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文库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29篇)

西西弗文库 35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1篇

随着我国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社会保障在稳定社会、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从1999年教育部增设了该专业以来,目前我国已有142所高等本科院校,开设了该专业。但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那样,这种发展更多地表现为数量规模的扩张,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职业规划以及就业方向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导致我国社会保障领域高素质人才仍然紧缺。据2005年全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负责人会议关于该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毕业生无法找到本专业对口的工作。为改善我国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提升该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实现社会保障领域的供求均衡,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因此,本论文立足于比较中日两国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的研究,系统分析中日两国社会保障专业的差异性,并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职业规划等方面探讨差异存在的原因,总结日本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笔者将通过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学术论文及报告研究成果应用到我国社会保障专业,增强我国该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升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及就业率,更有利于本专业的长足发展和特色的形成。

二、我国社会保障专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专业于1999年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等8所院校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已经建成了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教育体系,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每年约向社会输送高层次人才近6000人。尽管社会保障的学科体系和人才供给体系已初步形成,但现阶段我国的各级政府、社会经办机构、社区管理等各部门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缺口问题仍然十分严峻。与此同时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毕业后却难以找到对口的就业岗位,使该专业成了学生想爱却爱不起来的专业。总体而言我国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以及对专业的合理认识和定位。具体原因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总结。第一,课程体系设计重理论课程轻实践课程。该专业在设置课程时,往往偏重理论课程,其所占的比率高达85%左右,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过低。第二,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充分结合市场需求,尤其是在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上没有随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第三,实践课程的设计和安排不合理。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难于脱离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实践课程缺乏系统全面的教材,使实践课程流于形式,没有取得效果。第四,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过于滞后,高仿真的实训课程难以实施,影响实践的专业性和实用性。第五,缺乏校企合作,使一些针对具体岗位的技能训练难以进行。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毕业生综合业务素质和职业素质不足,严重影响了就业。

三、日本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借鉴

(一)从第一志愿入学率把关人才入口

据日本学者对日本社会保障专业学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该专业2014年的新生中,90%以上的学生均以第一志愿录取的。另外,对该专业老师进行的访问调查显示,近5年来该专业的录取以第一志愿入学的比例均在80%以上,并且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认同度非常高,都是在充分了解专业学习内容和就业岗位等情况后,选择的专业。因此在学习专业内容和相关实践时,没有排斥和不接受的心理,大部分学生都是以积极的心态吸取知识和技能。

(二)管理机构健全

日本政府为统筹全国社会福祉专业的发展,成立了诸多相关管理规划部门和科研机构。1994年日本成立了“日本福祉教育、志愿者学习学会”,1999年教育部在高中教育中成立了福祉科,从2003年起,负责高中社会福祉的教育内容。2001年全国社会福祉协议会下设了“推进以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福祉教育、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委员会”这些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成立,促进了福祉教育的规范化发展。

(三)教育内容完整、教育机构健全

日本福祉教育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21年的“新教育运动”,当时出现了福祉教育的雏形。到了战后1949年以后,关于福祉教育进行了正式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日本福祉教育实现了快速成长和发展。目前的福祉教育,横向上和纵向上都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纵向上,日本的福祉教育从家庭的幼儿教育一致延伸到实行终身教育机制的老年教育;横向上,包括负责专业教育的学校,还有负责一般福祉教育的市民公馆、企业、社会福祉协议会、民间组织等。日本福祉教育体系的完整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机构的多样化,还包括教育内容的系统化。

高中的福祉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社会福祉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所学课程包括社会福祉基础、护理福祉基础、交流技术、生活支援技术、护理过程、护理综合演习、护理学习、身心的理解、福祉信息活用。

大学开设的福祉课程一般分为护理福祉和社会福祉两类。社会福祉课程和护理福祉课程均由综合教育科目、专业基础科目、专业教育三个模块构成。综合教育模块包括基础教育、健康教育、交流沟通科目、教养科目四个部门;专业教育部分包括护理福祉士养成演习Ⅰ、Ⅱ两门课程。

(四)专门培训机构的设立

日本政府为了使社会福祉专业的学生具备实际操作技能,更快适应福祉类工作岗位,同时也为了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能够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特建立了实践环节的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社会福祉专业毕业生为对象的短期培养机构,另一种是以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为培养对象的普通培训机构。日本厚生劳动省规定了最低培训时间和内容。

(五)成立福祉人才的招聘网、设立福祉人才服务中心

日本政府为了社会福祉专业的毕业生及具有相关资格的求职者能够更快找到对口的工作,同时也为了使用人单位及时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全国各地设立了福祉人才服务中心,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福祉人才供应网络和求职平台。福祉人才服务中心免费为社会福祉等相关资格的人员介绍工作,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和培训。

(六)通过拉动服务需求刺激人才需求

日本为提高福祉机构的利用率,使有需求的国民都能消费得起,政府以法律的形式强制规定福祉机构的消费价格。为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福祉需求,同时也为进一步扩充福祉服务的覆盖面,日本政府首先将各福祉机构的利用价格进行统一调控。为了进一步满足各类群体的多样化需求,鼓励福祉机构拓展多样化服务,从而使利用人数迅速增加,拉动福祉机构的服务需求,使福祉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加。

四、提高我国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建议

(一)从义务教育抓起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中尚未触及社会保障的相关知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衷毕业生对社会保障完全不了解。甚至高中毕业生也没有接触过社会保障的相关教育。而日本中小学阶段便开设了社会保障相关内容的教育。建议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增加民生教育特别是社会保障教育的内容。

(二)高等教育的通识教育中设置社会保障基础教育

目前国家尚未在高等教育中要求设置社会保障的相关教育。非社会保障专业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通识教育中没有涉及社会保障的相关内容。选修课中也很少有院校设置社会保障的相关课程。我国高校本科毕业生缺乏社会保障的基础知识,导致全社会对社会保障的了解程度极低,影响社会对该专业认知度十分低。

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比例仅为1:7300,并且社会保障的专门性大学至今没有成立。而日本不仅普通高等院校开设了社会保障专业,而且专门的大学也有数十所,可见日本对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正是我国社会保障专业设置起步晚,社会认可度低,导致专业的发展较慢。

(三)通过构建实践基地充实实践教学

我国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方面,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方式开设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按照基础实践、专业技能实践、毕业综合实践的顺序开展。但实践课程的具体实施环节由于缺少对口的实践单位和专业的培训机构,使实践环节的设计难以真正落实。另外,各院校实践教学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不足,资金和场地支持由于该专业学生规模小、数量少而不受重视。这些条件的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保障专业的发展,急需改善环境,避免陷入恶性循环。应借鉴日本经验,构建专门的培训机构,为学生实践提供稳定的平台和支撑。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2篇

白驹过隙,一转眼,我们迎来了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高中生,一张青涩的脸庞就这样懵懵懂懂地敲开了大学的校门。这一年的时光里,不知何时,我们褪去了学弟学妹的无知,担起了学长学姐的称呼。来不及追忆大一的似水年华,来不及品读大一的青涩无知,我们一头钻进了暑期社会实践中来,就如这难遇的酷热夏季悄然到来。

经过细密的前期安排联系,七月六号,我们同青年志愿者队伍经过辗转乘车、步行,来到了福利院。这天正巧赶上省里相关部门的人员来访,我们同其一同参观了小朋友们平时的活动场所:厨房间、发泄室、心理室、阅读室……由此可见小朋友们的活动颇丰。

因福利院临时有其它活动安排,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人数并不多,仅是两位。但是我们并没有懈怠,打起十万分精神,耐心细致地开始讲课。其中一个小朋友天生聋哑,我们透过手势与文字进行交流沟通,透过阅读电脑屏幕上的ppt,他也能够切实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另一个小朋友叫王强,曾是兔唇,经过治疗,已渐好转,很是活泼开朗地参加进活动中来。不时他们小伙伴俩还会透过手语和文字进行讨论沟通。我们队友们一同向他们讲解_的危害、反_的常识,普及科学知识,最后的知识问答更是让他们兴奋激昂,用心踊跃地举手抢答。作为奖励,我们也准备了一些小礼品送给他们,灿烂的微笑甚是可爱。在简单愉悦的环境下,小朋友们学到了反_的常识,我们也收获到了快乐。

活动结尾,与福利院负责人交流了解到了他们的一些具体状况,聋哑小朋友会被送进特殊学校,在书法与认字方面会有所侧重。福利院的小朋友与在14岁之前都能够透过相关合法途径进行领养。至于教育学习,只要愿意,福利院会供他们上至大学。来福利院参加志愿服务的人很多,但也有一些志愿者质量不高,会导致小朋友的一些错误思想与行为。同时由于平时的志愿活动太多,小朋友们也有些许厌倦,参与度时常不高。

活动中与两位小朋友的接触中,队友们也的确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钟爱手机电脑灯电子产品,只要看到手机就会喊着抢着要,所带的礼品被看见了就会主动上前来拿等一系列问题。

福利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当然需要我们社会大群众的关心与爱护,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来自健全家庭的我们拥有健康完好身体的我们需要的是以一种正常的、平等的、尊重的、适度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去理解他们真实的需要,以正确的方式关爱他们。正如我们会自然地俯下身子去与小朋友对话,沟通中正是需要心灵上的平等。平等不是一味的退让,不是因为年龄、遭遇、家庭的差距而无原则地迁就。在他们犯错时,依旧就应被严厉地指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平等,真正的尊重,真正的对他们负责。

福利院、志愿者、整个社会就应教导他们以健全的人格、足够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品德修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心灵上的依靠与慰藉。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因精神空虚、思想偏激、对社会悲观消极等思想上的偏差而受到_蛊惑利用,才能远离_,才能让以前不幸的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3篇

今年寒假已经结束了,我又回到了校园,在寒假中,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到了实习中,在不断地实习中得到了更好的进步。今年寒假我实习的地方是儿童福利院,这是一个不被关注的地方,很多的现实情况导致我们一直以来对他们的存在不实十分的关心,可是他们是需要社会的帮助的,我应该去帮助他们!以下是我的个人实习报告总结: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

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习的目的有:

1.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习单位介绍

福利院20__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 实习内容与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在十天的实习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城市还是很熟悉的。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2. 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哥哥,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我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半,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3. 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啊。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三:实习体会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习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以上是我的实习工作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明白了,我们的儿童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我们不能够这样下去了,即使是残疾儿童,也是需要更多的关爱才能够让他们快乐的生活下去。我已经是这样了,我可以自己做的更好了,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更好的进步。这次实习给我的触动很大,我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记住这一次实习,在我毕业后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4篇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 暑期社会实践

