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文库

比赛采访感言(汇总30篇)

西西弗文库 56

比赛采访感言 第1篇

身为新闻学专业的我们在采访中体验了一把当记者的感觉,这是我们初次将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第一次采访带给我们的是欣喜与好奇,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我们所学的专业;第二次采访我们多了一些熟练与从容,没有了第一次的兵荒马乱,更加地懂得合作。第三次采访增强了我们团队的凝聚力,懂得了身为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我们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采访中,遇见了许多善良又可爱的人。第一位接受我们采访的叔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抱着孩子欣然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全程都非常自信并且谈吐大方,举止有度。结束之后他坦言:他也是从我们这个阶段过来的,所以他十分地理解我们,也愿意配合我们完成这次的作业。正是有了这样的开端才让我们信心倍增。在这次采访中,不仅有个人的力量为我们加油助威,更有一个团体的力量为我们锦上添花。那是一个公司的团队周五来进行团建活动,他们邀我们一起做游戏并且接受了我们的采访,结尾处甚至还为我们拍了视频喊口号应援。而更巧的是,我们在第二次采访中竟然又遇到了他们,可以说是非常有缘分了。这一次的偶遇显得格外珍贵,他们还关心地问我们作业完成得怎么样。

这三次的采访都让我们感动满满,或许有拒绝我们的人让我们稍微沮丧了那么一小会,但最终让我们记住的却是这些善良真挚,愿意帮助我们的人。更让我们小小地了解了当一名记者的不容易,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我们的专业,体会到在这条路上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希望在以后的采访中会越来越优秀。

比赛采访感言 第2篇

这学期前前后后也采访了许多人,涉及的面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没能采访到真正的“高层”人物还是比较遗憾。从刚开始的紧张羞涩,渐渐地到驾轻就熟,对于刚开始接触的人物采访我自己还是有着较多的感受。

采访对象的选择

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我认为是能否造就一篇优秀人物采访的关键所在。小组作业时,我们的选题是“父亲节”。这个选题,对于采访对象的要求其实比较简单——成年男性。但是成年男性这么多,如何挑选更适合这个选题的人物呢?

刚开始因为小组分工并不完善,大家对于采访对象的挑选更偏向于自己的片面理解。我也就找到了某位男教师开始了采访,结果就是采访十分顺利,老师十分配合,但写出来的稿子没什么新意。而小组其他成员的稿子内容则更加吸引人。有人选择了有3个孩子的南区水果店老板,有人则选择了离家在外与父母妻儿相隔千里的学校保安。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上,显然他们的更具有代表性与“新意”,而我的选择出发点停留在了任务的完成度上而非质量之上。青年教师也许更适合采访,他们的语言能力会使采访更顺利,但在这个选题之下,显然其他的选择更能表现主题使选题的新意体现出来。

所以对于今后的采访,挑选一个更具代表性的人物才能更好地将主题体现。采访也不能一味求稳,追求一些新意或许才能获得更好的内容。

采访的背景准备

完成一次好的人物采访,我认为不仅要对采访的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对于整个话题的背景也应该要有相当完备的背景知识。不然或许就会遭遇我所遇到过的尴尬。

学期后半段有幸来到解放日报体育部做关于世界杯的专题报道。我主要负责电话采访一些足球教练纪录他们对于某一场比赛的看法。我自以为对采访对象十分了解(大多为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知名教练与体育评论员),但实际采访中却是漏洞百出。

首先,语言上遭遇了危机。由于一些主教练来自上海讲着一口地道的上海方言,对于我来说理解起来就成了大问题。即使后来用普通话对话也时常在一些关键语句上因为口音问题而不能正确理解意思。记得一次采访一位沪上著名教练,因为前期没有心理准备,电话采访时才发现采访对象的语调“惊人”的低。低沉的语调使很多话变得含糊不清,那次的采访最终也因此失败。

除了采访对象的准备外,背景知识的准备也必须充足。还是在实习期间,一次采访圈外人士预测比赛时又出现了新的状况。由于前一场比赛我自己也没有看,而采访对象对于足球也不够专业,就出现了采访过程两个人无话可说的境地。

两次失败的经验也提醒我做好采访前背景了解的重要性。对于采访对象,适当了解他的身份有助于更顺利的进行采访;对于采访选题的背景,完备地做好先前功课才能在采访中更好地与采访对象交流。

采访稿的撰写

刚开始接触采访稿的撰写,我也犯下了不少毛病。由于不能熟练地掌握采访稿,我的第一篇采访稿被小组成员批为过于客观,缺乏适当的文学性修饰。当然,对于一篇采访稿尊重采访者话语的客观性是最重要的,但是将话语转变为文字又不能少了文学的修饰,不然采访稿就会显得索然无味缺乏可读性。

而实习时,我的一篇采访稿也被老师批评了。由于我对于采访对象的话题有着自己很多的见解,于是在文章中有意无意的加入了我的意见倾向。这也就造成了一些话语方式与采访对象身份不符的现象。

在采访稿的撰写之中,如何将事实的客观性与文字的文学性更好地结合显然是我需要不断加强的地方。从采访者的角度出发,尊重受访者的意图,而在文字上则需要部分润色,这看似简单的道理却也需要不断的实践作为基础吧。

采访的策略选择

对于不同的采访对象我认为应该是选择不同的采访策略。策略的内涵即是选择不同的话语方式、不同的语言氛围以及不同的话语量。比如采访“下层”受访人时,我大都会比较主动,尽量将语言氛围变得轻松使受访者能够较为自然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在采访中我也会适当的掌握主动权,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受访者整理自己的思路与看法。

而对于“中高层”受访者,我一般不会过于主动,而是将采访的掌控权交予对方,给受访者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表达展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两种不同的策略,也是基于两类受访者不同的社会身份、教育水平等因素。相对而言,“中下层”受访者可能受到文化水平的影响相对怯于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同时表达中也可能会因多种因素造成表意不清等问题;而“中上层”受访者相对文化水平较高,对于特定问题相对有更多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仍然选择给予对方过多的引导势必将使受访者感到唠叨琐碎。

所以在这样的考虑下,针对不同的受访者采取不同的采访策略既能使采访顺利的进行也能建立更好的互动环境。

这个学期开始全面的接触采访与写作,实地采访与电话采访都做了不少,但是我感觉还是远远不够。实习期间指导老师也告诉我,采访只有做了多了才能有感觉,文字、语言上面才能有进步。或许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反复强调的实践的重要性的很好体现吧。

同时,在采访中我也发现自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面对不同的受访者,可能会因对方身份的不同而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对于普通的农民工或许我更能放得开,而面对著名运动员或者知名教授则会显得拘谨。起初,我也是总因为紧张而使采访不那么顺利,但随着采访次数增加自己也变得自信,并且能够做到与受访者一定量的有效互动,不再只是那个被动的记录者,开始成为了互动者。而这样自信的由来,既来自战胜自我胆怯心理的一次次实践,也源于对受访者、采访背景的充分准备。

在采访的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信息提取方面急需提高。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受访者特别健谈,于是便需要将他的大篇幅内容微缩到小篇幅;有时候则会遇到受访者迟迟不能点到问题的内核而游离与提问之外。第一个问题考验的是自己的文字压缩能力,第二个问题则考验的是记者的提问技巧。在采访中,我也发现,问题的设计往往赶不上实际中的变化,所以在提问过程中设计问题显得尤为关键。而设计的串联点就是和受访者的良性互动,通过互动将自己的观点传递,同时将自己的疑问抛出将受访者引入自己的设计之中。这样,才能得到自己所想要的采访内容。

这学期的采访与写作课使我受益良多,汲取了许多采访的理论知识。而实践中,一次次的采访经历则让我明白了理论与现实结合的重要性。既不能脱离理论而自成一套也不能仅仅依靠理论知识而无视实践中的变化。

现在只是一个起点,希望这样的总结与体会能够给我今后的采访以提醒,也希望未来越来越多的采访实践又能给予这份体悟以更多的内涵。

比赛采访感言 第3篇

由于我七月份去了贵州支教,所以七月份的寻访工作我并没有能够参与进去。七月底回到长沙之后,过了一段安闲的日子,然后接到了学长的电话,说是联系到了一个校友,具体的采访时间也定下来了。

七月流火,长沙在经过那么多天的高温炙烤后终于凉爽了起来,但我们寻访校友的工作却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系,我们有机会采访到了正在做房地产工作的许利民学长。

采访的那天正处周末,采访地点定在了长沙理工大学附近的一处售楼部,许利民学长在接受我们的访问之前,先在此处理了一系列工作事务,我们怀着矛盾的心情坐在一旁等待,有着占用学长宝贵时间的不安和期待采访快些开始的急躁,就在我们如此忐忑的时候,许利民学长放下了手中的事,微笑着对问我们说:“你们有什么问题,开始问吧。”

简单的衬衫,休闲的西装裤,手上一串佛珠,普通得平淡的装束,没有我们想象中纵横商海的该有的烟火气息,靠在沙发上,笑眯眯地回答我们的问题,言语间隐隐透着低调的文人风范,爽直间又颇有些儒商的韵味。这是我们最初采访许利民的感觉。一小时的采访,很多朴素却真实的东西透过他的话传达给了我们,这位经历非凡的学长告诉我们说:“我觉得人生很简单,与人为善,脚踏实地,好学上进。”

在同许利民学长挥手道别后,我们看见学长又投入了工作之中。“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学长仿佛在用他的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含义,这次采访,我受益匪浅,不论是在采访技巧上,还是在人生经历上,都得到了丰富。聆听别人的人生,自己也能从中受到很多启发。

不过这一次采访中最艰难的任务——确定采访对象和采访时间,是由学长完成的,所以我并没有过多地体会到采访有多难。之后由我来负责联系另一位校友时,我感受到了联系成功有多难。有些校友本身不习惯接受采访;有些校友很忙,经常没有时间,甚至不在本地;有些校友要联系到还需通过秘书或助理等关卡。所以要联系成功一名校友并成功采访他写出新闻稿来,程序很多,并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事。

但不管怎么说,通过这半个暑假的寻访,自己还是感觉收获了一些难以言说的东西。虽然写稿子让我觉得很辛苦,五千字使我感觉颇有些江郎才尽的意味了,但是比起其他人特别是两位组长的辛苦的联系工作,我觉得自己问问题写写搞实在是轻松无比。如果没有整个长沙校友暑期寻访小组的共同努力,我想任何一篇寻访校友的采访稿都不会像如今这般顺利完成,没有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暑期寻访的工作也不会这样让人难忘。

