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文库

化学专业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合集14篇)

西西弗文库 52

化学专业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第1篇

一、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2―2015级的356名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设置就业意向相关问题的电子问卷进行调查,回收有效电子问卷322份,有效率为90%。利用SPSS软件统计出学生的就业意向如下表1所示。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数学专业师范类学生希望在城镇从事教师岗位工作,部分大学生已逐步认识到就业压力,树立了一定的创业意识,大多数学生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

二、数学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

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3―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就业统计数据来源于院学生科,数据真实可靠),如表2所示。

从表2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近三届的平均就业率较高为,但就业岗位单一,集中在“特岗教师”上,当特岗教师需求逐步趋于饱和时,学生的就业将会面临极大困难,且从学生的就业意向(表1)及就业实际情况的对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的就业意向与实际就业情况差距较大。因此,研究影响大学生择业的相关因素,可以在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方面提供参考作用,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就业。

三、数学专业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的Logistic统计回归模型

对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2―2015级的356名学生进行访谈和调查,分析统计出直接能影响学生择业的因素有以下方面: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家庭的因素,以及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归纳筛选出9种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为:性别、生源地、户口性质、单位性质、薪金期望、家庭背景、个人能力、专业对口、发展前景。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以上9种因素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程度,因变量为目前就业意识是否符合自身发展,其取值为0或l(符合自身发展Y=1,不符合自身发展Y=0)。符合自身发展的概率为P,不符合自身发展的概率为l-P,以上9种因素为模型的自变量:性别(x)、生源地(x)、户口性质(x)、单位性质(x)、薪金期望(x)、家庭背景(x)、个人能力(x)、专业对口(x)、发展前景(x)。构建回归模型如下:

在给定显著性水平为的条件下,把显著性值高于的变量剔除,分析结果显示对数学专业大学生择业影响显著性强的7种因素分别为:生源地、单位性质、薪金期望、家庭背景、个人能力、专业对口、发展前景。

化学专业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第2篇

研究方向

基于纳米碳材料的电化学及其电催化研究;电化学分析新方法和新原理的研究及其应用;微纳流控器件研究及其应用。

研究内容

(1)纳米碳材料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研究、生理活性物质在纳米碳材料上的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研究、纳米碳材料的功能化、纳米微电极阵列的构筑、纳米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的研究、基于纳米材料建立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在生命科学、能源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

(2)基于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进行新型电化学分析方法开发;

(3)微纳流控器件设计、制备和集成以及基于微纳流控芯片的微生物学、生物医学和药物学研究。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学术素养和政治素质、基础理论扎实、实验技能成熟和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从事分析化学和交叉学科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高等分析化学》、《高等仪器分析》、《现代电分析化学》、《微流控芯片分析》、《纳米材料概论》、《材料表征方法》、《现代光谱分析》、《现代波谱分析》、《现代色谱分析》。

化学专业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第3篇

[关键词]产教融合;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型科技应运而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调整办学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_、教育部等多部门在上层工作会议中均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人力资源的供给侧改革,因此产教融合是当前高职院校的不二选择。

1产教融合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变化趋势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发生了以下变化。

1.1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首先,线上营销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购物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态,网络购买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极大地冲击了传统销售行业,使得传统销售行业促销人员需求减少,而网络销售人员需求大幅度增加。其次,对创新创业营销人才需求的增加。2020年我国已经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企业纷纷投入大量的资源用于创新创业,随之也增加了对创新创业营销人才的需求。最后,对计量营销人才需求的增加。基于大数据的市场营销强调精准,因此需要大量掌握统计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市场营销人才。

1.2企业的用人理念发生变化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行为变化很快,尤其在年轻一代的消费者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熟悉最新的媒体、最新的通讯方式和新式的互联网语言,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有针对性的饥饿营销、秒杀营销、内容营销等新的营销模式。过去企业较多采用师徒制培养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经验的积累,因此入行较早的人具有优势。但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机会稍纵即逝,企业之间的市场营销竞争更多体现在反应速度、创新的理念上,因此熟悉新营销模式的年轻人最具优势。企业在用人理念上发生变化,导致市场营销人才需求出现年轻化趋势,比较典型是电商企业———三只松鼠,其员工平均年龄仅25岁,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01.94亿元。

1.3对新媒体营销能力和学习能力要求提高

新的商业模式下,新的营销技术层次不穷,特别是大数据的出现和应用,使市场营销方法和手段更加精确和可计量,例如精准营销和顾客画像等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把营销活动数字化,然后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客户进行分类,并构建数据库,这要求营销人员不仅掌握市场营销基本理论,还需掌握统计学、计算机、网络等知识,企业的这些岗位需要求职者具备多重知识背景。

2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供给现状分析

化学专业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第4篇

一、课程地位与作用

1、专业课程设置符合企业工作流程。完成一部影视作品需要三个步骤:策划,拍摄和后期,因此,将《微电影》,《摄影摄像》和《影视后期》这三门课安排在同一学期,由此让学生明确工作流程,系统掌握知识与技能,对未来从事的岗位有一定认知。

2、学期授课以项目为主整体划分,分阶段教学。在知识与技能教学设计上,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中职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层次,对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分为基础的技术点学习、综合项目实施、进阶训练三个部分,分阶段,分层次开展。

3、项目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本学期完成《我们这几个》微电影的制作,该剧本讲述与青春成长故事,学生代入感增强,且不限演员性别,拓展空间大,制作时学生分4组,同故事不同效果,培养学生创新力和创造力。

学生通过体验岗位角色,承担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掌握岗位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寻找自己擅长和喜爱的职业。

二、教学过程及解析

前期学生已经在微电影课上修正了剧本,并在摄影摄像课第一阶段学习了构图、景别、镜头运动。本阶段主要训练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同步提升综合职业素养。

教学设计如下:

课题:细节铺张情感

知识目标:了解场景拍摄流程,明确特写镜头在场景拍摄中的意义。

能力目标:能合理运用景别拍摄流畅画面;能从剧本中提取拍摄要点,并通过镜头语言表现情感。

德育素养:通过分析理解父亲对子女的爱,了解非理性情感的行为表现,学会控制情绪,明确成长是将非理性情感转化为理性情感的过程。

职业素养:沟通力:准确表达,创造幽默气氛,善于与被拍摄者沟通,给予被拍摄者信心。洞察力:一p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充满爱的心。

重点:通过景别切换表达故事情节。

难点:找出剧本中角色情感的关键点,并运用恰当的镜头语言表现。

关键:通过对心理学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走进角色内心情感世界,捕捉最真实情感下的肢体语言和表情。

关键技术分析:景别的综合运用,既通过运用景别来讲述故事内容。大部分学生可通过自学,教师指导来完成。其中,运用景别来表现角色内心情感是难点,为化繁为简,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运用,将技术点分为两个层次讲解,一是通过心理学分析,激发学生内心情感。二是通过剧情分析,掌握拍摄要点。

课前:学生观看微课《从文学作品到影视剧本》自主探究,完成拍摄任务。

课上:

1、摄像师的职业素养。过程:教师引导下的体验过程。1.潜意识――地上有钱,寻找失主,引导学生做出反映并观察。心理分析:经验成为潜意识,促使不加思索做出本能的行为。2.意识――手里拿钱,寻找失主,引导学生做出反映并观察。心理分析:在思考后作出反映,为意识。解析:通过情景创设,对“潜意识与意识”的理解,引申到职业素养,为分析理性情感与非理性情感做铺垫。职业素养提升,通过分析“潜意识与意识”,了解电影背后的故事,提升艺术修养,学会用镜头做观众的眼睛。