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针,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专业性。院系是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力量,本文以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为例,就“如何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开展院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个问题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坚持发展的原则开展院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要义。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用发展的观点指导院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不断完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十余年来,也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总的说来是比较顺利的,但期间也遇到了众多大大小小的问题。为此,学院每年都召开一到二次专题研讨会,邀请有关领导、专业教师、政工干部、校外单位人员、学生等共同查找工作中的长处,反思工作中存在的弱点,并不断加以改进。每年都设定新的工作目标,并努力争取实现,使工作做到稳中有进。

(二)力争使社会实践活动有所创新。创新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保持吸引力的重要元素,没有创新就没有特色,也就没有生命力。多年来,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牢牢把握育人的宗旨,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实践内容和形式,先后在校内开创了“实践超市”、“组建跨学院的综合性实践团队”、“校企合作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等的先河。

(三)用发展的眼光解决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难题。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对待困难,一是要有充分的信心,要有足够的勇气,二是要做好战胜困难的准备。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常年都受到台风、酷暑等极端天气的影响,也出现实践地通讯能力较差等各种临时性难题,但全院上下不慌不乱,沉着冷静,积极应对,有效地排除了这样的困扰。

二、开展院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彻底解放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崇高目标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开展院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应服务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需要、活动、能力、社会交往关系和个性的充分发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应让大学生充分地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为此,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建立了“实践超市”,每年都为大学生准备了丰富的“暑期物品”――可选择的实践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但大学期间选择的实践内容不能重复。这样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参加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他们受到的实践锻炼也是全方位的,这有利于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大学生,主导者应该是指导教师。只有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实践活动才有更有水平,效果才会更加显著。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长期以来实行“学生自主申报”的实践模式,变学生被动为主动,给每个实践个体或团队配备二至三名指导老师,其中一名为校外人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促进院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原则和总体要求,体现了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方针。院系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一)合理安排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各组成要素,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形式、人员安排、经费支持、宣传报道、安全保障、考核激励等,认真做好活动策划、活动过程组织、活动总结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不出纰漏。为此,必须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注重优质社会实践基地的选择、建立和使用。这里的优质指的是能免费提供学生实践必须的食宿条件、能配备至少一名专业指导人员、能提供一至两个月时间的稳定的实践学习机会、能给实践的学生一定数额的出工补贴。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根据下设专业的特点,将大部分社会实践基地设在总部设在农村的畜牧兽医行业龙头企业,实现每个专业均设立对应数量的实践基地,另外设立一批以思想教育、志愿服务类的实践基地。

四、统筹兼顾,扎实做好院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事物的发展是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运动,事物如果离开了协调有序、兼顾各方,就是畸形的、片面的发展,甚至会出现停顿或倒退。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运用辩证法认识和处理社会实践中的主要关系,就是既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规划、兼顾全面,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事关师生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在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着重协调学校和实践单位的关系、参加实践的学生和指导老师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若干意见.中国教育报[N].2005-3-22.

[2]_.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N].广州日报,2008-11-5.

[3]杨飞龙.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9).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5篇

为了充分锻炼自己,磨练意志,更重要的是用志愿者行动传播爱心,让志愿者精神永放光芒,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爱.我系青年志愿者于5月31日举办了一次以“爱心传递”为文题的公益活动:去看望和帮桓台儿童福利院的儿童们。

来到福利院,经工作人员的同意,我们进入了院内。福利院一座三层高的楼房进入眼帘,楼前有一块场地,供老人休息孩子们玩耍。同时也看到了让我们震撼的情景:有十几个孤残儿童,他们有的痴呆;有的患有精神病症;有的肢体残缺等等。他们绝大多数都是让他们所谓的“父母”遗弃的孤残儿童。这一幕让每一位成员揪心,令人沉重!我们在院方的允许下,我们将人员分成两队,一队负责打扫楼上的卫生,一队领着孩子们来到院子里玩耍,同时把我们带来的一小吃分发给孩子们。孩子拿着吃的,一个劲的在哪里蹦蹦跳跳,高兴极了虽说他们有的不会说话,但是,那种激动、充满感激的眼神,让我们不能不为他们做点什么!整个活动杂乱却有序的进行着,大家都有干得很起劲,有打扫娱乐场所的,有陪伴孩子做游戏的,有整理儿童房间卫生的……在此同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会儿工夫,整个场所焕然一新。 之后,我们为孩子老人们献上了一个小游戏。这既增强了我们活动的丰富性,又给他们带去了又一份快乐。 五点半,大家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孩子们,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要在今后更加关心这些孩子,会经常来看望他们,给他们更多的爱,更多的帮助,让他们都与其他孩子一样能快乐、健康地成长! 这是一次重要的活动,

为今后的再次活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也能扩大志愿者在学院中的影响力,能够较好地促进系志愿者的发展以及日后志愿者规模的扩大。这次活动将增进我们学生和社会福利场所的联系,也将增强志愿者对于公益事业的了解和行动的落实,最重要的是给老人和小朋友带去欢乐,来增进我们志愿者与福利院的交流和联系。

通过这次活动培养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我们的自身道德修养,走进福利院为儿童们送温暖,送祝福,力所能及地帮助儿童,体现了大学生奉献社会的优秀品德,让同学在奉献中感受快乐。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这些有益的活动,实现自我价值,培养了我们的爱心,动手能力,推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气氛。

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营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发扬了当代大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互动友爱的传统美德,以我们年轻一代的激情,为这个社会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爱心的愉悦充实我们的大学生活。

尽管活动圆满的完成了,但活动安排还是存在着不足。比如说活动进行前的准备工作(该带的工具、用品等),时间的安排等等。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及时总结和一次次活动经验的累积,以后的活动我们将越办越精彩!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6篇

平时娇生惯养的我们,走出校园来到社会,走进老人。把老人当作朋友一样聊天,听老人们的事迹是如此的着迷,更让人感到高心的是,居然有的同学主动跑到外面小卖部买东西给老人。我们来的时候已经准备了点水果,点心,还有月饼。可远远不够,那些学生用自己平时的零花钱给老人们买吃的。这一幕深深印在我心里。

透过聊天,我们了解了老人们日常的生活。老人们有些是在家呆不住,子女工作繁忙,有些是被子女送过来的。虽然有的刚刚不太习惯,但是时间长了逐渐习惯起来。

老人家在那里都过得很开心,他们有时间的时候会在楼下的树阴或者是楼上先房字里看一下电视或玩一下麻将,也有是到楼下做一些简单的锻炼的。因此,老人在那里也可算是能够晚年安康。

透过这次跟老人家的聊天,是我们明白的很多,明白到他们过去的经历,明白他们的辛劳,明白他们对他们儿女的记盼,更明白他们对我们的期望……

老人们平日里很孤独,儿女大多不在身边,有的甚至没有儿女,他们要的也许不再是简单的金钱所能代替的,在生活的温饱要求之上,有人在身边那是最最开心的了.《常回家看看》里歌词写得好,老人要的是有人陪他们聊聊天交流一下心声。

我们此刻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多都已经不在了,所以看到老年人,我们可能会个性的想念自己已故的亲人,不自觉得就想和老年人们亲近亲近,就像对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样,想要关心他们,照顾他们,而他们也会把我们当成孙女,孙子一样,拉着你的手,把他们的那份慈祥加注在你身上,而我们也欣然地理解了。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孩童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的过程,经历生与死。我们此刻还是青年阶段,未来亦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要走,如何走下去,我想,每个人都就应心中有数。也许当我们走完我们的人生旅程,该休息时,是否也会象敬老院的老人那样快乐开心地度过自己的晚年呢?

在某个敬老院的墙壁上有这样一段话: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这些和你在一齐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是否还记得每一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明白你从哪里冒出来的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孩子,此刻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齐,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十年,二十年,三年,四十年……当我们老的时候,是否可能在那个时候又会想起那时候的老人,是否又能过的比他们幸福呢?这一切都是问号,自己的人生由自己来把握。那个时候或许我们也成为历史的功臣,成为新中国历史长流中璀璨的一个颗心。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7篇

作为当代大学生,在这个暑假里我认真履行了学校要求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的任务。积极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认真学习了解了国家大学生要求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投身社会实践的各项指令,深入学习结合自身专业进行了详细而又深刻的实践经历,在实践中收益良多,体会深刻。

这个假期里,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去孤儿院当义工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许多。回家后因为离孤儿院比较近,加上社区干部的大力宣传,我和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参加了此次公益活动。孤儿院的孩子们从四岁到十五岁不等,父母大多双亡,只能被孤儿院收留。我所在的孤儿院是7月初才成立的一所孤儿院,也是本县历史上的第一所孤儿院,收官孤残儿童共50余人。

由于孤儿院是7月初才成立,我很有幸参与了孤儿院的筹备和入院工作。在工作中虚心向工作人员学习,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迎接来自全县各地孤儿入院的过程中,通过与孤儿及其监护人的交谈中获益匪浅,也使自己更加懂得做人的道理。孤儿院将孩子分成两个区,一区是六到十岁,二区是十一岁到十五岁。我带的是二区。有时候看着她们的快乐和满足让我久久不能忘记,这些寻常人家无比简单的满足在这些缺少爱和关怀的孩子们身上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护工门平时除了陪伴孩子们玩耍大多数时间是要照顾全部这些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和安全,所以分给每个孩子的关怀就少的又少,如何能满足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所需要的关心和爱的滋润,她们无疑是可怜的,没有父母的爱在孤儿院里生活成长。虽然衣食无忧,但是却失去了他们最重要的感情依靠,我无言以对,只希望那些草率把孩子生下来的父母不要这么不负责任,让一个无辜的孩子白白承受着不公平的对待。 孩子们午休时间总是不安宁喜欢哭闹,好不容易安抚了这个,另一个个又开始折腾,最后弄得我手足无措,通过向护工虚心的学习,自己慢慢地也能熟练而紧凑的完成安抚他们睡觉的任务,这些孩子们是她们见过的最可爱的孩子,可是却有着这样的遭遇和命运。

这些孩子在没有父母之爱渐渐长大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时期特别的古怪,他们怀疑自己不好,十分的敏感多疑,看着直叫人心疼,好在这些孩子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衣食无忧的生长,给孩子们提供的条件都是最好的,让他们在没有爱的基础上得到一些补偿,能顺利安全健康平安的长大,孤儿们是可怜的,这个年纪的孩子本应娇生惯养受尽疼宠,可是他们却没有这个福气享受这些本该属于他们的感情,我们平常不光只顾能让他们吃饱穿暖健康长大,而是要从学习、生活、为人处事,修养等多方面进行教育,两个月的实践生涯过得飞快,我和这里的孩子相处得非常愉快,比如带着她们出去野炊,一起玩游戏,一起上课。

看着每一个孩子开心快乐着,我作为一名大学生义工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开心,能感受到被需要,能帮到这些孩子,我觉得自己的生命变得开始有了特殊的价值,和孩子们的感情也是真实而美丽的。这些孤儿无疑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抹色彩,和他们一起度过的这五十多天,充实而充满了意义,让我学会了如何爱和关怀别人,如何让身边的人因为你而感到快乐幸福,那些最真诚最可爱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回报。