寻访校友的过程中,我们收获的不仅是同校友交流的感受,还有小组协作的经验。

比赛采访感言 第4篇

今天中午,我们大队委员共同采访了孙校长。

孙校长说,她的父母都是老师,所以她一直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在她刚读完初中时,就遇到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于是去大兴安岭劳动了8年。随后再回杭州读杭师大,然后再读大专、本科。她的经历非常坎坷,显然没有我们这么一帆风顺,但那8年,使她失去了很多,也给予了她很多。

在讲述党员的义务时,她说了一件她的真实经历,让我热泪盈眶:在她刚当校长时,她父亲得了癌症,已经到了末期。孙校长最爱的人就是她父亲,但那段时间里,她仍然一如既往地工作,只是在晚上陪着父亲。那个学期期末考试后,她正组织老师开会,突然收到了医院发来的消息,说她父亲快不行了,让她马上去医院,但她没有,她还是继续开会。散会后,她又收到了消息,说车已经在学校门口等了,让她马上过去。她下楼后看见了老师们化了妆准备去参加文艺汇演,但外面正下着雨,而且文艺汇演也马上要开始了,她就让车先送老师去参加文艺汇演。一个人为了见父亲最后一面,哪怕让老师们委屈一下也是天经地义,但因为她是党员,所以她让老师先去参加文艺汇演。汽车消失在了雨中,那样决绝,那样无情,留下一团青烟。汽车走后不久,她又收到消息,说父亲已经去世了。泪水夺眶而出,和雨水合为一体,模糊了她的双眼,她甚至不知道那天是怎么去医院的了。为了能让老师准时参加文艺汇演,她没见上父亲的最后一面。是她不孝顺父亲吗?怎么可能?但她在孝与忠之间选择了忠,这也是父亲生前对她常说的一句话。

想起那些传说中的“领导”,不过是虚张声势和自娱自乐,而孙校长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让我感动。

如果一个人不为荣誉而做事,荣誉自然会纷沓而来。

比赛采访感言 第5篇

今天去参加了两个会议,很巧的是,都是与大学生就业有关的。一个是襄樊学院“大学生创业基金发放仪式”,一个是襄樊学院“万洲定向培养与就业奖学金”发放仪式。

先说说与创业有关的吧!

你会选择创业吗?

大学生创业,这个词似乎已不再新鲜。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创业的典范。有人摆地摊卖东西;有人开发软件、建网站;有人售卖各种小礼品;到处不乏有创业者的身影。无论是大是小,至少有创业的意识。现在国家也是非常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虽然对于大学生是否应该创业有着不同的声音,有人觉得大学生就应该自主创业,不仅自己得到了就业,同时还可以带动别人就业;但也有人说大学生缺乏经验,不提倡毕业就创业。因为有不同的声音,所以会有不同的选择。也许有创业意识的人很多,但真正付诸行动的人也许只是少数,曾记得有数据显示,大学生中只有2%的人自主创业,这也许与庞大的千万人来说真的太少太少。对于你会选择创业吗?不知到有多少人会斩钉截铁的说“会”。也许更多的人是选择驻足观望。

创业难,难在哪里?

创业很难,很多人都这样说,创过业的人会讲起创业的艰辛,不过那时的艰辛是成功时的回忆;没有创过业的人害怕那种艰辛,因为有这种害怕就不敢迈出第一步。创业难,因为缺乏启动资金,因为缺乏经验,因为缺乏顾客的信任。.。.。好几个大学生代表在发言时都提到了这几点。面对创业,也许面对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也许不是大学生自己可以解决得了的。“毕业后不可能再向家里要钱,而我们自己又拿不出来那么多的钱”这是一个学长对我说的。还有一个学长在发言中说他的创业的钱全部都是自己大学四年里打工挣得钱。听到这里,很感动,他也许从进入大学和时候就有创业的意识,只是在梦想面前,资金成了拦路虎。那么四年的梦想是不是就要化为永恒了呢?“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但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听到这里,你又会做何感想呢?

学校的支持对创业的作用有多大?

在会上,有14个团队申报了创业基金,有38人参与了此次的创业。在他们的计划书的介绍中,有传播公司的,有广告公司的,有培训学校的,有软件开发的……。虽然每个人的计划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从每一个人的发言中,都能感受到那种创业的激情与魄力。在我看来,无论成功与否,无论公司是创办了的,还是在计划之中的,站在发言席上的他们都是成功者。又有几个人有机会站在我们学校领导前发言呢?听说这次是百万基金助大学生创业活动,还以为是一次性的发放呢。不过听一个学长说最多一二个团队会拿到奖助吧。有点失望的感觉,14个团队,一二个团队受助,岂不是给人一点希望又是失望。不过后来学校的决定却让我大吃一惊,14个团队都获得了补助,一等奖获得了三万元,二等奖获得了一万元,另12个团队分别获得了三千元。总共加起来就是万元了。这个结果也许是让每个人都很欣慰的。学校的支持是对每个人的鼓励,既有这些正在创业的,也有还没有创业的。

最新范文

比赛采访感言 第6篇

为了深入学习和了解十八大,我特意采访了我们村的一名老师,是我家的一个邻居,我一直叫他张大爷,他在我们村的小学教书,现在已经退休了,今年69岁了。

他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发展,国力日益强盛。特别是近10年来,民生极大改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同时,基层老党员也期待国家能继续改革创新,加强党在基层的影响力。工作中,他见证了老百姓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20XX年我下岗时,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现在人人都有,没有单位的居民也有,特别是年纪大的,更能体会到医保的好处。新农保的政策更好。这几项保险逐步与国际接轨。我感觉,老百姓的基本需求,吃饭、看病、就业基本都解决了。”谈到这时,张大爷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他说,这些年党在惠民方面做了许多实事好事,但党的基层_建设还有待加强。他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希望十八大后国家政策向基层倾斜,特别是对社区的职能应该进一步明确和加强,让闲下来的老党员有事做。”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管理,让他们发挥党员作用。他认为,如今基层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甚至看不出与普通民众有什么区别。希望能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把基层党员的作用发挥出来,进一步密切基层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这样才能确保长治久安。

最后,老党员张大爷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年轻人作为党未来的接班人,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要把长期参加学习作为一种任务,把提高素制裁能力作为一种责任,把取得实际效果作为衡量目标,加强理论学习,研究思考,党性修养,实践锻炼,长大后不管在社会的哪个岗位,哪个角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经过这次的采访,让我对党的认识更深了一层次。我了解了许多有关党的知识,使我对党的了解又加深了一步,在采访中,我了解了许多老党员的优秀品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只有发扬党员们的优秀品质才能克服,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不断发扬老一辈的优秀品质,提高自己的素质,将党员精神发扬光大。我了解到了作为一名党员应具备的品质与情操,因此对 -更是信仰与崇敬,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

比赛采访感言 第7篇

2月28日,我和_长冯晓整理当月卫生分数时,谈起了她的新闻专业,她说正好现在有一个采访老师的活动,可以锻炼一下。我向来对这样的活动感兴趣,于是在她的介绍下。我加入了采访组。

当晚,采访组负责人、保送清华新闻专业的郑珮给我们每个人安排了任务。我负责延德元老师和苗翠强校长的采访与撰稿工作。

3月1日上午我和延老师约定当晚进行采访。延老师起初还很谦虚,说自己的经历没有什么可以值得采访的。但是,当晚我和冯晓、周蓉蓉、宋峙鋆来到他的办公室时,他已经准备好了一份简历。和延老师的交谈时间大约有四十五分钟,和后来一些老师的采访时间比起来并不算长,但这四十五分钟却让我印象极为深刻,也许是因为这是第一次,也许是由于我对刚刚开启的这一片世界感到最充分的新奇。在这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我们像轻松的聊天似的,从延老师的童年到他的大学,从他开始工作到如今成绩斐然,从教育到家庭,从酸楚奋斗到甜美果实,我们谈得很尽兴,而我们四位延老师的学生,也都是收益良多。这是第一次采访,或许我们缺少经验,但我们的这次采访,确实让我初步了解了延老师以及他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经历。或许,有些经历与感悟我们早已在书中看到过,但当面对自己的班主任老师,尤其感到这种经历与感悟的真切、真诚。

采访在第二节晚自习开始不久就结束了,回去以后,我又把录音听了一遍,然后动笔写稿。第四节自习,我交给了同去采访的另外三名同学,他们提出了修改建议。第二天,郑珮说:初战告捷。

我为我们的成果感到高兴,接下来的几天,我又和采访组其他成员郑珮、许瀚艺、王宝宁、周蓉蓉、宋峙鋆、冯晓一起,采访了其他一些老师。

和苗校长几次约定时间,但作为副校长和教育处主任的他,工作实在太忙,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我们最后约定在了3月9日的下午采访。但到了那天,又有德国访问团来访,因此不得不推迟。第三节晚自习,我和宋峙鋆、周蓉蓉还有慕名而来的同学丁川、郭大朝、胥逸萌一起,来到了刚刚送走德国客人的苗校长的办公室。

和苗校长的那次交谈,同样使我印象深刻。我们师生之间的亲切交流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直到晚自习第四节结束,我们还在兴头上。但是同学们要休息,苗校长也要像往常一样去查学生宿舍了,所以我只好打断了我们的谈话,提前结束了采访。

教授政治课的苗校长说起话来,条理清晰,思路清楚,从他的中学到大学、再到工作,还有调动,他娓娓道来,我们竟然没有插话、“挑刺”的机会。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个瞬间,是他谈起学生社团和自己的女儿时。学生社团,使他倡议和主导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如今也可以说是他教育教学的新成果,是他事业的闪光点;而女儿,则是事业之外的家庭的核心,对自己的值得骄傲的优秀的女儿,他感到十分欣慰。他的目光与语气语素的变化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真情为家、为工作、为事业的男人。

我们的整个采访活动,持续了大约一个月,我们共计采访了二十多位教师,而我,参与了其中的大多数。一路走来,我想有几个关键词可以概括老师们的共同特点:真诚、奋斗、责任感。而我也有几个词语可以形容我的感受与心情:感动、感谢、感佩。

我相信这段经历,将是我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因为,这是人生与人生的交融,是智慧与激情的传递。而教师,正是这个传承事业的载体。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牺牲了自己,而我想教师应该是太阳,给万众以光芒,还自己以满天下的桃李。

