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文库

农村环境社会实践报告(通用9篇)

西西弗文库 37

农村环境社会实践报告 第1篇

农村环保问题的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报告概述

近年来,随着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养分逐渐匮乏,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从而引起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及至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 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响应中国科学学会的号召,在校园团委以及老师的鼓励下,我们自发组织了一个六人的大学生志愿行动小组。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商丘市刘庄村进行了走访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农民的环保知识与环保意识进行了一次调查。同时,再辅以走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情况,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另外,我们还对农药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学的耕作方法对村民进行了讲解与宣传。通过这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整理,我们志愿小组对农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知识的掌握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

二、调查准备工作及流程

1. 前期准备工作

(1)7月2日~7月16日通过网络、图书馆以及相关认识对调查内容有了较全面较为正确的认识。

(2)7月17日~7月20日小组成员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设计问卷内容、确定问卷题目,并请教老师以确定问卷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适用性。

2.开展实习活动

7月22日~7月28日进行问卷调查。

3.后期总结工作

7月30日~8月30日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分析,对调查情况进行组内交流、分析并确定调查结论

三、调查内容及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共设置25道题目,内容涉及此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和化肥、农药的选择与正确使用,禽畜养殖业对水源、空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情况等内容。旨在了解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刘庄村位于离民权县约40公里处,人口约人,耕地面积6000多亩。

四、调查结果以及结论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交谈,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总结当地环保方面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当地村民意识到污染问题,但束手无策。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当地村民有的人表示对蔬菜水果有农药残留问题处于担心状态。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没有解决办法。而对于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时在调查中,有近的人认为使用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污染。可见在当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但苦

于并没有明确的方法可以解决,所以也只能任由其发展。

现状二: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在调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员的下乡指导。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的人并没有接受过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方面的教育。同时,几乎近99%的村民认为自己需要进行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并认为农村很有必要进行有关环保工作的宣传。这表明,现如今农村居民对环保意识有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关机构的科普宣传,有关单位的科普宣传并不十分到位,从而导致农民环保知识的匮乏。 现状三:村民施用化肥不科学,同时有机化肥与无机化肥比例失调。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75%的村民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无机肥,而这些肥料有 用于粮食作物中。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村民对农药、化肥施用过程中各种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数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过量的现象。而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甚至是地下水污染。

五、农业环保现状的改变策略

对策一:政府牵头,带动村民解决污染治理问题,化束手无策为治理有方。

对策二:加大农业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调动农业人才积极参与全民环保。

对策三:统一规范村民农药、化肥使用比例引导村民科学施肥。

六、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千乡万村”科普活动,我们小组深入农村,走访调查,对农业污染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与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粗浅的意见与建议,其中可能有许多的不足望见谅。

作为农业学子,支持国家农业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科学文化水平,立志为农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农村环境社会实践报告 第2篇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XX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XX村现有耕地2680亩,人均耕地面积1、8亩,全村主要是以苹果、蔬菜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04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产业结构情况:XX村一、二组以苹果、粮食种植为主;三、四组以蔬菜种植为主;五组以林木、干杂果,烟草和粮食种植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xx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2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6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424人,参合率90%。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4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2人,其中:男性党员39人,女性党员4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农村环境社会实践报告 第3篇

1.强化组织领导,办规范有序的少年宫。为加强少年宫建设、运行和管理,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和检查督办;制定下发了《XX区 乡村学校少年宫 建设实施方案》,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纳入相关责任单位工作目标考核和文明单位考核评比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文明办牵头、教育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投入机制。按照政府投资、社会捐助、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多种渠道筹措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和运行资金。目前,全区共整合投入建设资金100余万元,已建成的6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全部实现了有牌子、有设施、有活动。三是健全师资保障机制。全面加强辅导教师培训,提高学校教师一专多能的基本素质,推行特长教师的多校互聘,实行跨校教师 走教 ,努力实现师资配置共享。积极整合利用各种社会公益性资源,吸纳 五老 人员、 非遗 传承人、民间艺人等担任辅导员,进一步充实了师资力量,丰富了授课内容。四是健全运行机制。以教育部门为主体,建立了一整套少年宫运行制度,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和辅导员岗位职责,规范了活动的程序、内容和标准,出台了辅导员管理、教学管理、痕迹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了工作有序开展。同时,要求各少年宫 就近、就需、就时 安排未成年人参加活动,确保了良好的活动效果。