真心希望那些父母们在决定生下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再慎重,毕竟这是一条生命,她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无辜的,她并没有任何错误。既然决定带她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定要对她好,不要因为残障而狠心抛弃自己的子女,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因为,这意味着这世界上又多了一个缺爱的可怜人,她的人生将永远不会圆满。所以我呼吁年轻的父母们,一定要慎重,负责。

不要让他们因为你而接受不公平的一生,这是一个孩子的一生啊,多么重要啊!同时孕妇一定要慎重服药不要让孩子在发育的时候因为你的一时疏忽大意而产生先天性发育残障,我希望父母们在对待孩子的时候多一些疼爱,多一些不舍,少一些狠心和无情,既然是父母,就要负起责任,你选择把他们生下来,就要对孩子一辈子负责,狠心抛弃他们是多么残忍的一个决定,他们多可爱,不该受到这样的伤害。

我们要用最真的爱关怀这些可爱的孤儿们。 在这五十多天的义工生涯里,我觉得学会的远不止这些,我们这些九零后生长在无忧无虑的和平年代。对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疼爱总觉得理所当然,对别人的付出当做是应该的,从来就只知道索取很少付出和为别人着想,心里大多也都只有自己一个人,天生的自私无情。但是,我们似乎忘记了,别人对你好疼你爱你并不是应该的,这是付出,这是爱,是人间难得的真情,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些看似来的容易其实来之不易的感情,感激社会政府感激党给我们带来的和平年代,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这一切,都是幸运的恩赐,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感激报答每一个对你好的人,感恩父母亲人,多关心体贴他们,有的时候你不经意的关心会让他们像个孩子似的欢心一整天。感恩社会,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让这个社会因为你为更美好,实现你的价值。感恩每一个人,播撒你的爱心和关怀,让他们因为你的存在而快乐开心,让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你的付出而感到幸福,把自己有限的爱播撒到无限的世间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并不在多,在于参与,我相信,只要我们当代大学生们共同行动起来,带头分享温暖,传递爱心,社会会因我们而改变,人世间一定会越来越来美好、越来越和谐。

福利院之行:这是第一个活动,从效果上看,和院内的孩子都玩的很开心。但是我们没能让外面的人知道我们的活动,是一个不足。在和院长交谈的时候其实我们就出错了。表达上应该委婉一些,不至于让她觉得我们有很强的功利性,而影响活动的进行。

进社区访问残疾人,这个活动做的蛮顺利,也多亏社区阿姨的帮助。能了解到他们的生活,虽然在生活上有困难,可是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也在服务社会,而社会上的人也一直在给与他们帮助和关心。这一点能真正体现出和谐社会的风貌,也是我们实践的宗旨所在。

在城市广场和超市出口的问卷调查,其实也碰到了很多的小麻烦,被超市管理员以可能妨碍超市治安为由婉言赶出,面对很多人的猜疑,我们只能以真诚的微笑来消除他们的顾及,配合我们的工作,这一点,很能明白,在和谐社会中,微笑是很重要的。

在最后一天的活动中,校领导的到场,也可见我们活动主旨是在现在社会中是很值得关注的,授牌仪式是现场才构建起来的,这一点,是我们所忽略的,也是我们很缺乏的,身为学生干部,却没能在这种场合合理的安排好程序的进行,需要反思。

总结在绍兴的实践日子,比较充实,虽然有些不足,可对于我们这些第一次自我策划。自我行动的小队来说,应该还算不错。但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需要在活动前有更详细的策划,活动中有更灵活的头脑,这样,自己的能力才能在活动中得到提升,活动所要表达的宗旨才能让社会关注认同。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8篇

一、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习的目的有:

1.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单位介绍

哈尔滨儿童福利院20xx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

三、实习内容与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在十天的实习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哈尔滨还是很熟悉的。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2. 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3. 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四:心得体会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习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我相信的!这次实习给我的触动很大,我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记住这一次实习,在我毕业后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9篇

(一)实习情况综述

20____年__月__日至__月__日,我们一行九人平均分成三个小组,在____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区开展了为期____周,每周五、六、日分别由一个小组负责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选择____市社会福利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以前在这里作义工,与他们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另外,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实际困难:即那里十位年龄在13--18岁不等,文化水平在小学三五年级之间的残障少年,无人授课、无处求学;同时,他们在自我认知、文化知识、社会生活技能等方面存在欠缺。(注:除了这些智力正常的残疾少年,康复区还有成年人和弱智青少年,鉴于时间、精力和能力的局限,我们和他们只作简单的交流,未建立专业关系。)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制定了总体实习计划:先联系我校附小____校长,动员小学生捐课本、习题集、工具书、课外读物等一百余本。然后,以作义务老师的方式,与他们顺利地建立专业关系。工作方法上,以小组活动与个案工作结合、辅导与管理相配合的方式。我们的目的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方法和技巧,使青少年偏差行为得以纠正,在协助他们形成正确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交往;最终学会自我管理,即他们自觉、自动和自主改变自己的行为。

(二)实习的意义

由于实践经验的不足和理论知识的欠缺,_实习_解决问题的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突出体现的是_实习_作为_第二课堂_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专业认同方面:

与案主的正式接触中,我们认识到专业工作与一般助人活动的实质区别,从而对自己的专业有了客观全面的认识。一般助人活动的随意性,决定了它缺乏严密的组织性、前后相继的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彻底性,它是一种插入式的人文关怀。对于_义工_来说,志愿活动疏导了自己助人的意愿,满足自己了解弱势群体生活状态的需要。对于受助者来说,他们享受了一种探望式的关怀。活动结束之后,便各自回到原有的生存状态中,对改变他们的弱势群体地位没有本质的作用。

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要求组织性、系统性和彻底性相统一。如果说_志愿活动_是可以随便排列的卡通画面,那么_社会工作_就是设计动画片;如果_义工_过年的时候送给小白兔成筐萝卜,_社工_既要送给他们萝卜籽,还要教会他们种萝卜的技术;如果说_志愿活动_传达了社会对弱势群体进行人文关怀的信号,表达了社会接纳他们的至诚意愿,那么,_社会工作_要做的是把这种美好的意愿落到实处。

第二,对自己的再认识:

他们是因为上天自己的失误,而先天残疾的孩子。他们因为下肢残、侏儒、皮肤病、脸上覆盖性红斑、视听障碍、发音不请等生理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督促我们去珍惜自己的健全。至少,我们该把在空虚和抱怨中虚掷的时间,分给他们一些。有人说,看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看他对穷人的态度即可;我认为,从一个社会对生活不能自理者的态度中,也可以瞥见其文明程度。一个健全的社会,该为一切成员提供健全灵魂的空间,提供维护生命尊严的条件。体会到这一切的时候,我明白了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三: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成长

接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对理论知识系统应用的过程。实习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关于残疾人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的第一手材料。他们幼时被____市儿童福利院收养,长到12岁时分别被领养、寄养、资助继续求学等。而其余的,就暂时滞留在____市社会福利院。一年前,他们的老师辞职。他们就过着这种生活:白天吃饭、看电视、作卫生,晚上睡觉。第二天早上醒来,开始同样的循环。这只是让单调的生活,以相同的模式复制到不同的日子里而已。

被遗弃的日子里,福利院为他们提供了细数生命尊严的空间。在成长的过程中,封闭式的管教本身就意味着排斥与压抑。从本质上说,这是对他们尊严的一种漠视。

第四:对专业技能与价值的认识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10篇

我们每天走在偌大的校园里,事实会看到很多同学骑着自行车来往于宿舍与教学楼之间。有上课的和上自习的,有许多同学可能是太着急了吧,车子随便锁到一个地方就急匆匆进教室去了。我们走过来之后,看到这个现象,感觉应该为我们美丽洁净的校园做一些贡献。

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和小组其他成员讨论过后,就开始了我们的行程。在宿舍楼区域,是同学存放自行车最多的地方。我们刚来的时候看到自行车到处都是,东倒西歪,由于风很大,许多车子都“光荣”的倒下了,有的甚至一排全倒了,形成了多米若骨牌效应,使本来整洁的校园变得不和谐。

我们开始整理自行车大家动手一起干,虽然要干的活很多,但我们干的相当起劲,有时对于车子的摆放有些不一致,大家一起讨论,最后得出一个比较好的方案。这样忙了一下午,一直到夕阳西下,校院里的自行车基本回到了正确的位置。我们的工作也暂告一段落。虽然很累,但也体会了一次忙碌的感觉。比每天回宿舍的时候躺倒在柔软温暖的床上虚度要好得多。虽然已经是冬天了因此当结束工作的时候,外面清爽的风迎面扑来,有一种如新生般的感觉,心情无比的放松与愉悦。感觉生活一下子变得十分的充实起来,好像有很多事情促使我忙碌着不肯停下脚步一般的充实感。

所以觉得这次社会实践真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参加有意义的义工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更能够增加我们的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肯定自己的价值。而且这次实践中我也得到了很多的收获。

首先,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开始的时候,知道要找一份工作进行义工实践时,觉得困难挺多的,而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经历不多等种种原因又使自己觉得很渺小,懦弱就这样的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撚缕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现在做义工或者说是做志愿者是很有意义的。义工是指在不计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的人和人群。义工不仅仅是义务劳动,更是一件有深刻意义的劳动。因为做义工不仅让你发现所做的事情对别人有利,而且对自己也很有价值。我们所做的义工工作应该是寻找生命价值的工作。

义工活动范围一般涉及助学、助老、助残、其他弱势群体关注、青少年问题关注、环保以及一些社会公益性宣传活动。我们这次做的属于是社会公益性活动。做义工一共有五层境界

第一层:帮助别人,自己快乐。这是初为义工最深最直接的感受,在帮助别人后,看到别人因而获得快乐而自己因此也变得快乐。

第二层:身为义工,心是义工。不论身在何处,不管人到哪里,离开了服务场所也处处留芳,手有余香。为这个社会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帮助,服务社会。

第三层:关爱他人,关爱自己。义工是爱的群体,把这种对服务对象的爱转化为对自己的朋友爱人同事家人的爱和关心,去让这个世界充满温暖。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11篇

20xx年3月5日是我国第xx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和“学习雷锋日”,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聊城市公路工程总公司材料供应处号召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聊城市儿童福利院献爱心志愿者服务活动。活动之初,材料处团支部做了详细周密的准备工作,并得到了市儿童福利院负责人的支持和欢迎。

3月4日上午9时,参与此次活动的干部职工来到聊城市儿童福利院,举行“携手共进,爱心传递”为主题的捐赠活动。捐赠仪式上,材料处处长许广兴首先对这次爱心捐赠活动的目的进行了说明,并表示对聊城市儿童福利院的本次爱心捐赠活动是他们从去年向四川山区爱心捐衣活动之后