比赛采访感言 第8篇

最近看了很多的访谈节目,颇有感触,遂把一些感想记录于此。

昨天看了萧亚轩的访谈。小时候的萧亚轩由外婆抚养大,外婆对她的教育很严格,让她学习琴棋书画。后萧亚轩到温哥华学习服装设计,在这期间,她被别人拉去参加了一个比赛,结果在比赛中表现不俗,而后进入娱乐圈,一举成名,可以说,她是幸运的。然而成名后忙碌奔波的生活却让她最终不堪重负,她选择了逃离,在国外休养了2年多。然而在她准备好一切,调整好自己,准备重新开始蓄势而发时,不幸却接连降临到她的身上,先是跳舞时太累扭伤了脚,很严重,后是妈妈得了重病,最终离她而去。可以说,在事业上的萧亚轩是幸运的,她没有经历过所谓的低谷,即使有,也不是因为她的音乐的问题,而是她太红了太累了或者是公司的问题;然而她也是不幸的,她的妈妈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抱到孙子孙女,然而却再也等不到了,萧亚轩也再也无法孝敬妈妈了。

我想萧亚轩之所以能成功,与小时候外婆对她的严格教育也是分不开的,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有实力的人,她能成功,必然与她本身的实力有关。当然,她骨子里的那种坚强也是她能够成功的极大动力和支持。

有时候成功不仅仅要靠努力,拥有天赋也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在艺术这块领域。梦想必须要建立牢固的基础之上,一定不要好高骛远,比如唱歌,如果某个人想要成为歌手,但是他五音不全,即使再努力,也许他也无法追赶那些具有一定天分的人的脚步。梦想固然可贵,但是梦想不是白日梦,在梦想面前,我们也应该客观地审视自己,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而Elva,显然地,她是具有唱歌和表演的天赋的,这也是她能够成功的极为重要的原因。

生活总是不缺少意外的,或大或小,或悲或喜,而在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时候,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一颗平和乐观的心,不要抱怨生活,不要埋怨命运。每个人的道路都不同,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同,每个人的命运也都不同,也许就是有那么些人,从始至终,都非常地幸运,人生非常地平坦顺利,然而这未必就不是一种不幸。不要跟任何人去比,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好好地享受生命和生活赋予你的这一切,安然地接受,乐观地面对,开心地生活。

比赛采访感言 第9篇

我们小组社会实践形式是采访原数统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永生老师。虽然他现在是在校学工部工作,但我们还是喜欢亲切地称他为刘书记。在刘书记担任我们院书记的几年时间了,数院在很多校级的活动,比如说军训、运动会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每次想起刘书记“经典语录”,大家都感到受益匪浅,感觉能从他那学到很多。今天的采访同样让我们难忘,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刘书记教导我们说入党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很少人是从一开始申请入党就有非常崇高的思想、对党的各方面都很了解的,大家都是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取长补短得到提高取得进步的。人无完人,把自己能做到的认真的做好就足够了。这就教导我们要想入党并不需急功近利,我们要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注意细节。

刘书记在认真回答我们的采访问题的同时,指出了我们在思想上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这是这次采访让我们获益最多的地方。他提到,在与我们交谈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的认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思想还不是很成熟,这就需要我们多去阅读一些书籍,拓展知识面,提高思想上的认识。再过一两年我们就要步入社会了,如果思想上不够成熟,对问题的认识不充分,就不利于以后的发展。刘书记提到的这些问题让我们豁然开朗,这是我们今后一定要注意和加强的地方。

最后刘书记总结了几点能早日入党的经验。一是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党吸收的愿意入党主动入党的人才,所以我们今后要积极主动的提高自己思想水平;二是要不断地学习,不管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其他各方面的学习都要加强,这样将来才有资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是要不断取长补短,我们要看到周围同学的优秀之处,认真学习,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改正。

与刘书记的这次交谈会让我们这些入党积极分子收获很多,感触很多,提高很多。

比赛采访感言 第10篇

其实在新闻采访方面,我是一个新手,一只“菜鸟”。说来惭愧,进校报的这一年里,真正意义上的采访其实不多,只有四次。中间自己也得出了一些拙见,现在就写出来,跟大家交流分享下吧!

我的第一次个人采访是在军训的时候。因为其他的一些原因,我跟文学院的新生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军训表彰大会上,“詹丽璇”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实他一入学辅导员就跟我说了,要特别关注她的举动)。后来师姐说让我们挖掘军训的人和事,我第一个念头便想到了詹丽璇。后来我通过其他人了解了她的信息后,感觉师妹身上有能够代表这一届新生在军训中蜕变的闪光点,就跟碧岚师姐主动请缨,说我要去采访詹丽璇。

师姐同意了,我是第一次采访,还是一个人采访,自己不免内心紧张。后来我从图书馆找来了通讯写作的书籍,可总觉得里面的那些原则宝典之类的不适合现实中的采访。我开始苦恼,幸好这时碧岚师姐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通过电话引导我摸索,最终,我把那些问题想好了,列好了,也顺利采访好师妹。

这一次充足的采访前期工作是那次采访成功进行下去的关键。因而在做人物采访前,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希望能够尽可能地收集被采访者的信息及别人的一些看法,这对采访中挖掘人物的闪光点至关重要。

好的采访是成功的采访稿的一半!在我的第二次采访中,我感受最深的也是这点。第二次采访的是一位现从事媒体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师姐。由于当时师姐在海南,我只能通过qq对她进行采访,而我对那位师姐的所以认识就只有那张纸上的信息。那段时间很忙碌,没怎么好好地琢磨那次的采访,在还没做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就贸贸然地采访了师姐。很快,师姐就指出了我采访的不足,她说我问的都是一些表层次的东西,而且问得比较乱。我心惊地接受了她批评,重新审视了自己的采访,发现真的有许多漏洞。

那次采访稿最后世师姐也帮我修改了不少,这让我觉得很惭愧,也更加意识到我们采访者的责任和采访上自己存在着的不足。

说了那么多了,好像都在强调采访前期的准备和信息收集的重要性。其实我还觉得,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的表现同样很重要。就算是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人采访还是会有不同的风格。这在电视上我们也可能看到,鲁豫的采访和王志的采访风格就算两种几乎完全不同的风格。而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更倾向的是鲁豫式的闲话家常的采访,而不喜欢王志式的咄咄逼人的采访。可能大家刚看这两张风格都会不由自主地选择鲁豫,可一旦真正进入采访,还是会有人就不知觉地扮演起王志来。当采访着说出一个对我们而言十分有利的信息时,我的观点是,请做温柔的鲁豫,一步步引导采访者继续说下去,而不做尖锐的王志,立刻单刀直入,令采访者汗颜。

好了,说了那么多,也该搁笔了。真正的采访经验采访感受恐怕还是要我们自己去体验才能找到属于我们每个人的风格和感受!

比赛采访感言 第11篇

校友是重要的人力智力资源、物力财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社会关系资源。校友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做好采访校友工作,已成为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意义深远。有人把校友会的工作比喻为筑桥工人,是它构建了母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母校与社会间的桥梁。为了对以后的学习有更好的帮助,我们走访了于我校毕业的缪爱雪校友。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早上八点钟赶到,我们开始了校友采访。简单的问了一些基本情况,校友开始很认真的跟我谈起他认为当代大学生以就是我们应该怎样做。她以丰富的经验侃侃而谈,让我感受颇深,对我也很有帮助。

“八小时工作,二十四小时思考。”

“从基层做起,不要好高骛远。”

这是03级校友缪爱雪的座右铭与人生感悟。她通过她的人生经历及感悟,让现在的我对未来的就业与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与看法。

“干一行,爱一行,钻三行,出色于多行。”是缪学姐的人生格言,它清楚的告诉我,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我,才能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学习是人一生中的重要一课,“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歹。” 须在学习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学习,更要通过实践获得更新的感悟与认知,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从基层干起,不要好高骛远。”“服从工作需要,把个人兴趣爱好和社会结合起来。”“把工作看成事业,要有敬业精神。”这是缪学姐就业的经历写照,在金融学院学习的她,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建设银行杭州分行工作,从零柜做起,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不管做任何事,要“既来之,则安之”,以认真的态度,做好自己的工作,肩负好自己的责任,踏踏实实做人,勤勤奋奋做事。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但不付出一定不会有回报。从基层做起,不做无谓的好高骛远,做有目标的奋斗,有的放矢,逐步提高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因为“是玫瑰总有开放的时候,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干好你的本职工作,如果你的领导上司不重用你,不是你的错,是他的损失。”拥有认真负责精神,不断进取的自我总是会曲径通幽“守得云开见月明的”。

缪学姐说,她会投身于自己所喜爱的这个职业,并为之拼搏不止,奋斗不息,但毕竟路还很长,还会有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和许多新出现的问题,这些要靠我们的一起努力。

随着采访结束,我们走出了建设银行的办公大楼,学姐的亲切微笑还在眼前。背负着学姐的殷切希望,我们“望望头上的天,看看脚下的路”,轻松而愉悦的,迈上了新的旅途。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如果不好好把握却很容易蹉跎光阴。这次寻访之行确实让我受益良多,写着这些文字,我还在想着校友对我们的忠告,我会牢记在心,并落实到行动上,向校友学习,做一个有贡献的人。

比赛采访感言 第12篇

组织课至今,虽然在课堂上学到了一些基本的组织学知识,也通过课堂的实践活动掌握了解了一些实践技能。但是在这次采访作业中,还是碰到了许多实际问题。

首先,我们在计划方面有所不足。最初的忙于各自的工作、忙于期中考试,发现时间有所不足。虽然前期有所计划联系及采访,但是庞大的工作量还是让大家应接不暇。好在大家在工作中分工明确,尽量发挥了各自的长处。虽然忙乱,但还是进行的井井有条。

这一点让人很欣慰,通过这次采访,我们不仅了解了很多关于管理的知识,而且在培养自己管理能力方面也十分有效。通过这几周的忙碌,让我对如何使时间有效的分配利用有了很深刻的反思。过去喊忙但是并不感觉有实际的忙碌感,如今,虽然很忙,但是却感到十分充实,时间分配的效率也大有提升。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很有帮助。如何同被访者交流,如何表词达意,还有同组员之间的交流沟通都有很多的学问。在这个采访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更明确了方向。

采访的过程是一个很值得思考与回味的过程。从初次的采访的拘谨到最后采访的自然,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改变的过程。

同不同的采访者的交流过程中,真的学到了很多,受访者的人格魅力也深深感染了我。如何做一个管理者,从他们的言语举止中,我感到,个人魅力至关重要。同时组织这门学问虽然需要理论的支撑,但是实际操作中还是有许多难以预料到的困难。人力资源和人际关系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把握好这两个问题也许就是一辈子的学问。在对于大学生的问题上,他们也很有看法。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学习,如何培养能力,都给了我们很多指导。真是受益匪浅!