2.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办有特色的少年宫。结合全区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民族风情浓郁,以 围鼓 唢呐 土家摆手舞 白族仗鼓舞 桑植民歌 为代表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丰富多彩的实际,坚持从娃娃抓起,把各类别 非遗 传承人、民间艺人作为少年宫校外辅导员,开设传统项目课程,培养孩子们对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认知、兴趣和爱好。在XX中心学校乡村少年宫,以 穿民服、唱民歌、跳民舞、学民乐、习民俗 为主线,积极推进 传统文化进校园 活动。聘请李发成、向左海等当地民间老艺人进校园为学生传授围鼓、唢呐技艺,做到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受到 校园00后 们的追捧。学校少年围鼓队多次代表学校和镇政府参加各级各类汇报演出,取得不错成绩。学校还组织教师利用假期,查阅大量乡志资料,走访XX及附近当地多位德高望众之民间艺人,选取了其中60余首围鼓词牌,精心修订编印《围鼓校本教材》,让 非遗 文化在校园中着实 火 起来。近年来,XX区致力于推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确立 传统文化立校、民间特色兴校 的办学思路,打造 一校一品 精品化校园,办有特色的乡村学校少年宫。XX中心学校少年宫的围鼓唢呐、协合乡中心学校少年宫的国学教育、XX中心学校少年宫的稻草龙等 非遗 项目日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3.建设 一宫两阵地 ,办有活力的少年宫。按照 整合资源、一宫两阵地 的建设思路,充分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把少年宫的活动阵地从学校延伸到乡镇文化站,利用文化站的图书、文化资源信息共享、体育活动场所、 非遗 传习所等资源,极大地丰富了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活动内容、活动载体和活动方式。一方面,乡镇文化站资源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另一方面,在寒暑假期间,文化站为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和留守儿童举办民族器乐、土家刺绣等培训,并组织文艺展演、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此外,整合薄弱学校改造项目、社会力量捐赠的物资设备,充实了少年宫活动所需的电脑等设备器材。通过资源整合、阵地延伸和活动拓展,形成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并重、学期与假期衔接、学校与家庭和社会教育相沟通的育人新空间,促进了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4.开展综合评价,办促进全面发展的少年宫。积极探索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评价,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结合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与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对学生从学科知识、卫生习惯、学习习惯、课外活动、兴趣特长、劳动技能等方面提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坚持学生自评、教师评、学校评和区教育行政部门全面分析的 三评一分析 办法,每学期末组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评价,有效避免了重分数轻德育、重文化成绩轻能力培养等现象。

5.坚持抓小抓早,办立德树人的少年宫。育人先育德,育人必先抓小抓早,从娃娃抓起。XX区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阵地,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做到实践育人、以德育人。充分发挥少年宫活动最接地气、覆盖面广、灵活多样的优势,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与普遍性和广泛性有机结合起来,把树立未成年人的远大理想和满足现实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开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 节水、节电、节粮 美德少年 评选、道德讲堂、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我们的节日 敬老尊老 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 五心教育 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走出校门、融入社会、感受乐趣、培养能力。

农村环境社会实践报告 第4篇

20xx年,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规划实施了“7521”工程(高标准建设好20xx年度7个省级中心村;20xx年度建设5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二龙回族乡、仓镇_村2个民族风情镇村,完成11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环境整治和11个县级中心村建设任务,打造1条“百里美丽乡村示范带”)。初步实现了由往年的“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的战略转换。通过上下努力,20xx年度7个省级中心村应建112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准备迎接省级验收;20xx年度乡镇建成区整治和中心村建设成效初显,投入4000多万元招标组建了专业保洁公司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基本完成了20xx年11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主干道沿线的遮阳棚和违法建筑拆除任务, 198个建设项目已完工40个,5个省级中心村拟建95个项目已完工34个,11个市级中心村全面开展了垃圾治理、卫生改厕、房前户后环境整治、饮水安全、道路通畅等工作;启动了20xx年度17个美丽乡村示范点项目选定和申报工作,其中9个乡镇和5个省级中心村总规和建成区规划已编制完成。