2、赏析学生课前拍摄视频。过程: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最佳镜头,对比分析镜头运用。解析:通过观看,讨论总结,特写镜头表现角色情感,引题“细节铺张情感”。

3、摄像师的工作技能。步骤:1. 运用实例分析非理性情感与理想情感的行为特点;2. 感受父母与子女情感关系及行为特征,进一步理解两种情感的区别;3. 总结关键技术:运用特写捕捉角色非理性情感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解析:通过头脑风暴,对理性情感与非理性情感进行讨论分析,找到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

4、德育教育。步骤:结合实际分析父母情感是理性与非理性。解析:通过情感的分析,理想处理父母与子女关系,了解成长是非理性向理性的转变过程。

5、布置任务。思考:假如你是上帝,你会用什么景别和视角拍摄人类,参考影片《冒牌天神》。课后:观看微课:景别的变化,视角的概念及应用,完善拍摄。解析: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电影分析镜头,了解技术应用,培养自主探究。

化学专业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第5篇

化学作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应用面广,实用性强。分析化学作为化学的一大重要分支,被不少领域所应用,实用性最强,所以分析化学的就业前景相对于其他化学专业来说是非常好就业的。

分析化学是大学本科的主干基础课,包括“定量化学分析”理论课、实验课和“仪器分析”理论课、实验课。授课对象为化学类专业和生物、医学、地学类专业的本科生。分析化学有严密、系统的理论,是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学科。学习分析化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技能并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分析化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发展非常迅速。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尽量穿插一些运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包括药物、环境、生物等各个领域中分析化学的新进展,新成果。保持化学分析理论的系统性并不断充实新内容,保持仪器分析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并及时融进新发展、新技术,将经典分析化学与现代分析化学融合在一起。

分析化学专业就业前景每年一次性就业率都较高,就业行业包括教育、材料、军工、汽车、军队、电子、信息、环保、市政、建筑、建材、消防、化工、机械等行业。部门包括:各级质量监督与检测部门、科研院所、设计院所、教学单位、生产企业、省级以上的消防总队等。市场调研发现应用化学专业的毕业生适宜到石油化工、环保、商品检验、卫生防疫、海关、医药、精细化工厂等生产、技术、行政部门和厂矿企业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适宜到科研部门和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适宜继续攻读应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预计21世纪学科发展的特点是各学科纵横交叉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化学学科,其自身的继续发展和与相关学科融合发展相结合;化学学科内部的传统分支的继续发展和作为整体发展相结合;研究科学基本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化学专业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第6篇

美国大学化学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就xx,xx年的数据显示,总体而言,社会的需求下降了1%,但是基本上是没有多大的变化。专家预测:除了研发新药和制药的生产业以外,总的化学生产业将会有一个小幅的下滑,这其中的原因包括:公司招聘员工数量的下降,海外产品的进口的冲击,服务外包等等。但是,对于化学的技术人才仍然有一定的需求量,特别是研制新药这方面尤为突出。

美国大学化学专业出来的毕业生通常与一些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师为伍,研发和使用一些制剂或与化学相关的器具。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实验室主要从事研究工作,研发新产品等,另一类是在生产的第一线,从事测试设计包装,物质合成,把握环境兼容性等。

科学技术人员在2008年共有270,800个工作岗位,41%的化学家和材料家受聘在制作公司,主要是制作塑料、人造材料的药物、香皂、肥料、杀虫剂、涂料、工业化学等。18%的人做科学研究;12%的人在建筑、工程以及相关的领域工作;还有一大部分在学校任教;化学以及材料专业的人才分布在全国各个领域,但是主要是的'还是在工业领域。

就业薪酬分析

就化学专业毕业生薪酬而言,化学专业的就业薪酬在美国相当不错,化学专业的薪酬是在$59870;50%的人的薪酬在$44780-$82610之间;10%的人会低于$35480;10%的人高于$106310。 专业细分来说,有机化学最受到大型制药公司的青睐,如辉瑞,礼来等著名企业,一般而言PhD毕业起薪可达8万至9万美元,MS起薪也可达到约5万至7万美元。虽然如此,有机化学对身体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因此许多人会考虑转行。

分析化学同样也可以选择制药公司,分析仪器公司等发展。如果希望将来毕业之后能去顶尖跨国制药公司,读书期间就要注意积累很多技能,比如写作、语言、参加行业学术研讨会、认识行业内人士等以此来积累自己的人脉和硬实力。

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就业相对比较窄些,但是化学整体上不错,因为化学化工产业已经成规模,有很多大公司需要化学人才,比如杜邦,陶氏化学,GE,英国石油,壳牌,爱克森美孚等。他们对优秀的人才,从来都是绝不吝啬的。

总的来说美国大学化学专业就业前景还是很乐观的。

化学专业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第7篇

关键词:ESP教学,需求分析,教学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间商务活动的日趋频繁,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已经转向外向型、应用型和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作为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求不断增加。这种趋势正在改变高校英语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影响到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其特征之一就是各种形式的专门用途英语(ESP)在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中出现,其中最热门、发展最迅速的当属商务英语。但是,由于各校的教学背景不同、办学经历不同,对商务英语及教学观也有差异。因此,从目前各高校开设的商务英语教学来看,教学模式缺乏规划性和系统性。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商务英语所涉及的范围不断拓宽,课程门类不断增多,在ESP需求分析理论下探析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而有积极意义的。

一、ESP教学理论依据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ESP教学就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根据学科门类,可分为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EST )、商务英语(English for Businessand Economics,简称EBE)、社科英语(Englishfor Social Science简称 ESS )。ESP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它有一整套教学方案、课程实施的指导原则和方法;同时它又是一种英语教学的途径。ESP教学主要有四个特征:(1)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2)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3)词汇句法和语篇上放在与特定专业、 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4)与普通英语相对。

ESP教学更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不是为语言目的而学习语言,而是要通过语言去学习某个特定专业课程,从而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由于其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备受世界各地学习者的欢迎和语言学家们的垂青。

二、ESP教学需求分析理论及实践

需求分析是ESP教学的核心,也是ESP区别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需求分析是确保ESP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而需求分析的关键就是找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与社会和他们自身所期望达到的程度之间的距离。由于在商务英语领域所需要的语言技能比其它ESP分支所需要的语言技能更难以预测,因此需求分析对于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对商务英语ESP教学的需求分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需求分析涉及到教学活动前和教学过程中对客观信息(如外语学习者的个人学习情况、学习目的和目前的外语水平)和主观信息(如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偏爱、需求与期望)等的数据的收集。目前在需求分析的大框架下,有许多不同的需求分析方法,各种方法的范围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中包括目标情景分析法(Target-situation Analysis),现状情景分析法(Present-situation Analysis),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分析法(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es)等等。

虽然学者们对需求分析的含义、内容、方法等的看法并不一致,但普遍认同的是: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调查分析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下要使用到的语言,而仔细全面的需求分析应该包括“现状情景分析”和“目标情景分析”。完整的需求分析应该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并尽量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起来,从多种渠道,用多种工具了解和获取多方面的相关信息,而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为我们ESP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ESP需求分析理论的指导下,笔者在学生中作了调查。对于学生在商务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方面设问以及企业需求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中我们能看出:46%的学生在读、写方面表现出对自己在专业术语方面困难很大,19%的学生体现在商务知识方面。在学生的平常写作中,多采用EGP词汇,专业性的词汇运用频率不高。体现不出商务英语的专业特点。