在总结制作方面,这算是我比较擅长的地方,所以我还是很有信心与把握的做好这方面地工作。

通过这次采访作业,在学习组织行为的过程同时,更是让我了解了很多人生的道理。感觉累但很值!

11月17日我们小组一行四人清早在宿舍楼下集合开始了我们组织行为学的采访工作。此次采访行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同济大学南校区创业园,另一个则是同济大学校园内及周边的一些商家。这次采访工作我主要负责的是采访内容的记录工作。在八个采访对象交流过后用简短精辟的语言来归纳总结无疑是十分有难度的,但通过与这些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人交流过后却是豁然开朗,就像是一堂生动的创业培训课程,从中你会了解许多创业背后的艰辛和不为人知的抱负和理想,也发现自己目前仍是一无是处,可能真的要开始设想自己的未来了,希望有朝一日无论创业还是就业,都能发挥所长,有自己的立足之处。人生能有几回搏,不能留有遗憾。

采访之后,我受益匪浅。关于创业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创业的老板们都非常年轻,但并不意味着一大学毕业就自主创业了。当问到创业的时间时,他们几乎都是一致认为不可以一毕业就创业。都提议我们在毕业后先找一份工作,积累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在自己对创业的方案有了一定的认识时,才可以创业。还有创业的时候刚开始都是很艰难的,要坚持才会有所改善。资金固然重要,但技术和创意等等其他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起创业的大多是自己的好友跟师弟师妹。公司工作氛围轻松融洽,规模较小。当公司想进一步发展时,人际关系跟确立绝对领导可能会制约公司的发展。我们的社会经验较少,应当再踏入工作后,再创业。

在这次的采访活动中,我们受益匪浅。我们接触到了各种行业的创业人士,他们的企业有科技类、化工类、餐饮类、服务类等等。

在与他们的沟通中,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创业原因,目的、心理、渠道,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他们自己的经验与感受。这些东西都是在书本中学习体会不到的,这让我们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就业、创业心理有个进一步的更透彻的认识。

比赛采访感言 第13篇

这学期前前后后也采访了许多人,涉及的面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没能采访到真正的“高层”人物还是比较遗憾。从刚开始的紧张羞涩,渐渐地到驾轻就熟,对于刚开始接触的人物采访我自己还是有着较多的感受。

采访对象的选择。

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我认为是能否造就一篇优秀人物采访的关键所在。小组作业时,我们的选题是“父亲节”。这个选题,对于采访对象的要求其实比较简单——成年男性。但是成年男性这么多,如何挑选更适合这个选题的人物呢?

刚开始因为小组分工并不完善,大家对于采访对象的挑选更偏向于自己的片面理解。我也就找到了某位男教师开始了采访,结果就是采访十分顺利,老师十分配合,但写出来的稿子没什么新意。而小组其他成员的稿子内容则更加吸引人。有人选择了有3个孩子的南区水果店老板,有人则选择了离家在外与父母妻儿相隔千里的学校保安。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上,显然他们的更具有代表性与“新意”,而我的选择出发点停留在了任务的完成度上而非质量之上。青年教师也许更适合采访,他们的语言能力会使采访更顺利,但在这个选题之下,显然其他的选择更能表现主题使选题的新意体现出来。

所以对于今后的采访,挑选一个更具代表性的人物才能更好地将主题体现。采访也不能一味求稳,追求一些新意或许才能获得更好的内容。

采访的背景准备。

完成一次好的人物采访,我认为不仅要对采访的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对于整个话题的背景也应该要有相当完备的背景知识。不然或许就会遭遇我所遇到过的尴尬。

学期后半段有幸来到解放日报体育部做关于世界杯的专题报道。我主要负责电话采访一些足球教练纪录他们对于某一场比赛的看法。我自以为对采访对象十分了解(大多为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知名教练与体育评论员),但实际采访中却是漏洞百出。

首先,语言上遭遇了危机。由于一些主教练来自上海讲着一口地道的上海方言,对于我来说理解起来就成了大问题。即使后来用普通话对话也时常在一些关键语句上因为口音问题而不能正确理解意思。记得一次采访一位沪上著名教练,因为前期没有心理准备,电话采访时才发现采访对象的语调“惊人”的低。低沉的语调使很多话变得含糊不清,那次的采访最终也因此失败。

除了采访对象的准备外,背景知识的准备也必须充足。还是在实习期间,一次采访圈外人士预测比赛时又出现了新的状况。由于前一场比赛我自己也没有看,而采访对象对于足球也不够专业,就出现了采访过程两个人无话可说的境地。

两次失败的经验也提醒我做好采访前背景了解的重要性。对于采访对象,适当了解他的身份有助于更顺利的进行采访;对于采访选题的背景,完备地做好先前功课才能在采访中更好地与采访对象交流。

采访稿的撰写。

刚开始接触采访稿的撰写,我也犯下了不少毛病。由于不能熟练地掌握采访稿,我的第一篇采访稿被小组成员批为过于客观,缺乏适当的文学性修饰。当然,对于一篇采访稿尊重采访者话语的客观性是最重要的,但是将话语转变为文字又不能少了文学的修饰,不然采访稿就会显得索然无味缺乏可读性。

而实习时,我的一篇采访稿也被老师批评了。由于我对于采访对象的话题有着自己很多的见解,于是在文章中有意无意的加入了我的意见倾向。这也就造成了一些话语方式与采访对象身份不符的现象。

在采访稿的撰写之中,如何将事实的客观性与文字的文学性更好地结合显然是我需要不断加强的地方。从采访者的角度出发,尊重受访者的意图,而在文字上则需要部分润色,这看似简单的道理却也需要不断的实践作为基础吧。

采访的策略选择。

对于不同的采访对象我认为应该是选择不同的采访策略。策略的内涵即是选择不同的话语方式、不同的语言氛围以及不同的话语量。比如采访“下层”受访人时,我大都会比较主动,尽量将语言氛围变得轻松使受访者能够较为自然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在采访中我也会适当的掌握主动权,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受访者整理自己的思路与看法。

而对于“中高层”受访者,我一般不会过于主动,而是将采访的掌控权交予对方,给受访者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表达展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两种不同的策略,也是基于两类受访者不同的社会身份、教育水平等因素。相对而言,“中下层”受访者可能受到文化水平的影响相对怯于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同时表达中也可能会因多种因素造成表意不清等问题;而“中上层”受访者相对文化水平较高,对于特定问题相对有更多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仍然选择给予对方过多的引导势必将使受访者感到唠叨琐碎。

所以在这样的考虑下,针对不同的受访者采取不同的采访策略既能使采访顺利的进行也能建立更好的互动环境。

这个学期开始全面的接触采访与写作,实地采访与电话采访都做了不少,但是我感觉还是远远不够。实习期间指导老师也告诉我,采访只有做了多了才能有感觉,文字、语言上面才能有进步。或许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反复强调的实践的重要性的很好体现吧。

同时,在采访中我也发现自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面对不同的受访者,可能会因对方身份的不同而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对于普通的农民工或许我更能放得开,而面对著名运动员或者知名教授则会显得拘谨。起初,我也是总因为紧张而使采访不那么顺利,但随着采访次数增加自己也变得自信,并且能够做到与受访者一定量的有效互动,不再只是那个被动的记录者,开始成为了互动者。而这样自信的由来,既来自战胜自我胆怯心理的一次次实践,也源于对受访者、采访背景的充分准备。

在采访的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信息提取方面急需提高。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受访者特别健谈,于是便需要将他的大篇幅内容微缩到小篇幅;有时候则会遇到受访者迟迟不能点到问题的内核而游离与提问之外。第一个问题考验的是自己的文字压缩能力,第二个问题则考验的是记者的提问技巧。在采访中,我也发现,问题的设计往往赶不上实际中的变化,所以在提问过程中设计问题显得尤为关键。而设计的串联点就是和受访者的良性互动,通过互动将自己的观点传递,同时将自己的疑问抛出将受访者引入自己的设计之中。这样,才能得到自己所想要的采访内容。

这学期的采访与写作课使我受益良多,汲取了许多采访的理论知识。而实践中,一次次的采访经历则让我明白了理论与现实结合的重要性。既不能脱离理论而自成一套也不能仅仅依靠理论知识而无视实践中的变化。

现在只是一个起点,希望这样的总结与体会能够给我今后的采访以提醒,也希望未来越来越多的采访实践又能给予这份体悟以更多的内涵。

比赛采访感言 第14篇

伊能静的访谈大概是两个星期之前看的了,但是这期节目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慨于伊能静坎坷的人生经历,感慨于她的奋力拼搏,感慨于她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这样一个女子,让人既敬畏,又爱怜。

关于伊能静,我不想再多作介绍。我想说的是,16岁就出道,全家都靠她养,这样一个外表柔弱而内心无比强大的女子,是多么地让人肃然起敬!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她没有低头,而是选择坚强地面对一切困难,用她那瘦小的肩膀,背负起种种的压力和责任。

牵手事件让她陷入舆论的种种指责,将她推上风口浪尖,这一刻,她似乎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不明真相的群众和媒体被蒙蔽了眼睛,只是一味的人云亦云,却不知,这些,对于这样一个弱女子,是多么大的压力!然而她没有怪谁,也没有恨谁,她只是将自己关在屋里,安静地思考,她甚至找过心理医生。风波过后,是一个更加强大的伊能静。很多人都说,她是一个钻石女人,所经历的磨难越多,就像钻石一样,被打磨地越多,就越是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她是一个真正的性情中人,没有人知道,她和庾澄庆究竟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他们的婚姻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她也不会去告诉任何不相关的人,而我们,也没有必要知道这些。也许是不爱了,也许是有外部的因素。那又怎样呢?我们只需知道结局,他们分开了。

相爱时一切美好,传统的观念也总是在谆谆告诫着我们,无论如何,即使以后不爱了,离婚也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离婚真的是不负责任吗?将自己捆绑在一个让自己痛苦万分的婚姻之中,整天面对着一个你早已不爱的人,这才是最大的不负责任,你对自己都不负责,你怎么对其它人负责?也许有人会说,离婚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但是我想,如果不离,也未必不会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吧?因为你们的爱已经不存在了,这个家,也没有了爱。关键是你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一如伊能静,我相信她的小王子是充满爱的,因为伊能静给了他很多的爱,而没有向小王子传输任何的一如我恨你爸爸之类的信息,她说,不要教他恨,因为长大后,他也会恨你,要给他爱,满满的爱,这样他才会爱你,爱这个世界。