农村环境社会实践报告 第5篇

(一)新农村建设目的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因此,XX村要想发展就必须进行新农村建设。

(二)新农村建设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

农村环境社会实践报告 第6篇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类似的实践活动,从开始加入实践团队到实践圆满结束这一个多月里,我一直兴奋不已,从策划、申报项目到实践活动前期、中期、后期的各个过程中,每一个大大小小的环节中都充满着大大小小的挑战,时时刻刻考验着每一位队员,每一环节体现着整个团队的努力合作精神,锻炼了队员们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每遇到一个问题,队员们都绞尽自己的脑汁、想尽各种办法,综合起来考虑一个最完善的解决方法;每讨论一个话题,队员们都会毫无保留说出自己的观点、也毫无顾忌说出某一观点的不足,最终达成大家认可的方案;每攻破一个难题,队员们都会大松一口气,聚在一起分享喜悦,总结经验和成果。

我们选择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薛下村乡为支教调研对象,这个地区处在大山深处,经济落后、偏远闭塞、发展滞缓。我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但我知道农村家庭的艰难,但在这里有更艰难的生活。从市区到山村,我感受到中国的贫富差距是如此之大,这里与榆林市相比真的是天与地的差别,上海是飞机、公交、私人轿车等各种交通工具俱全的城市,到处充满着现代化的气息;扭仁却是连自行车都无法行驶的山村,农作物都要靠人用担子挑回家,这里仿佛与世隔绝一样。作为大学生这个角色,能够为贫困地区的小学生、乡亲做些事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真的很快乐,也从中体验到了自己的价值,树立大学生的良好形象与精神风貌。

在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中(主要包括策划、宣传、外联、物品准备、募捐等),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联系小学组织募捐,因为我们将上海的爱心与资源传递到贫穷的地区,为扭仁小学建立了“甘露图书馆”。我们主要联系了榆林市的一小,二小,三小,捐到了大量的书籍、文具、玩具、衣物等,我们收获更多的是榆林市小朋友给扭仁学生们的祝福、鼓励和友谊,也许一封封充满祝福的信件会带给贫困地区小学生们更大的动力,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看到小学生们积极奉献自己的爱心,我们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坚定了建立图书馆的决心和信心。我们认为,能够建立起城市小学生与贫困地区小学生的友谊桥梁,为贫困小学建立起图书馆,是我们这次下乡支教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从联系小学、与小学领导谈捐书事宜、募捐宣讲、组织捐物捐书、运送捐物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团队意识和情感更一步加深。我感受到了团队力量的伟大,感受到了无论是多远的路途,无论有多大波折,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拥有恒心,就一定会到达终点,实现目标。当扭仁的小学生们阅读着喜爱的书籍,玩着各类的玩具,使用着各种各样的文具,我们有说不出的快乐和欣慰,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和喜悦感。

支教期间,我们不断走访、调研,不断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运动会、升旗仪式等,开设了许多有趣实用的课程。经过十天的实践,根据实践总结的成果,我也有了一些思考和建议,仅供参考。

经过支教过程中的了解,针对教育问题有以下思考:

第一,要丰富贫困地区学生的精神生活,据我们了解,许多学校

连升旗仪式、运动会、联欢会等一般的活动也没有举行过,这样对学生的成长教育十分不利。

第二,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孩子的基础教育问题一直被国家和社会各界关注,但一直没有提升到重要的地位,农村的教育条件与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第三,农村教育问题不仅仅要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就足够的,国家已经落实了很多政策鼓励基础教育,下一步提高学生们接受教育的意识更不能忽视。

第四,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鼓励整合教育资源,将大城市闲置的教学设备、书籍等资源运至贫困地区学校。

经过老洞旅游的调查,针对苗族的旅游开发、文化继承问题有以下建议。

第一,开发特色资源。利用自然优势开发更好的旅游资源,尤其是苗族的特色文化、苗家特产等,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但避免盲目开发,吸引更多的游客又能更好地宣传苗族传统文化并发扬广大。