在了解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否能适应目前工作方面的调查显示,只有23%的学生,能用在校期间的所掌握的英语知识满足岗位要求。75%左右的学生还不能胜任。而当代很多企业也都把英语能力视为员工的基本素质,员工英语水平的高低不同程度地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和地位。员工的工资,职位与未来发展,也与英语水平紧密相关。

三、高职院校商务英语ESP教学模式的构建

以上对ESP教学理论和需求分析的认识与实践,是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ESP教学模式构建的一种指导。“模式”是英文model的翻译,是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它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是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在具体构建商务英语ESP教学模式时,需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来展开。

(一)理论依据

ESP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是信息加工理论(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ies)与“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两个主要的理论依据都侧重于学生实际的认知信息,教师应当将有意义的学习资料与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结构相结合,使学生产生一种主动将两种知识结合运用的倾向。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在教学模式的机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教学模式服务于教学目标。ESP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决定了对外语人才需求类型的不断变化。在国内外科学技术共同发展、互为补充借鉴的今天,更需要能用应用外语与相应淋浴的专业人士经行专业沟通与交流的复合型人才。ESP教学正契合了不断创新与科学发展的时代精神。

而商务英语教学的需求目标在于拓展学生的关于商务运行机制的知识术语,让他们了解各国的习惯做法,尤其是说英语国家的一些商业管理,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商务英语教学应尽可能使学生全面了解商务文化、公司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从事商务活动的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专业术语和商务知识。

(三)操作程序

ESP教学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这种程序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而服务的。在此,可以引入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的操作程序(见下图)。这个操作程序遵循“资讯、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实践、巩固、拓展迁移这一完整的行动序列。“资讯”就是获取有效信息。对于商务英语教学来说,可以通过对学生,企业是社会的调查,获取与教学相关的信息,用需求信息指导以下的操作程序。然后根据各专业领域发展水平,英语在各领域的应用程度,来建立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机制,从而有效地组织教学。接下来进入新旧知识相结合的具体操作阶段,将已掌握的英语技能和专业知识技能应用到所学专业英语中。论文参考网。然后又针对性地强化练习,经过遗忘与记忆的过程后形成习惯性思维,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在此基础之上,学生会自觉地将英语应用到所需的专业领域,达到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

同时,为了能保证各环节能满足各方面需求,要增加一个对所有环节进行反思、实施“控制”的心智操作功能,并使其成为整个思维运行过程监控的核心。

(四)实现条件

根据商务英语教学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其教学必须改变传传统的孤立地教授语言知识或者商务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必须把商务技能的培养和语言的运用融于一体,把语言技能的训练设置在范围广泛、情景真是的商务情景之中。要实现这样的教学需求,必须要优化教材,改进教法,改善教学场所。

商务英语的教材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增加学生的商务知识结合起来,以主题单元为主,内容涵盖面试、公司管理、商标、经贸、商业文化等实际工作中要涉及的各个领域。目前可以采用以主题学习单元为主的商务英语类教材,如《新编商务英语精读》、《剑桥商务英语》等。

在教法方面,因由归纳、演绎、分析等传统方法,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转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分析入手,设计各种商务情景模拟,布置各项商务仿真任务,组织各类与商务相关的专题讨论等。例如“商务谈判”单元的教学,可以采用以任务教学法为主的教学过程:“提出谈判主题和任务” →“实践谈判任务” →“展示谈判活动” →“巩固拓展主题” →“总结评价”。

教学场所是ESP教学的硬件,包括教室,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等。这些教学场所也要随着教材、教学方法等软件的更新而不断改进。如数字语音室、商务洽谈室、模拟秘书办公室、同声传译室等。这些多功能一体化教室能兼备理论教学、实际操作等功能。同时,还可以拓展范围,让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到企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基地,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真实体现商务英语的运用。论文参考网。

(五)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社会评价。评价的内容侧重于学习效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在教师评价方面,我们可以将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来进行教学评价。论文参考网。在学生评价方面,则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竞赛测试,企业实践等形式,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评价。

四、结语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ESP教学是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经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作为英语专业课的商务英语课程,其教学模式也要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商务英语ESP教学模式的研究目前还不够完善,今后需要将ESP教学理论与实际应用更多地结合,从而更好地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蓉. ESP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 科技文汇,2010,3.

[2] 谭纯艳. ESP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2010,7.

[3] 阮绩智. ESP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2009,9.

[4] Ellis M .Johnson C.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5] 严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8.

化学专业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第8篇

关键词:情景-应对 实践教学 改革探索

1 “情景-应对”教学方法的基本思想

目前,高校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同社会的要求部分脱离,课程教学的职业应对性相对薄弱,围绕着情景引导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张迪认为应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式[1][2](张迪,2010);曾晓妹开展了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物业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3](曾晓妹,2012);刘艳萍提出创设校园文化情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究[4](刘艳萍,2013);王铁媛基于情境认知的实验教学法,开展了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5](王铁媛,2012);曹亚东针对《消费者行为学》课程,对情景模拟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与探索[6](曹亚东,2012)。

针对当前教学职业应对性比较薄弱的现状,笔者发现目前学者通过情景引导的教学研究多集中于具体的某门课程,而针对于某专业教学方法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少有针对性的策略。为打破这个制约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瓶颈性问题,加强教学与学生未来工作的职业情景相关性,针对信管专业实践课程,完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匹配性,选择基于“情景-应对”的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基本想法是:通过“情景-应对”式的构建和实施专业实践类课程,增进教师对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的理解,认清“情景-应对”在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体系和选择正确、适宜的教学情景应对教学目标,引导和带动整个教学活动优质、高效地进行。促进学生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2 “情景-应对”教学方法的设计思路

以“情景”为切入点,开展一系列应用型本科高校基于情景如何应对教学的研究工作,形成一整套基于“情景-应对”的信管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情景-应对”式教学方法,基于专业实践类课程,设计思路从以下五方面开展,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制定的机制研究

基于“情景-应对”的教学模式的执行过程中,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须以培养目标为依据,满足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以“情景”为起点的教学目标制定,需要了解所处时展对本专业职业岗位人才的需求,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对行业领域的影响及学生毕业后将要面临的职业情景,了解学校自身的实践办学条件及能够利用的现实的与模拟的实践教学资源,完善科学合理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目标实行应对教学。

教学体系设计的构建研究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实践教学情景的选择,是教学体系组织的起点,大到职业岗位情景,小到某个单元的课程情景。以职业岗位分析作为课程设计的起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制定时按照大情景包括小情景,小情景为大情景服务的原则,设计大学四年整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组织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组织的方法研究

基于“情景-应对”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思路,首先根据职业岗位情景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分析发生情景的相关知识,确定具体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及进程。进而层层分解,划分教学单元,建立基于情景的课题模块,确定实践中的课题内容及关联。

教学方法开展的方案选择

人才培养需要以课程或活动为载体展开教学。“情景-应对”式教学在展开过程中非常强调情景为导向,可以选择运用实验创设问题情景、运用启发式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运用纠错创设问题情景、运用课堂讨论创设问题情景、运用仿真教室创设问题情景等方法开展专业实践的教学。