的一个延续,以后将继续关注、帮助我市儿童福利院的发展。随后,负责人带领大家到各个活动室,材料处职工们和孩子们做游戏,教他们写字,孩子们也很开心。其间,工作人员讲述了其中几个孩子所患的疾病和不幸得遭遇,大家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心痛,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到,福利院的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几个人、几个单位、几个团体的一时关爱,他们需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关心和呵护,不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关怀。

本次材料处为我市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捐赠了六箱奶粉,28包纸尿裤,四箱水果,共计3080元。也许,仅仅这一次的福利院之行,大家所能做的事微乎其微,但是,我们将在心里深深的记着他们,记着社会上还有那么一个等待我们关爱的群体,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更进一步激发大家的爱心,多些关怀,多些奉献,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活动。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12篇

xx年xx月xx日我和我的几个伙伴在家乡的福利院进行了社会实践社区活动,福利院的老师们向我们介绍着福利院和孩子们的概况,以及在社会实践中关爱孤儿时的注意事项。因为小朋友大多是有先天性疾病的弃婴,所以我们在与他们互动时要格外地小心和特别地体贴。上午9点,我们准时到达福利院,并与小朋友进行了互动。

当老师们和同学们一走进教室,小朋友就一下子兴奋起来,喊着“爸爸”、“妈妈”、“抱抱”等简单的词语,我们也很快进入角色,与小朋友们互动。我们把事先准备好的零食拿给小朋友吃,陪他们一起看电视、搭积木,抱着他们在教室里逛逛。小朋友们不奢望我们有什么特长会表演什么节目,他们只想坐在“爸爸妈妈”的腿上静静地看着我们。我们跟他们一起合影时,他们会摆出pose,竖起两个手指,喊“yeah!”。他们会把照相机抢过去,从相机里面看看自己的模样。他们会把“妈妈”的头绳拉下来,亲自给“妈妈”扎辫子。上午10点,准时开饭了,年龄稍大一点的小朋友坐在方桌边,自己吃饭,我们就一对一喂年龄小一点的小朋友吃饭。他们一个比一个乖,会互相督促“坐好,吃饭”,一口接一口,不一会儿一大碗盖浇饭就已经吃完,一粒米饭也不会浪费。饭后稍做休息,便是午睡时间,孩子们认识自己的床位,会自己脱下外裤穿好睡裤,会把袜子放到鞋子了。

下午我们向老师们了解了他们的情况,和春节的心情,老师们说:“他们不会感到孤单和寂寞,反而会感到快乐,因为福利院对他们来说就像家一样。”

下午我们和孩子们玩起了小学或幼儿园才玩起的游戏,他们都很开心。傍晚我们要走的时候,福利院的老师和孩子们都出来送我们,和我们说“再见。”

回家后,我认为这些孩子是不幸的,然而有着社会上许许多多好心人的关心和照顾,还有些好心人领养他们,他们又是幸运的。我们同学中有一些已经为人父母,有些结婚了还未育有孩子,有些还是未婚,状态不同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感触。为人父母的同学们觉得他们是那么听话那么可爱;结婚还未育的同学们觉得孩子是爱情的结晶,但是要优生优育,要勇于承担父母的责任。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是留在老师们和同学们心中的回忆不会消失,同学们也觉得关爱这些小朋友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今后可以经常开展。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13篇

一、活动目的

提高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宣扬“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发扬雷锋精”,让爱心不只是空的口号,而成为一个实实在在地行动。

二、活动基本情况:

1、活动规模:心理协会、摄影协会、计算机协会四十多个人

2、时间安排

203月23日早晨

3、活动地点:郑州市福利院

三、活动前的准备;

1、各种零食以及水果等;

2、向组内成员交代与老人及青年儿童的交谈注意事项。

四、活动不足

1、由于活动过于仓促,慰问品及表演节目不是很周到

2、部分成员准备不是很充分,羞于与老人交谈,对老人照顾不是太周到。

五、活动心得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了解到了福利院人们的生活的现状以及他们内心的酸甜苦辣,大家心情比较沉重。

看到那些曾经为了生活、社会奋斗过的老人,他们内心的艰辛;看到那些经历着身体上的疼痛但,但依然很开心的孩子们;看到悉心照顾他们的阿姨们,他们是那样的认真。他们开心幸福的生活在这里,他们虽然经历了生活的苦难,但也收获了人间的真情。

我们同样也看到了他们的不服输积极向上的一面,在生活面前他们坚强的活着。一位老人就沐浴在阳光之下与我们一起拍球锻炼身体,满脸洋溢的是满足的笑容。老人之间也不乏嬉戏打闹,心态年轻依旧。有的.老人喜欢我们给他拍照,有的孩子喜欢听我们唱歌。他们都这么简单、快乐的生活着。

我原先还担心我们的闯入会改变老人们的生活,但从他们的热情欢迎,积极与我们交谈,吃水果和食物时的高兴中,看节目时洋溢着欢乐的笑脸上以及临走时与我们不舍得拥抱中,我知道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我们的到来令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他们是需要我们的,需要我们这些社会中的新鲜血液来让他们知道他们并没有被社会忘记,人间自有真情在!

大家虽然不知道自己做的够不够好,但是都是想给他们带去欢乐,想让他们开心,一直都那么微不足道,可往往就是那么微不足道才显露出了真情,很希望经常能有这样的机会,给老人带去欢乐...

爱心不是只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行动。我们应该把学雷锋精神,付出实践,给需要爱和关心的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你的爱心让他们知道自己生活并没有遗忘他们。爱心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在细小的行动中!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14篇

国际文化交流学部学生第_支部书记郭玲玲老师带队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之前党支部做了详细周密的准备工作,并得到了儿童福利院相关负责人的支持和欢迎。在爱心募捐活动中,同学们积极踊跃,有钱捐钱、有物捐物,为孩子们购买了大量水果、儿童食品、生活用品、玩具和文具。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爱心意识和奉献精神。

来到儿童福利院,我们得到了热情接待,负责人侯主任把我们领入了孩子们每天生活起居的园区。未等我们走进活动大厅,孩子们已经欢呼着迎面跑来,一张张稚气的小脸映入我们的眼帘,让人顿生怜爱之情。走进活动大厅,大家把带来的食物分发给孩子们,孩子们高兴地接过我们带来的爱心食品,用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喜悦和感激之情。看着孩子们可爱的、真诚的笑脸,大家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欣慰。接着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唱歌、做游戏、互动联欢。虽然他们都是残疾儿童,有的肢体残疾、有的患有重大疾病,但他们一个个都活泼可爱,充满童真。孩子们还大声地为我们朗诵着歌谣,不时引来阵阵掌声。当孩子们唱起那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时候,许多同学都禁不住留下了眼泪,小声地抽泣,为孩子们的不幸遭遇感到痛心,我们也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感动的时刻。其间,工作人员还给我们讲述了其中几个孩子的所患疾病和不幸遭遇,大家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心痛。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福利院的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几个人、几个单位、几个团体的一时关爱,他们需要的更是整个社会的关心与呵护。不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关怀。在活动的最后,我们跟孩子们及其工作人员合影留念,依依惜别。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们献出了爱心,收获了真诚,更学会了感恩。只有奉献爱,才能更好的收获爱。世界需要爱,社会需要爱,人与人之间更需要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是在感恩节这个特殊的日子走进的保定市儿童福利院,在这一天我们要向所有爱心人士道一声感谢,送出一份祝福。同时,继续关注社会公益事业,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的奉献爱心活动中来,让爱心永远传递。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15篇

在xx年5月21日,怀揣着一颗颗关爱的心,一颗颗炽热的心,张家口教育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系入党积极分子一行40余人,走进了张家口市儿童福利院,开展了一次“奉献爱心,关注儿童,呼吁社会,感恩情怀”为主题的爱心活动。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系杨淑琴老师带队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之前党支部做了详细周密的准备工作,并得到了儿童福利院负责人的支持和欢迎,在爱心募捐活动中,同学们积极踊跃,捐款献爱心,为孩子们购买了爱心食品,此次入党积极分子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爱心意识和奉献精神。

来到儿童福利院,负责人把同学们带到了孩子们玩耍的园地,孩子们欢呼着向我们跑来,一张张稚气的小脸印入我们眼帘,让人顿生怜爱之情,大家把带来的食物发给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孩子们高兴地接过我们的爱心食品,用笑容表达着喜悦及感恩之情,看着孩子们可爱、真诚的笑脸,大家感到无比的欣慰,接着我们和孩子们做游戏、一起唱歌、互动联欢。虽然他们都是残疾儿童,有的肢体残疾,有的患有重大疾病,但他们一个个都活泼可爱,充满童真,孩子们还为我们表演节目,表达他们的喜悦、感激之情,当其中一个孩子唱起那首《感恩的心》的时候,在那感人的旋律中,许多同学都禁不住留下了眼泪,为孩子们不幸的遭遇感到痛心,我们也用相机记录了这一幕幕

感动的时刻。其间,工作人员还给我们讲述了其中几个孩子所患的疾病和不幸的遭遇,大家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心痛,同时,我们也深深的感到,福利院的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几个人,几个单位,几个团体的一时关爱,他们需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关心和呵护,不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关怀,在活动的最后,我们跟孩子们合影留念,依依惜别。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献出了爱心,收获了真诚,更学会了感恩,只有奉献爱才能更好的收获爱,世界需要爱,社会需要爱,人与人之间更需要爱,我们会继续关注社会公益事业,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的奉献爱心活动中来,让爱心永远传递。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16篇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在十天的社会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

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城市还是很熟悉的。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2. 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我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

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半,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

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3. 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17篇

暑期社会实践主题:社会福利院义务工作

社会实践参与者:我和同学

社会实践时间:xx年x月9日—xx年x月15日

社会实践地点:资阳市社会福利院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之前总会在电视上看到媒体对社会福利院孩子们的生活状况的报道,可以说,每每看到,总会有太多的照片和瞬间充斥着我的大脑,就在 x月 9日,我终于有机会来到那里做七天的义工,也算是为那些不幸的孩子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走进福利院,就看到一群孩子在院子里活动,他们天真无邪的笑着,享受着童年应有的快乐。看到我们进来,他们欢呼雀跃,仿佛像是在欢迎与自己阔别已久的朋友一样热情,这时,听到了喇叭里放着《感恩的心》,不免觉得有些心酸。随后,便参观了他们的起居室,虽然说房间不大,但可以感觉到家的温暖,洗漱用品,褥子都整齐地摆放着。简单的参观后,我们便开始了第一天的工作。工作的任务很少,就是帮助整理些东西,教他们画画写字,陪他们做做游戏。之后的六天里,虽然义务工作的项目在不断重复着,但每天收获的感动却不尽相同。