第二,培养高文化、高素质、专业性旅游人才。政府可以鼓励学生报考旅游专业,这样会有很大的优势:一是知识优势;二是年龄优势;三是语言优势四是地理优势。

第三,延伸旅游服务项目。发展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应延伸更多的旅游服务项目,如住宿、饮食、娱乐等,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旅游服务业。

第四,增添便民设施,方便游客。开发旅游业,要时刻为游客着想,可增添公厕、路灯、座椅、垃圾桶、遮雨长廊等设施,解决乏累、如厕难、照明等问题。

农村环境社会实践报告 第7篇

xx村是xx市最东南的一个小村庄,总的特点就是“一个字穷,两个字偏僻”,但这绝不是我们“等靠要”伸手不干工作的理由。下面我就领导关心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下简要汇报。

一、人居环境整治方面

自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伊始,我们秉承“两委”干部带头,党员村民代表跟进的理念,以点带面,全面开展“五清”工作。主动自拆是我村的主旋律,少有的几户经“两委”做工作也都进行了彻拆。

20xx年xx月份,借助全市人居环境整治拉练的契机,我村集中发力,拆除了最后4户后坝台,4户厕所,自此我村厕所和后坝台数清零。截止到目前,我村未硬化道路还有2000延米左右,预计年底能实现全部硬化;安装路灯60余盏;种植风景树1300余棵;基本实现全村硬化、亮化、绿化,使群众生活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这些工作的顺利进行得益于我们“两委”干部秉洁自律,村务管理上不贪不占,一盆清水一望到底,事明账清,自然消灭了流言蜚语,没了猜思,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有了威信,群众也就平心静气地配合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

二、长效管控方面

环境整治好了,能否长期保持下去是问题。我们秉承了党委书记xxx会议上提出的一句良言“提高村民素质,提升群众觉悟是基层农村工作的一剂良药”的'理念,得出让村民自觉维护是人居环境保持的关键。首先我们制定了新形势下的村规民约,各户张贴三包责任牌,签订承诺书,监管上我们采取一日一条街、一日一录像,汇总后在全村微信群一日一群播,让群众互相监督,谁家脏乱差、谁家不按要求五清,让全村一目了然。群众都有一个荣誉感,再顽固的户也架不住大伙如炬的目光,经过几次录播,各户基本能够自觉遵守三包要求,有个别不自觉的户,村委会几次上门做工作,改变了以往的生活陋习,管控初见成效。接下来,村委会将集思广益,发动群众的力量,组织志愿者,定期在村街进行大扫除,入户宣传环境管护,让村民树立起“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

三、村街建设筹资筹劳方面

我们秉承“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积极争取“一事一议”和小微工程等财政资金,同时进发动村民捐款,设立功德牌,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多捐,建设上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在劳动力方面,我们主张“自愿劳动”,让户自己清扫、自觉维护,从思想上动员群众,提高环保意识,杜绝村委会利用集体资金为个人干活的现象。

四、产业振兴上

我们采取因地制宜,我村耕地580亩,响应政府号召,已全部进行了自主造林,下一步想在林地上做文章,发展林下菌类种植,在原有基础上再创收,增加村民收入,当然这项产业我们暂时也是困难重重一缺技术、二缺资金,想先发展两户,以点带面把这台戏唱起来。

农村环境社会实践报告 第8篇

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近期,区_会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相关部门、街镇和园区及企业,通过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调研了解了我区的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一)2015年我区环境质量状况

1.区域环境质量主要指标稳中向好。全年城区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为332天,比2014年增加9天,完成了市下达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3天以上的目标任务。全年空气中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为毫克/立方米、毫克/立方米、毫克/立方米,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Ⅱ级标准(低于毫克/立方米、毫克/立方米、毫克/立方米),较2014年分别减少、、。地表水符合水域功能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安全,监测达标率为100%。綦河入境石门坎断面、出境北渡断面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各主要污染因子全部达标,特别是国控北渡断面总磷浓度下降明显,由2014年均值毫克/升降至毫克/升。蒲河入境温塘断面为Ⅳ类,蒲河汇入綦河寨溪大桥断面基本保持Ⅲ类标准,蒲河在綦江境内污染程度减轻。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为9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街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进一步加强,生活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有了新进展。全年城区区域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总体质量较好,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分贝、分贝。全年未发生环境安全重特大事故。