应对评价效果的方案评估

“情景-应对”式教学模式不但研究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同时重视教学质量的评价。在“情景-应对”式教学模式中,层层分析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目标,测评学习结果,判断是否应对教学目标作为衡量师生是否完成教学任务的标准。在教学中向学生明示各个阶段应该达到的目标,实行应对管理,由此反馈调整专业实践教学。

此五个环节以目标驱动,层层分解,从培养目标依次分解到教学目标、课程目标进而到课题目标。在每个环节进行情景分析,完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对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职业情景;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情景分析,进而角色推演出岗位情景;步步递进,根据岗位修订课程目标,应对课程情景;触类旁通,选择教学方法,支解构成课堂情景要素;最后进行情景评价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并进一步优化,建立整个情景作用架构,如图2所示。

同时,在教学情景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使其用新的知识观和教学观来看待,并自觉完成新的教学情景所要求的角色转换,为营造与之相互协调的心理情景奠定必要的基础。

3 “情景-应对”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

基于“情景-应对”的人才培养研究是以“情景”为切入点,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信管专业实践类课程开展应对:教学目标如何制定,课程体系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如何组织,教学方法如何开展,教学评价如何进行。其主要特点是构建情景,应对教学。整个方法改革研究过程首先通过项目调研,查找国内高校的信息管理教学培养计划、校内的实践教学资源和校外的职业岗位需求及职业情景需求调查。然后总结相关理论的文献综述,对调研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借鉴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重点提出基于“情景-应对”的信管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方案,并且在前述基础上,结合我校教学特点,结合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该方案。

“情景-应对”信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以“情景”为起点,了解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及能够利用的现实的与模拟的实践教学资源,了解专业职业岗位人才的需求,研究信息技术发展对行业领域的影响及学生毕业后将要面临的职业情景。将该调查反馈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系统的优化教学目标。

(2)以职业岗位情景分析作为设计的起点,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调研结果中的职业岗位需求及岗位情景,开展师生座谈,以就业为导向,淡化教育痕迹,讨论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以及企业对各级信管人才的需求和要求等重要信息,开展人才培养中“岗位情景”的探讨,调整制定有针对性的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总结分析情景化的实践教学元素。

(3)分析发生的情景及相关的知识,确定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及进程。进而将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层层分解,划分教学单元,创设“课程情景”,建立基于情景的课题模块,确定课题内容及关联。在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强调情景为导向,设计合适的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在情景教学中使学生积极思维获取知识。

(4)以是否应对教学目标作为衡量标准分析开展评价,结合专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反馈,不断完善该方案,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契合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要求。

4 “情景-应对”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

通过基于“情景-应对”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对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产生如下成果。

(1)基于应用型信管人才培养的理念,分析教学目标,层层分解,系统化的构建与实施信管专业实践有效情景,提高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2)“情景-应对”的模式开展,以“情景”为切入点,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体系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开展和评价效果评估五个方面开展应对信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完善信管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体系。

(3)基于“情景-应对”,适宜教学情景的构建与实施,探索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一整套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信管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工作,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5 结语

“情景-应对”教学方法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也存在一些难点如应对效果评定科学性怎样掌握等,尚需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参考文献

[1] Models of teaching[M].Bruce Joyce,Allyn & Bacon,2008:2-3.

[2] 张迪,中永康,刘洁.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学术月刊,2010(11):96-98.

[3] 曾晓妹.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物业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2(4):265-289.

[4] 刘艳萍.创设校园文化情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黑河学刊,2013(1):118-120.

化学专业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第9篇

金融专业就业前景好吗

近几年来, 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金融学硕士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金融类专业是一个较为高端的专业,它的定位比较高端,很多的普通院校对于金融类专业没有一个完善建设,因此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会比较挑,希望找一些有较好学历的毕业生,能够熟练掌握金融类专业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工作中去。因此,对金融学专业感兴趣的考生,报考这个专业后,认真学好学精这个专业,将来毕业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金融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

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

主要课程有会计学、货币银行学、管理学、统计学、审计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外国银行制度与业务、预算会计、投资银行业务、经济学原理、经济法学、税法概论、中央银行概论、证券投资、财政学、保险学原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银行会计、国际金融、国民经济核算、经济计量学,经济活动分析、经济应用文写作、思想道德修养(职业道德操守)。

化学专业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第10篇

【关键词】图式理论;语篇认知;商务英语听说教学

一、图式理论与语篇认知

1.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是由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t率先提出的。这一理论一直为认知语言学、应用心理学等学科广泛应用。近年来,图式作为阅读的认知策略,其有效性和实用性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早在1932年Bartlett就指出:图式理论指的是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于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影响听说能力的图式主要有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t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ta)和修辞图式(rhetoric schemata)。其中,语言图式指听者已掌握的语言知识的总和,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内容图式指听者所具备的有关听力材料主题和内容方面的背景知识,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信息以及专业知识,又称为主题图式。修辞图式是有关文章篇章结构的知识,获取修辞图式是指读者需对商务题材的文章顶层结构有概况性的掌握。在英语听力教学实践中,研究者发现听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与材料相关的内容图式,即和说者拥有一定的共享图式(share schema),共享图式越多,就越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就是说,图式理论之于听力教学是可行、实用有效的。

2.语篇分析理论

语篇分析理论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近年来已经被很多应用语言学研究者应用于外语教学研究中。国内如马广惠、田海龙、黎晓伟等学者一直在关注其对二语习得中写作能力的影响。

语篇分析的研究重点在于研究语言本身和语言的使用,主要内容包括:衔接与连贯、语篇结构、信息结构、语篇类型、篇章语法、体裁理论、会话分析、言语行为理论等等。众所周知,大学英语听力所用的教材和英语口语会话所需要的素材,多是对话或短文,长度不定,形成了整体,因而构成了语篇。而语篇分析通常指的是对比句子或段落更大的语言单位所作的语言分析,目的在于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的语篇。这样,学习语篇分析的知识,了解语篇的构造特征和理解原理,对英语听说学习就有一定的反拨作用。同时,有关听力理解的研究表明,听者的意义建构是通过更广泛的信息资源所获得的,这种信息资源既包括图式知识,又包括语境知识(contextual knowledge)。

二、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听说教学与图式理论

在英语听力教学实践中,研究者发现听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与材料相关的内容图式,即和说者拥有一定的共享图式(share schema),共享图式越多,就越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就是说,图式理论之于听力教学是可行、实用有效的。国内的学者如刘绍龙、傅堤、钱巧云等也开始将其运用于对英语听力教学的探讨中。

图式是认知的基础,在大脑中形成后对所获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理解并记忆。人们对新知识的理解都要依赖于大脑中已经存在的信息图式、框架和结构。图式理论中涉及“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down)两种信息处理的方式。前者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表现为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起始于最基本的具体图式:声音辨析,然后逐步聚合成高级的图式:字词句——语法结构——构建语篇,当底层的知识进入了高层次的知识,更笼统的知识就会被激活,即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后者强调听者利用长期储存在大脑中的背景知识来分析、处理输入的信息,是一个预测,检测,证实的认知过程,它注重高层次的图式的运用,比如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即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听力过程中,这两种信息处理的方式相互补充、交替进行。只要由自下而上的方式处理的信息与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形成的概念性推断一致, 理解便是正确的。反之,如果二者相矛盾,则需要不断修正理解, 直到二者统一为止。