她还说,你一定要先搞定一个馒头的问题,那表示你有能力,你没有能力,你就没有资格谈梦想,因为梦想是需要能力来完成的。一如我在萧亚轩访谈感想里所说,梦想,必须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梦想,不是白日梦。并且,我们,终究只是世俗的一份子。

这样一个外表温柔美丽而内心强大的女子,这样一个敢于爱敢于做多女子,让人不得不欣赏。欣赏她的才情,欣赏她的坚强,欣赏她的魅力,欣赏她的言谈,欣赏,这样一个——伊能静。

比赛采访感言 第15篇

每天敲的字不少,但很久没有来博客了,我很想快点写些东西和你们分享,每天的工作还是很愉快的,让我学到不少新闻业务上的东西。

记者的工作除了采访写稿还得抢版面,这点很容易,只需要你是勤快的。每天都要自己去安排新闻点,比如我现在跟的是高校版,那么我在武汉每个高校BBS里都会注册帐号,一遍观察高校的新鲜事,做时事新闻的记者这点必不可少的,必须保持自我清醒状态,了解自己版块的风吹草动。采访前,采访中,采访后需要做什么,我记得我以前写过这样的经验,在此就不冗述。

其实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写稿经验,由于省报记者压力更大,迫使稿子质量决定了记者的生活质量,这样一来,写稿的经验可能会比较有价值。

首先,在采访充分,掌握的背景资料都充分后,我们要做的是了解历来类似的新闻其他报纸们的做法。比如对同一个招聘会,(最近高校版的做这块的也比较多)我们可以看看《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的同仁们都怎么做的,如果,他们做的是关于招聘会的现场大致情况,还围绕大学生就业心态或者职业倾向,采写了一些用人单位和应聘者,我们就不能这么做了。我们可以根据当下金融危机的大背景来估计一下用人单位会不会借此招聘做公司内部的人员结构调整,猜测他们会不会减少招用普工,加大对销售人员的招聘规模等。再通过一些具体真实的数据或者事实将自己要表达的中心表达出来。

所谓时事新闻,就是不能带记者自己的观点嘛,可是每篇稿子都要有记者独特的思想。记者要牵着牛鼻子走,至于往哪个方向走很重要,这往往也是取胜的关键。因此,也要求记者的思维一定要活跃不可拘谨,要求变,不能和别人的想法趋同。假设那个招聘会记者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的话,还不如不写,或者写招聘会上的小花絮如“学生竟把会场入口大门玻璃挤破”都比嚼别人嚼过的饭有味道。

其次,需要记者有人文关怀,懂得人情世故,这个并不和“记者需客观报道,不得掺杂个人感情”相冲突。做人也一样,部分场合绝对刚正不阿的人也并不是时时都受好评,记者要懂“人情世故”的意思也就是要记者做稿子的时候通情达理,防止读者审美疲劳,我们记者不可终日一副面孔,始终严肃理性和始终感性动人都一样不是好东西。高考作文还分文体,新闻稿也是五花八门的,比如最近写一个老教授过世的稿子,主要描述老教授生前的好人好事,就不得一副宣读文件的表情去写这稿子,应以情感为重,其事迹确实感人至深更需投入感情,带动大家,让文章的感染了影响到读者的行为是最好。

而对于学术上有争议的观点则必把自身置之度外,以旁观人的态度,毫无倾向的精确表述争议所在,比如今天写的稿子,关于刘道玉(前武大校长)先生提出来的整顿高校十条意见,并不是每一条都是绝对的,如废除自学考试制度这条,争议最大,虽然我自己明白自学考试现状是如何的“乱”但在采访的时候还是会照顾到反方的声音,完全将他们的话整理出来,自己丝毫不可发表见解,毕竟咱不是专家,也不必要去负这个责。写这个稿子之前就该考虑到稿子出来一般会比较学术化,一般的老百姓读起来会枯燥无味,因此,文章前面介绍自考状况这个部分,就多用简单易懂的自考学生或者自考辅导班老师的经历来说明问题,这样避开了学术词汇,且可读性大大加强,必会是吃香的稿子。

最后,像这种时事新闻,标题所占的分量可谓重中之重。我们不是提倡标题党,但我们追求的就是那个效果,我的经验就是只没说错,就大胆放开了去写,百姓关系什么就拿什么做文章,新闻面对的人群关注什么就放大什么,这也是记者的主观能动性,老实的记者总是不讨好的,只要保证自己的文章标题是准确无误的,并且它不具备伤天害理_反组织的内容都可以大胆的写出来,这个纯粹关系到个人的阅历和知识储备了。我们不是党报,不需要委屈自己中规中矩。

比赛采访感言 第16篇

12月份以来,我们所学的《新闻采访学》几乎都是以实践、实习为主。正所谓理论联系实践。之前学了那么多的有关采访的理论知识,都从没有用到实践中去过,只是系统的把那些新闻采访知识输灌进了脑袋,但却没有用来指导实践过。而如今,老师在有限的条件下给我们安排实践实习的机会。不管是学习他人的实践经验,还是让我们自己去体会,我都觉得很有必要,也很感谢老师为我们争取机会而付出了那么多。

第一次的实践活动应该是我们班举行的模yi答记者问。我和另外4位同学有幸成为被采访者,其他的同学对我们五个人分别提出问题,我们做出回答。陶艳的回答确切、具体;胡文茜快言快语;林蓉蓉纯真无邪;张国平的语言犀利;我呢?很真诚、很用情,不过我觉得我太情绪化了。虽然我们这次模yi答记者问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地方不规范,但通过老师的点评后,我们都知道了哪些地方不规范,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日后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不管怎样,我们的实践活动还算的上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吧。因为我们5个人的回答各有千秋,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很有水准,只是我们在程序以及礼仪上存在一些小毛病。

第二次的实践体会是江西日报的高级记者程娟来给我们班上课。程娟老师把她自己的采访经验结合理论知识传授给了我们。《我能摸摸火车吗?》让我知道了在采访的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也让我知道了程娟记者是如何做到与别人不一样的;《袁政海班组》的系列报道让我更坚信了“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那句话语;有关铁路、公路的开通的报道让我知道了原来新闻也可以写成那般的诗化和散化,我想这与她平日里爱阅读散文,写散文文章是分不开的;对“金圣”烟的报道表现了她独有的睿智······说实在的,我很羡慕她,羡慕她能写出那么漂亮的文章;但我更佩服她,她那不断上进的心与那吃苦的劲把我给折服了,她一个劲的重复那句“一定要吃的了苦”,我想做新闻工作的应该都很辛苦吧!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更应该强健体魄,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能力,以便日后投入到新闻事业工作中去。

第三次是老师带领我们做校车去感受南昌的变化。第一个目的地是秋水广场,广场的最高喷泉是108米,据说是中国的第一高喷泉。我们在那逗留了半个小时又奔向了另一地点------摩天轮,据称是亚洲第一高的摩天轮。在它的旁边正在完善一个赣江公园,它的建立与完善不仅会给人们提供了又一娱乐场所,而且还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让人们更加关注昌北的建设与发展。摩天轮的对面有一个“嘉年华”娱乐场地,也还在完善之中,不过应该快要竣工开张了,因为有好多大学生在那求职,大概有300多个人在那排队等待,据我们了解,该娱乐场地计划12月24日开张。在那逗留了近一个小时,回到校车上准备打道回府。不过我们并不是按原路线往回返,而是开上了生米大桥,那座桥很长、也很雄伟······ 我们一路上有说说笑,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回到了我们的学校,结束了我们的感受南昌变化的体会活动。

这就是我们的三次实习体会活动,那三次活动让我明白了新闻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一双敏感的眼睛。让我们做个有心人,为新闻事业而奋斗终身吧!

比赛采访感言 第17篇

原来人的事业没有一帆风顺,只靠自己一路打拼;原来一名好党员的目标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什么顿时间我会懂得这么丰富的人生哲理呢?你快过来洗耳恭听吧!原来,今天我们的大队干部采访了一位杭州市劳动模范——我们可亲可敬的孙校长。前面所说的哲理是孙校长从当上党员的那一刻起的一些所作所为。下午,我们来到了会议室。踏入门的第一步起,我就觉得庄严神圣。一张宽敞而又明亮的屋子;一张呈深红色的长方形会议桌矗立在我的面前,这才使我感到了几分紧张。随后,我来到自己的座位上就坐下来。

经过几分钟的漫长等待,我们的采访目标——孙校长终于出现在了我们面前。一阵热烈的掌声拉开了今天活动的序幕。孙校长讲着自己的人生经历,我也虚心地聆听着,还做着笔记。我顿时觉得孙校长也是一位平凡人,他也在农村生活过,也是白手起家,但是,有了今天的辉煌,完全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孙校长很谦虚,她觉得:_员应该吃苦在先,自己的利益在后,全心全意为我们老百姓造福,无愧于党。只有你把老百姓放在心上,老百姓才会把你放在台上。

最后,其实投入到现实生活中也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是祖国的金枝玉叶,要为国家作出一份利益,可能今天的队员就是明天的团员,明天的团员就是后天的党员。所以,我们要遵守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成为一位对祖国有用的人。今天的采访很成功,我收获了不少,真是对应了那句老话: 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比赛采访感言 第18篇

刚接到这个暑假作业的时候,我十分苦恼。因为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个校友,并且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另外我家远在辽宁。如果这个作业是在学校期间布置的,我想我会完成的很好。就是这样一件让我一筹莫展的事情,却让一件十分偶然的事情解决了。我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我的暑期任务,而且还受益匪浅。

采访前我通过各种关系了解了校友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其次我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搜集了大量与采访有关的资料。这样我可以在了解采访对象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提问及采访技巧来使此次采访顺利的进行,从而挖掘一些我想要的答案。

毕业的她,已经工作8年了,现在也已经是2岁孩子的妈妈,但当我问及她的大学生活,从她嘴角露出的微笑,我能感觉到她心里的那份快乐与幸福。_大学生活是难忘的,值得回忆的_她肯定的说。随后她回忆江财的校园,一草一木,问我学校的变化,就这样,我们的谈话在回忆与现实这八年的对比中开始了。

清晨湖边的琅琅读书声,中午食堂里拥挤的打饭场景,还有夜晚宿舍的卧谈,这些都是我们的共鸣。当我说起江财的变化时,学姐露出惊讶和羡慕的神情,说_条件是越来越好了__什么时候回去看看母校,看看老师,那里的花草,我住过的宿舍,我走过的江财的每一条路。都是回忆。__忆往昔_的开场,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打开了被采访者的心。回忆就像老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一幕幕的上演。她的脑海里是江财的过去,我的话语中是江财的现在,就仿佛我们做了一次时空的转换,我回到了过去而她旅了一次游,我把她带回了母校。