2.总量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全年累计完成减排项目42个,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14年下降,比2010年下降;氨氮排放量比2014年下降,比2010年下降;二氧化硫比2014年上升,比2010年下降;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4年下降,比2010年下降,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年度减排和“十二五”减排任务。

(二)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1.领导重视,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一是积极构建大环保工作格局。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未来五年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确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綦江区环境保护委员会议事规则》、《全区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全区环境保护执法联动机制》等文件,印发《綦江区生态文明建设督查考核细则》,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街镇和部门的绩效目标考核,并配套建立季报制度、通报制度、联系制度,基本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工作的制度体系。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注重基层环保工作能力建设。区政府制发了《进一步完善街镇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的意见》,明确了街镇机构职责和人员配置要求,为街镇统一配发环保执法设备,并采取协议委托的形式下放了部分环保监管和执法权,在街镇形成了有权有责、责权对等的管理机制。

2.强化整治,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按照区_会关于环境保护工作和水污染防治专题询问审议意见的有关要求,以饮用水源地保护、綦河综合治理和城区扬尘整治等为重点,强化环境整治工作,有效改善大气、水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抓大气污染防治。制发《城区扬尘治理专项整治方案》,对入城脏车实行强制免费冲洗,并强化督促检查,查处扬尘污染案件700余件。加强企业废气在线监控和环保设施改造,强化建筑工地监管,完成3家搅拌站粉(扬)尘治理。加强机动车废气整治,查处违法行为50余起。二是抓水污染防治,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完成了鱼栏咀水库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污染源治理及城市备用水源黑千沟、青杠榜水库整治工程。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辖区244家涉水工业企业生产废水处理率达100%。督促华强化肥公司实施磷铵废水治理,实现循环利用。对城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艺进行了改进,有效降低了总磷排放量。完成城区16个生活污水直排口专项整治。已建成街镇污水处理站15座,形成日处理污水18000吨的设计能力。建成街镇二三级管网千米。与市环投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首批6座街镇污水处理站移交运营。三是抓噪声、油烟、重金属污染治理。加强噪声污染治理,严格审批夜间施工许可,全年调查处理各类噪声投诉415件。开展城区餐饮油烟专项整治,整治完成12家。完成五里渣场重金属危废处置工程,圆满通过市环保局验收和国家“十二五”重金属重点项目检查。四是抓农村环境治理。投入1700万元完成53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任务,并制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护办法》,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编制完成《綦江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督促25家重点养殖场整改完善污染治理设施。成功创建1个市级生态镇、6个市级生态村。

3.严格监管,环保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建立了13个部门参与的联动协调机制,健全了区环保部门与公安机关联合处置、重大案件会商督办等制度,实现全区环境监察“点、线、面”网格化管理。坚持重典治乱、铁拳治污,深入开展“四清四治”、环保工作大检查等专项行动,切实抓好环境风险隐患集中排查与整改,对环保违法行为“零容忍”。全年立案环境违法案件109件,下发处罚决定书94件,停产整治2起,限产1起,行政拘留2起,全年行政处罚案件数量创历年新高,排名城市发展新区第一,其中对华强化肥有限公司环保案件作出的按日连续计罚是新环法实行后全市首例。

4.多措并举,实现了总量减排任务目标。按照市下达我区的“十二五”及2015年度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任务要求,及时制定总量减排年度计划,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稳定运行已建成的9个污水处理厂(站),全面完成全年污水处理量任务。按时完成25个畜禽养殖减排任务,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吨,氨氮吨。督促重庆松藻电力和松藻煤电发电厂完成脱硫设施改造,重庆旗能电铝脱硫、脱硝设施和綦江西南水泥有限公司脱硝设施稳定运行。严格执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2015年实现交易金额957万元。