以马龙海主编的《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下)》为例,其视听材料丰富,涉及涉外商务流程中各个环节(包括前期接洽、贸易洽谈、付款发货、投诉索赔等基本贸易流程);训练形式多样,如:问-答、重复、模仿、复述、情景再现等;涉及不同人员之间的话语(老板-员工、职员-客户、出口方-进口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建立图式理念,培养学生发现图式、充分利用图式指导听力和口语会话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图式类型,向学生介绍图式的类型特征,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理解方式。比如,在贸易询盘环节,如果提前使学生熟悉相关的进出口贸易中询盘的流程,那么在进行具体的商务谈判训练中,学生就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理论知识针对具体的场景进行判断、联系和加工,从而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地做出判断、选择恰当的方式和话语来完成相应的交际任务。

然而,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实践中时有发现,即使学生应用了图式知识也并非总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这种情况在将听力理解能力和会话能力相结合进行综合素质训练时尤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高职高专学生的起点较低,词汇量较小,对语言材料反应速度较慢。二是对国际商务理论知识和商务交际技巧严重缺乏或掌握不够熟练。在商务英语听说能力素质训练过程中,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其国际商务背景知识和语言方面知识同样重要。商务英语不同于日常英语,在文体、句法、词汇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点,这给学生获取听力信息和语言会话都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听说教学与语篇分析

为了解决图式理论应用于商务英语听说教学中的不足,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了语篇分析理论。鉴于语篇分析对于阅读者把握语言的宏观影响,近年来,其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关注。其中,语境知识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语言习得是非常重要的。它制约着商务英语学习者是否正确理解和处理特定职业环境下的信息资源。

对于情景会话这种语言交际中最基本的交流形式而言,语境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四个层次:A 上下文;B 交际情境;C社会背景;D 文化背景。总体而言,语境就是在上述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制约着情景会话语篇的关联性。在商务英语听说教学中,语境可以具体为:上下文、交际情境、中西方文化背景以及国际商务背景知识四个方面。针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水平和认知特点,在教学中研究者所强调的语境是中西方文化背景和国际商务背景知识。比如:在付款方式谈判环节,如果提前使学生熟悉相关的进出口贸易中各种付款方式的优缺点,那么在进行具体的商务谈判训练中,学生就能够利用已有的国际商务针对具体的场景进行判断、联系和加工,从而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地做出判断、选择恰当的付款方式来达到涉外谈判的目的。

四、商务英语听说教学思路和方法

1.商务英语听说教学设计思路

商务英语听说教学属于应用实践性教学,虽然本质上讲是一门语言性学科,但它更是“社会技能学科”。商务英语侧重于商务环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以《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下)》为例,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是:以ESP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建立了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宽、厚、活”的模式,即“宽”基础能力、“厚”专业能力、“活”岗位群适应能力的三维能力模式。“宽”基础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英汉语言文化知识,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从图式角度来讲,即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与英语语言有关足够的语言图式;“厚”专业能力,要求学生拓宽专业口径,夯实专业基础,不断加大经贸、金融、管理等专业的学习力度和范围,掌握一般的经贸金融基础知识,突出专业的复合性,即建立与商务材料相关的内容图式;“活” 岗位群适应能力,要求学生增强适应未来岗位群的综合化能力,通过模块化方向课程的学习,即利用语篇分析的方法引入商务英语特定的语境,加强学生对涉外商务情景的适应能力,在不断加强实践的过程中,增强毕业后的择业能力和竞争能力。

这样,与“宽、厚、活”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应,在教学设计中就形成了立体交叉的“语言能力+商务知识+综合技能”的三维模块课程结构,通过学习前期利用图式理论来导入相关知识,学习过程中利用语篇认知策略结合职业特点来融会贯通,最终使学生能获得“语言交际+商务运作+国际文化理解”的三维能力。

2. 商务英语听说教学研究方法

基于图式理论和语篇分析理论研究,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专业水平,学生认知水平,学生成绩考查模式三方面来探讨商务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研究者在实际教学准备、设计和课程教学中采用了如下方法:

首先,采用访谈法对专业学生和顶岗实习单位进行访谈。遵循 “适应市场需求,培养适用人才”的教学理念,通过对国内最_2B阿里巴巴会员企业的深入调研,仔细分析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毕业生的主要工作岗位,确立了以外贸销售岗位为主要就业岗位,以国际营销、涉外文秘、单证制作、货运、外事接待等岗位为就业岗位群,以B2B客户经理、销售总监等岗位为发展目标岗位。并选取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商务听说教学目标、方法等问题进行访谈。根据职业岗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入手,结合图式理论认知的方法来设计听说教学过程和内容。整体设计思路是将涉外商务交际活动的基本流程作为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分为:前期接洽、贸易洽谈、付款与交货、和售后服务四个模块进行。

第二,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分析。针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听说教学特点和学生对商务英语听说教学模式认识的模糊性和盲目性,通过问卷,结合访谈,使学生把握商务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的科学内涵,在头脑中建立必需的共享图式,并学会利用语境来分析涉外商务语言的特点,帮助教师构建科学合理的商务英语听说教学模式。

第三,以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灵活运用“真实情境”的语境教学。针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基础薄弱的特点,运用大量真实、生动的涉外商务情境使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商务交际能力。在模拟国际商务工作情景,辅以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让学生把学到的英语语言知识结合有关的国际商务知识,融入到实际的商务英语活动中,利用语篇分析的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第四,采用多元化成绩考核来检测方式实施效果,并对下一步教学发挥指导作用。在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估方法上,力求考核内容多元化,评估方式多样化。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纸笔测验与实际操作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发挥各种评价方式的优势和特长,又可以互相弥补缺陷和不足。同时强调对过程的重视,使学生由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

五、结论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的重在培养学生实用性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使学生能进行职业所需要的涉外商务交际会话和写作。

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了语篇理解的认知策略,通过将图式理论与语篇认知相结合,探讨探索了提高学生商务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和会话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能够去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生积累了大量英语知识、商务知识,而在真正的交际中不能灵活运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木鸿英:《图式理论在商务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载《商务现代化》,2009年第4期。

[2][4] 李丽珍:《语篇分析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载《外语研究》,2011年第1期。

[3] 甘 仪:《图式理论介入听力理解的策略探索与启示》,载《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1年第1期。

化学专业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第11篇

关键词:旅游英语 教材 本土化

0 引言

新疆旅游业在近30余年中,发展稳健,为新疆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即使受到了新疆“七五”事件以及近几年的暴力恐怖事件的影响,旅游经济较之前有所下降,但是新疆的旅游业对于新疆整体经济的发展依然不容小觑。旅游英语在新疆各高职院校中几乎为必备专业,那么新疆是否有专门针对新疆的旅游英语教材;旅游英语教材的本土化是否有利于提高旅游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把需求分析理论与旅游英语教材的本土化研究有机结合,以此提高旅游人才的培养水平,本文试图通过简要分析解答这些问题。

