的、关于课文的东西都灌输给他们,要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如果语文老师不管不顾这些,那就有可能使学生失去上语文课的兴趣,甚至讨厌起语文课来。实习期间,我教的第一篇课文就是《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片叶子都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这里需要给他们拓展一下关于光合作用的含义,但是又不能讲的太过深入,不然的话不仅语文课不像语文课,而且学生也理解不。于是,我用我自己的语言比较浅层次的讲述一下基本过程,只要求他们明白叶子做的工作是光合作用便成。

在学习压力方面,我是在小学实习的,调查的对象都是小学生,教育局明文规定他们的在校学习时间不能超过六个小时,回家作业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因为回家作业的总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所以划给语文的时间就更少,所以我认为他们的负担还是很轻的。不过我不是他们,不能为他们立言,为此我专门进行解。据我深入学生之中解到的,大多数学生对回家作业的量还是很满意的,也能够及时完成,只有少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迟交或不写作业。可是他们普遍都认为在校的课堂作业太多,导致他们没时间玩耍。

我解到硬笔习字册是他们课后必须要完成的,大多数时候还要完成大练习册和补充习题的订正,有时候还需要在校完成作文的底稿或誊写。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地去问几位老师,老师们告诉我其实他们并不想这样,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一是由于教育局给的回家作业时间太少,导致很多既定任务无法完成;二是学生本身回家作业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能利用课后时间让他们订正返工;三是学生的升学还是要靠他们自己的成绩,放松作业这块,有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学生家长也不能理解,这在前几届有过这样的前车之鉴。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生的感知觉已经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书面言语,学会写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

小学语文教学要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找出适合本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在思维方面的发展,引导他们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重视学生在言语上的发展,适时给与引导,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适时把握学生在识记能力上的发展,让他们多记多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一般特点:入学以后,他们的社会关系发生重要变化,与老师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中,他们逐渐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学校适应有重要影响。这种关系的质量既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也影响到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小学阶段也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们的学业成败、社会技能的掌握程度,来自教师及同伴的社会支持,对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个性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在个性品质上的塑造,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注重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适时给予他们指导,鼓励他们融入集体,关心他人。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从只注意行为的后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结果。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能从他人角度看问题,道德情感体验日益深刻。

我认为,在现今条件下改善语文教学现状必须先从制度改革抓起,小学生减负不能光看回家作业量,最重要的是要关注教育局的既定作业量。其次要提升教师团队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要培养一批关爱学生的老师。最后就是,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制定适合他们的课程,让他们在身心愉悦中增长知识、获得做人的学问。

语文教学专题研究报告 第11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语文阅读教学;合作探究

在当今信息社会,阅读是获取信息和更新知识的基本途径,我们必须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重讲解,轻阅读”的现象。而且,在语文学科建设中,长期存在着没有阅读学的尴尬局面,这与时代的发展与要求明显不相符。为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我们必须十分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因此,我们提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性阅读与专题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性阅读是指与课程教学直接相关的阅读,包括课前的预习阅读,上课时边听讲边进行的课堂阅读和课后的复习阅读。教学性阅读的主要对象是教材。但是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往往只注意课后的复习阅读,而忽视课前的预习阅读,最终导致上课只能被动地接收,被动地“听”,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解灌输,无法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结果“读”了十几年的书,却仍然不会读书。因此,在教学性阅读中,应强调课前的预习阅读。强化课前的预习阅读,可以让学生熟悉新课内容,消除听课的盲目性,从而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也有利于听课时积极思考、深入理解、重点记忆、难点突破,这将大大提高课堂阅读和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可有效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性阅读固然重要,但相对而言,它的阅读范围比较狭窄,更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所限,所学到的知识有限,学生的自我发展空间也受到限制,学生的学习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将有效的教学性阅读与自觉的专题研究性阅读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成为有发展前途的、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专题研究性阅读教学是一种以专题为中心的合作探索型阅读教学模式。它的基本环节是:

一、提出专题

由学生在预习阅读及课外自由阅读中,发现可行性的研究专题,确立研究性阅读目标;或由教师提出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专题,为研究性阅读定向。这是专题研究性阅读的关键。专题研究性阅读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即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研究这个专题有什么意义,都必须事先明确。对中学生而言,专题的确立不宜过大,应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专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能独立或合作完成。确立专题后,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好一份具体的专题研究计划,以确保专题研究性阅读有序、有效地进行。

二、收集资料

由学生自主独立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资料信息的采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专题研究性阅读必须在资料信息方面有一定量的积累之后才能进行。蜜蜂酿蜜必须博采,专题研究性阅读同样需要广博的知识基础。而资料信息的收集需要有广泛的阅读,它们的来源可以是教材的内容,也可以是报刊杂志,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有关信息。专题研究性阅读是开放性的阅读,它将打破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的封闭性阅读模式,给学生以更多的获取资料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将为学生以后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合作探究

四、交流评价

经过合作探究之后,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小论文。形成小论文是总结专题研究成果,进行交流的基本方式。写小论文也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然后由学生主体发言,其它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做出评价。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反馈学生阅读质量,对于学生在研究中未能发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对学生研究中有失偏颇或偏激的地方进行适当的纠正。为了让学生对专题研究性阅读保持盎然的兴致,在评价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研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始终感受到发现的快乐,要让学生始终尝到研究的甜头。

专题研究性阅读教学是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观念,使教与学的重点从单纯的获取知识,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最终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有机统一的目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专题研究性阅读与教学性阅读结合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养成自觉学习和研究的习惯。专题研究性阅读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将为学生毕业以后所从事的专业研究性阅读和公务性阅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中学教学中,如果能切实抓好专题研究性阅读,将语文教学与学生以后的发展结合起来,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好方法和能力上的准备,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语文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靠短时间的突击教学是不能奏效的。我们提倡的专题研究性阅读,应着重培养学生在专题研究性阅读方面的自觉性,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研究习惯,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研究的个人观念体系。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专题研究报告 第12篇

一、问题的提出

从本学期开始,在语文学习中,有不少同学不及时上交,甚至不交作业,严重影响了我班的语文教学。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有何危害,我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看相关资料,了解不上交作业的危害。

2、询问相关同学,了解不交作业的原因。

3、询问老师,了解解决不交作业的措施。

4、通过调查问卷,向同学询问解决的.措施。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我班有十几名甚至更多的同学,不及时上交,或者不交作业。

2、不上交作业的同学,都有很多的理由。如落在家里、没做完、忘了、不会等。

3、大多数同学都认可,不上交作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4、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想方设法,提供解决不上交作业的措施。

四、结论

1、我班有十几名甚至更多的同学,不及时上交,或者不交作业,占到我班总人数的七分之三,或更多。

2、不上交作业的同学,应该从自身寻找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只要自身学习态度端正,上课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完成作业,不上交作业的现象会彻底解决。

3、学生做作业,本身是对所学知识是否掌握的一种检查方式,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4、不上交作业,不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这是对自己学习的不负责,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不尊重。

5、全班同学应该共同行动起来,群策群力,为营造我班浓厚的学习氛围而努力,使人人有所学,人人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