5.深入宣传,全民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活动为载体,强化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发放各类读本34000多册。将环保法律法规等纳入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环保教育实现常态化。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周边群众法治宣传和道德良知劝导,强化了群众的环保责任意识。重视环境信息公开,开通环保门户网站,在綦江电视台等开设环保专版专栏等,定期发布区域空气、水、声环境质量,环评公示信息和生态环保工作动态。加强媒体多渠道宣传效应,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自觉守法、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缓慢。一是部分街镇污水处理站规划选址不科学,设计方案修改不及时,对征地拆迁、矛盾纠纷协调处理不到位,致使工程建设工期延长,迟迟不能建成投用;二是街镇二三级污水管网建设总体滞后,污水收集处理率低;三是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项目因建设管理协调不及时,招投标程序所用时间长,致使开工时间延后,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四是因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华强化肥有限公司环保搬迁工作推进困难,没有及时探讨新的解决方案。

(二)已建成的环保设施作用发挥不够。一是由于食品园区污水处理厂存在设计规模与实际需要处理的污水量差距较大,运行成本高,至今未能正常投入使用;二是街镇污水收集率低,达不到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导致设备利用率低,污水处理成本高;由于厂邻矛盾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部分街镇污水处理站无法正常运营;三是街镇污水处理站移交管理模式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存在“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四是主城老城区管网没有雨污分流,且部分老化破损,影响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

(三)基层环保监管能力不强。一是虽然全区20个镇街都设立了环保工作机构,但人员多为兼职,加之缺乏专业知识、变动频繁等情况,总体监管能力还不强,与加强环境保护基层基础能力建设和真正实现环保委托监管执法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因职能调整,区水务部门承担了城区排水管理职责,但未给予其编制和配备人员,致使对城区污水管网的规划、管理和执法等工作力度不够,私自乱搭乱接等情况得不到及时制止和处理。

三、建议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要以新《环保法》、大气十条、水十条等为重点,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环保法制培训和宣传教育,切实增强环保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继续落实好环保知识进学校、进课堂,切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结合全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环保宣传,充分发挥好舆论导向的监督和推动作用,切实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继续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的群众的宣传教育,增强其保护饮用水源的责任意识。

(二)努力构建区域大生态环保新格局。认真贯彻落实好《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和国家《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落实好各级政府的监管责任、各部门的共同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强化全区环境监察“点、线、面”网格化管理,建好、管好、用好环境污染防治设施。要严把环境准入关,科学编制全区“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规划文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按照“责权明确、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要求,切实推进环境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强化部门和街镇的基层基础能力建设,落实编制和人员,提高监管执法水平,明确属地管理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大环保工作格局。统筹推进环保“五大行动”,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继续抓好扬尘、噪声、油烟专项环境整治,促进区域环境质量继续稳中向好。加强重点企业排污情况的在线监测和城市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并做好信息公开工作。要严格执法,加大对环境污染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严查重处的高压态势。

(三)着力抓好生态环保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尤其是鱼栏咀水库保护,要加强乐兴场污水处理站运行管理和生活垃圾管理,加快推进库区环保搬迁移民工作。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项目建设,力争2017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全面完成街镇污水处理站建设,尤其是要加快推进三江、赶水污水处理站建设。加快街镇二三级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场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强化厂邻矛盾的协调处理,确保已建成的街镇污水处理站能够正常运营。进一步理顺与市环投公司的合作机制,提高街镇污水处理站的管理水平。深入推进綦河流域综合整治,结合老城区破损污水管网改造,逐步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对于綦河城区段污水直排口做到发现一个治理一个,打表推进沙溪河、通惠河黑臭水体整治。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强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按时完成今年的农村连片整治任务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积极推进华强化肥公司环保搬迁工作。加快推进市级生态镇创建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

(四)进一步加大环保考核检查的力度。要认真落实好市委环境保护“五个决不能”的要求,按照全区《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生态文明建设督查考核细则》,定期开展督查督办和情况通报,严格考核,逗硬奖惩。对于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不作为、乱作为等情况,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员的责任,以强有力的手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环境社会实践报告 第9篇

20XX年环境整治办公室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首都城市行政副中心为中心任务,以全面提升漷县镇环境建设工作水平为目标,积极开展20XX年度环境建设工作,改善环境质量,狠抓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大力解决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现将20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环境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1、购置环卫系统环卫作业车辆。20XX年镇政府上半年投资了510万元购置了一批环卫系统作业车辆,有效提升了环卫作业水平。