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或needs assessment)最早使用于20世纪70年代初,目的是为成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设置提供依据。国外教育界对需求分析的涵义有不同的解释,Richterich(1972)第一个提出了外语教学中需求分析的模式,指出了需求是学生目前的学习要求及未来的工作要求,也就是说他们的所学在未来的工作中学有所用。目前,国内基于需求理论分析的研究多体现在课程设计(syllubus design),课程评估(curriculum evaluation),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职业英语(English for Vocational Purposes)和教材分析这几个方面。比如,国内学者束定芳(2005)提出的“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理论被很多研究者用于相关的语言学习需求分析,但是纵观这些期刊文章多是集中在商务英语课程以及诸如电力、机械等行业英语课程的教材分析和课程设计方面,而研究者们的发现也多体现在ESP教材语言内容与专业内容失衡;教材形式单一;教材未能体现学习者的真实性;教材语言没有充分利用语料库。相比较而言,旅游英语,作为ESP的一个重要方面,相关的论文资料数量不多。这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一是商务英语在过去的十年中受到中国外贸蓬勃发展势头的影响得到了迅速发展,使各界人士的焦点集中在商务英语而忽略了其它方面。二是旅游英语有一定的地域性限制,即在旅游资源丰富的省级高校和职业类院校当中才有一定的地位。

2 新疆旅游英语教材现状

目前,新疆旅游英语教材的问题就是教材短缺,尤其是新疆本土教材只有寥寥几本,而且以景点解说词居多。在新疆的高校中,现行的旅游英语教材虽然内容比较丰富,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旅游英语教材定位不明确,有两极分化的现象。有的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教材内容侧重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术语的介绍,忽视了学习者对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而另一部分教材套用国内外旅游相关企业岗前培训手册等资料,素材和情景对话与相关岗位有很大的贴近度,但是涉及的知识面比较窄,无法完成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另外一个不足就是在教材中文化知识偏少,现有旅游英语教材中除了缺少中西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也比较缺乏基本的关于人文知识,诸如地理、历史、宗教、饮食等知识。还有一个最明显的不足,这些教材的课程内容很少涉及新疆旅游资源。在新疆高校的很多英语专业学生希望今后能在疆内从事导游工作,但是这些学生普遍反映这些教材由于缺乏本地旅游资源的介绍而对他们未来职业的帮助不大,从而影响了旅游英语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旅游英语教授者也发现多家出版社的教材都有一个共性:导游词部分偏重国内外著名景点的介绍,而没有以新疆本地旅游资源为主导,但是学生在实际的英文导游考试当中,甚至以后的择业方面,多是用到自己所在地区的景点英文介绍,这就造成了“学”和“用”的脱节。

3 教材应突出地域特色

旅游业已经逐渐成为新疆各地区重要的收入来源,并且将逐渐发展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另外,很多英语专业,旅游酒店专业的大学生把从事旅游业作为自己的就业方向。本土化的旅游英语教材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并且有利于消除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地理人文的隔阂,激发他们学习该课程的兴趣。这对那些计划未来从事旅游业的学生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他们的就业积累了必要的知识储备。所以,旅游英语教学教材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在关于旅游英语教材和教学方法研究的有限资料里,高职旅游英语教材分析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些研究一部分是从纯文本角度进行教材评估的,还有一部分是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等手段对正在使用教材的学生和老师的需求进行分析评估的,第三类是纵向和横向比较几个大的出版社的旅游英语教材的实用性和效度性。

高等院校一般都是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而开设ESP课程的,所以这些学校培养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以后可以服务于当地的企业。那么旅游英语的开设其目的也是能为新疆旅游行业培养可用人才,因此旅游英语教材的本土化就显得非常重要了。Tomlinson(1998)提出了好教材要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促进学生多接触真实的语言,应该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机会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旅游英语教材内容不仅要有针对性还要兼顾实用性,课文话题覆盖面要广,尽量涉及到所有新疆4A级及以上景点,而且要考虑到内容要使学习者有兴趣,因为教材的使用者很可能就是未来的旅游从业者。所以在旅游英语教材中最好涉及新疆知名景点,比如喀纳斯景区,那拉提大草原,吐鲁番葡萄沟火焰山,金沙滩等等本土的风景名胜。另外在教材中还应该简要介绍新疆的地州划分,城市简介,风土人情,饮食文化,历史背景等知识,因为一个景点吸引游客的不光是优美秀丽的自然风光,还有此景点所承载的浓浓的文化底蕴。除此之外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宗教”本身就是地区文化的一个特点和亮点,在教材中这一点也应该被突出描述。总而言之,新特的地域性特色在新疆旅游英语教材中是个绝对不能缺失的要素。

4 结语

通过对旅游英语教材、教学和本土化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旅游英语教材的编撰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结合旅游专业的专业要求,不断完善具有本土特色教材的开发。旅游英语是新疆旅游文化对外推介的中坚力量,本土化旅游英语的学科建设和教学内容的建构,还需要多方面的合力和不断探索,使其在高校及整个旅游行业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Richterich, for the Definition of language Needs of Adults Leaning a Modern Language [M].Strasbourg: Council of Europe,1972.

[2]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3]蒋瑜秀.新疆本土旅游英语教材开发初探[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4).

[4]刘泓蔚.基于ESP理论的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9(13).

[5]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6]谢林,何冬梅.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材体系建设探索[J].科技信息,2009(8).

化学专业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第12篇

关键词:多元化 管理机制 “竞争性”教育

0 引言

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就业选择途径和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较窄,大多面临的是就业、专接本、专转本、出国留学或其他情况,本科院校的学生可以直接工作、考研、考公务员以及出国留学等,就业的口径很宽,可选择性很强,因此,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和本科院校学生的就业差异性很大。加之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使当前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需求与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使二者之间产生了差距。如何协调学生多元化的背景与就业工作的发展趋势成为当前的主要难题,本文选取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全国就业50强高校――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管学院的2013届毕业生进行分析,结合该校就业工作现状,力争通过学生生源构成、生源所在地区、工作单位的行业分布等方面进行综合比对,探索研究不同环境变革下学生对工作单位的具体选择标准。

1 构建完善的就业体系

该院已建立“学校-二级学院”为主的两级就业管理机制,就业工作主要从教育、管理、指导与服务四个方面开展,根据学生在校的三年时间合理安排相关活动的举办时间,定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90后”的学生思维活跃,观点新颖,但对待个人的职业生涯没有明确的规划,市场化的单位需求和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学生无法适应新时期下的择业环境,如何建立个人的自信和合理的规划职业生涯成为当下学生面对的难题,多元化的背景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趋势从侧面也在要求学校工作重点的转移,单纯的提供工作岗位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日常需求,构建一体化和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成为高校当前亟需改进的重点,就业指导和服务逐渐成为就业的重心工作。

2 样本分析

样本概况 该院2013届毕业生共有13个班级,生源主要有普通高中毕业生、自主单招毕业生以及对口单招毕业生三类构成,总计625名毕业生。其中工程造价292人,工程监理137人,建筑工程管理153人,房地产经营与估价42人,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该院毕业生仅有五位同学因个人原因(部分同学因就业单位需要学生取得毕业证书以后才能签订就业协议)未能及时就业,其他同学中477人参加工作,96人专接本,42人专转本,2人参军,2人参加“西部计划”(图1)。四个专业的就业率分别为: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为98%,工程监理100%,房地产经营与估价100%。

工作分析 针对2013届毕业生,该院主要从两个阶段开展就业工作:第一阶段,2012年10-12月,通过邀请企业、督促学生自己联系工作单位等方式先解决一部分同学的就业问题;第二阶段,2013年3-6月,该院学生在这个阶段都在单位进行顶岗实习,这本身就是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考察的阶段,一段时间的相互了解可以让学生迅速做出去留的判断,另一方面,通过专场招聘会以及校企合作等手段为找不到单位的同学提供工作岗位。