不知为什么,突然在想:三年后,我真正的离开了江财,会是什么感觉,什么心情,悲伤?喜悦?恋恋不舍?迫不及待?可能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喜忧参半吧!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地是,我不会忘记,我的大学生活,我的老师同学,我的母校。不论我在哪里也不论我在干什么,我依旧是江财人。也许两年,也许十年,抑或是更长的时间,我才会回到母校,我希望看到江财的变化,我希望听到令我惊讶的消息,就像现在学姐的表情一样,为江财的进步而骄傲,也为自己曾经是江财人而自豪。

接下来,我就开始提问我最关心的话题了。学姐现在的生活很幸福,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工作,作为一个女人来讲,真的是很好了。可我要问的是这样的生活就是她想要的吗?与她上大学时候的梦想,以及大学毕业时的梦想是一样的吗?她没有正面地回答我,只是说理想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你不能坚持你的理想,那么就要接受现实。也许你会说你可以坚持下去,但有些时候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

_能简单的说说你的理想吗?简单的谈谈大学刚毕业时的理想就行。__大学刚毕业时,说实话我很矛盾,一点也不兴奋,因为我在考虑留在南方还是回来(回辽宁),江财在南方还是很好的,所以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是现在南方找找工作,闯一闯,因为还年轻,我想有我自己的事业。但我的父母是反对的,因为我是独生女,这四年在南昌我们每年就只能寒暑假的时候见面,他们说很想念我,并且我一个人在南方他们不放心,南方那边没有亲友,就只能我一个人,他们坚决不同意。一直劝我回来。在加上我没有找到令我可心的工作,最终,我还是妥协了,我回来了。__你我一样,背景差不多,所以你也要考虑到这一方面,除非你很有把握,在南方会有更好的发展。__那是不是也就意味着职业规划是没有用的呢?理想会被现实打败?_我继续追问,也不全是这样的,如果当初我回来后的情况很糟糕,也许我还会去南方追寻我的梦想。理想就是一把尺子,一直在衡量现实的差距,一直在提醒着你的人生是否偏离了轨迹。也许你没有达到理想中的那么完美,但也会达到一定的高度。这就是规划的作用。_

大一的时候,学校要求我们每个人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我认为很简单,因为我的头脑中一直有未来的规划图,有时候我很明确我想要的是什么,我该向哪个方向努力。但真正动起笔来形成文字,我苦恼了。我觉得我的理想就是一个海市蜃楼,只能远远的看见,我甚至连怎样去实现理想都不知道。我试图寻求一种可以快速、顺利实现理想的路,我在思考毕业后的选择,大学中该怎样生活,该掌握什么知识…可我陷入了更加迷茫的境地,最后我不得不用_走一步看一步_这句话来安慰自己。

这次与学姐的谈话,让我有了再一次规划的想法。没错,有理想的人就像看到灯塔的船,内心总是温暖的、踏实的,不论现实有多么的残酷,也都不会被打败!

大学学什么?大学学到了什么?这一直是我关心的话题。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就是忘掉一切后表现出来的东西。我很认同这个观点,所以我想求证。

学姐现在从事的工作并不是自己所学的专业。我很想知道她对大学的态度。她告诉我,尽管这样,大学时光以就是她最怀念的,人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都是在那段时光最终形成的,那才是她真正的成长。_不仅仅学知识_她肯定的说,_就像现在我还在依旧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大学中有很多事需要学习的,如果你仅仅看到了专业课的那点东西,你肯定不会走很远。其实大学的学习全靠自己,你肯定都听了很多遍了,但有时候听到不代表做到,你真的做到了吗,自主学习?_我惭愧的摇摇头。_图书馆的资源是很丰富的,你可以涉猎很多知识,你感兴趣的课程都可以去旁听,这就是大学,每人去干涉你的生活,一切由你做主,这真的是我的青春我做主啊!_没错,我也是深有同感的,衣食住行全靠自己安排,逐渐形成自己的做事风格,自己的思想。_还有一项更重要——要学会怎样建立自己的人脉,建立自己的关系网,提高自己与别人说话办事的能力。_终于说到我最痛疼得事了,人际关系是我一直很重视的环节,但有时并不如我所愿。_没有人一出生就会做得很好,有可能你和陌生人接触的少,没有找到谈话的技巧,慢慢来相信自己,总结经验教训,可以做的很好的。待人关键就是要真诚,真诚是很重要的,通过和你的谈话,我觉得你的沟通能力还是很强的。__谢谢学姐给我的鼓励,我会记住你说的话的,努力做得更好!_

最后一个话题——情。友情,师生情,爱情。宿舍就是一个家,宿舍的四个人朝夕相处,总会有摩擦,来自天南海北,家庭环境都不相同,所以这也更能培养宽容的胸怀。_还记得我们寝室四个人每天晚上都会有卧谈会,每天一个话题,我们按生日大小派名,现在想想觉得挺好玩的,我们之间的友谊还是很纯的,即使吵架也都是些生活上鸡毛蒜皮的小事,吵过了事情也就过去了。不会有人太往心里去。_

师生情与其说是珍贵不如说是难得。有时只有上课的时候见到老师,时间很短,这就更需要自己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学术问题,这就看你思考有多少了,老师还是很喜欢能够有自己的想法,注重学习的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你也会得到的更多。有些知识来的更直接。

爱情,最敏感的话题。此刻学姐的表情是甜蜜的。_回忆起曾经的他了?__都已经过去了。__那你们还有联系吗?__没有了。_就让甜蜜留在她心里吧。鉴于她已经结婚了,我就没有过多的问下去,因为那是她的独家记忆。爱情不能强求,我依旧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真情的出现。

三个小时的聊天采访很快就过去了。但这次谈话内容却让我终生受益。这是一次老乡校友间的亲密谈话。感谢学姐的配合,我才完成了这次任务,更重要的是完成了我内心的任务。

暑假过后,我就是一名大二的学生,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十分重要。这次谈话让我梳理了自己的思路,让我知道了该做什么,该注意什么。大学学什么?总结一句话就是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各方面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工作能力,生活能力等等。只有这样才会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超越。人生的成功就在于每一天都在进步,即使它是一小步。

比赛采访感言 第19篇

埃德加·_、法拉奇、霍默·比加特、威廉·劳伦斯、乔恩·_这些知名记者的背后故事有很多,这些日子在网上细细浏览了他们的资料,心中感触很大。其实对于一名记者,我理解的层面还是停留在中学时代那就是为人们呐喊。单纯的理想让自己报了这个专业,在学习中我曾经徘徊过,也曾经骄傲过,记者是一个“杂”家,更是一个需要勇气和智慧的事业。

暑假实习的时候,开始的时候是自信满满,觉得终于可以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了,终于可以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就这样带着七分兴奋和三分胆怯走进了报社,走出了自己的第一步,后来就有了我的第一次采访,第一次感动,第一次开始思考自己的专业,第一次开始有感于新闻采访,有感于记者这个职业。

记者,这个被冠于“无冕之王”的角色,是一个在社会上有很多争议的职业,在面对一些涉及信仰涉及利益甚至是涉及生命的时候,记者这个角色就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法拉奇这个传奇女子,采访了著名的越南战争、印巴战争、中东战争和南非动乱,采访过_,采访过基辛格,每一次的采访都作为了现代采访界的典范永久被珍藏。这个被称为“世界政治采访之母”人物无论是在采访战争还是在采访政坛风云人物的时候,她的智慧、她的立场、她的视角,总是那么闪耀和无法企及。记得暑假实习那会总是会遇到不知从何采访起的尴尬场面,有时候草草的收场,以至于收集不到好的新闻线索写稿子的时候无从下手。

采访前充足的资料准备,是取得采访独立性的“敲门砖”。法拉奇采访基辛格的时候正是有这种充足的准备才在采访的过程中不畏不惧,尖锐提问,态度上保持独立性。欣赏法拉奇的人都知道她采访的个性,讲究的是独立和现场。法拉奇的独立是她看问题的角度。新闻的真实性也正是以这种方式得以实现的,只有在现场才能真正的见证事实,就如威廉·劳伦斯搭乘携带_轰炸日本长崎的飞机,写下了著名的空中目击记《长崎投弹记》。有了真实的体验在能够把自己的新的体会写在新闻报道中让人们去体会。

想起了我在暑假实习的时候采访一个聋哑的清洁工,不会说话更是听不懂别人说什么。采访的那天天气很热,因为开始之前有一个采访,采访完之后就已经快中去了,想到采访这个肯定又要花很长时间不说采访未必会成功,于是就回家了。在网搜上果然有一篇类似的稿子于是投机取巧,自己又重新编了一篇稿子给了老师,后来老师打电话来说这个稿子没写好,并一直说不要以为是聋哑人就采访不到信息,说了一大堆批评自己的话,于是心中很是后悔过意不去。这件事是在实习的时候犯的一个最大的错误。

做新闻就是讲究的是一个真实,失去了真实,还有什么资格称的上新闻。霍默·比加特能够走进《_轰炸下的广岛》,那种恶劣的环境,那种时刻会丢掉生命的环境,都能够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我们还有什么值得去畏惧。没有亲身体验过是无法去体会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个前辈记者告诉我,亲身经历的东西会感受更深,会更有东西写。这句话是真理,是一个值得大家去理解和记住的真理。

还有就是一个人的信仰,记者的信仰很重要,因为一个记者的信仰关乎着这个记者的道德品质,埃德加·_是我最欣赏的记者之一,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能够一直坚持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努力着,为世界的和平努力着。作为一名美国记者、作家,_把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民的苦难和中国_人领导的革命真实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是多么的伟大!