有的孩子因患有残疾而行动不便,但他们依然在用坚强撑起活着本应挺起的脊梁;有的孩子说话支支吾吾,口齿不清,但我分明可以听到他渴望与人沟通交流的声音;有的孩子虽然智力有障碍,但他却用力在纸上写下遒劲的大字或者用手中五彩的画笔勾勒出内心的美好世界,每一笔每一画都是不屈的真实写照;即使有的孩子年龄还不过十岁,但他们已经学会了自立与自强;即使这些孩子们之间非亲非故,但不幸的命运将他们会聚在一起的同时也教会了他们团结友爱;即使他们和同龄人相比,缺少富足的物质条件,但他们丝毫不埋怨上天的不公;虽然他们是在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无情的父母所抛弃,但从他们清澈的大眼睛中还是可以看到与生俱来的单纯和可爱……

在这短短的七天时间里,我的眼睛不止一次的湿润,因为他们在用超乎我们想象的毅力生活着。与其说是我在帮助他们,不如说是他们在启发我。或许我只是他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但他们却为我的生命点亮了一盏灯。和他们相比,我们在父母与老师的关怀下衣食无忧的生活学习着,但那我们却丝毫不懂得珍惜。在安逸的生活中失去奋斗的意志,在优越的条件下莫名的抱怨些什么,在困难面前懦弱的躲避……我想这样一次来之不易的实践机会将帮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让我在漫漫人生路中可以与乐观为伴,与坚强同行。

令人欣慰的是,来到福利院看望孩子们的人络绎不绝,这些人不分职业高低,不分年龄大小,不分收入多少都怀着一颗关怀之心来呵护这些不幸的孩子。他们还在工作之余号召身边的人捐款捐物,筹集善款来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福利院的硬件设施等等。当这些好心人提着那些有用的东西走进福利院大门时,当他们用手轻轻拍拍孩子们的头时,当孩子们领到糖果时,那些洋溢在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让我感到了人间大爱。这些可怜的孩子虽然失去了家庭与父母,但是却得到了来自整个社会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或许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虽然整个福利院充满着爱,但在一些孩子的心灵中难免存在着尚未治愈的创伤。毕竟,从一出生就辗转的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的手中,或者因为身体残疾而造成的自卑心理早已在心里根深蒂固,因此,他们会表现出惧怕,会不愿与人交流,只想一个人静静的躲在角落里发呆。介于这种情况,我有以下三点建议:

1 希望社会上更多的人可以亲自到福利院来,因为比起简单的物质上的捐助,那些孩子更希望得到精神上的陪伴与鼓舞。

2.媒体应发挥舆论价值导向作用,引导社会上更多的人参与到关爱孤儿的这项事业中。

3. 政府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严惩那些拐卖未成年儿童的犯罪分子,以此来减少因与父母失散而成为孤儿的孩子数量。同时,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及时给予孤儿医疗服务,帮助治愈孤儿内心以及身体上的创伤。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18篇

以前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媒体对社会福利院孩子的生活状况的报道,可以说,每次我看到的报道都是某某单位对某某福利院献爱心,为孩子们带去了糖果,零食和他们喜欢的玩具,并同时捐款多少元。是的,福利院的孩子们需要社会对他们经济上的资助,但是,他们更需要的是人们对他们的关爱。他们已经被他们的父母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遗弃,这莫过于人生的一大灾难。而他们,绝对不能被我们的社会所遗弃。

8月20号,我们小组一行10人来到浦口的南京市社会福利院。来到了那里,我们都大吃一惊。这里的孩子都不是正常的孩子,他们是一群有先天性障碍的孩子。有的孩子因患残疾而行动不便,但他们依然用坚强撑起活着本应挺起的脊梁;有的孩子说话支支吾吾,口齿不清,但我们分明可以听到他们渴望与人沟通交流的声音;有的孩子虽然智力有障碍,但他们却用力在纸上写下遒劲的大字或者用手中五彩的画笔勾勒出内心的美好世界,每一笔每一画都是不去的真实写照。

即使有的孩子年龄还没有十岁,但他们已经学会了自立与自强;即使这些孩子非亲非故,但不幸的命运将他们会聚在一起,同时也教会了他们团结友爱;即使他们和同龄的孩子相比缺少富足的物质条件,但他们丝毫不埋怨上天的不公,虽然他们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无情的父母所抛弃,但从他们清澈的大眼睛还是可以看到与生俱来的单纯和可爱。

刚和这些孩子接触的时候,孩子们都用怯生生的目光看着我们,我暗想这些孩子真的是太缺少爱了。虽然他们在福利院衣食无忧,但他们却没有很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与人交流的机会。我们的小组成员拿出事先买的糖果和零食,孩子们都露出欣喜的眼神,看得出来孩子们很喜欢我们带来的东西,但他们却不敢上来拿,直到我的同学们吧糖果和零食分给孩子们,孩子们才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接下来,孩子们为我们合唱了一首《卖报歌》。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大风大雨里满街跑,走不好,滑一跤,痛苦的人生谁知道,七个铜板就卖两份报。”稚气的童声唱着辛酸的歌曲,让我们小组的成员都有着想哭的冲动。然后在福利院老师的电子琴的伴奏下,孩子们又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孩子们正在认真的唱着歌,其中有一个孩子十分稚气对我们的一个女同学说:“阿姨,我想妈妈了!”真的是没有实现想到,这个孩子一呼百应,不一会所有的孩子都哭闹着要妈妈。我们的小组成员都哄着,安慰着孩子说:“你们妈妈过一段时间就会来看你们的。”

我们害怕伤害这些孩子的心灵,因为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是天使,确实有点忧伤的天使。过了一阵儿,孩子们在零食的“攻击”下渐渐停止了哭泣,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想被他们的父母抛弃无疑是他们人生的一个巨大的伤口,但伤口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合,他们会走出这一个人生本不应该出现的黑暗,但是这个黑暗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以后,他们也会和我么一样长大,经历青春期的烦恼等等,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打击,然而他们拥有坚韧不拔,顽强的意志品质,一定会越过每一道坎,追求自己的幸福。

后来,我们和孩子们做起了游戏。我们先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我们和孩子们都玩得不亦乐乎。接下来。我们又玩跳长绳的游戏,孩子们跳的可欢了。特别是一个小女孩,胖乎乎的,协调性却超好,跳长绳的时候还能翻跟头,简直是精彩之极。这是个有着先天性智障的孩子,福利院的老师说过一段时间她就要代表中国参加一个国际上的残疾人交流会呢!谁说智障的孩子天生就需要人们的照顾,他们同样可以为我们的社会创造价值,为我们的国家增添荣耀。

我们与孩子们交流的的时候,孩子们有时也会出现不耐烦,不听话的时候,他们会发呆,露出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的想,他们也是有心事的呀!有一天,一个小男孩突然问我:“哥哥,人再怎么样才能不死?人可不可以不死?”我怔住了,那么小的孩子,居然在考虑这种深奥而没有答案的问题。有位教育学家说过,人一旦考虑生与死的问题,他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生命的思考。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19篇

x月12日9点30分,1689爱心团队在杨丽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郑州市社会福利院,此次团队为孩子们带来了水果、薯片、衣服和一些生活用品。并且这次我们的志愿者王鹏飞特别为福利院带去了大量学习盲文的纸张。我们志愿者们一进入福利院,住在楼上的孩子们和病人们就对我们的志愿者招手,志愿者们也高兴的回应他们。首先,我们来到了二楼,看望住在这里的孩子们,我们将水果、薯片等食品分给孩子们。因为我们1689爱心团队每周都要来社会福利院看望,所以孩子们都已经和我们熟悉了。孩子们都围了上来,我们一起玩耍,志愿者们都抱起这里的孩子们,用心去关怀孩子们。来的时候有几个孩子正在写作业,有许多题目都不太会,我们的志愿者们就耐心的为他们讲解。然后,志愿者们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孩子们都很是开心。志愿者们看见满脸笑容的孩子们,也感觉非常快乐。

一个多小时后,志愿者们来到了四楼,看望住在这里的病人和中老年人,志愿者将拿来的水果、衣服和一些生活用品分给大家。大家见到杨丽老师又一次来看他们,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都争先恐后的拉着杨丽老师的手,诉说自己在一周中的生活,杨丽老师又询问一下他们近段的生活情况,有什麽需求没有,有什麽地方需要我们志愿者们帮助的没有。大家都被这种关怀感动了,一位50多岁的福利院病人,为志愿者们热情高歌。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把全场气氛提升到极点。接下来又为我们演唱了《东方红》等经典歌曲。志愿者们都以真心的掌声表达对这位病人的谢意。

最后,志愿者们和福利院里所有成员齐聚一楼。接下来,我们1689爱心团队要在这里举办一场河南省红十会志愿者的新成员加入宣誓仪式。这次有八位新成员经过审核同意加入河南省红十会,成为注册志愿者。福利院的管理人员、孤儿、病人等都参与和见证了整个过程。新志愿者在老志愿者高志的率领下,在红十会标志下进行宣誓。全场肃静,宣誓过程庄严神圣。仪式结束后,周围的所有人都为这八位新成员表示祝贺。福利院的孩子们集体为新志愿者演奏了一场《感恩的心》,稚嫩的童声,缓慢的手语动作,真情的表达。在场所有人的心都被孩子们所感动。相信此时此刻所有志愿者们的心中应该会多一份责任。之后,杨丽老师又对所有的志愿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大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真正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点爱,多为社会弱势群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时间飞快,转眼已近中午,志愿者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福利院。相信他们的心中一定有所收获。总体分析,此次活动举办的相当成功。不仅仅为福利院的儿童和病人们带去了温暖,同时也锻炼了一批新志愿者。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20篇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新形势下学雷锋活动的深化和延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当代青年的特点,更容易激发青年的参与热情。为了大力的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牢固树立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我系部分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组成一支服务团队前往毕节福利院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在计科系团委李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各班青年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从xx年x月5日早晨8:30到11:30志愿者们冒雨进行了3个小时的活动得以顺利展开并取得圆满成功。现将活动的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活动的基本情况:

1、活动规模:参加本次活动的同学有07本(1)班,07本(2)班,08专共26人。

2、时间安排:xx年6月5日早晨8:30从学校出发。

3、活动地点:毕节地区福利院

二、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1、由于初次组织活动,所以难免考虑事情不是很周到,加之时间仓促,因此给孩子们带的慰问品不是很理想。

2、对于活动的安排不太合理,导致有的志愿者无所事事。

3、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志愿者表现不尽人意。

三、活动建议:

通过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我们对做好本项活动提出以下建议:

1、对活动前期的准备是相当重要的,在举办活动尤其是大型一点的活动时,活动能否成功举办的关键之一就是前期的准备和策划,一份好的策划书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活动前应先精心策划好并写下策划书。