2、创建生态村。20XX年根据工作安排,漷县镇完成凌庄、纪各庄、马庄、候黄庄、曹庄、柏庄、高庄、郭庄、榆林庄等9个生态村的创建工作。截止10月中旬,已完成第一阶段生态村考核工作。

3、治理镇域内垃圾无序堆放点。20XX年年初,环境办在全镇范围内集中开展了“垃圾无序堆放点”治理工作,主要通过属地管理的方式进行整治,在村域范围内的由村委会组织整治,在镇政府管辖内的由镇环卫队进行清理。截至目前,漷县镇共整治垃圾曝光点860处,整治率平均90%以上,复发率控制在10%以下,垃圾密化处理率95%。

4、完成生活垃圾转运工作。漷县镇的生活垃圾转运工作主要是通过“村收集,镇转运”的模式进行的。漷县镇20XX年的生活垃圾日产量约300吨。截至目前,漷县镇完成转运无害化生活垃圾26775吨。

5、做好市、区环境卫生考核工作。按照工作安排,市、区环境建设办采取“月检查、月考评”的工作机制,对各乡镇环境建设进行检查。镇环境办高度重视,积极做好脏、乱点和群众反映问题的整改工作,扎实抓好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做好迎检工作。截至目前,漷县镇完成市级、区级检查共计35次,其中市环协检查9次,首环办检查9次,其他市级检查6次;完成区级检查11次。

6、完成环境卫生季度考核工作。为了提高漷县环境卫生水平,漷县镇制定了《漷县镇20XX年环境整治考核办法》,通过“季度考,村村评”的考核方式,进行环境卫生评比。截止到10月中旬,漷县镇已完成1—3季度的环境卫生考核工作。环境办已经对部分环境卫生较差村进行限期整改。

7、镇中心区绿化管理、日常保洁工作。镇环境办加强了镇中心区日常保洁和绿化管理力度。一是做好镇中心区、开发南区39万平方米绿化带的杂物清理工作,保证绿化内干净整洁。同时,为避免因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灾,对镇区域内绿化带进行洒水作业;二是及时修剪绿化树木。根据树木生长情况,对镇中心区内绿化树木及时进行修剪整形,保证树木春季正常生长,截止到目前对镇域内所有苗木修剪9次;三是做好镇中心区日常降尘工作。按照城市卫生标准,加强对镇中心区50万平方米道路进行清扫保洁,遇有雾霾天气,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按照预警等级,进行洒水降尘作业。截止到目前,出动洒水作业车辆246台次;四是对绿化苗木防寒越冬设施进行拆除,同时,做好春季绿化补水工作,保证绿化苗木正常生长;五是自4月起,对不同苗木所发生的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现已普遍打药4遍,同时,并对小城镇范围内的树木进行了粉刷。

8、做好物业日常管理工作。在物业日常管理方面,我们加大了日常管理力度,为社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一是及时缴纳电费,并做好镇中心区内路灯开关时间调控工作,保障居民出行便利;二是对损坏的照明设施进行及时修复,避免危险事故发生;三是对镇中心区井篦子、井盖进行日常巡视,发生丢失或损坏及时补装。截止到目前,共计更换井篦子、井盖405个;四是协同漷县城管分队,做好中心区内商户“门前三包”管理工作,制定并下发“漷县镇门前三包管理规定”500余份,“门前三包标准”270份。

二、漷县镇公路站开展情况

1、扎实做好日常养护工作。20XX年,公路站在做好日常养护工作方面加大了力度,确保了道路安全、畅通,给群众出行创造了良好的通行环境。一是对280公里乡村公路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对道路出现的坑槽、塌陷等病害做好了记录、备案;对我镇82座乡村公路桥梁进行了安全巡视,重点检查了镇域内危旧桥梁所设置的警示标志牌,对损毁严重的标志标牌进行了及时更新。二是对镇域内乡村公路的路肩、边坡进行了及时整修,共整修路肩边坡63万平方米;三是对碾压路肩严重的周黄路、马黄路等重点路段,做好了修复工作;四是被雨水冲刷严重的多条道路出现的狼窝进行了及时整修;五是结合本部门职责,部署本年度防汛工作。开展防汛内部专项检查,对镇域内82座桥梁桥下空间有无杂物进行认真排查,确保桥下无杂物堆积;六是对200公里乡级公路杂草进行矮化,避免因杂草生长过高影响行车视线,保持了路肩、边坡的平整,确保行车安全。