记得实习的时候老师经常给我们讲到《楚天都市报》的记者陈世昌,是一个很具有正义感的、敢于说真话的记者。心中很是敬佩,觉得这个记者真正是个能干的人,或许这种记者就是自己未来心中向往的那种。

采访写稿子这些都在不断的交替之中,实习中记忆就是问路采访然后回家抓紧写稿。写稿子是一个对采访的验收吧,暑假里面老师不停的告诉我们要抓新闻点写,要在一件事情中挖东西写,要注意细节……写稿子不是我的专长,我是一个理科生,经常会被班上学文科的同学调侃说“在文学的地盘上面滥竽充数”。其实写新闻高并不是要多大的文采,但是却要有自己独到的创新和不错的文笔,这个是我欠缺的。乔恩·_的《凯利太太的妖怪》这是一篇新闻稿,写的像小说一样,但是它确实像描写一样把一个手术给活化了,细节抓的也恰到好处,这行新闻界值得借鉴的。

以上是我对新闻采访的一点感悟,其实不仅是这些大家记者,更是这个暑期实习给我的。

比赛采访感言 第20篇

也许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会茫然不知所措,面对选择不知何去何从;也许,年少轻狂,无所畏惧,不懂得珍惜与把握;也许,没有经验地一路狂奔,会走很多弯路。在经历过起起落落、风风雨雨,才会恍然醒悟,原来自己要的是那么简单,自己想要拥有的是那么简单。放下心,心无旁骛地做最真实的自己。人生的成功就在于每一天都在进步,就算一小步,也有新高度。

——题记

刚收到布置下来的暑假作业时,我就懵了……校友?自己才刚刚上完大一,根本不认识几个校友,去哪里找呢?刚开始,我很是苦恼,看着开学的日子渐渐临近,我更是不知所措。就在一次偶然中,我发现我加入的社团里有许多前辈,而且很多都是社团的发起人,现在他们已毕业多年,都相继步入职场,一路走来,想必定有很多收获和感想。就这样,我通过网络的方式联系到了一位学长。虽然这位学长和我不是同一专业,虽然访谈也是通过网络,但是通过和他的谈话我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也是我以后成长路上为鉴的友人。

他入学于20xx年,专业为注册会计,期间还在吉林财经大学读研,现在已经工作了。虽然工作不久,可以说是职场新人,但是从他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的稳重、老练。我们的谈话从大学生活开始,我的访谈之旅也拉开了帷幕。

说起大学生活,从他的语气中可以听出他对大学生活的无限追忆。他说着七年前的江财,我说着七年后今天的江财,今昔对比,凸显了江财的变化之快。我不知道,三年乃至以后,当我也离开江财,这个我生活学习了四年的地方,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之后,聊起了他从大学一直到步入职场的感想,从中我获益良多。现在就学长说的话我做了如下总结。

一方面他能坚持自己的梦想,让自己的理念与时俱进。又可以在事业的起步阶段踏踏实实埋下头谦虚地工作在底层岗位,这说起简单,但是我相信我们每一位听到后心里都沉甸甸的,因为他确实用自己的事迹告诉我们人生贵在坚持二字!另一方面,他说到了对于伙伴的珍惜,可以非常幸运的拥有这些好朋友与他站立在公司的风头浪尖,直面每一个挑战和挫折。那些真正能够让你放心把后背交给他的伙伴每一个都是弥足珍贵的!他还告诉了我优质人脉的作用。因为一个人的事业在他看来一部分在于自己基本知识的建立,这不仅仅是课堂里的,还有那些需要自己体会的东西。

另一部分就是人脉,而且要优质人脉!人脉包括优质人脉、普通人脉、潜力人脉。只有在灵活运用自己优质人脉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基本知识的运作,才可以最好的发展本身的事业。最后他还说道,大学里面是培养一个人心性的重要时期,不论如何,都要认真度过,因为这一段美丽时光再也回不来了。虽然他毕业的时间比较晚,可是现在也成绩斐然。而他让我明白的是锻炼无时不在,学校社会一个样!他谈及历练和成长的同时还不断强调学校的重要性。其中,他说过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自古以来,学生都知道校园是个锻炼的大熔炉,可是时间总会抹去些东西,直到从里面出来才恍然大悟,所以绝对不要说学校不好,是自己走的不够而已。”学长的话让我想了好久。

虽然采访学长的时间不长,但通过短短一个多小时的谈话,我感觉就像和学长面对面一样,我收获颇丰。也很感谢学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和我交流。

这次来我们不光仅仅是采访,更是一种学习,学长幽默而深刻的语言,睿智而开明的观点,深深地影响着我。我也将步入大二,也要学会认清自己,学长一席话,也让我对以后的路有了新的思考。

比赛采访感言 第21篇

对于采访,我们可能还比较生疏,对于写作,我们才刚刚开始练习,但这些不会影响我们学习的热情,因为我知道,自己是一名新华小记者,要时刻充实自己,提高能力。

2021年1月16日下午,我满怀激情,早早地来到了新华网江苏频道演播厅,签到,领取装备,就坐,准备迎接自己的培训第一课。在大家的期待中,主讲老师李清卿主编准时开始了他生动的培训课。李老师是新华网江苏频道产经部主编,能参加他的培训课,我感到万分荣幸。我认真听讲,参与互动,开动脑子,积极发言,生怕听漏一句。

在李老师的启发下,课堂由开始的静悄悄,大家不敢发言到后来一个个都活跃起来,我也得到了拿话筒发言的机会。李老师告诉我们,首先,采访要先了解采访对象,有很多方法,如:上网、查书……。了解过了,要写采访提纲,在采访提纲里要多准备几个问题,以便采访时用。采访分两种:专访和群访,而我们新华小记者一般都是群访。在群访时,要有耐心,还要机灵,所谓机灵,就是要时刻观察被采访者的情绪,灵活应对。另外李老师还传授给我们采访中要注意的细节:如采访时要注意把话筒放在适当的位置,要有礼貌地先介绍自己,结束了要感谢被采访者接受采访。

最后,我们模拟“两会”向现场的沈老师提问,我们两人组模拟,第一次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我们提出的是学校雾霾天跑操的问题。沈老师给大家一一讲评,并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这次培训对我们今后培养各方面的素养有很大启发和帮助,我要不断增强见识,加强锻炼,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和不断提高,在即将召开的江苏省“两会”上,我能有体验的机会,而且我相信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我一定能成为一名知识面广、善观察、善发现、善思考、擅写作的新华小记者。

比赛采访感言 第22篇

天刚刚拂晓,我便起床了,穿好衣服,站在窗前,心情无比激动。因为我们今天将去采访大市聚职业中学军训班,体验他们的生活。一路上,空气格外清新,天空格外湛蓝,远处的青山被白茫茫的雾笼罩着,愈发显得神秘。

我们怀着好奇而又新鲜的心情,来到了大市聚职业中学。我们先去参观了军训班的寝室。一进门,我们就全惊呆了,有棱有角的被子,整整齐齐的鞋子和洗漱品,没有任何和训练无关的东西。

参观完寝室,我们来到了他们的训练场地。老师告诉我们:“今天是阴天,天气还不错,假如今天是火辣辣的太阳,他们依然坚持在场地上训练。”

看着他们,我为新昌有他们而感到骄傲;看着他们,我为他们黝黑发亮的皮肤而感到心痛…….当我问起他们感到辛苦吗?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顿时,我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什么滋味也不指导…….

就这样,采访活动在百感交集的气氛下拉下了帷幕,可是那响亮的口号仍然在训练场上久久回荡,他们将带给我很多很多宝贵的东西。

比赛采访感言 第23篇

今天我们的假期采访完成了,下面来说说对于这次采访我个人的感想和得到的经验。

其实这次采访我们酝酿了很久,为的是不会像我中学时候那样没准备好就冲出去了,贻误了战机。现在想起以前的采访经历,确实有点惨啊。还好这次还算比较成功。

在准备阶段时我大致想了想分配下工作,宋负责找要采访的人,我负责采访的过程适宜,夏因为家离北京比较远,不适合来负责采访,就由其写小组总结。

采访的日子终于到了,在约定的地点汇合之后,我和宋便一同前往了“目标地点”。在被采访单位的楼道里,我和宋都有点紧张,毕竟大家社会实践的经验都不太足,我也好久没采访了。

这次采访中,在单位里的经历给我印象最深:首先,我们去采访的前一天,没有打电话预约。结果第二天去采访时,发现几乎每个部门的重要领导人都去外地开会了。怎么办?就这么无功而返吗?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又想用电话采访,但是那个办公室的值班人员十分刁蛮,拒不给我们要采访人的手机号,怎么和他交涉都没用,最后大概是烦了,就顺手抄起桌上的一本通讯录,念了一串号码给我们,一问,是办公室的电话,这不等于没给么!但是此时我刚好站在离通讯录不远的地方,轻松的就瞄到了手机号,可我的记忆力实在糟糕,硬是没记住。事后想想,当时可以假借用手机记办公室号码,顺便把手机号也给记下来。

已经记不清这之后我和宋又在单位的楼道里绕了几圈,没采访到人,我们是不愿离去的。幸运的是,在最后关头,12点的时候,我们在电梯间碰到了一个正要下班的老伯,他是这里的职工,或许是看我们在单位里转了几圈,就和我们说进去采访要采访人的助理,而那个助理又推荐我们采访行另一个也是建工毕业的前辈。我们才没有白跑一趟。这说明以后如果直接去办公室要不到电话或者正面采访不到的话,可以通过和下面的职员沟通,让他们来引荐你要采访的对象,这样采访对象会对你有种信任感,比较容易接受你的采访。

我们采访的这个前辈也特别有意思,见我们是学生,表示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停下手中正在吃的午饭,接受采访。采访结束时还表示正因为我们是学生,自己也是过来人,所以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要是记者,直接被他轰出去了。(此时心里暗想,要是以后当记者了,再来采访他,会不会真的体验一次被轰出去的感觉?)他还告诉我们:记者如果要去采访,先要拿出两样东西:介绍信和记者证。要不受访者完全有理由拒绝采访。这可以算是在采访中学到的东西。这也说明了要找到受访者和你的共同点,这样会有亲切感,所以以后采访的时候可以根据受访者的年龄,性别,行业等来找共同点,使采访气氛更融洽,这对采访是非常有利的。

比赛采访感言 第24篇

在炎热的夏天里,叹着舒服的空调,在公共汽车里边吃着好吃的雪糕边等待,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可我们整天乘坐的公共汽车背后到底是如何操作的呢?好吃的雪糕又是如何制作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我们先来到市公共汽车公司,公共汽车公司是从1975年开始组建的,开始只有几台车,后来有了政府的支持,就发展到现在的1081台汽车。为了让我们坐上舒适的汽车,司机叔叔和乘务员5点就要起床,梳洗一下就要去提车,然后洗车,出发。司机叔叔和乘务员不仅要早起,甚至有时候晚上7点才下班。所以他们真的很辛苦。市公共汽车公司每天客容量是33万人次,最近公司还推出了IC卡活动,现在已经有82间学校的学生办了IC卡。你别看乘务员就是卖卖票,收收钱。当乘务员不仅要有初中以上学历,还要会说粤语、普通话。面试成功后,还要经过一年多的培训才能去上班。我们还去观看巴士自动清洗机是如何清洗公共汽车的,只见巴士自动清洗机几把庞大的刷子转得飞快,几分钟就能把公共汽车洗刷得干干净净,让我们连声惊叹。

接下来我们去了洺基电子有限公司,试用了学习机,了解了互联网学习机和笔记本电脑的用途,感受到了新式学习工具带来的便捷和乐趣。最后,我们来到了让我们身上每一个细胞都兴奋的地方——美怡乐食品有限公司。因为这里有大家最喜欢的食物——雪糕。雪糕的原材料有:奶粉、奶油、糖和柚子。制造雪糕的机器是从丹麦引进的先进机器,雪糕都是由机器一手操作的。雪糕必须要放在冰箱里,不然会溶化哦!负责生产的经理对我们说,在雪糕里含有许多元素,其中还有空气。他还开玩笑地说,在我们吃雪糕的过程中,其实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吃了许多空气进肚子。在我们一脸惊异中,雪糕已经派到我们手中了,冰凉的雪糕吃进嘴里,细滑的雪糕再加上甜甜的巧克力浆,真是完美至极。身上的细胞在跳跃,让我们不停地一口接着一口地吃。我转头一看,一旁的两个小记者面前的垃圾已经可以用一堆来形容。我不由感叹,在美食面前真的是什么也顾不得了。看到大家那么拼命,一旁的老师赶紧说雪糕不要吃得太多,肚子会疼的。一旁的负责人也说,一人一天最好不要超过两支,尤其注意大热天时不要空腹吃雪糕。

采访结束,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美怡乐食品有限公司。离开了让人魂牵梦萦的雪糕。这次暑假真是收获不小呀!