从2012年11月开始,该院每周一汇总四个专业的协议签订情况,并于周二的学院例会进行数据的通报,图2为该院学生从2012年12月-2013年6月的协议签约情况,同时和2012届毕业生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分析,2012届毕业生在第一学期签约数量较多,而2013届毕业生主要集中在第二学期签约,同时,第二学期为该院大三学生的顶岗实习阶段,很多学生在返校时将协议带回上交,这也是导致2013届毕业生6月上交协议数量较高的主要原因(图2)。

图2 近两年毕业生签约情况对比

生源与工作单位性质分析 在统计2013届毕业生的同时,该院对应届毕业的生源也做了细致的分析,截止至2013年6月30日,该院共收到学生上交就业协议493份(部分专接本同学也上交了就业协议),通过对这部分学生生源地的统计,我们可以对比2013届毕业生的签约工作省份和生源分布(表1),其中江苏省的毕业生较多,针对已交协议的同学,该院也充分分析了学生签约工作省份(图3)。(学生生源所在地总数据是625,学生签约省份主要针对上交协议的学生进行统计。)

由于该校地处江苏,所以江苏本地的毕业生较多,此类毕业生在就业时会充分考虑家庭等因素,最后选择还是留在江苏工作,同时,由于沿海地区建筑施工业相对而言比较发达,中西部省份城市的学生在毕业后更愿意先在沿海城市工作几年再回老家,因此,该院大部分毕业生最终的签约单位都分布在沿海省份。

图3 2013届毕业生的工作省份

由于该校的职业教育背景,这也加大了学生毕业时进入国有企业的难度,在2013届毕业生当中,只有24位同学进入了国有企业工作,大部分同学进入了民营企业。该院学生就业方式很多,大部分同学都是进入建筑施工企业,少部分会选择自主创业或者其他灵活就业的方式。

3 结语

多元化背景下的学生就业工作形势将会越来越复杂,要做好学生就业工作最根本的还是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的设置专业,同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和用人单位签订“订单式”培养计划。学生就业工作并不只是从学生大三时才开展,这是一个长效性的工作,相关的创业指导、就业指导课必不可少。学校和学院层面还要构建完善的就业指标评估体系,加强与企业的对接,充分拓展就业市场并加强对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

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工作团队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成长,就业工作团队不仅仅要胜任当前的就业工作,还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深入学生群体当中,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管理和指导举措,不断提高就业指导的工作效率。学生就业工作一方面需要方法,另一方面还需要全院所有老师的参与,基础性的工作同样不可小觑。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高校就业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新的信息和动态,加强对学生的“竞争性”教育,从而为毕业生的就业之路做好铺垫,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道路上不仅能够好就业,而且能够就业好。

参考文献:

[1]戴勇.不断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23).

[2]李红.高职高专教育的就业工作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9).

化学专业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第13篇

【关键词】药学专 业大学生 就业形势与前景

一 引言。

尽管目前药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药学产业在世界各大经济领域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医药公司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高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且,由于它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我国的药学事业近几年的发展也是非常迅猛的,许多药品都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也与外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在专业人才方面有稀缺。这表明药学专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 从事药学专业职业类型分析。

1. 药师。

药剂师在医药行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现在,随着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药剂师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社会地位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就业所涉及的领域也相应的扩展。我国药剂师的就业领域:第一、 药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药店的数量也急剧增多,法律对于药店的规定需要有常驻的药剂师,所以有大量的药剂师进入药店工作。第二、医院。传统意义上的药剂师都是在医院的药房工作。现在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药剂师也要进入病房,一方面与医生沟通用药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为患者药物方面的问题提供更专业的解答。第三、制药企业。企业工作的药剂师选择的具体工作也不一样,一部分从事新药的研究、制作及后期实验; 另一部分可以从事医药代表,主要负责某些药物的推广工作; 还有一部分可以从事管理方面的职务,组织研究、管理经营等。【1 】

2. 公务员。

公务员报考热的持续升温表明公务员作为一种职业选择日益成为广大求职者的首要目标。近年来,随着公务员待遇与福利的不断提高,原先就有职业稳定、工作环境好等优势的公务员更成为当今青年人羡慕的职业。在日前有关青年理想的调查中发现,多项数据显示,公务员已经成为青年人择业的首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公务员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在不断提高。从今年报考全国公务员考试的人数看,公务员考试将会一如既往地“火爆”下去。

3. 教师。

最近两年,教师这个职业已经成为新的受热烈追捧的目标。不过,要想成为一名教师并不简单,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成为上岗的必需条件。在职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相对稳定的职业前景和受人尊敬的职业形象令教师这一职业魅力倍增,教师职业已经成为毕业生及社会人士就业时的最佳选择。但药学专业学生做教师只能选择大学或职业院校,一般说来博士学位是基本的入职条件。

三 当前就业形势分析及前景展望。

1.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大、中型医院药剂科每年招聘人员数量有限,仅极少部分毕业生能走入医院。大部分毕业生所从事的医药代表、医药保险、医药销售、药企等工作,其社会地位及工作报酬均不太高。近年公务员招考制度的实施及激烈竞争,使得应届毕业生很难在每年7 月底以前就被药监局、药监所等政府部门聘用,因此,药学生在第一次就业选择时很少会选择药监局等政府部门。高等学校及医药研发等单位对本科层次毕业生需求一直较少,虽然有很大的吸引力,但能成功入职这一行业的学生比例一直较低。综上所述,药学生面临着就业率高,但就业层次不高;心理预期值高,但工作回报低的就业现状。严峻的就业现状使得部分就业期望值偏高、缺乏就业思想引导、心理疏导、行动指导的药学生们,在面临扩招、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轨等因素所致的就业难题时不知所措。【2 】

2. 发展前景广阔。

总体来看,由于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快速,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有很大潜力。特别是由于医疗和药品管理体制改革而兴起的遍布城乡的集体或个体经营的医疗单位和零售药店,更拓宽了药学学生的就业领域,用人单位主要有药厂、医院、医药销售公司、药品检验单位、研究单位和管理机构等。另外,目前老百姓对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品的呼声日益突出,需要有专业背景的药师来指导他们合理选药,科学用药。而且随着医疗保健体制改革的深入,执业药师立法和OTC(非处方用药)制度的实施,也对高等药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通用型(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符合社会的需要,同时口径拓宽有利于药学毕业生的就业,有利于他们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以及今后的转岗和就业。

四 药学生应如何应对未来的就业挑战。

根据药学学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预测,只要努力提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药学生不仅不用为就业发愁,并且会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与发展空间。

1. 扎实学习学科基础和精深的专业知识。

既要在基础学科上拓得宽, 又要在专业领域里掘得深, 为思维的创新提供足够的知识空间。药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基础和专业知识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药学、生物、医学等学科。学生不仅要牢固地掌握上述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更应具备分析、判断、解决实践中各类问题的能力。

2.努力提升捕捉专业信息的能力。

要求药学生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 为进步、为创新而学习的思想, 阅读专业学术著作并从中汲取知识的能力。为此, 学生须具有较强的工具运用能力, 包括检索、查阅信息的能力, 以及工具书的运用、文献资料的查阅、数据库及因特网的使用等。外语和计算机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两个非常重要的查阅信息和获取知识的工具, 药学生应该必须熟练掌握运用, 以便获取所需信息。【3 】