2、对临时分管人员的分配合理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只有一个好的管理体系,才能带领起一个有条不紊的队伍,才能搞好活动。

3、对活动中出现的不可预知的事情要做出客观而又理智的判断,尽量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4、对于新接触的活动,应该先进行对该活动的了解和预测,尽量将活动的内容掌握,这样才有助于活动的顺利进行。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21篇

尊老爱老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之精华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多少敬老爱老的故事被传为千古美谈。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更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发扬这一美德。为了提高和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公德意识,了解老人生活的同时带给他们欢乐,为他们晚年孤寂的精神世界献上一份关爱,星火青协带着“服务之心,关爱之心”于5月29日走进了晚霞养老中心,进行了本学期的爱心敬老之旅。

本次活动由财金系星火青协总负责以及多位志愿者组成的服务分队,上午8点15在老食堂门口集合后,我们带上水果等慰问品向敬老院进发,顶着烈日,任我们的队旗在空中飞舞,打响了我们青协的名号,经过大约二十分钟的步行路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由于天气太热,老人都在宿舍里,部长们把带来的水果分发队员,然后我们就分开去慰问老人,为老人表演节目,接到水果后老人高兴不已,连声道谢。我们每个队员融入老人中和他们展开了亲切的交谈,老人很热情,儿女不在身边,,老人时常感到孤独和无奈。我们的到来为他们减少了孤独,看到一位大爷依依不舍的拉着我们聊天,我一阵泪酸。。。我们还帮助敬老院拔草,真是有趣啊。

在活动圆满完成之后,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我感慨良多。尊老敬老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今天这个物质愈加丰富的时代里,中年一代的人们却工作日益繁忙,无暇顾及到身边的父母。所以,现在的社会有了很多内心孤独无依的老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就非常有义务来担起这个社会责任,继续发扬这个延绵千年的传统美德。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给老人带去关爱、欢乐和温暖,树立榜样,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培养和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对此,我们感到很光荣,很自豪。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传递爱的接力棒,给老人们带去物质支持和精神关怀,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群体更多的关注。谢谢。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22篇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更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发扬这一美德。为了提高和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公德意识,了解老人生活的同时带给他们欢乐,为他们晚年孤寂的精神世界献上一份关爱,星火青协带着“服务之心,关爱之心”于x月29日走进了晚霞养老中心,进行了本学期的爱心敬老之旅。

本次活动由财金系星火青协总负责以及多位志愿者组成的服务分队,上午8点15在老食堂门口集合后,我们带上水果等慰问品向敬老院进发,顶着烈日,任我们的队旗在空中飞舞,打响了我们青协的名号,经过大约二十分钟的步行路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由于天气太热,老人都在宿舍里,部长们把带来的水果分发队员,然后我们就分开去慰问老人,为老人表演节目,接到水果后老人高兴不已,连声道谢。我们每个队员融入老人中和他们展开了亲切的交谈,老人很热情,儿女不在身边,,老人时常感到孤独和无奈。我们的到来为他们减少了孤独,看到一位大爷依依不舍的拉着我们聊天,我一阵泪酸。我们还帮助敬老院拔草,真是有趣啊。

在活动圆满完成之后,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我感慨良多。尊老敬老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今天这个物质愈加丰富的时代里,中年一代的人们却工作日益繁忙,无暇顾及到身边的父母。所以,现在的社会有了很多内心孤独无依的老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就非常有义务来担起这个社会责任,继续发扬这个延绵千年的传统美德。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给老人带去关爱、欢乐和温暖,树立榜样,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培养和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对此,我们感到很光荣,很自豪。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传递爱的接力棒,给老人们带去物质支持和精神关怀,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群体更多的关注。谢谢。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23篇

在系学生会的组织下今天去了“儿童福利院”,感觉收获很多,知道了不少也学到了不少。通过跟这些孩子聊天就会发现,虽然他们生活的环境很好,但是那远不能满足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需求。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人们的关心与呵护,他们的内心才不会孤独。在他们心里,盼望着有更多的人去关注他们,去关心他们,去呵护他们,去了解他们。无论家境如何,只要每个孩子的身边不缺少爱,那么他们一样可以像花一样自由地成长。

通过此次去“儿童福利院”,我发现社会对于福利院的投入正在逐渐增加,而我们每个人所要做的也正是社会所需求的在你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奉献出更多的爱心,相信更多缺少关爱的孩子一定会有越来越美好的明天。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多去和福利院的孩子们去交流,给他们带去更多的幸福,带去更多的关心,带去更多的呵护,让他们在我们的关心和呵护下健康的成长。希望大家都能奉献自己的爱心去帮助更多的孩子。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24篇

这次暑期实践我和同学一起去了一个图书馆做了一个星期的义工,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协助图书馆工作人员整理书籍,这对我来说是次很宝贵的实践机会,我也希望我以实际行动,能够体现大学生应有的素质和觉悟。

图书馆的工作说着容易,做着难。平日里我们去图书馆借书,看着流程那么简单,想当然的认为这样的工作难度不值一提,但当我们亲身经历这一切的时候,才发现我们是那般幼稚,那般好笑。图书馆整理图书的工作是一个系统,也是一门科学。图书馆的一切工作构成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非常复杂,却又非常简便实用。它涉及到图书的防盗,图书的检索,图书的在馆情况,馆际互借,归还情况,图书的序列等等。因此这是一个工作量非常繁重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让同学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更便捷的帮助,多少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为此而忙碌着。

我们在图书馆帮忙整理书籍的过程中,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艰辛,更体会到了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如果我们不亲身体验的'话。“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整理图书虽然很累,但我们也学到了一些图书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自身的素养也得到了提高。而来自同学们和图书馆工作人员们的赞许则是对我们最好的褒奖。看着美丽的图书馆,以及经过我们整理的整齐一致的书架,想着同学们可以拥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时,我们觉得,一切的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的,劳动的过程的确是互惠双赢的。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虽历经战火、朝代更迭,五千余年的文明亦不曾中断。维系中华文明血脉,使之薪火传承、生生不息的正是图书从古到今的积累和流传,正是这些散发墨香的纸张酝酿了我国传世文明,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图书史。我国有重视阅读的传统,阅读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阅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阅读,受当时政治、经济及教育等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这次实践中,我更加了解到图书馆对于培养读书人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读书对于培养我们自身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图书馆无疑是最能提升我们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地方。我们除了接受学校推广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以外,也要学会与人相处,增强团队精神以及对自然的亲和力等,因此,我们更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此外,我还了解到图书馆工作的一些方法,我们主要进行了贴标签和整理图书两项工作,虽然都是很简单的工作,但也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

我从这次的实践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可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对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知道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不论做是事情,都必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

见微知著,由小看大。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必须经过亲身实践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艰辛。学习中如此,生活中亦是如此。学习中,我们不能忽视那些看似简单的知识,知识没有尊卑之分,任何东西都不是想象中那般简单,那般容易,我们只有静下心来,苦心钻研,方有机会在学术上开创一片天地。戒骄戒躁,脚踏实地,不轻视一个细节,不放过一个细节,我们才能真正地把知识点吃透,乃至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生活中亦是如此。机遇只会垂青那些脚踏实地,甘于吃苦的人。

这个暑期在图书馆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对我个人而言有着重要意义。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从中学到了许多在课本上无法涉及到的东西,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劳动的意义。这些收获也必将在我成长的道路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学习上,今后的工作中,我都将受益匪浅。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25篇

在的这一天,孩子们怀揣着一颗颗关爱的心, 一颗颗炽热的心,走进了离学校不远儿童福利院,开展了一次“手拉手 我们陪你一起成长”为主题的爱心活动。

在爱心募捐活动中,同学们积极踊跃,捐款献爱心,为孩子们购买了爱心食品,展现了孩子们的奉献精神。

来到儿童福利院,负责人把同学们带到了孩子们玩耍的园地,孩子们欢呼着向我们跑来,一张张稚气的小脸印入我们眼帘,让人顿生怜爱之情,大家把带来的食物发给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孩子们高兴地接过我们的爱心食品,用笑容表达着喜悦及感恩之情,看着孩子们可爱、真诚的笑脸,大家感到无比的欣慰,接着我们和孩子们做游戏、一起唱歌、互动联欢。院里的孩子唱起那首《感恩的心》的时候,在那感人的旋律中,许多同学都禁不住留下了眼泪,为孩子们不幸的遭遇感到痛心,我们也用相机记录了这一幕幕感动的时刻。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献出了爱心,收获了真诚,更学会了感恩,只有奉献爱才能更好的收获爱,世界需要爱,社会需要爱,人与人之间更需要爱,我们会继续关注社会公益事业,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的奉献爱心活动中来,让爱心永远传递。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26篇

xx学院团委学生会代表用精简凝练的语句对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详细过程进行了总结。优秀的实践成果,不仅倚赖于老师们的精心指导,更得益于全院师生的全力配合。热烈的掌声过后,大屏幕上滚动一张张精彩的照片:支教时与孩子们的合照、专业实践中创作的作品、探访福利院时与老人的合影……这短短的暑期社会实践图片集锦,承载着我院学子在暑期社会实践中的欢笑与泪水、辛酸及甜美。

激昂的音乐声中,辅导员代表上台宣读xx学院XX年暑期社会实践表彰决定。揭晓了本年度优秀暑期社会实践积极分子名单。获奖者依次上台,从老师手中接过奖状并合影留念。奖状虽小,却承载着学院对同学们的认可与祝福。

掌声还未息止,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学生代表就用精彩、风趣的言语与同学们分享了本次暑期支教的不凡经历,诉说出支教期间与班级孩子们所结下的深厚情意。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27篇

关键词:社会福利社会化老年人需求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国际人口组织和欧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学者把65岁作为人口老龄化的起始年龄,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作为衡量老年型国家或地区的标准。(邵国栋,宏观经济管理,2007)按照这样的规定,中国在世纪之交就迈入老年型国家行列,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且发展迅猛。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000年为%,2005年为%,据王金营教授的预测,2010年该比重将上升为,2020、2030、2040的数字分别为%、%、%。人口老龄化使得具有普遍性特征的老年风险放大,老年社会福利需求发生变迁。如何调适现有的社会福利制度?如何使其能够满足老年人社会福利的需求?社会福利社会化作为政府对以往过分依赖政府提供的旧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必将对社会福利事业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转变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窦玉沛,社会保障研究,2006),故其逐渐成为理论界研究焦点。围绕着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目标、途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已有的文献已作了很多有益探索(周良才,2006;张秀兰,2006),但将其置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与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变迁结合起来作系统研究还依然缺如。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变迁、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演进的考察,得出以社会福利社会化来以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的“有效需求”,满足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的日益增长和多样化要求。

二、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次人口普查,人口老龄化及其相伴的老年赡养比、家庭规模的变化清晰地勾勒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变迁。数字表象下体现了社会结构的深层次变化,其形成的张力必将对中国社会福利需求产生巨大影响。(黄黎若莲等,社会保障制度,2007)