比赛采访感言 第25篇

我大学时期的专业是动漫,接触了一些电视的后期制作,那时起就和电视有了不解之缘,在校期间,我更是凭着喜爱成为了院广播台台长,播了两年的散文。从大一起我就十分的热爱播音主持,也曾代表学院参加过几次省级比赛,并且在这项工作上一坚持就是3年,所以在报考时我选择了播音主持岗位。

进入实习期后,我跟着付老师才算是真正的走进了播音的世界,在学校由于校园广播和电视新闻相差太远,在实习期间对于播音我还是差了太多,第一天付老师就说指出了我后鼻音发的不到位的问题,于是我查字典列出了所有的后鼻音字,第四天的时候就没有在犯这个错误,但是对于顿字、轻重音、新闻的感觉、音色、音质,我还是差的太远了。我明白播音不可能速成,于是我开始接触一些新闻采访,第一次和_老师去采访了会议,看了一些写新闻的稿件,知道了新闻性并不完全在于会议本身,而是会议中能够作为新闻点的一个部分,会议中有哪项内容与老百姓的生活相关,而新闻稿中一定突出这项内容,才是会议新闻真正的新闻价值。想写好会议新闻一定要抓好那个价值点。

第二次和陈阳老师采访了一名优秀的老师,是一个专题片,我才发现一名新闻工作和要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并且要把握新闻的主体,清楚采访的真正目地,做到重点突出有头又有尾,对于拍摄它不像新闻拍摄那么简单,而是要有自己独到的东西,特写和细节必不可少,不仅仅单纯的采访故事主人,对于他的同学和同事也要采访才能从侧面突出老师的好。那条新闻我觉得陈老师可以给更多学生一些特写镜头,祖国花朵发自内心的笑容是对他老师的最大感谢。也可以给老师一直工作的讲台,甚至很平常的黑板擦给特写,我想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去黄平当出镜记者那次,让我学到了太多,看到强哥抬着脚架爬山的时候我才知道,记者是不能怕苦的,我要明白往往艰苦的工作回报却越丰厚。那次出镜我不足太多,由于风大我听不见自己的声音,我怕话筒杂音太大于是那天我把出镜词说的很大声,回来之后听起来效果很差,让我十分的惭愧。第一次面对镜头由于看的人比较多,说真的我还是很紧张,拍了3到4次才好,最后在强哥耐心的帮助下才完成出镜。这次是最好的锻炼,最好的学习机会。我很珍惜甚至感激那次采访,我的出镜词是我自己写的,并且强哥也让我写了新闻稿,让我彻底的实践了一把。

最后一次是和陈阳老师去采访先进大学生创业的新闻,但是由于采访有要换地方,车坐不下了所以我没有全部采访完,最后一周我坚持一天录一条新闻,出了头像,并且试着制作,剪了一条新闻。做了一个黔东南新闻的片头。唯一一个月的实习落下了帷幕,这一个月我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如何工作更是一种精神,每次开会我总会感受到我的不足和缺点,记得面试的时候考官提问到:你觉得你做播音主持有什么优势和不足?那时候我滔滔不绝的说着我是多么的热爱这份工作,我大学的时候拿到了多少的朗诵演讲的奖状现在想想觉得很是可笑,对于播音主持其实我一点优势也没有,我不是科班出身、我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新闻、我没吃过苦、流过汗、没付出任何东西,这一个月让我彻底明白了自己还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但是不怕,这些从没动摇过我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我会更努力,更刻苦的学习,强化自身。感谢这一个月台领导的帮助和支持更感谢各位老师耐心的教导。虽然我在这一个月中并没有表现出过人的水平和才智,但是要相信我是怀着最真诚的心走进电视台的,真的很希望台领导能给我工作的机会,让我真正的能在这个大熔炉里面燃烧,能够在这里成长,而我一定会拿出实际行动回报领导对我的栽培,我不怕苦,不怕累,怕的是没有机会。年轻的我是需要时间来考验的,相信我给我一个舞台我一定会还你们一个惊喜。

比赛采访感言 第26篇

“毛概”课实践小组前往桂林市养老院进行实地考察,经过采访,收集到相关数据。将整理数据后,我们小组总结以下几个共性问题。经过采访,我们发现,当今的敬老院和的奶奶以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很多人对养老院的理解,其实还是在十几年前对这些养老院的这样的印象,即住在那儿的基本上五保户,或者是鳏寡孤独的这些老人,是那些没有子女或者被子女遗弃的,但是来到养老院,我们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能够有这些家庭的回忆。通常我们会觉得很多老人心理上他们无法接受,觉得好像住到养老院里就是这样一种感受,好像是会不会被别人说自己被遗弃了,但是经过采访和参观,我们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对新有的养老模式有一些新的重新的认识。

养老院外观很和谐美观,充满了温馨快乐的气氛,里面布局合理,既现代化又符合老人生活环境要求,一进去就有一种家的感觉扑面而来。在老人脸上基本都看不到愁容,而是快乐安度晚年的祥和。

接待我们的是养老院主任,她热情和蔼,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由于很多老人缺乏比较清楚的表达能力,主任给我们安排了覃奶奶配合我们的采访。采访进行得很顺利,交流中我们知道,覃奶奶以前是上海人,嫁到桂林之后一直在桂林生活,她给我们描述了她过去生活的'艰辛和劳苦,但是从她满脸的笑容上看到的却是她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问及在养老院的生活,她表示基本满意,膳食和服务都达到老人们的要求。为了不给儿女添麻烦,她选择过年过节都在养老院度过,对儿女能那么理解和体贴,我们深深为此感动。

接着我们采访了工作人员谭阿姨,据了解,她已经在养老院工作了六年,她向我们透漏,很多人对这里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都不满意,纷纷选择了辞职,而她却不离不弃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辛苦苦工作了六年,由此可见,谭阿姨对养老院有着特殊的感情,她有着一种奉献精神,我们不禁肃然起敬,由衷钦佩她舍得付出的高尚人格。在养老院工作的薪资只有微薄的900元一个月,工作时间长,晚上还得上夜班,由于员工不足,上班时间基本都是排的很满。这个问题,谭阿姨也表示担忧,希望有多一些肯吃苦肯付出的人到此工作。

最后我们采访张院长,她对我们的到来也表示欢迎并希望以后能组织更多类似的活动,丰富老人生活,给他们的生活添彩,带来欢乐。她表示目前养老院发展中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和工作人员缺乏,如果这两个问题能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并给予解决,相信养老院的生活会有更大提高和改善。经过三个小时的采访和参观,我们总结出养老院发展中遇到的以下七个主要问题:

(1)养老院床位普遍紧张。这个问题是大多数被采访养老院存在的,其存她的严重程度不尽相同。总体来分析,和城市的繁华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和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关。

(2)养老院设施基本达到老人们满意。这里有专门的厨房和专门的厨师,还有电视供老人闲暇时观看。

(3)于文娱方面,养老院待进一步完善。相当一大部分被采访的老人对于养老院文娱活动感到欠缺、需要完善,生活总体来说比较单调。老人节基本没什么节目,有的话也只是学生到此搞一些老人互动。这需要养老院对这方面加重关注,

老人的生活不仅仅在物质,也在精神。身心健康了,才是真正的健康。

(4)据一些老人反映,养老院中存在一些“个别老人”,所谓的个别老人是指与其他老人不合,容易与他人发生争执、漫骂或做事影响他人生活的老人。由于无法对其进行个人隔离,所以一直是养老院中的一项头疼之事。养老院目前对此类事情的态度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解决的办法。

(5)部分养老院饭菜质量有待提高、并建议分类再细致一些,以方便老人们对于食物的满足和选择。

(6)部分老人对于养老院的收费认为过高,希望可以降低收费。因为老人们已经没有太多的资金来源,对于高额的养老费用感觉吃力。这个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对其进行合理的收费规划,以能让更多的老人能养得起老。

(7)对于在家养老和养老院养老的选择上,百分之八十五的老人对选择养老院养老不后悔。

此外,还存在很多细微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养老院认真分析,尽力解决。只有这些问题逐步解决了,老人们对于养老院的认可度才会越来越强,国内的养老业才会完善起来。

比赛采访感言 第27篇

今天我们中国小年报的小记者们冒着雨进行了一天的体验采访活动。

我们去了大悲庵、台球馆和济宁博物馆。在博物馆我们看到了很多文物,还记下了许多笔记,我印象最深的是台球馆。那里有很多打球的人,我们看了一会儿,就让王记者教我们打球。王记者教我们打球的姿势和注意事项。我弯腰扒在球台上,右手拿杆,左手扶在球台上,瞄准白球上的圆点,用力一击,只听“砰------”地一声,白球就把三角形的彩球打散了。老师还教我们怎样进球,第一次我没有打进,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最终还是打进了,真是太有趣了!

回到记者站以后,我们又用美丽的画笔画出了我们今天经历的事情,并且每个人都做了发言,每个同学都要为别人打分。我的得分最高,记者站的张主任赠给我一本书------《常青寓言》,我很高兴,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今天我要感谢记者站的叔叔阿姨给我这次机会,这次活动我们我们体验了出家人的生活,我还学会了怎样打台球,今天我交了许多好朋友。通过这次采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以后我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