2、认真落实指令性中小修、补坑工程

(1)乡村公路指令性中小修工程:20XX年本镇指令性中小修道路为漷兴西三路,中小修面积3800平方米,投入资金万元,截止目前,该工程已经竣工。

(2)道路补坑工作:按照通州公路分局的安排,公路站于5月上旬完成排查工作,本年度确定补坑面积3003平方米,投入资金万元。该项工作于6月底完成全部补坑工作。

(3)道埂新增替换工作:漷县镇镇区内道路道埂破损严重,安全防护功能大大降低,公路站投资万元,实施道埂替换工作。同时,在校园周边增加道埂,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3、高标准实施本年度危桥改建工作。为确保桥梁安全畅通,給群众营造良好的通行环境,20XX年,公路站将鑫隅四街桥、毛庄桥两座4类危桥列入改造计划,桥梁改建面积平方米,工程投资万元。截止10月中旬上述两座桥梁均已完成全部工程并交付使用。

4、完成乡村公路“安保防护”工程前期摸排工作。按照市区相关部门工作部署,20XX年至20XX年,北京市将开展乡村公路“安保防护”工作,提高乡村公路“安防”等级,营造良好有序的交通环境。4月15日至30日,公路站配合区公路分局完成本镇280公里乡村公路“安保防护”工作前期摸排工作,为正式实施打好坚实基础。截止目前,相关数据已报送区公路分局。

5、开展乡村公路沙石路调查工作。按照区政府工作部署,区公路分局要求各乡镇排查并消除乡、村公路沙石路面,提升道路状况。通过调查,漷县镇所涉及的乡、村级等级外沙石路9条,道路长度17公里,道路均宽4米。(均位于凌庄至小屯大堤内)。下一步,公路站将按照区公路分局工作部署,逐步完成道路提及改造工作,彻底消除乡村公路沙石路面状况。

6、做好资料归档及大修计划编制工作。一是公路站严格按照《通州区内业工作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考核办法及作业规范。对归档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分类,各种资料及报表填写认真、及时、准确,确保无涂改、弄虚作假现象;二是按照工作计划,公路站将继续加大乡村公路、桥梁巡视力度,提早编制下一年度乡村公路、桥梁大修计划建议书,为领导研究制定20XX年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

三、亮点工作

1、成立“环卫监管”监察队。20XX年5月,环境办成立“环卫监管队”,形成了点对点、点对面的新型工作模式进行整体环境监管,监督指导各村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截止目前,漷县镇的整治率有了明显提高,复发率也有所降低。

2、推进企业垃圾规范化管理。自20XX年5月,环境办推行了企业垃圾规范化管理,将企业垃圾纳入全镇范围内环卫管理体系。截止目前,现已有146家企业已经提交申请表,87家企业已经配置完成。此项工作的开展,有效的提升了政府职能作用。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足。20XX年,环境办在宣传环境卫生方面工作相对较弱。宣传活动次数及方式较少,群众了解面较少。

2、垃圾清理不及时,路面保洁不到位。各村由于受到人员不足的原因,造成生活垃圾不及时,造成路面保洁不到位。

3、监管不到位,暴露垃圾堆放点过多。漷县镇地域面积大,人口多,群众环保意识较弱,造成我镇暴露垃圾堆放点现象比较多,环境办人力有限,造成监管不到位。

4、曝光点整治完毕反弹率高,村级环境卫生保洁不到位。由于各村的环保意识不强,每次整治都是突击性的,后期管理不到位,造成曝光点完毕后反弹率高,村级保洁不到位。

5、“门前三包”整治不彻底,反弹率高。20XX年,“门前三包”工作主要是由环境办管理,城管进行监管。由于监管不到位,不精细,造成整治不彻底,反弹率高。