(一)老年赡养比增加与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增长并存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向老龄化转型,老年赡养比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1953年,老年赡养比为,也就是说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供养将近7个65岁以上老人,1953-2000年,基本上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供养的65岁以上老人数目在增加,但增幅并不明显。赡养压力在2010年出现转折,2010年,需要由8个劳动年龄人口来共同负担1个65+老人,2010-2050年,赡养压力显著增大,且将维持在高位运行。2040-2050年,届时不足3个劳动年龄人口就要赡养一名65岁以上老人。老年赡养比上涨的部分原因是人口寿命延长,但主要还是由快速下降的生育率所致。一方面,人口寿命延长使65岁以上老人绝对规模和相对比重得到增长,如果将退休生涯得到相应延长考虑在内,65岁以上老人赡养所需花费的人、财、物和时间的显著增多无疑会放大需要社会转移支付的“池子”;另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来推行的严格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同时,也使劳动力大军规模逐渐缩减,进而使得社会转移支付风险分担的“池子”缩小。(彼得.s.海勒,社会保障研究,2006)

与老年赡养比增加相伴而来的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也得到增长。从收养人数来看,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就意愿而言,中国老年人“愿意住养老机构”的比例为%。1982、1990、2000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数为、、亿,乘以有意愿住养老机构的比例%,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应收养人数为、、亿。而实际上同期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数为、、亿。从社会福利机构的总床位数占老年人总数的比例来看,发达国家该比例最低为3%,而中国1982、1990、2000年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的床位数分别为、、万,除以同期的60岁以上老年人数得到的比例分别为%、%、%,离最低标准3%还有很大差距。收养人数和床位数的实际供给和理论需求都表明,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绝对数很大,且增长很快。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巨大“空缺”更进一步说明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与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的多样化

自1982年以来,中国的家庭结构一直朝着小型化方向发展。首先,家庭户均人口数有明显递减趋势,户均人口数在1982年为,1990年降至,2000年仅为,2005年1%抽样调查显示,当年户均人口数为。23年的时间,家庭户均人口数就减少了人。其次,家庭户规模一代户所占比重在显著上升,二代户所占比重明显下降,三代户比重变化不大,这是从1982-2000年,一代户所占比重由%上升至%,二代户所占比重由下降至%,三代户比重由%变为%得出的结论。最后,夫妇家庭构成了一代户家庭的“主角”,2000年夫妇家庭所占比重超过一人户家庭所占比重%,二代户中核心家庭户由1982年的%减少为%,三代户中祖父母与孙子女户所占比重略有上升,2000年比1982年上升%。

与此同时,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多样化特点日益明显。按照马斯洛的五类需要,在过去,老年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基本都可以在家庭内部得以实现,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不强烈且可以在家庭内、家族内就得到部分满足,但这三种需要往往是作为生理和安全需要的补充。家庭户均人数的减少,一代户比重上升与二代户比重下降同时发生等家庭结构小型化现象越来越常见,表明更多的老年人可能不再与其子女生活在一起。当老年人面临生活自理能力欠缺、健康状况欠佳、高龄老化和空巢家庭等问题时,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在小型化结构家庭中常常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更不必提其他更高层次的需要了。家庭照顾功能在弱化,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如果仍要维持原有水平或者提升至更高水平以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向家庭之外寻求更多的支持就成为必然。社区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其提供的社会福利对于老年人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相对家庭而言,更为有利。在社区中,老年人可以参加老年社、加入老年大学等,精神交流和慰藉使其得到友谊、情感和归属,“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使其能力得到提升、自尊得到增强,进一步获得胜任感、成就感,从而弥补与往日工作和家庭脱离所带来的失落、迷茫等,使晚年生活充实而美满。

三、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演进

(一)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背景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社会福利事业资金渠道单一、服务对象狭窄、管理方式落后、服务水平不高、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民政部明确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办”的城市社会福利事业改革思路。改革的目的一是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二是拓展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90年代以后,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果的显现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人们对于机构养老方式的认可程度和需求程度得到提高。伴随人口老龄化而来的老年赡养比增长、家庭结构小型化等形成了对老年福利事业的巨大需求。但长期以来国家和集体包办社会福利事业,与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老年人福利需求相比,老年人福利设施和资金都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传统福利院仍是“大锅饭”的经营管理体制,竞争意识弱,服务水平低,一些福利床位空置率高,资源浪费严重。(易松国,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2006,p93-94)对内要求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对外要求动员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事业,基于这样的背景,民政部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概念和设想,依靠社会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杨团,社会福利社会化:上海与香港社会福利体系比较,2001,p2)

(二)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实践和政策

社会福利社会化在中国的发展实践和政策(仅选取与老年人社会福利关联紧密的部分实践和政策)大致可以2000年作为转折点(这一年,以_名义首次了关于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分为1979-2000年,2000年-至今两个阶段,为了对实践和政策作系统梳理,这里按照时间顺序,一一罗列如下(多吉才让,社会福利,1996;钟耀仁,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2005;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2002;曹立前,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2006;易松国,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2006):

1979年,民政部召开全国城市救济福利工作会议提出,做好“三无”老人收养工作的前提下,开展孤老职工的自费收养工作,为社会福利扩大保障范围开了先河。1983年,民政部酝酿城市社会福利事业改革,提出国家和社会力量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举办社会福利事业。1984年,民政部召开会议,进一步明确“社会福利社会办”的指导思想,使社会福利事业从单一、封闭、由国家包办的体制转变为国家、集体、个人共办,面向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举办各种社会福利事业。1986年,民政部制定1986-1990五年规划,提出社会福利事业改革发展的纲要,负担方式由单一的国家负担为国家、集体、个人共同负担,福利事业由“救济型”转为“福利型”,服务方式由“供养型”转为“供养与康复相结合”。部分地区民政部门主办的社会福利院开始向非“三无”老人开放,民办养老院也在一些地方出现。1993年,民政部《部级福利院评定标准》,提出社会福利院的发展规划和相关标准。同年,民政部会同_13个部委联合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的意见》,使社区服务步入制度化管理轨道,社区服务的规模和范围得到不断扩大。1994年,民政部《中国福利管理办法》、《有奖募捐社会福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对福利作为筹集福利资金的新兴渠道作了相应规范。同年,第十次全国民政会议部长报告指出了“深化福利事业单位改革,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要求,“在政府倡导、支持下,广泛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吸引外资兴办社会福利设施,探索政府资助、社团经办、企事业单位入股合办、法人承包等发展福利事业的路子,使福利事业单位向民办公助、法人治理的方向发展。”1996年,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条件,可以在参观、游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方面对老年人提供优待和照顾等。”同年,民政部社会福利司提出:社会福利院可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大力收养社会上老人。1997年,民政部与国家计委联合颁布《民政事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福利社会化的改革目标与政策取向。1998年,民政部《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对民办非企业概念作了界定,对登记条件管理机关和管理办法作了规定。民政部在1998年以后,综合各地的探索与实践,在13个城市(广州、上海、温州、苏州等)进行了社会福利社会化试点。1999年,_、民政部联合下发《老年人建筑设计标准》,要求建筑设计要符合老年人体能心态特征,对建筑各个部分设计作了详细规定。1999年,九届_常委会十次会议通过《_公益事业捐赠法》,用法律形式规范社会捐赠。同年,民政部颁布《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关于看展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意见》,开始将各种福利机构与公益机构纳入统一规范的制度中。

2000年,_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11部委《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其中提出了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目标和要求。同年,财政部、国家_联合下发《关于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对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兴办的老年服务机构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民政部于当年召开了全国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会议,会议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化”,就是政府在倡导、组织、支持和必要的资助下,动员社会力量建设社会福利设施,开展社会福利服务,满足社会对社会福利服务的需求。2001年,民政部颁布《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对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鉴定标准考核办法都作了规定。2006年,_《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推进社区社会保障服务,推进社区救助服务,鼓励并支持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等。全国很多城市和地区于1998年后都开始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系统探索。上海、广州、温州、大连等城市和地区都各自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发展模式,一些城市也已经在社会工作福利化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例如,上海市社会福利社会化方面取得的经验有:政府对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高度重视,有关部分长期以来对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给予的支持;政府出台各种法规,从政策上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社会福利机构;改革养老机构;所有社会福利机构中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易松国,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2006,p120-121)

四、社会福利社会化:迎接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变化的挑战

随着快速整合进入国际资本主义体系和随之而来的社会差距增大,东亚地区不得不面临结构改革的挑战。(Kwon,Huck–Ju,2005)自中国加入WTO以后,为了能使经济政策得到更为有效的推行,政府对社会政策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社会福利制度虽滞后于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但仍是在渐进而缓慢的变革着。_正在大力推动的社会福利社会化不但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福利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客观必然选择,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应对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变化的挑战。

(一)社会福利社会化可以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有效需求”

1980年代至今,社会福利机构的收养人数始终以20-30%的比例低于床位数。这意味着社会福利机构空床位数随床位数增加而增加。(黄黎若莲等,社会保障制度,2007)如何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的“有效需求”?社会福利社会化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可以增加老年人对于社会福利的选择性,满足其不同的个性需求;通过公众化的服务对象,可以将不同社会经济条件的老年人吸纳进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内;通过对不同类型老年人群体提供不同层次的社区养老服务,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服务的优越性。

具体来说,社会福利社会化首先在遵循最大限度收养原则基础上,根据老年人社会经济条件,区分老年人社会福利的收费性质,是否收费,收费多少为合理。其次,不同的老年人群体对于服务项目的内容和水平可能不同,故有必要作进一步细分,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老年人,要采取上门照顾服务为主的服务形式,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洗涤、购物、餐饮、心理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对生活基本能自理但又需要一定照料服务的中、高龄老年人,采取建立日间护理中心、托老所、老年康复站等形式,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对健康低龄老年人,可通过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老年大学等场地,让他们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对独居老人、残疾老人,可按照政府救助和社区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原则,构筑多层次、多元化、多项目的贫困救助网络,让他们安度晚年。(周良才,2006)最后,对每次、每项提供的社会福利项目数目和内容进行水平和质量评估,并跟踪检查每位被服务对象在获得社会福利服务的过程中身体、精神等状况的改善情况,及时而准确了解老年人的福利需求变化,以便于能够高效、合理的分配和利用福利资源,促进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社会福利社会化可以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有效需求”,进而能够根据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对社会福利制度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社会福利社会化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

老年赡养比的迅猛上升使得劳动年龄人口的养老负担飞速加重。要缓解这一问题,就得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供养能力。依靠调整并放宽计划生育政策来增加劳动年龄人口数是个缓慢的过程,短期内难以成正果,长期来看,计划生育政策松动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许会出现与预期相悖的结果;依靠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达到经济的高效运行,进而增加国民财富,也不是一蹴而就所能实现;依靠增加劳动年龄人口的税负在高税负的中国更是不可行。而社会福利社会化却可以通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来筹集更多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所需的资金。由于社会福利的供给能够及时、有效的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需求,所以可以减轻劳动年龄人口的养老压力。