3. 大力提高专业技能(即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

药学生应该通过各学科的实验课程, 锻炼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才能牢固掌握知识, 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外,刚刚踏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还不具有社会实践能力,也不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只能踏踏实实工作,培养“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理念。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就业意识,发展新的就业观,人才观。在了解我国药学专业就业形势的前提下,根据自身条件,发挥自身特长,不断完善自己,拓宽知识面,加强实践能力的培训,在求职生涯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通过本文的分析,主要在于使药学专业的学生明确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从容选择就业道路,审时度势,更好的面向未来人生路。

参考文献:

[1]顾丽君,药剂师职业现状分析,《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08期

化学专业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第14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 《景观鉴赏》课程 教学实践

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应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景观鉴赏》是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着重提高学生职业审美能力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将抽象的美学理论和具体的景观结合起来,其实践性更强,更适合高职高专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习。

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能够提高学生职业审美能力的教学思路,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对旅游景观的感知、认知、比较和评判方面的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增强专业技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明确课程定位

《景观鉴赏》课程是以旅游美学基本原理为指导,从旅游景观审美的角度切入,对作为旅游观赏物的主要景观和欣赏要点进行剖析,旨在教会学生旅游景观鉴赏及审美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旅游审美实践中。

旅游活动并不是简单的吃喝玩乐,而是一门学问,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清代旅行家孙家诠曾说:“游亦有术矣。”所谓“术”,即景观鉴赏的方法。对具体景观进行鉴赏是高职高专旅游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旅游景观是旅游活动的承载者,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主要观赏对象;而对旅游景观的鉴赏,又是决定旅游者对旅游活动评价的直接因素。有的景观具有天然的震撼力,如桂林山水、长城,“山水之美,古来共谈”,旅游者自身就能感受到它们的美;有的景观特别是人文景观,如苏州园林、敦煌石窟等,单凭游客自己去看往往无法全面体会到这些景观的美。这就需要旅游专业人员对游客加以引导,使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景观的美,从而实现游客旅游收益的最大化。而要做到这一点,旅游专业人员自身必须具备景观鉴赏的专业知识。否则,就无法体会到景观的价值所在,也就不可能在旅游活动中对游客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在开课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如何学习,能学到什么,只有明确了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定位,才能增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精心选择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目前,有关景观鉴赏的教材较多,内容编排也各有不同。其中,旅游教育出版社的《旅游景观鉴赏》是一本实践性强、具有指导作用的专业课教材,比较适合三年制专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这本教材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理论和实践结合比较紧密,它以我国主要的、常见的旅游景观为例,介绍了认识、游览、欣赏各类旅游景观的具体方法,便于教师进行课程规划和学生学习。除了主教材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指定一些和课程结合紧密的辅助教材和参考资料,如张兆干著《自然景观鉴赏》、王长俊著《景观美学》等,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为了实践服务并最终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结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景观鉴赏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突出实用性,强调学生对景观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参照旅游资源的基本分类系统将教学内容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非物质)文化景观三个一级模块,每个一级模块下又分为若干二级模块,如自然景观鉴赏模块下又分为山体景观、水体景观和气候景观三个二级模块;人文景观模块下分为园林景观、宗教建筑景观、皇家建筑景观、民居景观、古代工程景观等五个二级模块;(非物质)文化景观模块下分为民俗文化景观、艺术文化景观两个二级模块。其中山体景观鉴赏、水体景观鉴赏、宗教建筑景观鉴赏这三个二级模块是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由于这几种景观是旅游中最常见的、旅游者最常接触到的鉴赏对象,也是学生以后从事旅游相关职业后经常会遇到的审美实践,因此应该重点学习。教学内容模块化有系统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有利于重点和难点的区分,便于学生学习。在各个二级模块的教学中,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各类景观的形成与特点、类型与分布等。这部分内容是对景观进行鉴赏的前提条件,知识点较多,每种具体的景观所需要掌握的知识都不一样,而且其牵涉的其他学科门类的知识也比较多,如美学、建筑学、宗教学、历史学、考古学等,这就要求学生有相对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否则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各类景观的鉴赏方法,包括各种景观的鉴赏角度、距离、方式、时间、内在意蕴等。这部分内容也是课程的教学难点,难就难在比较抽象、分散,具体到不同的景观其鉴赏方法也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结合实例进行讲解,通过典型案例(一般知名景观或学生比较熟悉的周边乡土景观)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各类景观的鉴赏方法。这样就能避免空洞的理论知识的灌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4.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的编排上,每个二级模块的教学都按照景观介绍(包括景观的形成与特点、景观的基本分类)鉴赏方法(包括景观的鉴赏方法、外观结构鉴赏、内在意蕴鉴赏)典型景观鉴赏举例学生讨论(实地参观)的顺序进行安排。这种分段式教学的好处是学习内容由难到易,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提高教学的系统性。一般来说,景观的介绍都是一些概念性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针对不同的景观采用什么样的鉴赏方法则不好掌握,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通过典型景观鉴赏举例的方法,将鉴赏方法和具体的景观结合起来,强化了学生对鉴赏方法的理解和记忆,从而破解了教学中的难点,教学进行到这一步之后,学生基本上了解了某类景观的鉴赏方法,只是不能够灵活运用;最后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举一反三,最终达到对景观鉴赏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如果有条件的话,再结合景观的实地教学,学生就能够切实掌握这类景观的鉴赏方法及在导游过程中如何引导游客去发现、欣赏景观的美。以上五步教学过程的编排设计形成了一个从认知到掌握最终到实践应用的完整的学习过程,比较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

5.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景观鉴赏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但和实践结合很紧密,因此需要弱化纯理论教学,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技能教学之中,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以强化学生的审美实践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除上文中提到的典型案例分析法以外,常用的教学方法还有以下几种。

(1)多媒体教学

如果说其他课程多媒体教学只是一个辅助手段的话,那么在景观鉴赏这门课中已经上升到教学的主要手段。旅游景观作为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对象,其直观性较强,仅靠语言来描述一个景观多么美无疑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经常性的借助多媒体以图片、视频的形式来对一些景观进行展示,进行模拟实景教学。这些图片、视频和课程内容结合紧密,能够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对课堂理论知识的一个回顾和印证。

(2)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法也是景观鉴赏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模式是在某一类景观的教学结束后,从中选取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典型景观,然后把全班同学分为几组进行讨论,重点讨论这个具体景观的鉴赏方法有哪些,有哪些方式可以采用,是远观呢,还是近看?是夏天去好,还是冬天去好?是仰望好,还是俯看好……这种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现场教学法

在景观鉴赏教学过程中,适当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旅游景观的实地参观考察,组织现场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虽然受时间及教学经费的限制,不能对景观鉴赏的诸多教学内容逐一进行现场教学,但有条件的话,应充分利用本地的乡土旅游资源,模拟导游讲解过程,让学生对实体景观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鉴赏,找出景点的美并用语言描述出来,要求能够引起听众(游客)的共鸣。

6.建立科学的学业评价机制

景观鉴赏课程直观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注重的是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以试卷分数作为学业评价标准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教学的目标要求。因此,在考核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评价,构建科学全面的学业评价体系,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过程评价,将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按照不同的百分比分别评定,最终形成学生的综合成绩。这种综合全面的评价机制既可以避免传统考试方式对学生评价较片面的缺点,又可以避免学生考试突击现象的出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