正在确定中的新型福利制度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财政拨款,集体投入、发行福利、社会捐献、服务收费。这种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方式使得国家或集体作为投资主体的重要性在下降,社会组织和个人在投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能够进一步优化投资主体的结构,必将为老年人社会福利所需的资金提供更为充足的保障。当然,在中央集权制,父爱主义盛行的中国(约翰.B.威廉姆森,弗雷德.C.帕姆佩尔,2002),国家的责任是不容推卸的,在提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同时,仍要强调政府在社会福利事业上应承担的责任,尤其需要警惕社会福利事业上国家责任向社会和个人的转化。政府应当将改善和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并具体体现在国家财政对福利事业的拨款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长上。(郑功成,2002)

(三)社会福利社会化可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28篇

实践对象:儿童福利院

社会实践时间:xx年1月24日

xx年1月24日我和我的几个伙伴在家乡的福利院进行了社会实践社区活动,福利院的老师们向我们介绍着福利院和孩子们的概况,以及在社会实践中关爱孤儿时的注意事项。因为小朋友大多是有先天性疾病的弃婴,所以我们在与他们互动时要格外地小心和特别地体贴。上午9点,我们准时到达福利院,并与小朋友进行了互动。

当老师们和同学们一走进教室,小朋友就一下子兴奋起来,喊着“爸爸”、“妈妈”、“抱抱”等简单的词语,我们也很快进入角色,与小朋友们互动。我们把事先准备好的零食拿给小朋友吃,陪他们一起看电视、搭积木,抱着他们在教室里逛逛。小朋友们不奢望我们有什么特长会表演什么节目,他们只想坐在“爸爸妈妈”的腿上静静地看着我们。我们跟他们一起合影时,他们会摆出pose,竖起两个手指,喊“yeah!”。他们会把照相机抢过去,从相机里面看看自己的模样。他们会把“妈妈”的头绳拉下来,亲自给“妈妈”扎辫子。上午10点,准时开饭了,年龄稍大一点的小朋友坐在方桌边,自己吃饭,我们就一对一喂年龄小一点的小朋友吃饭。他们一个比一个乖,会互相督促“坐好,吃饭”,一口接一口,不一会儿一大碗盖浇饭就已经吃完,一粒米饭也不会浪费。饭后稍做休息,便是午睡时间,孩子们认识自己的床位,会自己脱下外裤穿好睡裤,会把袜子放到鞋子了。

下午我们向老师们了解了他们的情况,和春节的心情,老师们说:“他们不会感到孤单和寂寞,反而会感到快乐,因为福利院对他们来说就像家一样。”

下午我们和孩子们玩起了小学或幼儿园才玩起的游戏,他们都很开心。傍晚我们要走的时候,福利院的老师和孩子们都出来送我们,和我们说“再见。”

回家后,我认为这些孩子是不幸的,然而有着社会上许许多多好心人的关心和照顾,还有些好心人领养他们,他们又是幸运的。我们同学中有一些已经为人父母,有些结婚了还未育有孩子,有些还是未婚,状态不同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感触。为人父母的同学们觉得他们是那么听话那么可爱;结婚还未育的同学们觉得孩子是爱情的结晶,但是要优生优育,要勇于承担父母的责任。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是留在老师们和同学们心中的回忆不会消失,同学们也觉得关爱这些小朋友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今后可以经常开展。

去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29篇

根据笔者调研,很多高职院校将建设“行业领先、省内一流”,“国内一流、国际水准”以及“部级特色校”作为学校新一轮发展目标,把“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强化办学特色”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往往在增强硬实力、提高硬指标的过程中,忽视了“人民满意”、“师生幸福”这一终极性价值导向。

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为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治校能力指明了方向

教育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幸福地学”,通过努力学习来体验幸福、创造幸福、实现幸福。办学要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使教师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践中实现“幸福地教”,通过潜心教学去传递幸福、分享幸福、成就幸福。要实现这一点,关键在于学校领导层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建设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建设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上的认识,基础在于领导者具备怎样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理能力。

聚焦师生幸福是高校领导班子执政为民的集中体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目的是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其价值追求是为了“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而活力迸发、财富涌流的落脚点最终在于“惠及全体人民”。 这充分体现了党的宗旨,反映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理念,表明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为一所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在把握方向上,务必将“师生幸福,人人出彩”作为办学治校的核心价值追求,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首要指标,作为特色发展的关键所在。

促进师生幸福是一切教育实践活动追逐的终极价值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终极的和自足的,它是行为的目的”。而教育作为一种旨在引导人们发展,提高生命质量、提升人生价值的社会活动,其根本同样在于满足人们合理的需求,实现幸福人生。为此,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和终极性价值。”显然,教育决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不能止步于学生的升学和就业,而要更多地关注他们对幸福的认知和追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类型,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有一技之长的有用之才,更重要的是要将他们培养成幸福之人。

关注师生幸福是高职院校提升教育质量的不二选择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在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提升中,尽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基础能力有了显著增强,但师生主观幸福感的缺失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学生而言,高考的失利与挫败使得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带着一种低人一等的情结跨入学校大门,将“专升本”作为最后一根稻草紧紧攥在手里,以期获得一种心理补偿;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社会上的学历歧视,迷茫的职业定位,强烈的心理反差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学生敏感的神经。这就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他们正确的幸福观,提高他们感知幸福、分享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就教师而言,一些可有可无的评估检查使得他们总是忙于撰写各种材料而不是用心教学,囿于各种琐事而无力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总是想着发表几篇论文用于职称评定而不是真正通过科研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生源萎缩和招生上的无序竞争使得教师们一到高考前后便疲于奔命。所以学校领导层在办学治校的实践中,一定要从关注师生幸福做起,以实现师生幸福为目标。

改善民生的政策导向为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治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的十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十报告提出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任务,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为未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今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作为高职院校的领导班子,在把握方向、谋划大局上,一定要把“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社会的首要任务,始终把办学治校与人民满意、师生幸福紧密结合起来。在总揽全局、科学决策上,务必要面向全体师生,以服务师生发展、成就师生幸福为根本,绝不以损害师生幸福为代价。正如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在顶层设计,创新发展上,要积极构建民主、科学的学校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着力推进幸福教育,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将师生追求幸福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上要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遵循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绝不能将领导个人的意志凌驾于集体之上,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师生意见建议,广泛深入地倾听师生合理诉求,真心诚意地关心师生切实利益,在打造幸福校园的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力实施幸福教育,为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开辟新路

幸福教育就是一种将幸福视为最核心和最终极的价值理念的教育。对一所学校而言,幸福教育能否得到实施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关键在于领导者思想引领、优化管理、创新实践能力的强弱。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让师生在追逐职业理想中体验幸福的滋味

幸福是人们在一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感受或意识到自己预定的目标和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的满足。教与学一旦失去目标和理想就难以让师生感受到幸福。为此,作为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务必要通过职业理想教育激发师生,把师德师能的提升、学风校风的培育与强化教与学的动机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转化为师生共同追求和内在需求。

马斯洛提出人有两大需求系统,即基本需求和心理需求,基本的需求包括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心理需求包括认知的需求、美的欣赏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作为高职院校的领导者,不仅要通过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以满足师生日益提高的生活和安全的需求,通过营造尊师重教、崇德尚能的良好风尚以满足学生爱和尊重的需求,更要关注师生心理与精神层面的需求,使其在获得知识、技术技能和修养,获取改变人生境遇,实现职业理想,真正达到自我实现的人生追求。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要关注学生就业,以此改变学生的生活状态,这固然很重要,但掌握一种谋生技能与树立一种人生态度相比,后者则更为重要。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职业理想、职业情操,才能在工作中不断体会到源源不断的幸福。幸福的人未必是那些学历高、技能强、收入丰、有闲暇的人,恰恰是那些在普通岗位上爱岗敬业、自动自发、以苦为乐、甘于奉献的人,因为他们有着自己执著的职业信念。真正优秀的教师队伍不仅仅要看有多少教授、博士和“双师”素质教师,不仅仅要看他们搞出几个课题,发了几篇文章,更要看有多少真正热爱职业教育事业,能忠于职守、勤勉工作、潜心育人,这才是学校的脊梁,事业的希望,因为只有他们才能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向学生传递幸福,为社会创造幸福。

优化内部治理结构,让师生在民主开放和谐中分享幸福的生活

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使人幸福的并不是体力和金钱,而是正直和公允。”在高等院校,在过度的行政化管理和官本位运行机制下,师生不可能感受到所谓幸福,只有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运行制度,才能使师生员工在民主、开放、和谐的氛围中分享学校发展所带来的幸福。

首先,要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在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环境中要充分发挥教授治校的作用,切实加强由教授组成的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各种评议机构建设,赋予这些评议机构以实质性的权力,学校发展方向、特色的选择,招生规模的确定,院系领导的选聘,教学机构的设置,职称、岗位的评聘,重大奖励与处罚,重大的学术交流等重大事项均由教授组成的各种评议会讨论决定。要着力完善符合现代大学制度特征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合理划分院系两级的教育资源与管理权限,明确院系两级组织的权利与义务,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扩大系部办学自,激发系部的办学活力。

其次,要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使每个师生员工都有出彩的机会和提升的空间。通过建立健全基于水平和贡献的考核、评定和薪酬体系,逐步实现师资队伍从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变,使得不论在哪个岗位上的教职工都能各得其所,各显其能。在学生工作中,要轻教化、重引导;轻管理,重服务。对学生评价更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业成绩的高低,更要关注学生个性成长,只要在公平的阳光下,让每个学生的亮点都得到展示,每个教师的劳动都受到尊重,幸福就不会离太远。

第三,作为学校领导要公平正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说过:“上者下之本也。上宣明,则下治辨矣,上端诚,则下愿悫矣,上公正,则下易直矣。”一个学校的师生员工对权威的评价、对结果的认同、对利益的诉求往往集中在“公正”上,作为领导层在制度设计上绝不能无原则地偏袒一方而没有全局观念,在决策中更不能只求个人利益至上而没有长远眼光。

创新人才培养思路,让师生在教学相长中提高创造幸福的本领

幸福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领导在构建幸福课程、推进幸福实践、打造幸福校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积极构建幸福课程体系。在西方,关于幸福教育的教学实践开展的比较早。2006年美国名校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选修课不是“经济学导论”,而是由年轻讲师泰勒・本・沙哈尔开设的“幸福课”。据悉全美有100余所高校开设了这类“幸福课”。对高职院校而言,可以通过建立幸福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幸福观以及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挫折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提高学生体验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